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一百三十三、做个好人(三)

    sat aug 08 14:41:18 cst 2015

    按习俗,人过“知命”之年,甚至富裕人家过“不惑”之年,就要做好棺木放在下屋子里,以备“百年”后好装殓自己的遗体。就是一般的人家有老人的话,也要预备着寿木,也有叫“棺材板”,或是叫“料子片”等。一旦家有老人归西的话,就好做棺木发送。而武植潘金莲生前的两口棺木,在官宦人家中材质是最次的。一是他们捐献、赈灾、资助他人,舍施很多财物;二是从临安回乡也没顾得上及时准备棺木;三是他们留有遗嘱,丧事从简,不准靡费。只用些薄板做了棺木,他们还觉得心疼银钱花多了。一般的富裕人家装死人的棺木,大多是耐腐蚀很强的黄花松做的。棺材天就有半尺厚,有的厚达六七寸,棺材帮也得三寸厚,底也得二寸厚,敲起来声音“啪啪”闷响。四个人抬起,也觉沉得慌。而武植潘金莲的棺木,都是用杨木板做的,材质轻松,不耐腐蚀。天才三寸,帮才二寸,底才一寸,敲起来“嘭嘭”作响。别说两个能抬走它,一个棒小伙子就能抗起来它。武烊实在看不上眼,就要求父母出银两买好一点的木材,再重新做两口好棺木,把原先的棺木拆了做

    ·1735·

    箱子好装别的东西。武植潘金莲不允,说们说人死如灯灭,埋在地下烂成泥。本来就占了一块耕地,还破坏了树木,浪费了木材,不值得。不能换新棺木了,把节省的银钱留着干别的用。他们‘百年’以后,用这两口薄棺木发送就行了。如果怕棺木时间长烂了‘塌天’,就多用毛石、废砖瓦块砌把砌把,再培上土,不是很好吗?何必那靡费银钱呢。武烊他们认为,二老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棺木太水了,对他们儿女的颜面也不好看。武植还是坚持“丧事从简”,说他与潘金莲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对什么“大学士”,“命妇”都不感自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说了,棺木水些有什么不好看,也不是做什么缺德见不得人的事。不能把铺张发送死人的事给活人看,挡活人的眼,犯不上。说子女们只要按照他们嘱咐去办的话,不但不会有损于子女们的颜面,而且还会给子女们的脸上增光。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操办红白喜事的陈规陋习,不应死板照套去做。我们这是大户人家,有条件去操办,而那些穷苦人家,他们拿什么去操办?所以,好传统我们要继承,陈规陋习中的有些无用的套套框框,就应该摒弃。武烊见父母说的在理,就只得按着他们说的去做了。

    灵堂摆在正屋的正堂,两口棺木按男东女西同时摆放在灵堂前。武燕、武烊等孙男嫡女,披麻戴孝,分男东女西站在棺木两侧。主丧人里正指挥着众人为武植潘金莲入殓,盖棺。值

    ·1736·

    此,武植潘金莲才算“寿终正寝”。入完殓同时摆上灵牌,东位是武植的灵牌,上书“先攷武公植太師大學士之位享年九十一嵗”;西位是潘金莲的灵位,上书“先妣潘氏金蓮命婦之位享年八十九嵗”。孝子孝女贤孙吊孝,烧纸晋香,不提。大门口两侧挂两串寿纸,东串九十一张,显示武植的享年;西串八十九张,显示潘金莲的享年。人们扎两付纸马、纸车、纸人,还专门为潘金莲扎头纸牛,说牛什么水都喝,纸牛到阴间为她喝脏水。这些纸扎品,都是在临出灵的头一天晚上,在土地庙“报庙”时就烧掉,送死者的灵魂去西天“阴司”间报到。在守灵的期间,小辈的女眷们,每天还要到土地庙前去“哭嚎”着“报庙”。守灵的人们在议论着武植潘金莲的棺木,与一般穷苦人家所用的不差上下。所谓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雕花绘画上有所精细罢了。人们佩服他们的品格高尚,连生命的终结,也要节俭,真是世上难见哪。武植潘金莲卒于六月十四,三天六月十六出灵。里正的意见再延放两天,让人们再瞻仰二老的遗容,可是又赶上“七不出,八不埋”的忌日。再说了夏天里尸体不好放,易腐败发臭。“入土为安”,武烊与二叔武松商量,还是按期出灵为好。出灵那天,因兄长不在跟前,武烊为二老“点光”,以眼、耳、鼻、嘴、手、脚的顺序依次点。先为父亲点光:“爹呀,点眼光啊,看四方啊!爹呀,点耳光啊,听八方啊!爹呀,点鼻光,闻鲜凉啊!爹呀,点嘴光啊,吃杂粮啊!爹呀,点手光啊,

    ·1737·

    抓钱粮啊!爹呀,点脚光啊,上天堂啊!”后为母亲点光:“娘啊,点眼光啊,看四方啊!……娘啊,点脚光啊,上天堂啊!”然后盖棺煞钉,起灵时,儿孙辈扛着领道幡,武烊将头顶丧盆摔在地上,一棺四人一副杠八人抬,庄民叫“抬杠”,前棺武植,后棺潘金莲。送葬人山人海,人们为失去了主心骨,救命恩人,知心朋友……而悲痛,不少的送葬者痛哭流涕。一路到坟茔地,撒着纸钱,不提。在下葬时,不少人跪下磕头祈祷,祝他们上天堂,并保佑家乡百姓岁岁平安,场面感人,毋庸细说。还有有趣的一段没有说及的,那就是人们抢“寿钉”。寿钉是用铁打的,一头是细长尖钉状,一头是有三个或是五个扁形桃状物的东西,各个桃状物的两边,还有像花萼状的东西在护着。有的地方还根据死者享年的大小,来确定寿钉的大小,或是桃数的多少。根据死者的性别,把寿钉钉在棺木天的大头上,男的就钉在左侧,女的就钉在右侧。当一起灵,人们就去抢寿钉,说是拿回去给小孩子打手镯带着“好养活”。寿钉就一个,人们如果抢不着的话,就去抢发丧用的碗、碟、盅等,说是拿回去给小孩子吃饭用“好养活”。武植潘金莲的寿钉没有被抢走,大伙都不好意思去抢。抢寿钉也不是那么好抢的,棺木是硬木打的,寿钉就不好拔的。另外,寿钉上的桃尖与花萼尖,也是比较锋利的,弄不好会扎破手的。尽管如此,当武植潘金莲的棺木已到坟茔地要下葬前,有邻庄的小伙子们,还是乘机将武植潘金

    ·1738·

    莲棺木的寿钉给薅走了。因武植潘金莲的棺木是用杨木打的,材质较松软,抢寿钉者将铁锨的把放在寿钉的桃下,用手掐住寿钉与鍁把往上一撬,就把寿钉给撬了下来。家人要拦住抢寿钉者,武烊制止说道:“不要拦他们了,他们家肯定有小孩子,就让他们抢吧。”家人诺诺,不提。

    武烊给南宋供职的武灿等兄长寄信报丧,武灿、武焮、武熊奔孝。他们哥仨一路奔波,回到了武家庄。就急忙先到家庙拜谒了祖宗及二老的灵位,焚香烧纸,哭诉自己不孝,愧对二老,哭得死去活来。完后又拜见了二叔二婶武松与文娇娇,叙谈离别之情。第二天在拜谒二老坟墓时,为坟墓培土,焚香烧纸,悼念二老亡灵保佑子孙后代昌盛。武灿哥仨守墓一百天后,回去守孝三年。父母过世,对于男子来说,伯叔为大;对于女子来说,娘家亲舅为大。临行时,武灿他们向二叔二婶辞行,叔侄寒喧嘱咐,不提。在守孝期间,不能穿色泽鲜艳的衣帽鞋,家里不能张灯结彩,不能搞娱乐活动,除了除夕接神与破五放点爆竹外,是不能放爆竹的。头一年过年不能贴春联,第二年过年可贴蓝春联,第三年过年才能张灯结彩贴红春联,及娱乐活动。当时,清河城有个读书人叫刘世,他就以武植潘金莲为榜样,不拘泥什么陈规陋习。他说道:“索媳妇与发丧,不能拘泥一些套套框框,铺张浪费,给人看,以显示自己的富有。索媳妇是喜事,庆贺一番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儿子索媳妇,忙

    ·1739·

    坏了父母。再说了,老人活时你不孝,死了哭嚎瞎胡闹,没有什么用处。铺张浪费操办丧事,就更不应该了。所以,老人健在时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比什么都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娶的是山姑,岳父是猎户。接亲那天,父亲雇了一顶花轿两个吹头,吹吹打打地就把媳妇娶到家了。山路不好走,新娘子就下轿与送亲的弟弟一起走。一双天脚快走如飞,把新郎倌及轿夫、吹头都远远地落在后面。刘石他们很少走过山路,气喘吁吁的样子,使他们姐弟俩发笑。下了山以后,新娘子还要自己走,说坐在轿子里太闷的慌。快进庄了,新娘子不得不进轿子,才吹吹打打进了家门。喜事办得节俭,搭个席棚立个锅灶。摆上几桌,亲朋好友高邻,欢聚一堂庆贺,别有情趣,宾主都很满意。三天回门那天,新郎新娘徒步行走,到岳父家时,新郎的双脚都磨出好几个大泡,新娘的脚可没咋地。妻弟取笑他,说他们山里人的脚是“铁脚板”,你们乡下人的脚才是肉脚板,走山路不打泡才怪呢。刘石夫妇对父母很孝顺,有什么好吃的都必须先让老人吃,然后再给孩子们吃,剩下的他们才能吃到,剩不下的就吃不到了。父母是孩子们天然的教习,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教育着比什么都重要。孩子们看见父母将好吃的东西先给祖父祖母吃,他们也将父母给的好吃东西分成人份,让父母吃。有时好吃东西少,祖父祖母就把好吃的也分成人份,让全家人都能吃到。敬老爱幼,是他们家的

    ·1740·

    传统,左邻右舍都很羡慕他们。刘石的父母与岳父母归西时,丧事都是从简。他说道:“读书人不能迂腐,不能拘泥于前人留下的陈规旧习。办红白喜事,要量力而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硬装。’过日子是长事,不能一时的靡费,而导致拉饥荒,去还债,得不偿失。武太师与潘命妇,他们从简办丧事,一生‘做个好人’,才是我们读书人的榜样。”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