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觉醒
字体: 16 + -

卫鞅入秦;淳于归来

    mon jul 11 13:26:04 cst 2016

    那公孙鞅本是卫国国君后代,面孔向来多严肃,自幼喜欢刑罚之术,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从小便立志做一番大事业。于是公孙鞅奔走他乡,游学各国,终于到达了魏国,这个处于中原的富朔之地。于是他去了魏国国相公叔痤府上当了中庶子,为公叔痤出谋划策,可是他的期望屡屡落空。

    正所谓男人三十而立,而卫鞅如今正值壮年,却还是一事无成。正值叹息之时,他的机会来了,公叔痤病重,恐怕命不久矣!而公叔痤非常欣赏卫鞅的才能,于是允诺他向魏王(后世称为魏惠王)推荐。

    一日,魏王前来看望公叔痤。焦急的来到公叔痤床前,连忙阻止公叔痤下床行礼,可见公叔痤在魏国的位高权重。

    公叔痤听到大王已来心里大喜:“不枉我为国操劳,原来大王心里还有我啊!”于是公叔痤连忙弯腰作揖道:“大王到来,臣却不能远迎,还望大王恕罪。”

    “相国这是说的哪里话?相国整日为国操劳,寡人又怎会计较这些,这些礼节就免了吧,寡人看着心里也挺不舒服的。”魏王一脸担忧的把公叔痤扶到了床头躺下,握着他的手。心里却想到:“寡人这位子才刚接手没几年,这老头要死了我下一步可该怎么办呢?愁死我了!”想着想着眼神迷离了起来。

    魏王看着公叔痤早已感动的满眼通红,尴尬的笑笑:“不瞒相国,寡人此次前来吧!目的有二,一来呢,就是看看相国的身体,我为相国找到了全国最好的医者,希望相国早日康复,为寡人分忧啊!二来呢,就是万一,万一哈,假如相国撒手人寰,下一步我该用谁呢?还望相国明示。”

    公叔痤早已猜测到魏王前来的目的,摇摇头说:“大王,老臣的身体老臣心里有数,恐怕命不久矣,大王还能为臣操劳,臣感激不尽。”

    公叔痤看着魏王眉头微皱,咳嗽了几声,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大王其实也不必担心,臣虽然无力服侍大王,但是魏国人才济济,臣斗胆向大王推荐一人。”

    魏王一听,眉头乌云骤散,笑道:“相国只管道来。”

    “咳咳,臣下门客卫鞅,此人精通变法改革,如果有他在魏国担任相位,魏国强大指日可待。”公叔痤咬紧牙关说道。

    魏王听后咬了咬嘴唇,心里想道:“这老头是疯了吧,卫鞅如此年轻,居然让我用他担任相国,别说国家强盛了,不得亡国啊!”

    公叔痤看着魏王疑惑的脸庞,于是叹息道:“咳咳,如果大王不肯用他,那么就杀掉他,不能让他奔往他国,危害我国啊!”

    魏王一听,脸上尽显诧异,心里叹道:“可怜这老头整日为国操劳了,唉,如今看来是真疯了,一会让我用人家,一会儿又让我杀人家,算了,以后寡人自己找人吧!”于是魏王一脸笑容,站起来对公叔痤说道:“相国啊,您的建议我回去后一定好好想想,您给我点时间,寡人就不打扰你休息了!”于是魏王匆忙的对外面说道:“来啊,备驾!”

    公叔痤似乎看懂了他心中所想,急忙的说道:“大王,臣不是胡言乱语啊,还望大王三思啊!”

    魏王点点头连声说是后就离开了相府。

    魏王走后公叔痤心里非常忐忑:“这卫鞅好歹是投奔我来的,为我做了那么多事,我是不是有些太不仁义了!不过自古忠义不能两全,我也算是为国尽力。”思来想去都无法入眠,随后冲着身边的仆人向外面指道:“你,去把卫鞅叫来!”

    不久后,卫鞅走到床前作揖道:“相国,召鞅前来所谓何事?”

    公叔痤老脸一红,尴尬的说道:“卫鞅,你赶紧走吧,魏王不久就会派人杀掉你,你赶紧走吧!"随后公叔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谢相国,不过鞅却不想走!”卫鞅再次作揖道。心里冷哼一声:“这老家伙真够狡猾的,以为这样我就会感激他了!”

    “为什么?”公叔痤不解的神情溢于言表。

    卫鞅哈哈大笑了起来:“相国,您真是老糊涂了,大王既然不会听您的用我,那自然也不会听您的杀我!”随后卫鞅拂袖而走,留下公叔痤一人发呆,无奈的叹气。

    不久后公叔痤便死去了,一切都如卫鞅所言。卫鞅在魏国待了几年,还是未收到魏王重用,正是想着如何奔往他国寻求明君,可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去哪好。终于他听说秦国如今嬴渠梁(后世称为秦孝公)继位,秦王发布求贤令,于是卫鞅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

    殊不知在另一边的路上正在有人从东方而来打探卫鞅的消息,两者都是向西而行,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命运,注定错过。

    正值正午,街道上人来人往。魏国都城向来以人多著名,找个人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

    “唉,老先生,您听说过卫鞅这个人吗?”两个贾人装扮的人向茶肆的一位老者说道。老人摇了摇头。

    “小哥,听说魏国有个又学问的的人叫卫鞅,我想向他请教。您听说过吗?”与此同时一个剑客装扮的人向酒肆的奴仆说道。那奴仆摆了摆手。

    ......

    几天后,多方打探无果,那些商贾,剑客,农民装扮的人聚在了一家茶肆,互相摇头示意,炎热的天气早已把他们的衣服侵湿,好像火把一样把他们的急性子点燃,可是愈是急躁,愈是想不出办法。

    “大哥,都怪你,向因影公子报道那么早干嘛?”一名剑客嘟着嘴说道,他是这里面人最年轻的。

    “这怎么能怪我,谁知道公子找的人并不出名啊?”商贾装扮得人说道。

    ......

    “你们找卫鞅,我知道他在哪?”争执间不远处传来细腻的声音,让人一听便知绝对是仪表堂堂的公子。

    可几人寻往来声处,惊诧了起来。其中一个剑客捂着眼对一名商贾打扮的人说道:“大哥,你们聊,我先出去转转!”

    接下来又走了四五人,异口同声的告辞,最后只剩下了那名商贾打扮的人,腰部配精致的玉雕,身穿丝绸锦缎,让人一看便知:“这是富豪。”

    那名商贾打扮的人仔细打量来者,此人身高不足七尺,长相实在不敢恭维。

    那名商贾看了一会说道:“敢问先生何名?”

    来人作揖道:“在下淳于髡("髡"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淳于髡以此为名,可见他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为齐国赘婿( "赘婿"源自于春秋时齐国的风俗。当时齐国风俗认为,家中的长女不能出嫁,要在家里主持祭祀,否则不利于家运。这些在家主持祭祀的长女,被称作"巫儿",巫儿要结婚,只好招婿入门,于是就有了"赘婿"。这种风俗在齐地由来已久,一直到汉代还很流行。如果不是经济贫困,无力娶妻,一般人是不会入赘的。淳于髡身为赘婿,更可以确定他是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了。)本来在稷下学宫担任官职,后来听说魏王招揽贤才,便投奔魏国,不过魏人见我其貌不扬,便不给重用,在下近日欲回国发展,今日听说有人打听公孙鞅的消息,我便打听了你们的底细,你们话语虽然模仿魏人,但仍然带有齐音,想必是齐国需要人才了吧?”

    商贾笑道,重重的把茶杯放在桌子上:“你以为自己很有才能吗?身为齐国人,地位低下也就算了,居然叛国为他国效力,论罪名你该诛族。你如果说出卫鞅的下落,说不定还能饶你一命。”商人正欲拂袖而走。

    那淳于髡也忽然大笑道:“卫鞅早已离开魏国,奔往他国了。你如果带我回齐国,我会让你有一个满意的交代,领取赏钱。如若不然,你等身份已经暴漏,细作罪可是要死的,你选一个吧。”淳于髡说着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慢慢的品一杯茶。

    “你敢威胁我,别说这城内守军,就是来上万人也不一定困得住我们兄弟。”那商贾怒道。

    “我知道你们武功高强,可是卫鞅已经离开魏国,如果你不带我回齐国你怎么向你的主子交代啊?”淳于髡眼睛微缩,嘴唇上扬道。

    那商贾犹豫了一会儿,看那淳于髡不像骗人的,再加上自己早已向主上立了军令状,无奈的回头道:“好,我带你回齐国。如果你骗我,你应该知道下场,我死之前必定会让你不得好死,三日后收拾好行李我们在这个茶肆见。”

    不一会儿,那商贾和弟兄们便消失在了人来人往的街道中,留下淳于髡一人在茶肆慢慢品茶。此时此刻,淳于髡心里想道:“呵呵,就这样的小毛孩子,齐国也敢派出来,真不知那些在位者怎么想的,是时候加强一下对细作的训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