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诗言志

    tue aug 23 19:57:04 cst 2016

    齐正文没想到小舅子问出这么个问题,颇为意外地看看三郎,又仰头想了想方道:“记不太全了,大概有田赋折钞、户口盐钞、杂课钞、茶课钞四项,你怎么问这个?”

    三郎顺手扔掉牙签,呵呵笑道:“姐夫做生意的,还用我教?不过我看呢,不妨把眼光再放远点,从洪武年间首用宝钞到现在,你说这张纸贬值了多少倍?一贯宝钞现在价值几许?”

    齐正文的脑袋似被人狠击一掌,迷迷糊糊看见一丝光亮,但一下又想不明白其中的关窍,喃喃问道:“没错啊,三郎所言确是一番道理,现在一石米卖到宝钞四十八贯到五十贯,三郎所指究竟……”

    三郎心里叹了口气,也不好说的太明,只好启发道:“众人皆知从制钱兑换金银可以牟利。再想深一点,过几年宝钞会不会不如一张废纸?我想将来肯定会有人打这张宝钞的主意,因为本朝有一个特点,洪武爷定下的事往往号称万世不易,只是不知宝钞征税的比率可会改变?”

    齐正文一拍脑袋恍然大悟,你若以极便宜的价格收些宝钞,转手再用洪武年间的固定利率交税,那还不要赚大发来!就在此时,姐姐阿莲在院里喊叫弟弟快来洗澡,三郎拂拂结成缕条的头发,拍拍满脸放光姐夫的肩头,抱歉道:“小子无心失语,姐夫只当我饭后解闷学老婆嘴,有些事私下里做没问题,放到台面上做那可是犯大忌的。现在咱们只是普通百姓,今天敢做这生意,明天就可能被抓起来,且等等,且等等……”

    齐正文显然把小舅子的闲话当真了,痴痴呆呆望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

    三郎一迈过后堂门槛差点笑喷了,王戬、许文杰和符元昊规规矩矩站作一排,正和洗浴房前羞涩掩面的秋香表达歉意,老娘叉腰押在后面,手里一根马鞭得意的一抖一抖。

    三郎洗了澡,阿莲上前看了看秋香重新打理过的发髻,满意地点点头,又问他下午如何打算。秋香听了以为可以马上打马回家,兴冲冲地跑进屋里去拿自己的包裹。阿莲摆摆手制止了她,笑道:“小妮子想爹妈,急了?现在走晚上刚好睡在山顶上,可不叫大老虎吃了你。姐姐我已约好了两个猎户,明天一大早上路不迟。”

    秋香想想却是这个理,红着脸提着包裹转身进了屋。三郎看看正帮他收拾换洗衣裳的老娘,问道:“我爹呢?”

    老娘抬头望望儿子,道:“等下他要和你姐夫去木材场盘账,你去学学不?”

    “那有什么意思?”阿莲拿了几颗皂角递给老娘,插嘴道:“要不我叫个小工,陪你们到镇子周围转转?”

    这时一个老婆子艾艾索索挪了进来,和老娘、阿莲见过礼,自去拾掇王戬几个扔在洗浴房门前的衣裳。三郎随便道:“且转转吧,几两银子的生意,值得如此大动干戈,还要盘账。”

    老娘手下没停,撇撇嘴道:“嚯,毛还没长齐就敢扎翅,让你爹和姐夫听了去可不要活活气死?他们做的生意说出来会吓瘫你,小家伙慢慢学着点吧!”

    阿莲也用指头指指弟弟,示威地握握拳,转身自去前院找小工了。三郎没想到自己顺口一说引来老娘和姐姐的一顿排揎,吐吐舌头再不敢争辩。

    ﹌﹌﹌﹌﹌﹌﹌﹌﹌﹌﹌﹌﹌﹌﹌﹌﹌﹌﹌﹌﹌﹌

    转眼三郎和王戬几个已经走在去宝峰寺的路上。王戬几个也洗了澡,一离开老娘的视线,好似脚鱼翻个身马上活了过来,马上活跃起来,指指点点山坡上的宝峰寺招呼陪伺在旁的小工去买香烛。那小工一看便是个极伶俐的主儿,笑道寺里备有香烛,不需另卖。

    三郎远远看去,注意到寺院上的山脊里影影绰绰露出一带高梁大柱的宅院,扭头问小工是何去处。小工惊讶道:“少爷连这都不知,那不就是黄府,本县知名的礼部仪制司四品郎中黄钟老爷家的大宅啊!”

    三郎从不以为自己该知道什么,点点头又问:“哦,黄大人也没回老家,岂不怪哉,黄家原来就住在寺庙上面的山上?”

    “那倒不是,黄大人家里原住在龙冈洲,”小工先是摇摇头,转瞬颇为兴奋地向山上指点道:“少爷请看,这山形像个什么?”

    三郎最讨厌这套说辞,明明堪舆风水乃传统的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偏偏到了后世被一些愚人穿凿附会解释地形水势,又是龙脉,又是吉穴,大致意思无非是谁家先人埋在这里,后人如何如何发达云云。一个朝代这种人渐渐多了,这种风气日益盛行,大约也就是由盛转衰的征兆,命不久矣。

    三郎选择了不吭声,王戬几个来了兴致,和小工热烈地切磋了一番,最后导出结论——宝峰寺背靠宝珠峰,面临北河水,左右两山如笏环抱,正面七岭似龙奔来——小工最后煞有介事总结道这叫九龙荟萃之地,还有佛陀保佑,谁家如有阴宅占住宝穴,定当荫庇子孙,公侯万年。三郎脸上不挂一丝情绪,心道什么九龙荟萃,‘萝卜开会’还差不多,但顾忌小工的颜面,只不肯开口接茬。

    要不说姐姐会选人呢,小工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说了一阵,发现三郎不阴不阳的全无兴趣,马上揣测少爷意不在此,话题一转接着谈及黄家大宅。

    黄家主事的家长叫做黄鼎,黄钟排行老三,黄家原来也不过有些地产、衣食无忧而已,自黄钟上京后,不时有省府道县的官佐锦上添花拜访结交,势头渐渐旺起来了,黄鼎也在县里、府里依次开设了木材铺和土特产南杂店,生意红火,日进斗金,那日子过得恰似火上泼油,一天好过一天。黄家在龙冈洲、县里、府里都有深宅大院,那半山腰上的大宅不过是去年新盖的消夏囿苑,目前尚未入住。

    小工讲到这里,猛拍一下大腿,兴奋说道他曾亲见监工的黄家管家开席喝酒,饭前一碗白霜泡水、饭后一碗红砂泡水,他假装帮人洗碗用手指沾了沾,放到嘴里却比蜜都甜……

    三郎厌恶地皱皱眉,胸口一阵翻江倒海,想来白霜、红砂应该就是白糖、红糖,此时他对这小工的印象近乎全毁,连忙伸手止住小工继续满嘴喷浆,只道:“风水如何改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读书、积德可能改运,福泽子孙。你且先回去,我们自转转。”

    小工舔舔嘴唇不知做错了什么,刚想张嘴解释,却见三郎摇摇头走向宝峰寺,只好瑟瑟缩缩回了木材场。三郎长舒了口气,扭头淡淡地问王戬:“你相信龙脉吉穴吗?”

    王戬迟疑了一下,反问道:“你信吗?”

    三郎一笑,仰望蓝天悠然道:“问的好!我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念,相信自己的本事,相信自己的付出,除此无他。”

    王戬眨眨眼,若有所思地看着愈来愈近的宝峰寺。符元昊笑道:“三郎说的没错,领教大义了。我们上学时先生就说以诗言志,既然泛酸何不酸到底,且让我们了解了解你的胸怀志向。”

    每个人都有私心个性,而且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人性善恶的争辩同样不离这个话题。三郎何尝听不出符元昊话中的醋味,但好似根本没听见,摆摆手道:“人生不足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此汉代无名氏诗作也,符兄以为如何?”

    符元昊这才认真想了想,试探回答道:“大约是告诉我们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吧?”

    三郎又问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何以在后?”

    都是一起在私塾里混大的,要说谁不会背几句那是胡说八道,但长到这么大,王戬、符元昊和许文杰确实没想过诗句的深意,今天借话说话,随着三郎的诱导,三个人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不由慢下脚步侧头思考起来。三郎见火候差不多了,方揭晓答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如果我们只在这山坳坳里苟活一生,原也没错,大多数人也是如此,几十年晃晃眼便过去了。但反过来想想,我们来过干了什么,吃了,喝了,再找个吉穴,等着荫庇子孙?笑话!”

    随着三郎语速渐快、慷慨激昂起来,王戬三个目瞪口呆地盯着他,无言以对。三郎闭闭眼缓和一下情绪,总结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此大丈夫之谓也。只有如此,方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几十年才是。”

    王戬听得心旌摇曳,展开联想之余不由拍起巴掌,符元昊和许文杰也跟着拍手以赞。王戬叹道:“表哥高明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好句子,以前却没听人说过,连上佛家的‘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令我有菩提灌顶之感,这也是阐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意思?”

    几个人走的再慢也到了宝峰寺门口,山门洞开,寥无香客,一个小沙弥执手规规矩矩站在山门前。三郎苦笑回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