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三章 撤出

    wed sep 07 07:48:55 cst 2016

    “如果就这样放火**,那还不如冲下楼去杀鞑子,起码能赚几个。”大汉摇头道。

    “你监视鞑子,别让他们冲上来,我准备逃生的用具。”葛明鉴说罢,快速跑到床前,拿起床单、被褥,用刀把棉布切成长条,系起来搓成绳,再把棉花分成数团。

    “鞑子在楼外张弓搭箭,你却想把绳子系在窗上,再顺着绳子滑下来,正好当成靶子,那还不被鞑子射成刺猬。”大汉嘲笑道。

    葛明鉴没有同大汉争辩,直接走到墙角的两个陶瓷坛子旁,掀开小坛子盖,篦麻油的香味顿时飘了出来。他拿来葫芦瓢,从坛里舀出油,淋在棉花团上,然后从书桌抽屉里取出火镰,打火点着棉花,从书架间隙掷到楼梯下。

    火苗随即升起,不多时就燃起熊熊大火。楼内清兵们惊慌失措,纷纷跑出楼。外面的清兵也停止射箭,后退数步,疑惑地盯着楼。

    葛明鉴抄起油坛,把剩下的小半坛油掷到楼下,火势更猛。他却掀开大坛子盖,拿葫芦瓢从坛里舀出水,不停向楼下洒去。火势有些变小,浓烟随即升腾上来。

    “咳!咳!咳!你怎么先放火,却又要救火?”大汉咳嗽着说道。

    葛明鉴急忙取来两条布,用水浸湿后,丢给大汉一条,用另一条捂住自己的口鼻。

    大汉明白此法可以防烟雾,便如法照办,也扎好了布条。

    此时,楼下的家具等易燃物被火点着,火势愈来愈猛,浓烟滚滚而上。

    葛明鉴用剩下的布包了棉花,里面的棉花用油浸一大半,又用水浸湿少许,便点着火,推开南窗扔了下去,顿时整个楼都被烟雾笼罩。

    “俺知道你放火是为了制造烟雾,以此来挡住鞑子的视线,俺们再趁乱逃走,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大汉拍手赞道。

    “楼快要被烧塌了,我们赶快离开!”葛明鉴抓起布绳说道。

    “这绳子能架得住你,可架不住俺这一百五十多斤,抓上去就会扯断,你还是先跑吧。”大汉失望道。

    “你用力拉扯绳子,看看能不能用?”葛明鉴把绳子放入水里浸湿后,递过来绳头。

    大汉接过来,双手使劲拉了拉,甚是结实,不由得喜上眉头。

    “这所宅子后面就是街道,若是没有鞑子,我们就从后窗出去。”葛明鉴道。

    大汉二话不说,抱起布绳跑到北墙下,推开后窗,看到楼外街道上无人,便把绳子系在窗棱上,示意葛明鉴先下。

    葛明鉴没有客气,把刀用布条绑在衣服上,便双手抓住绳子,飞快顺着绳子滑下。

    “小兄弟真是有勇有谋!”大汉抱着长枪随后落地,兴奋地说道。

    葛明鉴却面露郑重之色,侧耳倾听片刻,便向大汉招了招手,马上快步向前跑去,跑了一百多步,冲进街旁院子里,直接进入屋内。

    “你怎么这般着急?”大汉只得紧紧跟上,喘着粗气说道。

    话音刚落,街上传来隆隆的马蹄声,通过敞开的大门,看到大队清军骑兵飞驰而过。

    “你小子神了!连鞑子骑兵来了都知道,俺真想拔开你的脑袋看看。”大汉拍了拍葛明鉴的肩膀,由衷地称赞。

    “我的脚感受到地面震动,又隐约听到马蹄声,据此判断骑兵奔来,因而先找地方躲藏。”葛明鉴道。

    “小孩的感觉就是灵敏,俺的反应有些迟钝,天快黑了,这就去关上大门。”大汉转身就要走。

    “这户人家被鞑子搜查过,关上门反而不好。”葛明鉴指着零乱的物什说道。

    “你说的有理,咱们就来个空城计。俺饿了,先找点东西填填肚子。”大汉说罢,就在屋里东翻西找。

    “粮食都被鞑子搜走了,天黑后,俺们再到别处找吃的。”大汉没有找到食物,失望地说道。

    “这户人家似是家境贫寒,粮食不多,说不上藏了起来,我们再找找。”葛明鉴道。

    二人齐齐动手,不放过任何角落,大汉甚至用长枪捅容易藏东西的地方,连地面都不放过,终于从炕洞里掏出来一袋高粱米。

    “天黑后,咱们就煮米吃,然后再设法出城。”大汉抓出一把高粱米,放在鼻子下闻了闻,高兴地说道。

    “我不出城,我要留在城里,杀鞑子给爹娘报仇!”葛明鉴摇头道。

    “俺宋振方是巡抚宋学朱大人的家丁,一直保护大人守卫济南城。城破后,宋大人写了封信,让我出城,连同官印交给总督宣大的兵部右侍郎陈新甲,说是此信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宋大人想请朝廷调集大军,消灭这伙入塞鞑子。并且提出坚壁清野,利用坚城利炮,再配合夜战袭击的策略。”大汉急忙问明详情,接着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俺下了城墙,宋大人率领家丁杀向鞑子,面部中刀被俘。鞑子把宋大人绑在城楼上,百般污辱,最后放火把他烧死。”宋卫民双目湿润,悲痛地说道。

    葛明鉴想起双亲亦被清兵杀害,顿时流下了眼泪,呜咽着哭了起来。

    “鞑子五次入塞,祸害大明数省,上百万个家庭都有亲人被杀害,壮烈殉国的将士不计其数。葛兄弟不要悲伤,我们一起杀鞑子报仇雪恨。”宋振方安慰道。

    “如果再不能消灭这伙鞑子,恐怕还会有下次入塞,大明离亡国也就不远了。葛兄弟陪俺出城,咱们把信送给陈大人。”宋振方热切地说道。

    “我一定陪宋大哥出城!”葛明鉴擦干眼泪,毫不迟疑地答应道。

    天黑后,宋振方取了些高粱米放入锅中,又加了些水,正好漫过手背,便盖上锅盖。葛明鉴向灶堂里加了些草,点着火后,轻拉风箱,待火烧旺后,再加些木柴,不多时就煮好高粱米。掀开锅盖后,二人拿来碗筷,盛满高粱米饭,顾不得烫热,大口吃了起来。

    吃饱饭后,二人把锅里的剩米饭做成饭团,用布包起来,揣上当干粮,又把剩下的大半袋高粱米放回炕洞内,便手持武器来到大街上。

    城内很多地方的火仍未熄灭,空气中弥漫着焦糊气味,街上散布着百姓的尸体。清兵主将入城后,恼怒军民抵抗,下令屠城。留下年轻力壮者,准备押回辽东奴役;留下有姿色女子,供其淫乐;其余尽皆杀死。而抢劫到的财物,则向城外军营运去,准备集中运回辽东。

    街上不时有清兵巡逻队伍经过,还有清兵押着劳力搬运物资。宋振方在前,葛明鉴在后,趁着黑夜小心前行,有惊无险地来到北城门,躲在街角黑影处,观察城门动静。

    城门口灯火通明,二十个清兵分列两排,持抢佩刀站岗,城墙上亦有清兵守卫,戒备森严。不时有拉着军资的大车驶来,虽然有押运的清兵,可是还要经守门清兵盘查后,方能驶出城门。

    “鞑子防备的这样严,很难混出城?等鞑子撤退后再送信给陈大人有屁用,兵贵神速,干脆去抢两匹马,咱们直接硬闯出去。”宋振方不耐烦地说道。

    “如此莽撞地向鞑子冲锋,纯粹是找死!”葛明鉴盯着一辆马车进入城门洞,若有所思地说道。

    “那么葛兄弟可有高明的主意出城?”宋振方问道。

    “并不是每辆车上都有鞑子,我们可以想办法夺取大车。”葛明鉴道。

    “俺可以装成赶大车的车夫,那你怎么办?”宋振方再问道。

    “把我藏入物资中即可。”葛明鉴道。

    宋振方觉得此计可行,与葛明鉴商议了细节,便立即向大车来的方向走去。找到装物资的大宅院后,宋振方掏出信函和装有手弩的牛皮袋,葛明鉴接过来揣入怀中,便提刀顺着原路往回走,找到一处街角隐蔽。宋振方扔掉长枪,从院墙跳入宅院中。

    却说葛明鉴数着二十多辆马车经过,可就是没有听到信号,心下甚是焦急。有辆骡子拉的车刚过去,后面传来打马的皮鞭声,紧接是三下打喷嚏声,一辆双马拉的大车驶来,宋振方握着皮鞭正在赶车。

    葛明鉴立即冲上前,抓住马车上绑物资的绳子,跳上车,用手碰了下宋振方。

    “快藏到那个麻袋里!”宋振方指了指大车,低声说道。

    葛明鉴把刀交给宋振方,麻利地钻进麻袋,里面放了些绸缎,触摸着甚是光滑。宋振方把刀藏在麻袋下,又拿来另一条麻袋遮挡。

    出城后,走了五里多路,经过一片小树林,宋振方低声让葛明鉴出来,他甩皮鞭抽了马两下,便抽出钢刀,与葛明鉴离开马车,潜入到树林中,准备从后面出去。

    “车夫跑到树林里,快抓住他!”负责押运物资的汉军八旗士兵喊叫道。

    留下看守大车的军士后,十多个清兵举着火把,挥动着兵器冲到小树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