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儿郎冠军侯
字体: 16 + -

第八十四章 关系的转变

    fri oct 14 12:16:27 cst 2016

    当卫青看到自己的外甥时,对方完全是一副人困马乏的样子,进了门一言不发,给他吃的就吃,给他喝的就喝,吃完喝完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卫青神色平静的陪着他坐了很久,直到夜阑人静,才问了第一句话,“你想什么呢?”

    对方总算闷闷的开口了,“也没什么,我就是在想,梼余山决战的时候,有支箭是擦着我的脸过去的,如果再偏一点儿会怎么样?战死了会不会反而痛快一点?”

    这么孩子气的话,外甥也很久没有在自己面前说过了,卫青听了不禁微微一笑,“痛快是肯定痛快,不过真要是战死了,你有没有遗憾?”

    外甥没有回答,这还用说吗?当然有遗憾了,很多很多遗憾。匈奴未灭,不是遗憾吗?永诀所爱,不是遗憾吗?

    卫青说道,“你看,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之处,我战死了是没有遗憾的。从八年前开始,我就已经这么想了”

    “八年前?”

    卫青点点头。是的,八年了,那是在收复河套之后。他记得,当时自己曾立马于黄河北岸,长久的凝目那莽莽阴山,宽广的河朔草原,就在自己的马前平平的展开,那一刻自己心中最真切的想法,就是哪怕此刻就死了,人生也已经没有遗憾了。

    “去病,你还记不记得八年前你在想些什么?”

    对方终于微笑了一下,八年前的自己只有十三岁,“那还能想什么?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去打仗呗!”

    “是啊,你和我是不同的,你从小志向极其高远,因为你至少是以我为参照的,你一直想做很大的事情,至少要超越我。但是你可知道,我十三岁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吗?只是但愿不再挨打受骂而已!”

    尽管霍去病很清楚舅父的早年经历,可是这番话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让他一时无语。只听舅父继续说道,”所以,今天的这些事情,在你看来可能是很不痛快、很难接受,但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我这一生得到的,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了。“

    是啊,大将军实非所望,万户侯也不是初心。这段时间里,卫青经常回忆起往事,从在上林苑中围猎猛兽开始,十八年已经过去了,眼看着陛下当年的宏图理想,一步一步的变成了现实。其实对自己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荣辱得失又何必挂怀呢?日中则昃,月盈则蚀,这本来就是宇宙中的至理,谁也不可能如日中天一辈子,这是天道,也是人道。

    霍去病试着从舅父的角度去思考这一切,渐渐觉得脑袋昏昏沉沉,朦朦胧胧中只听得舅父又说道,“去病,你知不知道,往后我这里你要少来、最好不来,往后处理事情你要自己作主,不要找我商量。”

    “我今天不想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当外甥的在睡着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天,旨意下来,跟随大将军出征的两名太守获得了封赏,一位是西河郡太守常惠,另一位是云中郡太守遂成。与此同时,把骠骑将军的益封从五千五百户,增加到了五千八百户。

    霍去病明白,封赏两个太守,就是陛下给自己的回答,“你不是问西路军的功劳落在哪儿了吗?就落在这儿了!”

    至于为什么要再多给自己三百户?对方的意思就更明白了,“你不是替大将军争吗?越争越反!现在看你闭不闭嘴?”

    这件事对霍去病的刺激之大,不啻于他心理上的一次断奶。他原来一直以为,从十六岁行过冠礼的那一天起,自己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自己也从来都是按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可是现在才知道,自己原来一直并不成熟,甚至还一直把自己当成当年那个倍受舅父和陛下宠爱的孩子!

    这段时间是霍去病心理上最为难熬的一段时间,痛定思痛,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与陛下的关系,终于体会到了这个关系的真相:陛下与自己之间,在自己小时候的十多年里,曾经长期接近于家长与子侄的关系;但自从自己开始建功立业,不知不觉的,已经转变为人主与重臣的关系!

    这可真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感情上,他们之间仍然怀有家长与子侄之间才有的那种温情,而究其实质呢,在人主与重臣之间,又绝对是一粒沙子也揉不得的!

    霍去病细细想来,其实自己也曾经模糊的意识到这种关系的转变,前年从河西回兵的时候,自己不就已经在演戏给陛下看了吗?只是没有想到,装傻充愣,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陛下来说,这种新的关系,还必须意味着卫与霍的切割!这就是用三,这就是制衡之术,这就是皇权的要求!

    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这么难受,说到底就是因为皇权的要求与自己的本心相违。如果这种相违,违背的是自己的良知的话,那么如何选择倒也并不困难,何况还有张良这种前辈高人,早就给出了足够好的示范。而这次难就难在,这个相违根本谈不上违背良知,皇权的这个要求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违背的只是自己的感情。

    那么,恐怕就只能自己去调整和接受了。

    陛下希望看到卫与霍之间拉开距离?好吧,那就让他看到吧!于是,正如舅父所建议的那样,霍去病几乎不再去大将军府了,凡事以前必跟大将军商议的,现在则全部独断自专了。

    而大将军卫青,则心照不宣的,开始默默的往后退了。他本来就是恬退忍让的性情,即使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从来不以权位骄人,何况现在是刻意的引退,更加声势低微了。

    甚至弟弟的出现,也被霍去病刻意利用,以加重人们对“卫霍分道”的印象。霍光被接到长安后,他立刻保举弟弟担任郎官,这是有制度的,他自己当年也是从郎官出身。现在他就是要让众人非常清楚的看到,霍氏不再是卫氏下面的一个分支了,而是已经自建旗号了,不但有主帅,还有裨将呢!

    霍去病一直觉得,自己颇得母亲的真传,还是挺会演戏的,至少在玩蹴鞠的时候,假动作他是做得特别逼真的,每每都把对手骗得一楞一楞的。而现在“卫霍分道”的这出戏,虽然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满意了,但确实是蒙过了长安城里很多人的眼睛,用司马迁的描述就是,“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

    可是霍去病内心里是怎么想的,司马迁是无法记录的。

    “陛下啊,您真的认为,我和舅父之间的联结是说断就能断的吗?的确,胁之以威、诱之以利,是有很多人能断掉,但如果我也是那种人,对您来说还有意义吗?”

    在政治上成熟了一些的霍去病,最上心的仍然是军事。对于“领尚书事”的内朝工作,他做得只能算是马马虎虎了,除了跟用兵有关的事情,其他事情他也就是听听而已,基本上很少发言。实际上,在这些繁冗的政务面前,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工作压力,而在军中的时候,尽管天天也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压力也是很大,但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孔子的话确实没有说错。

    好在,他不感兴趣的那些事情,也基本上没有人会来麻烦他,因为陛下的意思也是让这位大司马分管军务,至少先把匈奴问题解决完了再说。再说霍去病也不喜欢总是进宫,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赶紧回军营了,那里才是他喜欢呆着的地方。

    霍去病不喜欢进宫办事,还因为现在的他新添了一个困扰,即单独面对陛下时,有一个最简单的细节实在不好拿捏。什么细节呢?那就是很多时候,他不知道究竟是该自称“去病”呢,还是该自称“臣”呢?

    前一种称呼,意味着他和陛下是小辈和长辈的关系,后一种称呼,则意味着他们是臣子和帝王的关系。小时候的他自然是习惯于前一种称呼的,最近这几年来,根据不同的场合,他在陛下面前有时自称“去病”、有时自称“臣”,一直也觉得切换得挺自然的,可是现在,这件事不再那么自然了。

    这是他独有的困扰,其他人根本想不到也不会理解,比如卫青,他在陛下面前永远是“臣”,不可能有别的身份,自然也不会有这种困扰。而刘彻对待卫与霍,当然也是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于卫青,他使用他、欣赏他、信任他,但并不宠爱他;而霍去病则是他最喜欢的晚辈,他对他,确实更接近于大家长对得意子侄的那种宠爱之情。

    有时候刘彻确实很像一个家长,当他劝霍去病好好读兵法的时候,不正像一个规劝子弟的家长吗?当他给霍去病带上御厨和食物的时候,不正像一个心疼子弟的家长吗?特别是,当他给霍去病建造府第的时候,不正像一个家长在给孩子盖房子吗?如果纯粹就是君臣关系,试问哪个帝王会操这份闲心?朕已经封了你万户侯了,已经对你仁至义尽了,哪还有功夫管你盖什么房子?

    所以当时霍去病在当众推辞的时候,开始还自称臣,最后情急了,脱口而出的就是“去病谢过陛下”,而不是“臣谢过陛下”!他也正是在情急之下,不知不觉的站在了家中晚辈的角度,才敢跟陛下那么说话的!若是完全站在臣子的角度,一道赏赐的背后可能有无量含义,是你想辞就敢辞的吗?

    从家长与子侄的关系,转变为人主与重臣的关系,这巨大的转变就发生在短短的两年间。因为霍去病的功业建立得实在太迅猛了,所以这个关系也转变得实在太快了!应该说,陛下和霍去病的心理上,也都没有完全的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