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十四、端王召见

    fri feb 13 16:23:23 cst 2015

    小植儿与祖父来京城,潘斗金派下人去端王府禀报。端王正与高俅学踢毛球射门的技巧呢,忽听随从来报说小神童武植来京城,请王爷示下何时觐见。端王问随从现在何时了,随从答道快到午时了。端王命下午未时中在府上晋见,不得有误。随从急忙去潘府通知,要他们做好觐见的准备。未时四刻,武鏖与潘斗金领小植儿准时到达端王府,当值禀报端王,端王命速觐见。随从领小植儿三人经直来到王府的南书房,嗬,这里的书籍太多了,什么书都有,数不胜数;案几上除了摆放着一些小植儿从未见过的,雕琢精雅的文房四宝外,全是端王的手笔书法、画卷、对联等杰作。尤其端王所创那痩金体字,更是使人叫绝。这些都引起了小植儿的极大兴趣,真是当今的才子,名不虚传。武鏖与潘斗金只是听人说过,从来没见过。别说王府的书房进不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人家的书房,不经主人同意,也不能随随便便进去的,何况戒备森严的王府呢。他们大开了眼界,佩服的五体投地,不得不为才华横溢的端王所具备的功底,而赞叹和吸引。

    不大一会儿,随从喊道:“端王爷驾到——!”说是迟,那是快,端王进来了。武鏖等三人急忙跪下磕头,山呼:“端王爷好!臣从三品衔,原工部侍郎武鏖谒见端王殿下;臣从三品衔,国子监教习潘斗金谒见端王殿下;小童武植谒见端王殿下。臣

    ·171·

    等给王爷磕头了,祝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端王命平身落座,武鏖等谢过起身。端王命给三人赐坐,武鏖与潘斗金二人落座,小植儿不坐,说小孩子家站着就行。潘斗金将小植儿与祖父如何来京城,向端王作了禀报;武鏖对王爷在百忙之中接见拙孙,表示衷心的感激,并将孙儿的近况也向端王作了禀报。然后又说道:“拙孙年幼无知,王爷问话时,恐答有不当之处,还望王爷海涵。”端王“嗯”的一声点了点头后,又询问了武鏖的近况,又向潘斗金询问了小金莲的近况,武鏖与潘斗金作了一一的回答。对武鏖端王虽有所了解,但时隔多年了,也就象征性的问候罢了。端王的兴趣主要在小植儿身上,因此,他端详了一下小植儿问道:“小公子哥,今年几岁了?读过什么书啊?”小植儿忙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今年七岁了,现在家塾浅读《论语》等圣贤书呢。”端王说道:“像你这么大的孩童,一般只能在家里玩耍。要是上学的话,也只能刚读《千字文》或《百家姓》什么的。你怎么还会读《论语》等圣贤书呢?”小植儿就将从周岁始,父母和外婆就如何教他背诵古诗、古文中的名句,及成语等。后来又学背诵《千字文》和《百家姓》,并练习写字。对于这些,他都能背写下来,并能讲出大意来。祖父母、外公外婆和父母,为让他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就把他送到乡下祖父家。祖父请位私塾王学究教他读《千字文》和《百家姓》,因他都会背写下来,就重点教写仿,顺便教读些《论

    ·172·

    语》等圣贤书。端王听完后说道:“本王早就听说小公子哥是个小神童,今见果然不凡。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呀,本王得测试小公子哥。”小植儿说道:“回王爷的话,小童愚钝,小童不是小神童。小童愿洗耳恭听,任凭王爷测试。”端王首先抽测难度较大的近古诗及当朝的名词等,如唐·李商隐·《蝉》,小植儿很流利地如前所述背诵下来了。唐·温庭筠·《苏武庙》,小植儿又很流利地背诵道: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当代·范仲淹·《御街行》长短句,小植儿还是很流利地背诵道: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豉,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端王点点头称赞道:“好,背诵的很流利。‘窥豹一斑’,便知端倪,本王就不再测试小公子哥了。小公子哥可以自选一首

    ·173·

    长一点诗词,背诵与本王听听。”小植儿答道:“回王爷的话,谢王爷对小童的夸奖,小童背诵的不好。小童就自选一首苏学士的《水调歌头》,背诵与王爷听,请王爷点评。”小植儿背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植儿背诵完后,端王说道:“小公子哥背诵的太流利了,功底不浅哪。本王很喜欢苏大学士的这个杰作,大气磅礴,总也读不够的。闲了无事时,就背诵它几遍,解解忧闷,增加情趣。每当背诵《水调歌头》时,就把人带到身临其境,使人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哪。”顿了一会儿,端王又说道:“不过,单凭背诵这几首诗,不能断定小公子哥就是小神童的。拿《千字文》来。”随从从书架上拿来一本《千字文》,呈与端王。端王接《千字文》后,翻弄了几下对小植儿说道:“小公子哥哦,本王要小公子哥把《千字文》里的字背诵下来,并能加以解释,

    ·174·

    可以吗?”小植儿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学浅,试试看。”小植儿背诵并解释道:“‘天地玄黄’,说的是天是黑青色的,地是土黄色的。‘天’是指上天和天空的意思;地是指大地和山川的意思。‘宇宙洪荒’,是说很远很远的古代,‘宇宙’是处在混沌蒙昧的状态。‘宇’是指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间,是寰宇的意思;‘宙’是指古往今来的所有时间。合在一起叫着‘宇宙’,就是古往今来的一切空间物等的现象。‘洪’是指很大的意思;‘荒’是指荒芜和荒凉的意思。‘日月盈昃’,意思是日头东升西落,月亮圆了又缺。‘盈’是指月光圆满,‘昃’是指日头西斜;‘辰宿列张’,意思是星辰布满了无边无际的天空。‘辰’是指星辰,‘宿’是指天上的星族。‘列’和‘张’是星辰排列和铺排的意思……”。因《千字文》的篇幅较长,解释起来又费时间。端王命停下,不再往下进行背读和解释了。端王又问道:“《千字文》里的小故事和小知识,举几个例子说给本王听听。”小植儿回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知道了。”于是,小植儿就简要地从“盘古开天辟地”,有关“闰年”,古乐器“六律”、“六吕”,“雨”的形成,以及“巨阙之剑”、“仓颉造字”、“大禹治水”、“嵇康善琴”等举了一些例子。最后,又补充说,“天”在《千字文》里,有“天”字第一号之说。喜的端王点头称赞说道:“嗯。好样的,真是难得一见哪。好啊哦!小公子哥再把《百家姓》背诵与本王听听吧。”于是,小植儿就把《百家姓》“赵、钱、孙、

    ·175·

    李,周、吴、郑、王。冯、陈、禇、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端王听了一会儿,忙制止说道:“好啦,停下吧。嗯,背诵的确实好。本王再问问小公子哥,知道我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说说给本王听听。”小植儿就把姓氏的起源说了一遍,按《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姓氏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是从很远的古代传承下来的。在那时“姓”是标志母系家族的称号,而“氏”是姓的分支。同一母祖的子孙分散各地,无法区分,这就形成氏来区分他们的分支。到父系有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之说。我们现在的姓氏和男婚女嫁,就是那时候定下来的。还说“三皇五帝”时,人们都有姓氏,夏、商、周以后姓氏就渐渐地已经合一了。除了传承下来的姓氏及从他姓分离出来的氏外,没有姓氏的人们可以自己来定,如有以植物、动物、景物和自然现象来定姓氏的,像姓苏、杨、麦、马、羊、景、雷、海等众多姓氏。人们有了姓氏以后,互相交往就更方便了。小植儿越说越来劲了,说到夏、商、周时,姓氏成了贵族的专用了,被称为“百姓”;而平民是没有姓氏的。端王听的很有意思,本想打断不让小植儿再说下去了。可是小植儿说的这些他觉得挺新鲜的,就默许小植儿继续说下去。小植儿继续说,到周时姓氏变的可有可无了,只剩下了聊聊二十余个了。到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动荡,诸侯混战。

    ·176·

    出现了孔、孟、老、庄等诸子,儒、法、道、墨、名等诸家论战的局面。这时,对于姓氏来说又重视起来了,人们除了传承以前的姓氏外,还有以封地、官职、住地等为姓的,如魏、鲁、楚,司马、司寇,东门、西门为姓等。端王听了“嗯嗯”直点头,不得不赞叹小植儿的聪明绝顶。小植儿一直说下去,秦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连平民都有了姓氏。“百姓”二字,才是真正地成为平民们的总称呼了。汉时,有皇帝为臣下赐姓的,有个人改姓的,据传小童家始姓就是汉武帝由刘姓赐为武姓的。南北朝以后,还有北方鲜卑等民族的姓氏,也融进百家姓中来至今。当今的《百家姓》汇集了四百多个常用的华夏姓氏,因赵姓是朝姓,就排在第一号,叫着“赵”姓第一姓。端王也感到奇怪,就算你再神了,这么小的岁数,也什么知识都了解。《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书,以后的姓氏连本王都不甚了解。于是,就问小植儿说道:“小公子哥说的姓氏是从哪里得知的?说给本王听听。”小植儿就把教习王学究在讲《百家姓》时给他讲的,一五一十地禀告与端王。端王问小植儿道:“王学究是何许人也?告诉本王。”小植儿将王学究叫王世伍及才华、性格和为人一五一十地禀告与端王。看起来,王学究还真有些专研精神,是个难得的人才。端王虽爱惜人才,可惜年岁大了些。人上了年纪,就有些固执了。看端王的意思,要是再年轻二十年的话,端王就能把他请进府上来的。端王转过神来问道:“小公

    ·177·

    子哥学了这么多的东西,足以称得上小神童了。本王要看一看小公子哥的字练的怎么样啊?写几个字给本王看看如何?”小植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苯拙,不佩小神童雅号。小童的字写的不好,亮出来恐王爷见笑。”端王说道:“没事的,谁写字都是这样的。由不会写到会写,再由写不规整练习到规整。写好一手妙字,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的苦练,才能像小公子哥的表叔潘博士那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字怕习,马怕骑’嘛。”小植答道:“回王爷的话,谦让不如从命,小童献丑了。”说完,就润笔唰唰唰地在宣纸上,用篆、隶、草、楷、行,书写了“祝端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几个字。在场的人无不惊叹,虽然字写的缺乏较深的功底,但运笔有力,轻重得法,刚柔适度。端王仔细地端详一番,说道:“小公子哥要重点练习写楷书,在练好楷书的基础上,练习写行书,最后练习写草书。写楷书得有耐心烦,否则是写不好的。运笔时,点、横、竖、撇、捺、折、提的笔画,都要用力适中,轻重得法,就一定能够练出一手端正娟秀的好字来,使人欣赏起来回味无穷。”小植儿回答道:“回王爷的话,请王爷放心,小童仅尊王爷教诲,下苦功夫练好楷书,以报答王爷的知遇之恩。”端王听后,笑着“嗯嗯”地打着“响鼻”。

    过了一会儿,端王问道:“本王还要问小公子哥,除了功课学习以外,在娱乐上,小公子还会些什么呀?”小植答道:“回

    ·178·

    王爷的话,小童还会下象棋,还会下民间的俗棋,还会点拳脚。”端王好奇的问道:“什么叫民间的俗棋呀?说说与本王听听。”小植儿回答道:“回王爷的话,民间的俗棋包括有走‘五道’、下‘五辐’、‘动物棋’、‘憋死牛’等。虽然俗,但玩起来还挺有趣的呢。”端王听后,对民间的这些俗棋颇感兴趣。

    叫小植儿把这些俗棋的玩法介绍一下,小植儿就把这些俗棋的格式、棋子及规则,一五一十地向端王作了禀报。端王说道:“来,小公子哥教本王下几盘。”小植儿先教端王走“五道”,拿滑石笔要往地板上画棋盘格。老百姓家的人下俗棋在那都行,可是一个堂堂的王爷,怎么能和俗人一样地蹲在地上下俗棋呢。于是,随从找来一块旧木板放在桌子上,小植儿就在上面画了棋格。他们就用围棋子来做棋子,端王用黑子,小植儿用白子。就凭端王的聪明脑瓜,教一遍就会了。走“五道”,开头几把端王输了,后几把不分输赢。下“五辐”、“憋死牛”的局势与走“五道”一样,也是开头几把端王输了,后几把不分输赢的。“动物棋”因没有棋子就没有下成。端王好奇的性格,刚学会这几个俗棋,还想再玩。但与小植儿的象棋对弈还没进行呢,就暂时放下了。然后,对小植说道:“这几个俗棋,本王以后再与小公子哥玩。咱俩还得对弈象棋,看看小公子哥的棋着如何。”小植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棋臭,恐王爷见笑,不敢‘秋门弄棋’,只陪王爷玩几把而已。”端王说道:“小公子哥谦虚。小

    ·179·

    公子哥的棋艺,本王早有所闻。咱俩下‘三盘两胜’的如何?”小植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任凭王爷安排。”二人摆上了棋局,端王红子,小植儿黑子,对弈开始。祖父怕小植儿一时赢了端王,于面子过不去,就在他的耳边小声暗示“只输不赢”,以免王爷怪罪。小植儿点头称“是”,端王看出意思,就说道:“以实为实,谁也不许谦让,这样才能看出谁的棋艺高低了。”小植儿忙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明白。请王爷先走棋。”端王先跳马,小植儿出车,飞相,出炮,出砲,……。经过一阵拼杀,小植儿丢砲,端王丢兵,丢相,丢象……。端王到底是个象棋老手,一个二马卧槽,一个迎顶炮,第一盘就把小植给将死了。啥!不是说小植儿的棋艺比小金莲强吗?是的,一点也不假。原因有三,一是小植儿比小金莲大两岁,心眼当然比小金莲多些了,心盛也得顾及王爷的面子;二是有祖父的嘱咐;三是端王也是真实考察小植的真实水平。第二盘端王多了个心眼,故意放了一个大子让小植儿吃,小植就是不吃。端王心想:“这小家伙心眼还不少呢,他还真的看出我故意放子让他吃。鞥,待我再放两个子给他看看吃不吃。”于是,端王将一兵一炮放到前沿。小植不动声色,继续走自己的棋,调动好士象,搞好自卫。棋下到这个氛上,一时形成了僵局。还是端王先主动拼杀,一阵工夫进入了残局阶段,最后结局是下个平局。第三盘角逐,还是下个平局。端王心里掂量一番道:“小武植的棋艺

    ·180·

    水平确实比小金莲高。小金莲是‘出生牛犊不怕虎’,而小武植就不是这样的,出子时战术性还挺强的呢。鞥,小家伙不但读书写字上出类拔萃,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真是天下难得呀,难得呀。”端王用赞叹和爱抚的眼光看了看一下小植儿说道:“打算盘,本王就不考小公子哥了。小公子哥的聪明才智,本王领教了。本王的那些王孙们,除了长王子、九王子外,其他的一天就知道玩乐,对读书都不感兴趣的。教书的李教习想辞聘,被本王苦留,暂教几个月,待再聘到良师,解聘回籍。本王这里的书籍有的是,这对于小公子哥学习功课来说,是大有好处的。本王要小公子哥在本府住上几天,陪陪王孙们。让他们拿小公子哥为标杆,进行读书学习,不知武侍郎与小公子哥意下如何?”武鏖忙答道:“回王爷的话,拙孙年幼知乏,恐玷污了王孙们的学业。”武鏖心里既高兴又胆怯,高兴的是孙儿遇到了才子王爷,这对于孙儿的学习成长是大有好处的;胆怯的是王府深似海,不知这些王孙们的品行如何,一但出了差错如何是好。但王爷的面子还得过的去呀,转过身子问孙儿道:“孙儿,王爷留你在王府里住几天如何?”小植儿答道:“回王爷和爷爷的话,小童悉听王爷的安排。”端王高兴地把小植儿抱在怀里,笑道:“哈哈哈哈哈哈!本王就是要得小公子哥这句话的。”忙命:“在稻香园里摆宴,本王要款待武侍郎、潘博士和小公子哥。”随从们得令安排不提。王爷请客那还了得,你就是一品大员,

    ·181·

    也不一定能得到王爷的恩宠。朝中的大臣们,你别看在下属和百姓面前耀武扬威的,在皇上和王爷们面前,就是一条狗。而从三品的老侍郎、从三品的博士及一个孩童,能在王爷府上做客,那太荣耀了。他们想,“无功不受禄”,他们对王爷一点贡献都没有,怎么能接受王爷的宴请呢。于是,武鏖与潘斗金就起身要告辞,端王不允。就故意问小植儿道:“小公子哥意下如何?”小植儿答道:“回王爷的话,小童年幼,悉听王爷与大人们的安排。”端王心想,这么点小尕豆子,心眼还不少呢。转过头来对武鏖与潘斗金说道:“本王意已决,客随主便,就听本王的安排吧。”武鏖与潘斗金还要说话,端王挥手止说“众卿稍坐”,他有事要出去一趟。武鏖、潘斗金与小植儿见端王诚心留宴,都拱手回敬端王道:“悉听王爷安排。王爷请便。”端王遂即出去,不提。王爷摆宴那还能错了吗,肯定有山珍海味的。对唠啊哦,还真有山珍海味的,有猴头炖猪蹄;有清炖燕窝汤;有清蒸鲨鱼翅;有木须肉;有清脂焖对虾;有干贝莲藕汤;有全鸡炖榛蘑;有浇汁烧鲤鱼;有烀河蟹……,武鏖与潘斗金偷偷地查查,足有十二道菜。酒有杜康烧、绍兴烧及河东烧,还有不知名的烧酒。有人要问道:“端王的心怎么那么细呢?连小植儿愿意吃小鸡炖蘑菇他也知道?”答曰:“对。”因端王先后与潘斗金、武鏖的交谈中,无意得知的。这道菜不但小植儿愿意吃,就连端王都愿意吃。一个王爷想吃什么还没有?但端王不

    ·182·

    愿意吃那些山珍海味,说“山珍海味就是个名,还是这些土生土长的土味香啊。”端王酷爱吃螃蟹,尤其愿意吃太湖的大闸蟹,吃起来肉肥黄香,回味无穷啊。对于海里的梭子蟹、石板蟹、石磨蟹及海岸边的厾鲁蟹也愿意吃。端王品尝螃蟹,都能说出各种蟹子的味道,大闸蟹味道鲜美香浓,是螃蟹中的上品,吃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其它河蟹味道就稍差一点了;梭子蟹大的两个尖距五、六寸长,含水份较大一点,分季节看肥瘦,“春吃母秋吃公”嘛,“夏季蟹子空”。母蟹春天交配后育子就肥,待夏初产净子后就瘦了,秋季瘦得剩空壳了;公蟹春交配后就空壳了,但经夏季大量进食,能迅速恢复体能,秋季就肥实了。石板蟹一般体积较小,生长在海的浅水里,食物丰富,繁殖快,一般到秋季瘦些。石磨蟹虽大一点,但外壳忒硬,吃起来不好弄开,味道也很鲜美。那厾鲁蟹因食性杂,连人畜禽的粪便它都吃,海边的人夏季不吃它,嫌它埋汰。但开春解冻或是深秋上冷时,吃起来味道好。河蟹与厾鲁蟹可生盐咸了当咸菜食用,味道鲜美独特。所以,端王府里的地窖里,就放置了好几坛子的咸河蟹和一坛子的咸厾鲁蟹,供端王食用。

    酒菜上齐了,侍卫喊道:“王爷驾到啊哦!”众下人拱手侍立相迎。端王进稻香园,众礼毕。端王命众人入席,众请端王先入座。端王坐主席,武鏖与潘斗金及小植儿坐宾席,长子赵桓坐陪席。北宋时,受唐风的影响,皇亲国戚不讲什么“父子

    ·183·

    不同席”的说道,因此,端王叫赵桓来陪席,是理所应当的。开席时,端王作开席词,大意是对小童的才华很欣赏,是个当今的小神童,深感高兴;并对武侍郎、潘博士培养出童中之杰,表示敬意;说他的王孙们愚顿,烦请小公子哥帮助则个;今置薄宴不成敬意,望吃好喝好等语。赵桓遂代表父王各敬武鏖、潘斗金酒一盅。武鏖代表客人作答谢道:“承蒙王爷厚爱,下官何德何能,得王爷恩赐,实在惭愧。下官代表表侄博士和拙孙敬王爷一盅,祝王爷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王爷有用得着下官等时,下官等万死不辞!请王爷满饮此盅。”端王接盅一饮而尽,说他别的什么话都不用说了,一切都在酒里。武鏖也祝赵桓学业有成等不提。酒席间赵桓不停地为小植儿夹菜,端王一个劲地让酒让菜。高俅等在旁筛酒,酒酣,端王说道:“贵宾们也不实实惠惠地吃喝,本王提议咱们作对联或作诗以下酒,如何?”众曰响应不提。端王说他带头出上联是“研墨挥毫泼墨”,赵桓接父亲的下联是“写作文章杰作”,端王说对得不错,自饮一盅。武鏖出上联是“国泰民安富”,赵桓接下联是“天下归心福”,武鏖夸说王子对的极好,自饮一盅。潘斗金出上联是“皇恩浩荡荫万民”,端王接下联是“国泰民安才是金”,潘斗金说王爷对的极是,“妙,妙”,自饮一盅。赵桓出上联是“春季里花草绿茵茵”,小植儿接下联是“秋季里花草黄饥饥”,长王子说小公子哥对的不错,武鏖说秋季里花草已经没有生机了,对的不

    ·184·

    接洽,端王说对的挺对仗的,不错不错,赵桓也就自饮一盅了。临小植儿出题了,他寻思一会儿说是作首诗。大伙说好哇,小植儿就作《千里马》道:

    “马嘶蹄欲动,仰天视腾空。

    未觉时辰过,旦已千里行。”

    大伙听后赞不绝口,端王说道:“妙妙妙!小小的年纪会作出这样的好诗,奇才,奇才呀!来,我们不及小公子哥,都自罚一盅。”说完众一饮而干。端王高兴极了,叫小植儿到他身边坐,高俅急忙将小植儿的座椅搬到王爷跟前,小植儿落座后,说道:“回王爷的话,小童拙作不值的一夸。王爷夸小童,岂不折杀小童了。”端王说道:“本王是讲实事求是的,好的就夸奖嘛。还有什么佳作,道来给本王听听,以饱耳福。”赵桓对小植儿说道:“就凭小公子哥的才华,肯定是肚子里还有东西。说出来给父王和我等听听,以饱耳福。”小植儿答道:“好,谦让不如从命,再来填长短句·水调歌头·《种禾稼》的拙词,以献丑,望王爷指正则个。”词曰:

    “春雨几时有,播种艳阳天。

    天淡云,转秋分,收大田。

    岁岁如此,万担禾米入仓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太平古难全。

    但愿日长久,惜粮万民安。”

    ·185·

    “好好好!妙妙妙!”众皆拍手称快。端王说道:“难得啊,

    一个乡下的孩童,词作里如此珍惜粮食。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啊!”众皆曰是,不提。端王问道:“小公子哥的才华固然重要,但学问不是凭空而来呀。小公子哥怎么学会作诗的呢?说给本王听听。”小植儿答道:“回王爷的话,是祖父和王教习教小童学作诗。”端王对武鏖说道:“本王有个想法,本王想要令孙在本府就读,顺便将王学究王教习请到本府,做令孙和王孙们的教习,侍郎看如何?”武鏖忙答道:“回王爷的话,如此甚好!但恐拙孙村野稚童,有冲撞众王孙之嫌,还请王爷见谅则个。王学究秉性孤傲,恐一时半朝很难请来,还请王爷耐心等待些才是。”端王答道:“求良师,请良将,不是容易的事。本王不着急,耐心等待就是了。”众皆尽欢而散。端王没少喝,他说杜康烧醇厚悠长不上头。有生以来他喝的最多一次,他拉着小植儿的手,与众人走进客厅。众随从将龙井茶沏好,端王命武鏖等落座喝茶。端王等谈论起品茶来,他说他就愿意喝徽州的毛峰,清香提神,有利于写作。对于山珍海味来说他不稀罕,也就是年节吃点,平时他也不想吃这些东西。他对小植儿说道:“这些菜肴,小公子哥的祖父和表叔他们都吃过了。今天,本王把小公子作为稀客来招待,是让小公子尝尝这些菜肴,品品味道。”端王命众王孙们来见小植儿,让他们见识见识这位小神童。众王孙们一拥而上,拉着小植儿出去玩。小植儿忙对端王

    ·186·

    说道:“王爷,小童无礼了。小童陪贵哥们出去玩耍了。”端王点头挥手说声“去吧,去吧”不提。天下的儿童都一样地天真无邪,他们在一起玩的太开心了。王孙们要小植儿教他们学下俗棋,走“五道”、下“五辐”、下“憋死牛”,玩的孩子们“哈哈”哄笑。小植儿教他们制做动物棋子,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就做好了,再教他们如何下。然后,又去制做新棋子。一连制做了好几副新棋子,够他们玩一阵子了。

    武鏖与姐夫、姐姐回清河县老家了,武鏖就把端王要聘王学究为家塾教习,与他说了一遍。王学究是不愿意给皇亲国戚做家塾教习的,但对端王爱惜人才的举动,使他深受感动。再是端王自己也是个风流才子,与其他的王爷不学无术、盛气凌人相比,是个好王爷。既然王爷盛意聘请,是高看自己。再说小植儿也留在那儿就读,若不去应聘的话,也都对不起端王与武鏖了。于是对武鏖说道:“既然端王爷看得起俺,武太公信得过俺,俺去。但得回家请示家母再行定夺,不知太公意下如何?”武鏖答道:“就按王夫子的意办。”遂命武泉结算工钱,并在工钱以外多赠些银两。王学究收了工钱,所赠银两一概不受。武鏖留王学究再住一宿,置宴款待。第二天置轿送行,武鏖送王教习至庄门外,嘱托道:“王夫子,令堂大人同意的话,请回敝庄,我好派人送夫子进京。”王学究答道:“请太公放心,待家母同意后,敝人即可起程到贵府。”武鏖说道:“一言为定,后

    ·187·

    期再见。”二人拱手相别不提。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