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兵发徐州

    mon dec 03 12:58:30 cst 2007

    自辛锐执掌北海军务之后,政有孙乾相辅调拨粮草军需,武有太史慈、辛霸、许褚操练人马,军民自有一番强盛阵容。

    这日,辛锐正在城内军营巡视,忽有小校急报而入:孔太守有急事召见。辛锐心中一凛,暗道真正的练兵时刻终于到了。遂放下手中诸事,匆忙赶至太守府。

    北海太守府议事厅上,孔融面色凝重,正来叹息踱步;桌上围坐几人,有辛伯安,孙乾,还有一位面生的文士,众人皆是满面愁云,嗟呀不已。

    辛锐进的厅堂,向孔融等施礼毕,也围桌而坐;坐定后并不急着发言,只是暗暗打量那位面生文士,此人三十左右,白面短须,脸颊瘦长,双目有神,一脸的正气;而那文士也甚是好奇地瞧着自己,至此辛锐心中已有端倪。

    沉默片刻,果听孔融指那文士对辛锐介绍道:“辛将军,这位乃是徐州牧陶谦帐下之别驾从事,糜竺糜子仲先生,为曹操军围攻徐州城搬救兵而来,陶公与吾交厚,又是勤政爱民之人,因此吾欲发兵救之。依汝看,发兵之事怎生是好?”

    辛锐早已看出此人正是糜竺,也知此时已到了曹操发兵徐州报父仇之史节,看出孔融正是因为无将可派而着急不已,遂起身郑重道:“在下不才,愿当此重任;请太守与我三千兵马,在下一定不负所托,将曹贼歼灭,至不济也要将其驱走。”

    糜竺眼中闪出一丝异芒,自然地将目标转向年仅五六岁的辛锐,只听孔融叹道:“贤侄不必客套,糜先生不是外人”,言下之意,辛锐不用在糜竺眼前跟自己搞上下属关系;接着又道:“此行绝非对付黄巾贼寇那般容易,贤侄不可轻易冒险。”

    一旁端坐的辛伯安此刻如坠冰窖,老脸苍白,且放在桌上的双手有些战抖,听闻儿子方才一番豪言壮语之后,他显是内心忐忑不已,乍听孔融发话,心下稍安,赶忙说道:“锐儿,汝孔叔父之言不无道理,你要慎重才是啊!”

    辛锐感激地望一眼父亲和孔融,迈开一步朗声道:“曹操自虎牢关一役后,由于驱贼之利,士兵激增数十万,文有荀彧、荀攸叔侄,程昱、郭嘉、满庞、毛芥等辅佐;武有曹氏兄弟、夏侯兄弟,于禁,李典等调练士卒,更兼帐下一名帐前校尉姓典名韦,勇力可敌万人;因此声势浩大,文武兼备;此番为报父仇,自然是全军动员,精锐皆出,此事我早有耳闻,因此叔父和父亲的担心不无道理。”

    转身又望糜竺道:“然而小可虽初出崆峒,却胸藏甲兵百万,良策千般,家师又告诫以安世济民为己任,由是昼夜辛勤,不敢有忘焉。现曹操不智来伐徐州,吾略施小计,定能完胜,故敢有此妄论。”

    “所以请叔父和父亲以大事为重,勿以辛锐个人安危为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辛锐虽为幼童,亦知急公好义之说,现若不允辛锐带兵前往救援,实是以私废公,大不智也。”

    此话一出,在场诸人尽皆面带惊异之色,尤其是糜竺,脸上的震惊与敬佩简直无以形容。

    孔融低下头,酝酿着辛锐的一番言语,片刻之后,霍地抬头道:“既如此,贤侄可引五千军士星夜赶往救援,孙军曹负责粮草辎重,随后便行。”转眼又对糜竺道:“糜先生可随孙公佑同行,由吾侄辛锐先行破敌,你看如何?”

    糜竺赶忙起身道:“如此多谢太守;只是……”说着将眼光又锁定在辛锐身上。

    孔融笑而不语,这次却轮到辛伯安不满道:“汝小觑吾儿乎!孔太守做主令吾儿带兵救援,本是给足了陶府君面子;竖子安敢如此!”言语中多有激动,显而易见并不赞成孔融此举,却韦不过‘仁义’二字。

    孔融和孙乾赶忙上前劝和,只听孙乾道:“辛将军虽是年少,却有张良、陈平之谋,更兼帐下猛将不逊于曹操所有,兵士又各个用命,为感太守与陶府君深义,由此自愿领兵相救,此乃徐州之大幸,糜公勿疑;至于辛老担心辛将军乃人之常情,毕竟父子连心那!”

    糜竺急忙避座致歉道:“大家请勿误会,吾方才之目光,并非是瞧辛小将军不起,实是他一番陈词,尤其是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省吾心,又有感于辛老爱子心切,因此替辛将军生出担忧之情。”

    转言又道:“辛小将军之名,在下自徐州亦早有耳闻,以计战败黄巾贼管亥,迁移民众筑北海小城以发展势力,这些举措天下谁人不知,那个不敬仰!乍见小将军,在下实是惊诧不已;听罢小将军的一席话,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辛将军若能领兵前往,徐州必定无忧矣!”说罢躬身一礼,甚为动容。

    众人闻听糜竺之言,觉得此人实乃重情义之辈,又尽皆有感于辛锐一番言辞,是以一时竟无人说话。

    半晌,辛伯安长嗟道:“唉!陶府君之盛名,恐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称道;今日又见子仲先生如此气度涵量,吾心中实是感怀无比,方才我是念及锐儿安危,故言语有所冒犯,还请子仲先生勿怪;这样吧,锐儿可领兵速往徐州,以解曹贼之围,要多多保重,凡事与公佑、子义等多加商量……”言语中仍是担心儿子。

    孔融点头道:“也罢,好男儿志在四方,叫他出去磨练一番也好。既如此,辛将军听令。”

    辛锐施军礼,躬身听令,孔融接道:“与你五千人马,可速去辞别母亲,即刻便动身兵发徐州,不得有误。”

    辛锐郑重道:“属下遵命,只是属下以为,此事暂不要告知母亲较好,多则一月,少则十几日,必凯旋而归,请大人放心。”

    孔融方欲再言,辛伯安却道:“也好,我自会与汝母说明,只说你营中事务繁忙。”

    糜竺拜谢道:“太守及辛将军父子大恩,在下无以为谢,请受一拜。”说罢一躬到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孔融见状亦不再言,点头发付辛锐即刻点兵去了。

    片刻之后,辛锐集齐太史慈、许褚、辛霸,负立点兵台之上。台下是八千北海军士,一听辛锐要带兵出征,都踊跃集结,争先恐后,唯恐迟些便会被留在北海守城。

    辛锐望着士气满满的众军士,胸中涌起万丈豪情,慷慨道:“我等既投身戎马,当以国事为先,家事为后,天下事为重,自己事为轻;今山东曹操,世食汉禄,不思报国,却因张闿杀父而起兵攻徐州,此事本与陶府君无干,皆是曹操强加之罪,故今日吾在此点军,速往徐州相救,众人可愿相随?”

    台下众军士皆齐声喊道:“愿随将军!”声震全营,整个北海城都随之起了颤动。

    辛锐见士气如此,欣慰异常。遂令太史慈等挑选精壮军士三千人,又带领刀盾、弓骑、飞熊三营,太史慈许褚辛霸领所部三军在前,辛锐自统北海军为中,孙乾糜竺押粮草辎重合后,浩浩荡荡开往徐州而去。

    一路无话,部队星夜开拔,终于不几日便到徐州地界。

    堪堪将近下坯,辛锐令全军寻一山坡,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不提。又召集糜竺等人,齐来中军大帐议事。

    辛锐皱眉道:“曹操甚为灭绝人寰,我等所经之地,只见百姓流离,焦土遍野;唉!只为报仇,却安得如此凶残!”

    糜竺道:“杀曹嵩自是张闿所为,那张闿本是黄巾余党,后府君不弃,以恩义感之,遂投府君,曹操得势后,欲取全家老小望山东团聚,府君本是好意相送,哪知张闿贼性未泯,见财起意,于半路击杀曹氏老幼,劫财而逃。唉,府君闻曹操来攻甚为伤感,痛哭因自己而葬送百姓安乐。”

    众人都俱感伤不已,许褚咬牙切齿怒道:“这曹操忒也狠毒,来日撞上某家,定叫他不得善终。”

    孙乾道:“话虽如此,但曹贼势大,此番又是精锐尽出,将军万勿轻敌才是。”

    辛锐点头道:“正是如此,召集众人前来,一起商量破敌之策。子仲先生乃徐州人氏,因此相烦将地形城池等告知在下。”

    糜竺道:“这倒不难,徐州城大壕深,乃坚城也,我军所屯之地叫蒙山,前方有密林;又有下坯,钱粮颇丰,傍沂、泗两水;此城有近邑名曰小沛,地理险要;故府君一向将三城互倚为犄角,分兵守之,故得不失。其余地界,皆无力保守,被曹操……唉!”

    辛锐同情道:“子仲先生莫要伤感,吾心中已有计较,不出旬月,必破曹兵。”

    说罢下令道:“子义、向民可引所部前往前方之林埋伏,今夜不出四更,曹操必来劫寨。我们就来会会这个大人物吧。记住,多布陷阱,呐喊鼓噪即可,不要久战,我们可不能在此折损精兵。”

    二将得令前去安排,许褚叫道:“有这样好事,某家怎肯落后!请将军下令,某也去大杀一场。”

    辛锐笑道:“你走了,不怕有人来取我的脑袋啊?”

    许褚搔搔头,讪笑道:“嘿,情急下倒忘记此事。对,保护将军比杀敌立功更要紧,某哪也不去,在此专守吧。”

    众人皆被憨厚的许褚逗得前仰后合,糜竺敬佩之情有增无减,只感觉这幼年将军魅力无限,能叫这般将才都俯首听命;又感觉他深不可测,每一言都是语出惊人。一时间心里竟是百感交集。

    辛锐对许褚道:“今晚任你杀个痛快,你可速去磨刀备战。”许褚欣然领命而去。

    ps:是不是写的确实不好,所以大家冲着名字点击进来,却失望而归,导致一直没什么推荐票!如果是,请大家留个话给我啊!我会努力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