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辕门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大明宫

李忠臣逐出淮西,逃亡襄阳,梁崇义却是极为高心,慷慨的接纳了他。荆州、淮西、浙西练成一片,相互倚重,梁崇义失去先机,已然不能够对荆州构成威胁。他现在需要的是重新计谋,分离三镇联盟,而李忠臣却是关键。

    于是梁崇义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共同上奏称李希烈为臣不礼,试图谋反,请求诛杀。李忠臣也再次上书代宗请求剿灭李希烈,归复淮西。

    而在朝堂之上,代宗与群臣却焦头烂额,除了反李希烈的诏书,还有另外几份截然相反的诏书也到达朝廷。荆州节度使卫伯玉,浙西皇观察使韩潢合奏声称李忠臣执掌淮西期间,横征暴敛,百姓怨恨,抢夺民女,霸占良田,罪恶滔天,乞求严惩,并力保李希烈为新任节度使。在淮西,除了有李希烈自陈书言明自己靖安不利,以致刺客横行,逼走节度使李忠臣,为防****只好暂代节度使。还有当地官员共同举荐李希烈继位节度使。

    南北两派相争,群臣各执一言,代宗皇帝难以评判。只好散去朝会,独留颜真卿在大明宫。

    经过安史之乱,西安战火燃烧,大明宫也被叛军毁之一炬,此时的大明宫是收复都城后重新修建而成,虽不比太宗时期的富丽堂皇,却也是皇家气象,赫赫生威。

    灯火摇曳处,代宗来回踱步。“颜卿,当今朝廷,要么杀李希烈,要么保李希烈,听谁的都会得罪一方。你曾观览荆州,节制中原,对藩镇现状最为了解。当此之时,朕该何为?”

    颜真卿眉头高耸,这的确是一件难办的事。李希烈驱逐节度使是为谋逆,不得不罚,但是李希烈却是抑制梁崇义的一员大将,由他镇守淮西才能保中原太平。颜真卿思虑良三道:“陛下,既然木已成舟,干脆顺其自然吧。”

    “颜卿此话何解?”代宗疑问道。

    颜真卿振奋道:“依臣看,李希烈虽然驱逐了李忠臣,但是却未曾酿成大祸,目前中原南北双方节度使都在看上面表态,无论偏向谁都不利于朝廷稳定。不如我们只调不罚。”

    “如何只调不罚,颜卿快讲。”代宗急切道。

    “臣认为,将李忠臣调入朝廷,堵住北方节度使之口,然后敕封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稳住南方节度使的心。再使南北制衡,保江山无虞。”

    代宗喜上眉梢。“好主意。”

    不久朝廷下旨,中书省原先诏命已定,前淮西节度使在职勤勉,着入职中央,官奉检校司空、平章事,副将李希烈战功卓著继任节度使,谅事发突然,不易改诏,依循原例。

    对此,李忠臣有所怨言,但他知道淮西已经回不去了,只好奉诏。梁崇义只是捧大旗而已,不好驳诏只好认了。余下南方诸藩镇兴高采烈。

    在八岭山,此时热闹非凡,一众人等杀猪宰羊,欢庆他们由土匪转换官军的日子,由于这些酒肉是卫伯玉送的,包够,所以喽啰们做起吃起来也毫不顾忌。不过在热闹之中,还是有一些人不是很高兴。卫伯玉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已经表达了希望乞儿离开荆州之意。想起一路流浪,从相州到襄州,从襄州道荆州,这一路走来,见过各种人,最大的感悟是他再也不想再接近官府。虽然是为了找父母,可是父母在哪,这似乎永远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六爷总是很沉静,只是默默的关心这乞儿,对于他,只要乞儿在哪,他就在哪。他已经没有家人,现在所能做的唯有好好照顾这个孙儿。尽管如此,他依然渴望有一个安定的日子,好让自己有个归宿,再离开荆州,天下之大,作为乞丐他们又能去呢?

    还有凤鸾和果子,岑参走得如此决绝,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留给他们的是满腹担忧,和可怜的日子。他们母子两现在想回家种田度日,好在乞儿已经向卫伯玉说过岑参家中地主的事,对此,卫伯玉已经派人过去严重教育过,并保证之后保护金銮母子生活安宁。

    还有一个人是窦桂娘。这些天,这个野岭寨寨主一直沉默不语。就在大家酒足饭饱之后,众人纷纷倒头就睡,这样的日子多久没有过,本事农民无奈做起山匪的野岭寨难得有这样情景安闲的日子。窦桂娘看着这群人,心满意足,她觉得值了。

    “寨主,我们可能要离开了。”乞儿打破了窦闺娘的沉思。

    窦闺娘惊醒道:“你们这是要去哪?”

    “去有我爸妈的地方,现在荆州是呆不下去了。可能是过河吧。”乞儿说得有点伤感。

    “要不……”窦桂娘欲言又止。

    陈乞儿看出了一点猫腻,直截了当道:“寨主是怎么啦?”

    窦桂娘内心忧虑良久,干脆道:“要不你陪我去蔡州吧?”

    “蔡州?”乞儿不解道“寨主,没听过你有什么亲戚在蔡州啊。”

    窦闺娘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瞒你,其实我是逃婚出来的。我本是汴州户曹参军之女,为父窦良,在蔡州也颇有田产。不过从小我喜欢舞枪弄棒,爸妈怕我不像女儿家,因此四处张罗相亲,我强扭不过,只好跑了出来。一路颠簸,遇到八岭山流民四起,遇到赵大胖子被人权贵欺负,于是揍了权贵,救了胖子,又见这里风景不错,所以干脆以流民为基础,建起这野岭寨。”

    “那郑大胖子说的你父母双……”乞儿知道他说错了,忙闭嘴。

    窦闺娘一笑,“其实都是以讹传讹。现在我想想我也五年未归乡了,现在该回家看看。你看你们现在也没地方去,要不和我一起去取蔡州走一趟,一路上也可以访问访问消息。”

    乞儿立刻心动了,但他还是很谨慎道:“谢谢寨主好意,不过这个事我可不敢做主,得先去问问六爷。”

    “其实去走走也没关系。现在我们本来也不知道何处寻觅,这样像无头苍蝇一样。倒不如有个去处,也算有个根基慢慢找。”六爷正好走过来,他总是一旁默默注视关心着乞儿。

    “行。”乞儿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些年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父母。其实在内心他也没有多大信心,只是没有这样一件事支撑,他反倒不知道该怎么活着了。

    八岭山毕竟留下了许多人的记忆,窦桂娘和乞儿一行告别八岭山前往蔡州,此时此刻,金鸾和果子也要前往乡下。这样的场景是谁看了也要伤感的,众喽啰是一步一送,甚至哭声相闻。

    卫伯玉因为忙于军务,但是也派人前来代替送行。在苍翠山岭下,一群人浩浩荡荡遥相欢送。这让本已木兰自居的窦闺娘也不由唏嘘起来。

    这是再一次北上,虽然从山南东道过襄州入蔡州更近,但是恐惧梁崇义的乞儿依然愿意从淮西通过鄂州往蔡州。

    经过长期的训练,乞儿再也不用像在义父来瑱哪儿一样因为不懂驭马而丑态百出。四人一路驰骋,在江南水乡与中原平原之间任性潇洒,渴则饮泉,饿则摘果。即忘却了黎民痛苦,也忘记了人生坎坷。而这一路,为防骚扰,娇娘也尽量带着白纱斗篷前行。

    乞儿已经度过了十三年的青春,但是一直在压抑着自己性格,从乞丐到节度使府,无不谨小慎微,可是看到藩镇之间的勾心斗角,残暴狠辣,百般设计,从没有今天的放荡形骸。他感到自由,心中渴盼再也不进入官场争斗之中。与其做一颗棋子,还不如自己游山玩水,放纵自我来得痛快。

    骑马奔驰三天,一路昼夜兼行,一行也是累了。正好此行经过宣州,干脆一行在此游历,准备恢复体力再行北上。

    这宣州本不是富庶之地,虽在长江以北,却是江南西道的辖地。说不上人丁旺盛却也因战乱不至而炊烟袅袅。宣州是个小地方,可是却因为一个人而天下闻名,帝王称颂,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县令李阳冰。在李阳冰治下,宣州也是历年丰收,百姓殷实,吏治清明,在这个战乱纷飞的国家,能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场所实在难得。而最著名的是李阳冰的小篆,写来如神来之笔,就连颜真卿也是仰慕不已,每次颜真卿有所书之碑,一定要请李阳冰篆书题额,否则就干脆不写。

    由此,乞儿四人便决定在宣州好好游玩一边,把这些年一直悬着的心好好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