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觉醒
字体: 16 + -

各国招贤;鞅会景监

    sat jul 16 14:29:13 cst 2016

    “报,大王,因影公子求见。”一名侍从单膝跪地,向横卧在床上的人请示。那个人便是田因齐,整日通宵达旦,劳累过度,谎称病情在身,已经连续几个月未上朝了。

    “你说什么?”田因齐眯起眼睛疑惑的说道。:“谁要见我?”

    那侍卫以为田因齐已经震怒,额头留下了冷汗,战战兢兢的说道:“报......大王,因影公子求见。”

    “哦,因影啊,让他过来吧!”说着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对怀里的美人和旁边的侍从说道:“你们都先下去吧!”

    “诺!”说着整个屋室只剩下田因齐一人。

    “大王!”公子因影弯腰作揖道。

    “嗯......”田因齐长嗯了一声,费劲力气睁开了眼睛:“因影,你来了。”

    田因影抬头一看,那田因齐依旧卧在床上自顾自的哼哼,脸颊像红透了的柿子。田因影随即怒火中烧,可又不好发作。

    “敢问大王,您整日沉湎酒色,不管国家存亡,如今生灵涂炭,你这样日复一日可有什么意思?”因影反问道。

    “意思?当然有意思,我不愁吃不愁喝的,整日又有美女相伴,如此潇洒自在,又怎么会没意思。”说着说着哼哼笑了起来。

    “你忘了父亲临死前怎么交代你的吗?”公子因影嘴角扭曲道。

    田因齐仿佛被戳中了痛处,猛然惊醒后从榻上跳下,顺手抓住田因影的衣领怒道:“那老家伙已经死了,少给我提他。现在这国家是寡人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不着。还有我才是嫡长子,就算你比我再有才能你也当不上这国君。”随即将田因影推倒在地:“以后说话注意点,现在我是君,你是臣,如果换做别人我早已经把他杀了。”

    田因影狰狞的笑道:“呵呵,如果换做别人你以为你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吗?父亲临死前和你的谈话我都在一边听着,要不是父亲让我尽力辅佐你,你以为我会管你的屁事。再说这国不是你一个人的国,你真要把祖先基业毁在你手上?留下千古骂名?醒醒吧!你有身份高贵的正统血脉,漂亮又对你忠诚的王后,有才干又愿意为你卖命的良臣良将,可是你还是不知足,贪图享受,整天沉湎酒色,委政卿大夫,百官慌乱。让我这个闲人替你操心国家局势,还得为你拉拢人才,你还埋怨我,你说你是什么东西?或许这些东西你得来的轻而易举,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肆意挥霍。”

    “你,你找死......来人,把这个人关押起来”田因齐怒指田因影,气的说不出话来。

    田因影拍了拍手无所谓道:“好啊,关我之前先看看这个,你连自己女人都保护不了,你有什么能力维护这个国家。”

    田因齐接过侍从递上来的竹简扫上了几眼,忽然间酒便醒了一半。

    因为这是边关急报,王后回娘家后就被鲁国国君扣押。如今,鲁国军队以齐王好色荒淫,抛弃王后为由已经占据了阳关,此刻士气正盛。韩赵魏的联军也已到达博陵,卫国军队即将取得了薛陵。齐国军队士气低落,屡战屡败,城池连陷的消息在全国内被各国细作传开,全国哗然。

    “呀!”田因齐把竹简狠狠摔在地上,跺脚道:“废物,全都是废物,如今鲁国,卫国这样的小国也能欺负到我们头上,欺人太甚啊!”

    “呵呵,酒醒了,那臣弟就告退了。”田因影以尖刻的语气说道。

    “你走吧,让我好好想想。”既然田因影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他这当哥哥的也不能太过分。虽然在这乱世里兄弟相残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但毕竟因影是和他一起长大的,自己的亲弟弟他还是有信心了解的。

    而与东方对立的另一头秦国也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秦献公死后,其子嬴渠梁继位(后世称为秦孝公)。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已经大为削弱。魏国又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嬴渠梁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如今的秦国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看好它。

    嬴渠梁深感羞辱,意欲重振秦国,大肆颁发招贤令:不论你是秦国人还是外国人,华夏人或是外族人,只要你有才能,我就封你做大官,要什么有什么。卫鞅得到这个消息后,他一直在想:“如果我去燕国,不行啊,那地方太偏远,北部又有外夷之族骚扰;去齐国,那里不缺人才,几代国君都不怎么的;去楚国,也不行,南部的越国一直在牵制楚国势力,我可不想走吴起的老路;这韩赵魏吧,又看不起我,至于那些鲁国,卫国,滕国这些小国就算了,迟早是被灭的事。”最后他决定了去秦国,秦国民风虽蛮,地方偏远,但是代代国君几乎没有昏庸无能之辈,遇上明主自己就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卫鞅到秦国后看到到处贴的都是求贤令深感欣慰,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于是他开始打听消息,几天后身上的盘缠也用完了,终于下定了决心去赌一把,于是他去了求贤馆。

    翌日,天刚蒙蒙亮,街道上便车水马龙,一队侍卫在开路。最后穿过几条街道,这一行人在求贤馆门前停下,无数各国人才从馆内鱼贯而出,张目而望。

    “这人谁啊?这么大派头。”一位年轻人在人群中嘀咕道。

    “喲,这你都不知道,这可是如今秦王的宠臣,景监大人啊!”旁边的儒生一脸嫌弃的摇了摇头,仿佛在嘲笑问这个问题人的无知:“如果有他相助,那么你离做大官也不远了。”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卫鞅把这一切收在眼底,听在耳边。他着实没想到前来竞争的对手有这么多。

    话说那景监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走进馆内,仔细打量着屋内人才与物什。忽然他看到一个醒目的书篓,倒不是因为精致,而是因为过于简陋。景监随意翻开了一个竹简,大声吼道:“这书谁的?”

    一位男子站了出来,身上衣着光鲜亮丽,一看就是富户人家出身。他一向认为卫鞅太傲慢,而今这景监语气这么重,恐怕卫鞅要倒霉了,他岂能错过这个露脸的机会。

    “这书是你的啊?”景监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种油光粉面的人才居然会看李俚的《法经》。

    “不不不,这怎么会是我的呢?这是卫鞅的,他一向不知好歹,说什么不仿古......”那贵族子弟弯腰赔笑道,随后瞥向了卫鞅的位置,毕竟在秦国保守派占主导,而这位贵族子弟就是保守派一个家族的后代。可卫鞅仍然面色不改,站了出来:“禀大人,这书简确实是我的。”

    景监打量着来人,心想:“满面威严肃穆之气,肚里肯定有点学问,应该是个人才。”于是点头道:“跟我走。”于是众侍从将二人带出了求贤馆,来到景监府上。那贵族子弟仰望着笑道:“小子,跟我斗,嫌命长吧!”

    来的路上,卫鞅也在打量景监。身高八尺,说话气宇轩昂,虽是宠臣却也不像是贪腐无能之辈。

    “那《法经》是你带来的?来秦国做什么?”景监跪坐在茶桌一旁,挥手示意卫鞅坐下。

    卫鞅心里说道:“这不是废话吗?来求贤馆不就是混个一官半职吗?”但是表面上卫鞅依然一脸正色:“禀大人,鞅只是想找个机会施展自己才能而已!”

    景监点了点头:“那吴起和李俚的书的确不错,里面有着大学问。可我秦国太多保守派反对改革。我们秦国如今正缺少变法人才,如若不然,秦国会亡。”

    那景监话虽短,却一语中的,这也是秦国的痛处,大臣们太过愚昧,只知道万事要仿古而作。

    “还望大人推荐!”卫鞅听后跪下叩首道。

    “嗯,明天跟随我入宫,我会向秦王举荐,你在外面等候。”景监扶起来卫鞅。

    是夜,卫鞅无眠。

    第二天,那景监在秦王上完朝后回宫后,带着卫鞅在秦王门前作揖道:“大王,臣有事。”

    秦王摆了摆手,让周围人退下。淡然说道:“过来吧!”

    “老景,什么事?”这秦王的语气要让别的大臣听见不得无语死。

    “臣向大王举荐一人。我看此人谈吐不凡,应不是等闲之辈。”景监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语气。

    “哦!说来听听。”秦王好奇的挑了下眉毛。

    “臣已经将他带来,大王可亲自与他交谈。”景监应道。心想:“这小子,万一是惹大王生气,我留在这,不是自己嫌命长吗?”

    秦王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于是景监走出殿门,用眼神示意道:“大王召你进去,你可别说错话连累我。”卫鞅点头示意他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