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十七、端王家塾

    mon feb 16 16:21:58 cst 2015

    小植儿在端王府里待了些日子,与各王孙们都混熟了,每天除了教他们读书外,就是与他们玩耍,开心极了。小神童嘛,王孙们与王府上下都拿他另眼看待,没有一人小觑他的。小植儿虽然人小,但心理素质好,能迎对王孙们之间的矛盾。他们有的不是一母所生,正妃所生的就比庶妃所生的特权大,所以,庶妃生的就有所受气,这一点连王爷们都弄不好,也很头痛。但小植儿就能够摆平,他对他们说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朝廷,如果不能够团结起来的话,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力量啊。敌人就会打进来了,我们就会灭亡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敌人,才能战胜困难,家和万事兴嘛。小植儿叫取来两扎筷子,每人分一根,要他们把筷子撅折了,他们一撅筷子就折了。然后,小植儿又把这一扎筷子要他们轮流去撅,他们用尽全身的劲,也都撅不折的。小植儿问他们这是什么道理时,众说不一。还是赵桓说的对:“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对,就是这个道理。”小植赞许地说道。从此王孙们有什么磕磕碰碰的事,都来找小植评理。他的办法很简单,两边一和解,然后叫他们握握手,再拉拉钩,教他们“拉个钩上个吊,一百年不须闹”,鞥,就都破涕为笑——好了。把矛盾解决了,哎——,你说怪不。

    ·213·

    大约过了一个半月左右,在二叔武泉的陪同下,王世伍王学究来到了端王府。端王与长子赵桓出来迎接,王学究急忙跪呼道:“小民祝端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端王命平身,并互相寒暄一阵后入客厅小憩,端王因有事要长子赵桓陪着王学究、武泉他们喝茶唠嗑。小植儿知道信以后,飞跑到客厅,见二叔与王学究就急忙作揖磕头,呼哧带喘地口称“小植儿叩见二叔、王老夫子,二老一路辛苦劳顿,小植儿给二老磕头了!”二叔与王学究急忙叫他起来说话。小植儿答道:“谢二老。”王学究要小植儿坐在他的身边,询问了近况。二叔将祖父对孙儿的嘱咐,以及他与王学究一路情况向侄儿做了介绍。王学究讲述了来端王府应聘的经过,是在令祖尊的倡导下,听说端王爷爱惜文才,礼贤下士,令为师感动,才决意来应聘的。一来为了培育人才,二来也是继续培养他的。小植儿忙答道:“谢老夫子挂念,弟子尽力完成学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老一辈的期望。”他们在闲谈中小植儿得知,他的妹妹出生了,因武家女儿少,家尊们也拿她当个宝似的,就叫“杏”儿。小植儿听后很高兴,说自己有妹妹了,以后好领着小妹妹玩,不提。大约有两刻时辰,王府里的下人来请他们入宴,小植儿主动地躲开了,回去继续与王孙们玩耍不提。十月的天气较寒冷,香春阁里暖意融融,两个炭火盆正吐放着热晕。端王爷正坐在主位上等候着王学

    ·214·

    究与武泉他们的到来,下人将他俩领进香春阁后,“报王爷客人到”。端王命客人入席,二人被下人引进香春阁。端王忙起身相迎,二人急忙要跪谢王爷的盛情款待,被端王拉起。端王命二人入席,二人请王爷先入席落座,端王说客先主后嘛。二人见端王如此诚心谦让,就入席落座。端王见二人落座,他才入席落座不提。酒席间,无非是一些客套话,菜肴都是乡村少见的一些山珍海味,酒都是些当时的名酒等,不必多述。席间,端王欲叫小植儿来就席,武泉不允,说有夫子在,师徒不同席,有王爷在席就更不能同席了。端王叫一会撤席时,小植儿与诸王孙们,一起共餐。散宴后,下人将他们二人引进客间歇息不提。第二天武泉去表兄潘斗金家住几天后,回武家庄复命不提。

    端王的家塾开课了。包括本家其他王爷在内的王孙们二十多个,可谓是大班了。小植儿是班头,学堂上的一应事项都由他来迎酬,他简直就成了王学究的得力助手了。按历朝的惯例,皇亲国戚的王孙公子都在国子监里就读。国子监离王府较远,每天开课时间较晚,课程宽松。加之这些王孙公子的特权,博士们也不敢深管他们,客观上影响他们的成长。为了归拢他们早日成才,皇亲国戚们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寻求良师来教导他们。开学的第一天,王学究就严厉地宣布:本教习受王爷的委托,开塾授教。学堂里要严肃纪律,不得

    ·215·

    迟到早退,有事要与本教习请假;上课前听班头的统一口令,站起向孔圣人行礼;上课时要注意听讲,不准交头接耳,乱说话,乱串座位,乱吃东西;听讲时,坐姿要端正,双手要背在背后。总之,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违犯者,打手板;重者勒令退学,绝不姑息。今后,本教习称你们为弟子,弟子们称本教习为夫子。他说完后问他们听到了没有?这些王孙们都异口同声地答道:“听到了!”王学究说道:“好!”接着他宣布小植儿为班头,并开课所需的小石板、滑石笔、板搽等。宣布先教学《百家姓》,后学《千字文》及古诗文等不提。开课后,每天都是学《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这些王孙们真很听话,没有一个违犯纪律的,王学究很高兴。他对弟子们要求很严格,他说这些人将来都是朝之栋梁,他们的好坏决定着天下的安危,所以,对他们要格外严格些才是。在课余时间里,小植儿就是班里的辅导了。他们一时不会的课文,就问小植儿,他百问不烦,耐心地辅导解答。所以,他们都很喜欢他。

    王学究把底打好了,教起学来就顺利多了,每天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第一堂课上完后,就由小植儿领着复习。平时考试测验也很严格,纠错得法,加深理解。使得童年时期的王孙们,从小就知道学知识与规矩做人的道理。在课间

    ·216·

    里还安排体育游戏活动,什么打毛球、踢毽子、丢手绢、跳绳、跳格、下俗棋呀等,每隔十天搞一次练拳脚活动,为以后练武打好基础。就连刚懂事的小王孙们,也拿着小凳子来听课,或来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这些举措都受到其家尊们的欢迎,端王说道:“王夫子,如此这样教学,很有特色。即能使孩子们学到知识,又能有利于孩子们的长身体。武公子啊,你把你会的拳脚好好教给他们吧,好吗?”小植儿回答道:“回王爷的话,弟子的拳脚功夫还是小红姑教的呢。弟子的拳脚功夫差得远呢,但请王爷放心,弟子一定能尽力教他们的。”这样,端王的家塾又增员了。公主们的小公子,舅子们的小公子,也都加入进来了。弟子多了闹哄点,但好教,可促进他们学习。一只羊也是放,多只羊更好放,一吆喝领头羊,群羊就都跟着走了。《百家姓》的认字、写字、朗读的课都进行完了,听写与背诵靠小植儿领着复习来完成。王学究问大家百家姓氏是怎么来的,《百家姓》里为什么把赵姓放在首位?学生们众答不一,有说是从古代传下来的;有说是生下带来的;不少说的不知道的。王学究把《说文解字》的书拿在手中说道:“这个学问,本教习也是从这本书里学来的。要知道谁的知识都是学来的,不是生来就会的。本教习也是一样,都是学来的。弟子们,学问是无止境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一定能比本教习强啊。下

    ·217·

    面就叫武植给你们讲一下姓氏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把赵

    姓放在《百家姓》之首。”众王孙公子鼓掌欢迎小植儿讲解,小植儿就把端王接见考他时所答的答案,与大家讲解一遍。最后,王学究说道:“我们华夏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包括《百家姓》在内,都是天下之瑰宝。这不是弟子们学习的重点,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

    新课《千字文》开始上了。这门课程可比《百家姓》又重又复杂。《百家姓》就是个会认、会写、会记就行了,而《千字文》就不一样了,不但做到“三会”,而且还要加上“会写仿”和“会理解”。“会写仿”就是按王羲之书法的字贴写仿,官宦人家或有钱人家私塾学生的写仿,都是用线装印有现成的“九宫格”仿本来练字。开始练习写仿,大都用彷贴。一般是先练写大楷,然后才练写中楷及小楷。一般的私塾很重视练写仿,认为字写的端正如否,是显出一个文化人的文字功底,也显出一个教书夫子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一样重要,尤其是书香门第人家,更是重视这一点。教学中,如有写不好字的,教习就要打手板的。因字写的不好,有弟子的手,被教习打得肿的像个小馒头似的,疼的都拿不住毛笔了。“严师出高徒”嘛,端王家塾班里,王学究一脸严肃,弟子们都很怕他。别看在家里耍磨魔丢,一到学堂里就都老老实实了。皇亲国戚们也乐不得地把淘气

    ·218·

    的孩子送进学堂里,先让教习来管教。在平时的教学中,王

    学究很少打手板,有点小毛病改了就行了。但事不过三,犯了三次那就定打不饶的,轻者打手板,重者打屁股,谁劝都不行。按王学究自己说,就是皇上的圣旨到的话,我先打完你再说。有一次,一个顽皮的小舅公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小植儿已经纠正过三次了。王学究拿着戒尺过去,打了他十个手板,当时他疼得像杀猪一样地嚎叫挣扎,又被加罚打屁股五戒尺。这个小舅公子被惩戒,有力地震慑其他的弟子,使以后的学堂里堂堂课都是鸦雀无声,专心至致地听讲或复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皇亲国戚们知道后,都喜出望外,不得不敬佩王学究的教学本领。王学究还说,启蒙教育是从会识字、会写字、会记忆开始的,“三会”是学习文化的根基,就像树的根一样。有了这个根基,以后的就好学了。“会写仿”是脑与手协调熟中生巧;“会理解”是大脑对知识不断吸收、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鼓励弟子们好好学习,他将学习好的弟子名字写在黑板上,以致表扬,对于仿写得好的拿到前台展览。对于学品兼优的弟子,建议用学杂费买些奖品,如仿本、笔砚、小石板、毛球、毽子等奖励给他们,以资鼓励。王学究说,光靠惩罚也不是个好办法,但对于个别调皮的弟子不这样做的话,还真不行。总之啊,要恩威并重去教育弟

    ·219·

    子。首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父亲来爱护他们,一点一滴来引导他们进步。“心急不出了热豆腐”,家尊们“望子成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欲速则不达”啊,要耐心**才是。由于教习的严教,小植儿的辅导。《千字文》的教学课程完成的很好。每个弟子都能达到或基本达到“三会”及会写仿、会理解。学《论语》及诗文都是些老套路,学些格言警句、诗句就得摇头晃脑的哼哼呀呀地背诵,还得写在“九宫格”的仿纸上。算术的“四则”运算,学加法就背记加法口诀,加法会了,减法也就容易学了。什么“……六七一十三,六八一十四,六九一十五……”等;学乘法就背记“九九歌”。乘法会了,除法也就容易学了。什么“……三六一十八……,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等。

    端王家塾和王学究的教学质量好,教出的弟子个个都是优等,令皇亲国戚们欢喜不说,还惊动了京城。礼部要聘王学究到学曹任职,国子监要聘他到初班任助教,都被他因年老不能胜任而回绝了。王学究说,当个无业游民比当个公差自由多了,不受人管,不受人气,自由轻松。端王要为他增加聘银,王学究不允,他说,他是被端王的爱才情谊而来的。否则,王爷给他再多的银子,他也不来。表现出他的傲骨精神,令端王所感动敬佩。端王家塾的启蒙教育学业已经结束了,其他超过启蒙教育的课程王学究说他是不能教的,待弟

    ·220·

    子们去国子监学吧。他要解聘回籍了,他答应端王过三、四

    年后还来当家塾教习。但其他的皇亲国戚知道王学究要回籍的消息,都要来聘他当家塾教习,都婉言推辞了。王学究说,礼部和国子监要他去他都没干,何况家塾聘教也。家有老母在堂,得回籍孝敬家慈,以尽孝道。当朝有个金国舅仗势欺人,他的随从中有个狗倌叫郝山的,因养只小“狮子青”狗,每天出门都抱着它玩,大伙给他绰号叫“郝山狗”。郝山狗与高俅来往密切,二人经常在一起下馆子。过去他们都是破落户,因金国舅爱养犬,府里的狗圈养了十几只各种犬,有藏獒、东瀛的狼犬、民间的火狐红、长嘴灰子、长毛搭子、蒙古黄、高丽黑、“四眼”花以及“炕巴”等,就是缺少狮子青。有一天金国舅出外游玩,见到郝山狗抱着一只小狮子青,非要买下不可。郝山狗见要买狗的人很有来头,遂讨好说道:“大官人要买,小的怎敢说卖。小的将爱犬送给大官人就是了。”金国舅急忙问道:“本国舅与你素不相识,怎么能白白地要你的爱犬呢?”郝山狗一听,可能是好运来了。忙说道:“小的光棍一条,无家可归。白天吃的是‘百家饭’,晚上点的是‘月亮灯’,睡的是‘地上床’,‘腿肚子贴灶王爷——人走家搬’,走到那里就是家。全仗小狗陪伴着小的,小狗就是小的命,小的怎么能离开它呢。不过小狗很厌生人,国舅如能抱得走它,小的就送给国舅。”金国舅答道:“好。”

    ·221·

    遂过去“啧啧啧”地唤小狮子青。小狮子青呲牙咧嘴“鞥,鞥……”地示威着,欲再去抱它,非挨咬不可。遂命将人与狗一起带进府里再做处理。金国舅将郝山狗带进府后,命将小狮子青拴在柱子上,然后给郝山狗五两银子,让他回去干点营生,不要再做流浪汉了。一只小巴拉狗卖这么多的银子,郝山狗心里乐滋滋的。他刚要走时,小狮子青就“汪汪”直叫,随从们谁要是上前去哄它,它就咬谁。郝山狗心想咬死你们这些狗日的,狗仗人势些东西。随从们把他赶出门去,嘴里说道:“去你的吧,脏乞丐,滚!”郝山狗拿着这沉甸甸的银子,盘算着:先到馆子里吃他一通辣子鸡什么的,喝他二两高粱烧,解解大馋;剩下买一套衣裳穿;再买些梨膏卖,挣两个零花钱。他直奔一家小酒馆坐下,喊道:“小二,上辣子鸡、猪口条、牛蹄筋、扒羊脸、狗肉丝各一盘,高粱烧一酒嗉子,快快上来!”喊了一遍,不见小二回话。一连喊了多遍,还是不见小二回话。郝山狗有点坐不住了,就把银子往桌子上磕打两下说道:“瞧不起大爷怎么得?大爷有的是银子!”小二一看还真是白花花的银子,忙答道:“客官莫急!,一盘辣子鸡、一盘猪口条、一盘牛蹄筋、一盘扒羊脸、一盘狗肉丝,外加一嗉高粱烧来唠!酒菜上齐唠!老哥您就慢慢地受用唠!”俗话说,“邮差的腿,跑堂的嘴。”边说边把酒菜上来了,郝山狗就大吃二喝起来。咳,真香啊!真香

    ·222·

    啊!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如能天天顿顿都能吃这么好的东西,那该多好哇。他边吃边遐想着,以后再娶个妻子,嘿嘿诶,那就更美了。结了酒菜钱,剩下银子去买套衣裳穿了。刚走进窟巷子里,就觉得脑袋上“哐”的一声震响,就不醒人事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新买穿的衣裳和剩下的银子,全都不见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头伤,发现出血已经凝固了。气得他满嘴污秽地边骂边哭着,站了起来以后,心里嘀咕着:“这回完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是回那个破窝吧,还是回那个破窝吧!”他边说边托着沉重的脚步,低着清痛的头,一步一步地走回他那个破家。

    金国舅这边的小狮子青,任何人都摆弄不好它。任凭你用什么招都无济于事。气得金国舅只得派随从去寻找郝山狗,找了两三天也未找到。第四天,郝山狗拄个拐棍从国舅府前经过,被把门的看见了禀报与金国舅。随从把受伤的郝山狗领进府里,金国舅问他怎么受的伤,他就把下馆子后回家被劫的经过述说一遍。金国舅叫医生给他医伤,然后叫他哄哄小狮子青。郝山狗被随从领到后院,小狮子青见到主人的到来,挣脱要奔向主人。挣脱不掉时,就直转磨磨地汪汪叫。郝山狗过去时,小狮子青一遄进了主人的怀里,亲昵地撒娇舔着主人的脸,主人也亲昵地抚摸着它的皮毛。说也奇怪,当狗圈的群狗见状,由乱叫到平静,都拭目看着郝山狗

    ·223·

    与小狮子青的亲近。郝山狗将拴在小狮子青脖子上的绳索解开,抱着它在狗圈前站了一会,群狗们都摇尾亲昵地叫了起来,都欲试着挣脱出圈。金国舅看在眼里,计在心中,原打算让他当狗倌,现在看还是选对了。于是,就对郝山狗说道:“本国舅要你当狗倌如何呀?如行的话,你就把这些狗狗给本国舅驯服好。本国舅就给你个七品家奴,以后吃穿就不用愁了,娶妻成家也不成问题了。”郝山狗一听,喜出望外,遂答道:“回国舅爷的话,小的愿为国舅爷效犬马之劳。请国舅爷放心,小的一定会把这些狗狗给国舅爷驯服好的。”真是时来运转,由叫花子一跃变成七品的狗倌。难怪有的文人气愤地说道:“读了一辈子书,还不如一个臭训狗的!”尽管严重地败坏了世俗风气,挫伤了读书人的读书兴趣,使“读书无用”的观念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和世道的进步,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但也没办法,谁能扭转这个不平的乾坤呢。王学究拒绝金国舅的家塾聘教,引起金国舅的不满。郝山狗得知这个休息后,就主动为主子出主意使坏。他说他与端王府里高俅很要好,可通过高俅挑拨离间,把王学究在端王的心目中搞臭。金国舅说是妙计,遂让郝山狗去办。二人在一高档的饭庄单间里边吃边密谋,不时地还发出“嘿嘿”的奸笑声。端王是个聪明人,他对高俅的话置之度外,一笑了之。王学究也从中看出破绽,只是装聋作哑而已。王学究

    ·224·

    心生一计,他给潘斗金写书要小植儿择机送去。书中写道金国舅设计陷害他,让潘斗金写一封假信,派人送来,说老母病危,速归探视。这样脱身,一可脱离困境,二不伤与端王的交情。潘斗金按王学究的意图,以王学究妻子的名义写书,选派一名山东籍的下人,化装成送书信者,骑马来到端王府给王学究送书信来了。王学究接书信阅后,放声大哭,说自己不孝,老母病重,不能尽孝,是做儿子的罪过。遂向端王告辞回籍探视病重的老母,正合端王之意。遂准,并派三名武艺高强的亲信护送他回籍不提。

    小植儿仍留在端王府陪着王孙们,辅导他们复习功课。有的王孙接受能力差,说自己脑子笨,看你是小神童脑子多好使。小植儿说不是你们脑子笨,而是没有选对学习方法。他就给讲前人刻苦读书的一些故事,耐心启发他们刻苦学习的兴趣与决心。什么晋朝人孙康映雪读书,南齐人顾欢燃糠读书,北魏人祖莹吹炭读书,西汉人匡衡偷邻居烛光读书,当朝的司马光圆木警枕读书等故事。他们从小就认真刻苦地读书学习,长大后终成大器,为天下效劳。小植儿又说他不是小神童,小神童是刻苦学来的。一个人的脑子再好使,你不去用它,你还是学不到知识的。就像一只好狼毫的毛笔,你不用它写字的话,它永远是一只没有用的笔,是不是这个道理?你还别说,这些故事对学习差的王孙们启迪很大,使

    ·225·

    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来了,不提。算术在启蒙教育占很重要的一门课,一般的上法都是一天的第一堂课进行,因算术它高度抽象,整天上会使学童们头痛的,也不利于形象智力的开发。但如不学算术的话,其他的智力也是无法开发出来的。语文知识再好,个个都是“不识数”的浪漫者,那是不可能的。在文明的时代里,各门知识都有它的系统性和它们的相互渗透融合性,都是缺一不可的,尤其语、数是诸门知识的基础。在授课上只能是语文重,算术轻而已。算术中,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好学,但四则的混合运算就难了,到学分数与小数就更难了。小植儿边讲解边列式,甚至用实物来做道具,不耐其烦地进行辅导。这就使他们不但易懂,而且还记的扎实。算术中的珠算也很重要,虽然这些王孙们过的是“衣穿伸手,饭吃张口”的生活,但长大了不能用不上。小植儿就把他所学的珠算口诀一点不拉教给他们,让他们背熟,并在算盘上进行演算。小植儿将“一二三……七**”的数,连续再加九次最后还是得“一二三……七**”;或再将“一二三……七**”连减得零。加减法打的“呱呱”的,令他们看的眼花缭乱,瞠目结舌,都看傻了。珠算,日常用的最多就是加减法,乘除法用的不多。由于乘除法程序较复杂,运算起来有难度,小植儿打的也不够快。别说是小植儿,就是打算盘的高手,打乘除法也不如加减法的快。学

    ·226·

    什么知识,都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古人造字是很有寓意,就拿学习的“习”字来说吧,繁体是“習”。说小鸟在白天里不断地飞翔,如果不飞翔的话,它们就会慢慢地退化成鹌鹑或家鸡、家鸭那样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小植儿的聪明好学,是任何王孙们所不能比拟的。端王拿小植儿比自己的孩子还为重,有时招小植儿到他的卧室里,共叙有关的学问。俩人躺在一张床上一叙就是小半夜,小孩嘛,虽说能贪黑,但到二更时就困的不行了,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端王还要说什么,听到小植儿“呼呼”地睡着了。心里好笑道:“小家伙实在困的不行了,叫他好好睡吧。”

    小植儿在端王府里待有两年了。京城里虽然很热闹,但在乡村里生活惯了的他,还真想过乡村里的生活。他几次要回武家庄,端王都好言将他留住。他想祖父母,想父母,想外公外婆及舅父们,想二弟小松儿,想三弟柏儿,想妹妹杏儿,想小红姑,想叔叔姑姑们,还有堂弟堂妹们,以及伙计们等。还想庄里的马、牛、羊、猪、狗、猫、兔,及家禽等。想乡村里的大好风光及风土人情,……。端王对他说道:“小公子哥莫着急回籍,再过一年,本王把小公子哥送到国子监里就读。那里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小公子哥如到那儿深造的话,就会如虎添翼。将来考取功名,为朝廷,为天下做事。也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另外,还要等王教习回来办家塾。

    ·227·

    小公子哥那时再离开本王也不迟,不知小公子哥意下如何?”小植儿答道:“回王爷的话,谢王爷的美意,弟子不打算去国子监就读。国子监里纨绔弟子多,尤其是皇亲国戚的弟子。他们虽然是好的多,但也不能排除有个别的不学无术者,寻衅滋事,挑起事端。一旦瓜葛到弟子,弟子也难脱干系;弟子的表叔潘斗金在国子监里任教,弟子如有个三长两短,对表叔的教学和前程,也会受到影响的;国子监里管理松弛,多余课程如驾车、骑射也会影响读书的质量。国子监是最高的学府,弟子不想借此沽名钓誉。弟子凭自己的实力意欲回籍到县学和府学就读。那里的弟子少,纨绔弟子也不多,安稳消停。另外,金国舅心胸狭窄。他也知道弟子与王教习关系密切,弟子也怕遭到陷害。弟子以为,就上述理由,王爷也会理解的。弟子回籍意决,还请王爷恩准则个。”端王听了以后,觉得小植儿说的在理。就说道:“好吧。本王也赞成小公子哥的见解。小小的年纪能有远见卓识,难能可贵呀。本王准小公子哥回籍攻读,待本王派人探视王教习,将王教习请回到本王府,本王再派人将小公子哥护送回籍如何?”小植儿答道:“回王爷的话,弟子悉听王爷的安排。”

    说也凑巧,金国舅死了。金国舅不是好好地嘛?怎么就死了呢?别急,听我慢慢地道来。原来,金国舅被他的高丽黑给咬了。大腿肚子被咬的稀烂,太医院的徐大夫用淡盐水

    ·228·

    清洗一下伤口,并包扎好。又看了一下高丽黑,发现狗眼发红,口、鼻流涎,神情呆滞。徐大夫说是典型的疯狗,凡被疯狗咬伤的都没个好,他个别对其家人说赶紧准备后事。全家知是被疯狗咬伤的,非死不可,其妻妾们都哭作一团。金国舅气的喊道:“你们嚎什么!我还没死呢!”金国舅开始恐水,一提到水和倒水声他就害怕,眼睛发红,嘴、鼻流涎,休克……死亡。

    端王听说金国舅死了,迫害王学究的人不在了,心里很高兴。连忙派三个武艺高强的亲信护送小植儿回籍,并将王学究请回府来。临行时端王给小植儿赠送些宝玩和银两,小植儿不受,说道:“回王爷的话,王爷心意弟子领了。所赠之物不受,王爷留着办学之用吧。”端王那里听他的,命亲信收拾好带上,待到武家庄再还给小植儿。其他王孙们,有送荷包的,有送银手镯的,有送玉坠的……。盛情难却呀,一一地收下吧。他们难舍难分。长子赵桓与小植儿感情最深,俩人拥抱,互相寒暄;有的王孙还哭出了大鼻涕,可见相处感情至深。秋高气爽,大约走了十余日,到达武家庄。武太公款待了来人,临行时又赏了些银两不提。端王的亲信们又把王学究请回端王府去,不提。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