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杀子的烈妇
thu sep 08 13:52:58 cst 2016
宋押司、郑班头闻言脸色大变,他们也算办老了差事的,一个妇人杀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大明朝建立以来也没听说过这等匪夷所思、令人毛骨悚然的案子。
郑班头一把抓住武义的前胸,压低声调喝道:“不要急,怎么回事,慢慢说。”宋押司也不由凑上一步。
武义擦擦脑门上淌下的汗,接过船家递上的黑陶碗咕咚咕咚灌下一碗凉水,整理一下情绪方开口道:“约莫两个时辰前,当时我正要出衙门口办事,迎面碰上一个少妇,年约三十,神态镇定,手里拿着一张卷起来的老荷叶,见我出来,噗通一下跪下,递上荷叶包。我惊问何故,她打开荷叶包,内有一把菜刀,刀口黏黏糊糊沾有血迹,自言叫万梁氏,家住县城蛤蟆街,刚杀了自家两个儿子,凶手却是其夫万洪松,万洪松目下正在西门街开的春风绸布庄里,请衙门缉凶。我听得稀里糊涂,头也大了,马上和门子抓着万梁氏的胳膊,引着去找符班头向里面通报。事体重大,我未及等知县下票,抽身先带了几个伙计骑马赶到蛤蟆街万家,巷子内外并无异常,大门虚掩,我带伙计进屋查勘,发现两个孩子都死在床上,脖子上血乎刺啦确有刀痕。我直觉得心里发毛,连忙又带伙计赶到骑马赶到春风绸布庄,控制住万洪松,一面派人速报衙内,一面立马赶到这里,请宋押司、师父回衙,以备知县大人查问。”
武义叙述的条理清晰,在场的所有人听完后只张着嘴巴呆望着他,大家心里大约都有一个心思,如此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案子真会发生吗?万梁氏自述杀了家里两个孩子,凶手怎么会是其夫万洪松?其中有何隐情?
三郎太阳穴一跳一跳,直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他终究反应快个半拍,冲武义竖起大拇指,同时叫道:“老爹,还不快与宋押司回衙,误了事可不是打板子那么简单!”
郑班头这才惊醒过来,向三郎、齐正文交待道:“这里交给你们了。”拉着宋押司、武义跌跌撞撞上了船,连声催促船家开拔。
不一刻,但见三匹马朝着县城方向绝尘而去。宋炯云也不找老和尚盘租了,别过三郎、齐正文坐船匆匆回家。
在家里,老娘、阿莲和秋香听了齐正文的复述,眼珠子几乎挤出眼眶,舌头半天没缩回嘴里。都说一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女人与男人到底不同,等醒过味来,一千五百只鸭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回忆起是否见过这个万梁氏,再说她的音容相貌,如何带两个孩子买菜,如何在春风绸布庄里外帮忙操持,叽叽喳喳的嘈杂吵闹声响一浪高过一浪,动静足以掀翻房顶。
三郎用手指堵住耳朵逃躲了出来,却见王戬几个在石桌旁叉腰架脚争论着万洪松万老板的长短,听那意思都没少在春风绸布庄扯布做衣裳。县城不大,你想不认识都难,现在各种际遇自然成了相互争长论短的素材。
三郎摇摇头,这才发现男人和女人相比,有时候也没什么不同。他迈出门槛信步走向潦河边,石拱桥边的百年古樟虬屈撑天,枝头上的叶子依然泛出油绿色,间或几片红色、黄色的叶儿零星地点缀其间,但一颗颗随风掉落又弹起的树籽,终究还是暴露了季节的秘密。
望着薄雾渐起的河面,三郎陷入了沉思。放在现代,不管有什么隐情,只要万梁氏动手杀子的犯罪事实成立,等待她的指控必是故意杀人无疑,其他因素仅属于量刑情节,尤其是酌定量刑情节,虽可能影响到具体的裁量,但对主要指控的成立与否并无大碍。
放在古代却不是这样,除了大堂正上方一块以示公正的“明镜高悬”大匾,县衙二堂的屏门上方悬挂着“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天理即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国法即国家的法律,人情并不是今天所讲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情,唐代以前是“天理国法民情”六个字,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才把民情改为人情,沿用到清末,泛指民情、民意。这六个字是提醒知县处理问题时要顺应天理、执行国法、顺乎民情、合乎民意。列位注意到了吧,天理是第一位的,排在国法的前面,这也就意味着,长官断案时法律不过是排在次席的裁判依据,首先要看裁判依据是否合乎礼制、宗法和经典,延推开来,判词也就五花八门、形形**都有,只要尊崇礼制,使别人无可批驳即为最佳。
三郎估计,万梁氏杀子一案的隐情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判决,很可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等到王戬叫他回去吃饭时,殷红的火烧云如腰带一般环绕在天际,忙忙碌碌的一天即将又结束了。
进得门来,老娘和姐姐阿莲正在跟两个身上缠满兽皮衣装的猎户讨价还价,地上堆放了一只麂子和几只雉鸡。见三郎进来,老娘忙把他和王戬几个叫过来,简单商议一番,说定明天由两个猎户送他们和秋香去往大坳洪坪,老娘和齐正文、阿莲处理完这边的杂事,先回县城不提。
﹌﹌﹌﹌﹌﹌﹌﹌﹌﹌﹌﹌﹌﹌﹌﹌﹌﹌﹌﹌﹌﹌
晨光熹微,秋香赶早叫醒了三郎。要回家了,小丫头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之情,连走路都一蹦一跳的。
这次三郎没有叫屈,乖乖起了床。院子里,王戬几个已经在洗脸漱口,猎户老邓、老李脚下放倒钢叉,蹲身整理叉袋和一盘熟麻索,老娘和姐姐阿莲上下翻捡着敷了盐、一条一条泡在大木盆里的麂子肉。
吃了早饭,老娘和齐正文、阿莲送三郎、秋香几个进山,阿莲特意给弟弟背上一个捎袋,不厌其烦交待里面一应物品,三郎有口无心嗯嗯胡乱答应了。去往大坳洪坪就是进山,山路崎岖,弯弯绕绕,骑马倒添了累赘,猎户老邓只牵上了头背东西的毛驴,驮上几床半新不旧的被子。
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三郎一众终于晃晃悠悠消失在老娘泪汪汪的视线里。
出了镇子四五里地道路尚有一车宽,再往前走,所谓的道路已然变成了山上的羊肠小道,两个猎户老邓、老李一前一后压住阵脚,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渐渐走成了一条羊肠线。走山路从来没有直上直下的走法,只能顺着山势的十八弯盘旋上下,顺势而行。三郎他们基本上是沿着潦河边弯弯曲曲的小道缓缓行进,蜿蜒在山间的潦河全无出山后的驯良,急流拍岸,水流湍急,似乎要告诫几个行人,注意谁才是这地界的主人。秋香也从驴背上骗腿下来,一步一步跟在三郎后面,几次在他没站稳时伸手托拉一把,唯恐少爷不小心有个闪失。如此几次下来,大老爷们三郎窘了个大红脸,连连做手势让秋香先走。
东升的太阳驱散了晨雾,越过山梁的阻挡,温暖地照进河谷里,漫沟壑繁茂的木竹藤蔓舒展着枝桠,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各色雀鸟也钻林疾驰、啾鸣层叠,把群山当作它们自由的王国。
三郎的心情好极了,后世的人们在吃饱喝足之后,把攀岩远足当作一种休闲运动,弄得咋咋呼呼的,而现在他前前后后的人可不怎么看,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走山路为了回家看爹娘,为了陪朋友长见识,为了赚几十文养家糊口。走山路如果有个人说话,脚步自然也轻快一些,王戬借着讨教套斑鸠、打雉鸡的技巧,很快便与老邓、老李熟络起来。和几位小爷聊天,猎户倒显得很殷勤热乎,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大概就在和赵公元帅说话,嘴里说着,手上比划着,唯恐少说一个细节,反正教的再直白细致,你也不可能跟我抢饭碗。沿途不时会碰到短衣山民,驮着背篓出山交易,迎面遇见三郎一行便自觉让在路边,好奇地打量这一众奇怪的队伍。
大约走了一个半时辰,走到一个碧绿的水潭边,老邓、老李放下毛驴背上的行李,招呼大家休息一会儿。秋香从驴背上解下一大扁锡壶,从三郎开始,拿着一只杯子挨个给各位爷倒水喝,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老娘的叮嘱:不准吃生水,不准吃生水,不准吃生水……把几位爷烦的,闭着眼咕咚咕咚喝了水,赶紧离她远远的,再也不愿听见‘紧箍咒’。 老邓饶有兴趣地在旁边看了半天,乐的嘴都合不拢。
老李没闲着,钻进林再出来时手里拎着几个连枝野果,分给大家吃着玩,果子色黄大如拳头,掰开吃肉吸籽,甚是甜糯,蜜汁也淌了一手。三郎好奇问及果子叫什么,老李和老邓望望秋香只笑不答,秋香显然知道缘由,脸一红躲了开去,老李这才道叫个‘马个卵’,符元昊细瞅瞅手里还没吃的果子,果然十分形象,举到毛驴腹下比了比,大家不由哄笑起来。
三郎知道这种玩笑要适可为止,转头看看深不可测的水潭,对老李笑问道:“我要再问你这水潭的名字,你该不会说见过水底钻出条龙吧?”
老邓到底年纪大老成,马上明白三郎的意思,神秘地抬起一根手指示意噤声,拦住大家后退一步,缓缓指一指水草茂盛的水潭深处,压低声音道:“这潭里有没有龙,我不知道。但各位小官人且细瞧瞧那里,却有什么?”
宋押司、郑班头闻言脸色大变,他们也算办老了差事的,一个妇人杀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大明朝建立以来也没听说过这等匪夷所思、令人毛骨悚然的案子。
郑班头一把抓住武义的前胸,压低声调喝道:“不要急,怎么回事,慢慢说。”宋押司也不由凑上一步。
武义擦擦脑门上淌下的汗,接过船家递上的黑陶碗咕咚咕咚灌下一碗凉水,整理一下情绪方开口道:“约莫两个时辰前,当时我正要出衙门口办事,迎面碰上一个少妇,年约三十,神态镇定,手里拿着一张卷起来的老荷叶,见我出来,噗通一下跪下,递上荷叶包。我惊问何故,她打开荷叶包,内有一把菜刀,刀口黏黏糊糊沾有血迹,自言叫万梁氏,家住县城蛤蟆街,刚杀了自家两个儿子,凶手却是其夫万洪松,万洪松目下正在西门街开的春风绸布庄里,请衙门缉凶。我听得稀里糊涂,头也大了,马上和门子抓着万梁氏的胳膊,引着去找符班头向里面通报。事体重大,我未及等知县下票,抽身先带了几个伙计骑马赶到蛤蟆街万家,巷子内外并无异常,大门虚掩,我带伙计进屋查勘,发现两个孩子都死在床上,脖子上血乎刺啦确有刀痕。我直觉得心里发毛,连忙又带伙计赶到骑马赶到春风绸布庄,控制住万洪松,一面派人速报衙内,一面立马赶到这里,请宋押司、师父回衙,以备知县大人查问。”
武义叙述的条理清晰,在场的所有人听完后只张着嘴巴呆望着他,大家心里大约都有一个心思,如此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案子真会发生吗?万梁氏自述杀了家里两个孩子,凶手怎么会是其夫万洪松?其中有何隐情?
三郎太阳穴一跳一跳,直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他终究反应快个半拍,冲武义竖起大拇指,同时叫道:“老爹,还不快与宋押司回衙,误了事可不是打板子那么简单!”
郑班头这才惊醒过来,向三郎、齐正文交待道:“这里交给你们了。”拉着宋押司、武义跌跌撞撞上了船,连声催促船家开拔。
不一刻,但见三匹马朝着县城方向绝尘而去。宋炯云也不找老和尚盘租了,别过三郎、齐正文坐船匆匆回家。
在家里,老娘、阿莲和秋香听了齐正文的复述,眼珠子几乎挤出眼眶,舌头半天没缩回嘴里。都说一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女人与男人到底不同,等醒过味来,一千五百只鸭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回忆起是否见过这个万梁氏,再说她的音容相貌,如何带两个孩子买菜,如何在春风绸布庄里外帮忙操持,叽叽喳喳的嘈杂吵闹声响一浪高过一浪,动静足以掀翻房顶。
三郎用手指堵住耳朵逃躲了出来,却见王戬几个在石桌旁叉腰架脚争论着万洪松万老板的长短,听那意思都没少在春风绸布庄扯布做衣裳。县城不大,你想不认识都难,现在各种际遇自然成了相互争长论短的素材。
三郎摇摇头,这才发现男人和女人相比,有时候也没什么不同。他迈出门槛信步走向潦河边,石拱桥边的百年古樟虬屈撑天,枝头上的叶子依然泛出油绿色,间或几片红色、黄色的叶儿零星地点缀其间,但一颗颗随风掉落又弹起的树籽,终究还是暴露了季节的秘密。
望着薄雾渐起的河面,三郎陷入了沉思。放在现代,不管有什么隐情,只要万梁氏动手杀子的犯罪事实成立,等待她的指控必是故意杀人无疑,其他因素仅属于量刑情节,尤其是酌定量刑情节,虽可能影响到具体的裁量,但对主要指控的成立与否并无大碍。
放在古代却不是这样,除了大堂正上方一块以示公正的“明镜高悬”大匾,县衙二堂的屏门上方悬挂着“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天理即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国法即国家的法律,人情并不是今天所讲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情,唐代以前是“天理国法民情”六个字,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才把民情改为人情,沿用到清末,泛指民情、民意。这六个字是提醒知县处理问题时要顺应天理、执行国法、顺乎民情、合乎民意。列位注意到了吧,天理是第一位的,排在国法的前面,这也就意味着,长官断案时法律不过是排在次席的裁判依据,首先要看裁判依据是否合乎礼制、宗法和经典,延推开来,判词也就五花八门、形形**都有,只要尊崇礼制,使别人无可批驳即为最佳。
三郎估计,万梁氏杀子一案的隐情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判决,很可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等到王戬叫他回去吃饭时,殷红的火烧云如腰带一般环绕在天际,忙忙碌碌的一天即将又结束了。
进得门来,老娘和姐姐阿莲正在跟两个身上缠满兽皮衣装的猎户讨价还价,地上堆放了一只麂子和几只雉鸡。见三郎进来,老娘忙把他和王戬几个叫过来,简单商议一番,说定明天由两个猎户送他们和秋香去往大坳洪坪,老娘和齐正文、阿莲处理完这边的杂事,先回县城不提。
﹌﹌﹌﹌﹌﹌﹌﹌﹌﹌﹌﹌﹌﹌﹌﹌﹌﹌﹌﹌﹌﹌
晨光熹微,秋香赶早叫醒了三郎。要回家了,小丫头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之情,连走路都一蹦一跳的。
这次三郎没有叫屈,乖乖起了床。院子里,王戬几个已经在洗脸漱口,猎户老邓、老李脚下放倒钢叉,蹲身整理叉袋和一盘熟麻索,老娘和姐姐阿莲上下翻捡着敷了盐、一条一条泡在大木盆里的麂子肉。
吃了早饭,老娘和齐正文、阿莲送三郎、秋香几个进山,阿莲特意给弟弟背上一个捎袋,不厌其烦交待里面一应物品,三郎有口无心嗯嗯胡乱答应了。去往大坳洪坪就是进山,山路崎岖,弯弯绕绕,骑马倒添了累赘,猎户老邓只牵上了头背东西的毛驴,驮上几床半新不旧的被子。
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三郎一众终于晃晃悠悠消失在老娘泪汪汪的视线里。
出了镇子四五里地道路尚有一车宽,再往前走,所谓的道路已然变成了山上的羊肠小道,两个猎户老邓、老李一前一后压住阵脚,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渐渐走成了一条羊肠线。走山路从来没有直上直下的走法,只能顺着山势的十八弯盘旋上下,顺势而行。三郎他们基本上是沿着潦河边弯弯曲曲的小道缓缓行进,蜿蜒在山间的潦河全无出山后的驯良,急流拍岸,水流湍急,似乎要告诫几个行人,注意谁才是这地界的主人。秋香也从驴背上骗腿下来,一步一步跟在三郎后面,几次在他没站稳时伸手托拉一把,唯恐少爷不小心有个闪失。如此几次下来,大老爷们三郎窘了个大红脸,连连做手势让秋香先走。
东升的太阳驱散了晨雾,越过山梁的阻挡,温暖地照进河谷里,漫沟壑繁茂的木竹藤蔓舒展着枝桠,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各色雀鸟也钻林疾驰、啾鸣层叠,把群山当作它们自由的王国。
三郎的心情好极了,后世的人们在吃饱喝足之后,把攀岩远足当作一种休闲运动,弄得咋咋呼呼的,而现在他前前后后的人可不怎么看,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走山路为了回家看爹娘,为了陪朋友长见识,为了赚几十文养家糊口。走山路如果有个人说话,脚步自然也轻快一些,王戬借着讨教套斑鸠、打雉鸡的技巧,很快便与老邓、老李熟络起来。和几位小爷聊天,猎户倒显得很殷勤热乎,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大概就在和赵公元帅说话,嘴里说着,手上比划着,唯恐少说一个细节,反正教的再直白细致,你也不可能跟我抢饭碗。沿途不时会碰到短衣山民,驮着背篓出山交易,迎面遇见三郎一行便自觉让在路边,好奇地打量这一众奇怪的队伍。
大约走了一个半时辰,走到一个碧绿的水潭边,老邓、老李放下毛驴背上的行李,招呼大家休息一会儿。秋香从驴背上解下一大扁锡壶,从三郎开始,拿着一只杯子挨个给各位爷倒水喝,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老娘的叮嘱:不准吃生水,不准吃生水,不准吃生水……把几位爷烦的,闭着眼咕咚咕咚喝了水,赶紧离她远远的,再也不愿听见‘紧箍咒’。 老邓饶有兴趣地在旁边看了半天,乐的嘴都合不拢。
老李没闲着,钻进林再出来时手里拎着几个连枝野果,分给大家吃着玩,果子色黄大如拳头,掰开吃肉吸籽,甚是甜糯,蜜汁也淌了一手。三郎好奇问及果子叫什么,老李和老邓望望秋香只笑不答,秋香显然知道缘由,脸一红躲了开去,老李这才道叫个‘马个卵’,符元昊细瞅瞅手里还没吃的果子,果然十分形象,举到毛驴腹下比了比,大家不由哄笑起来。
三郎知道这种玩笑要适可为止,转头看看深不可测的水潭,对老李笑问道:“我要再问你这水潭的名字,你该不会说见过水底钻出条龙吧?”
老邓到底年纪大老成,马上明白三郎的意思,神秘地抬起一根手指示意噤声,拦住大家后退一步,缓缓指一指水草茂盛的水潭深处,压低声音道:“这潭里有没有龙,我不知道。但各位小官人且细瞧瞧那里,却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