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二、小植出世

    fri jan 30 09:52:17 cst 2015

    英梅要临盆了,就在头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书童抱着一摞子书从天而降。书童将书放在英梅身边并对她说道:“大姐,这些书是观世音菩萨赠给你未来小公子的,要让他学文不习武。切记,切记!”说完就化一道金光向南方去了。英梅醒来后将梦境向丈夫、婆母和父母述说,他们也觉得蹊跷,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敢情好了。要临盆了,英梅的肚子疼痛的一阵比一阵厉害,母亲、婆母及侍女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并不时地安慰着英梅。丈夫武淼也在外屋焦急地等待着,小厮在厨房里忙着劈柴引煤烧水,侍女也将热水、铜盆、手巾、剪刀、草纸等都预备妥当。收生婆是个接产的老手,她镇静地观察着英梅产前的细节,认为是属于正常现象。并不时地安慰着英梅及英梅的母亲、婆母,要她们不要着急,瓜熟自然蒂落。随照临产时间的临近,英梅的肚子疼的越来越难忍了。俗话说的好,孩子出生之时,正是娘难受之日。尤其是头一胎,更是遭罪的很。要是一般产妇肯定是会大哭大闹一番的,而英梅毕竟是将门之女,从小就受父兄品格的熏陶,练就坚毅的性格,不怕困难,又知书达理。虽然父母对她娇生惯养,但她自己没有一点娇里娇气的恶习。这为她战胜产前剧烈疼痛时,起到了重要作用。疼痛愈来加剧难忍,母亲和婆母焦急地期待着婴儿的平安降生。为了减少痛苦,英梅要侍女将手

    ·19·

    巾塞进她的嘴里,将其紧紧地咬住,双手紧紧地攥握着被子,一声不吭。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掉,母亲和婆母见状心疼的流着眼泪,外屋的丈夫也急得团团转,他们都祈祷着观世音菩萨保佑母子平安。约有半个时辰,收生婆说道:“快!做好准备,婴儿快要‘落草’了!”母亲与婆母急忙上前帮收生婆助产,因头胎,婴儿产出慢,约有一刻时辰,婴儿降生了,并不停地啼叫。英梅顿觉肚子里瘪多了,好似一块肉从她身上掉了下来。是啊,孩子就是娘身上的一块肉哇。众见英梅生个肥头大耳,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直口阔,耳廓前照,与众婴不同的男婴,都异口同声地说道:“是个小子 ,大喜,武家有后了。难道真的圆了他娘的梦了吗?要是那样的话,武家又多了一个读书的人哪。”收生婆接着说道:“我(俄)接了大半辈子产,很少遇到这种情况,这孩子生的不凡,将来一定是个大福大贵的人哪。”她冲外屋喊道:“恭喜武大人,大喜!你媳妇生了个小公子。大喜,大喜啊!”边说边将剪刀在灯火上燎了几下,算是消了毒,然后将脐带铰断,用草木灰蘸了几下,再用干净的布包好。又用温水给婴儿简单地搽拾一下包好,盖好被子。处理完产妇后,收拾停当,收生婆喊道:“武大人,快进来看看您的大胖公子吧!哈,哈,哈!”这是武淼也顾不得讲什么体面了,一步并着两步走,急忙过去抱起儿子就亲了起来。武少太婆忙说道:“淼儿现在当爹了,养活孩子还不等毛干,就抱起来亲了

    ·20·

    起来。”武淼亲了几下儿子以后,仔细端详着儿子,确实与前所说的与众婴不同。武淼风趣地说道:“儿子啊,长的像爹是吧,儿子啊,长的乖,长的乖。嗬,嗬,嗬。小家伙还一懑地啼叫呢!”岳母见姑爷亲小外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笑着说道:“看把他爹乐的,以后有的是时间亲儿子,快把外孙放下,让他哭一阵子就好了。”众人又听收生婆说的婴儿将来定是个“大福大贵”的人,就都高兴地忙前忙后。婆母忙命侍女看一下日晷,是什么时辰,侍女忙去看了日晷报说是午时四刻多了。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属正晌午时,是个好时辰!”此时正是神宗元丰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午时。武淼命小厮说道:“快去拿个镢头在堂屋门坎里扣个坑,将衣胞埋了起来,再将地面铺平好。”不大一会儿小厮将衣包埋妥当后,报武淼得知。旧的迷信习俗讲,生个男婴,就将男婴衣包埋在的屋门坎里面,意思是男婴属家里的人;如果是生个女婴,那衣包就将埋在屋门坎外面,意思是女孩将来终究要嫁人的,属外姓人了。婆母命侍女将一块红布郎当挂在大门的左上角,以防有事者来访。收生婆也满面春风,她高兴的是能多得些赏银。她看了看临盆后母子安然无恙,收拾一下就要告辞。婆母忙命赏银三两,收生婆忙收下银子,嘴里“千恩万谢”地叨念着走了。

    家里生了个小公子,全家人其乐融融。武太婆命人向武家

    庄处报喜,并请家尊们为孙子起个好名字。家尊们要祖父母给

    ·21·

    起个名字,武鏖与他人商议,决定给孙子起个植这个名字。“植”是扎根的意思,古三国魏陈思王曹植是个著名的诗人,借用他的名字图个吉利。如果少太婆和儿子儿媳同意的话,就叫植吧。并赏了来人,打发携书及贺礼回太原。这边,外公外婆听说外孙叫植,也乐得合不拢嘴,外公赞同地说道:“好,叫植好,‘植’是扎根的意思。我看这小屌长得比他爹还强,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愿小植儿像小树苗一样地茁壮成长,长大成为朝廷的栋梁,为百姓造福祉。”外婆也随和着说道:“但愿小植儿比父辈们强,俺外孙有福,长大了定能成大器的。啊,哈!哈!”边说边逗着小植儿。英梅对儿子爱不释手,不时地看来看去,忙对父母、婆母和丈夫说道:“小植儿长大了能赶上他的爹就行啊。”大伙又逗一阵子小植儿散去,不提。

    婴儿降生后的第三天,母亲和家里人就为他“洗三”。因各地风俗习惯、季节不一,洗法也不一,有的洗全身的,有的洗头面、头囟,有的洗手和脚的。后来有的地方和有钱有势的人家演为“喜三”,成为庆贺和收受礼物的日子。夏季的太原还是挺炎热的,大伙给小植儿洗个全身澡。澡洗完了,婴儿的胎粪

    也排净了,该“开口”喂奶了,有的地方还有叫着“净口”。办法有多种多样,或用手指蘸点咸盐的、或用咸菜条的,在婴儿

    口腔里掸几下,以刺激婴儿的口腔,经过婴儿口腔的多次刺激,直到婴儿会吃奶为止。给小植儿净口是用咸菜条子开的,后来母亲的奶汁很旺,小家伙吃的可香了。英梅坐月子期间,母子康泰,全家其乐融融不提。

    说也凑巧,太原城边住着一个破落户,家徒四壁,名叫都丁,年方四十余岁,专以唱喜歌为生。他手里拿着个破旧的竹梆子,边走边寻觅着。正好行到武淼的宅第前,见大门左上角挂个红布郎当,便知府中添了个公子。“好哎!赏钱又来了,起码也弄他个两八银子花花,咳咳!”民间妇女生孩子是有习俗的,生个男孩子叫“大喜”,红布郎当就应挂在大门的左上角;要是生个女孩子就叫“小喜”,红布郎当就应挂在大门的右上角。男左女右嘛,意思是告知左邻右舍,这家产妇在家里“坐月子”,谢绝闲散人进来;同时也告知亲朋好友的女人们,有意者来贺喜。当地人叫做“看欢喜”或叫做“下奶”,女人们带些鸡子、粟米或银钱,方能进屋子来道喜。否则的话,空手来贺喜是不吉利的,认为走时会把产妇的奶水带走的。都丁就是根据这个红布郎当,才知道武家生了个小公子的。他观察了一阵,听见院内有人在说话,就敲了梆子,边敲边口中振振有词道:

    “贵府有贵妇,贵妇生贵子。

    贵子有贵福,贵福有功名。

    总角勤读书,弱冠去赶考。

    春闱文章好,必能占鳌头。”

    ·23·

    都丁又振振有词地道了许多嗑:

    “才高有八斗,学富有五车。

    官爵步步升,朝廷当宰相。

    ……”

    小植儿的祖母、外公、外婆和父母听了后都乐的合不拢嘴,连忙叫家人看赏银。祖母和武淼命赏银一辆,外婆忙接茬说道赏二两,外公寻思一下说道:“为了小外孙图个吉利,赏银三两。”都丁忙接过银子“千恩万谢”,乐的屁颠屁颠地走了。

    都丁心想:“干了十来年的行当,才遇到这么个大份,两三年不用干也够用的了。咳,给穷苦的人家唱喜歌,赏个一文两文不算少,给有钱有势的人家唱喜歌,赏的再多也不算多。头七年,我(俄)给太原前任汪知府的公子唱喜歌时,赏我(俄)二两银子,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两八的银子算个屁呀!还不够他们一天花销的。头三年,我(俄)给洪洞县钱知县的公子唱喜歌时,才赏我(俄)一两银子。我(俄)想啊,到知县这可能是‘三年清知县,万两雪花银’吧。那一路之尊呢,还不得‘三年安抚使,百万雪花银’哪,哼!”对于

    都丁来说,“发了大财”,乐得心痒痒,真是“穷人得个狗头金,走一步乱癫痫”。嗬,馋虫上来了,到一家小酒铺里解解馋去。

    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名叫“进财酒铺”,挑一个雅座坐了下来,

    叫小二道:“上二斤熟牛肉、四两炒花生米,烫上两嗉高粱烧!”

    ·24·

    小二没在意,心想:“一个臭卖唱的,一碗面条都吃不起,还要吃大肉喝大酒,疯了吧?”都丁见小二没理他,就气愤的说道:“怎么的,看不起大爷怎么的?大爷有得是银子!”说完就掏出银子往桌子上一摔,翘着二郎腿,看着房巴,不动声色。小二一看都丁还真有银子,忙喊道:“切二斤熟牛肉、四两炒花生米、两嗉烫高粱烧,上来哎——嗷——!”不大工夫 ,酒、肉端上来了,小二忙喊道:“酒肉上来了哎——嗷——!客官您慢用来嗷——!”都丁见酒肉上来了,就狼吞虎咽地先吃他一通,喝了几大口酒,然后就慢慢地吃喝着。还不时地用他那脏的像老鸹爪子的手,捋着打了卷的胡须,并吧嗒着嘴,品尝着酒肉的香味和有了银钱的喜悦。旁边的食客们见状,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再说都丁为小植儿唱完喜歌的事,都丁得赏银走了以后,武淼心里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唱了几句嗑就挣三两银子,太大头了。这些银子,用在什么地方不好?我一个穷属官,够我半个月的俸禄了。咳,为给儿子图个吉利——值啊!”武淼虽出身于官宦财主家庭,但受农村风俗的影响较重,因此,对钱财来之不易和节俭花钱上是有体会的。一时花这么多的银子,是很

    心疼的。英梅心里想:“银子是多了一点儿,但为了自己的爱子图个吉利,值得。”英梅长这么大,一直生活在官宦家庭和府城

    里,属大家闺秀,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且,他

    们婚后的生活一直由娘家填补,对钱财花销上没有什么过多的

    ·25·

    体会。但女人嘛,一时花这么多的银子,也有点心疼的。马坤夫妇心里想:“小外孙是我们的眼珠子,为图个吉利,破费点两八银子,值得。”马坤夫妇高官厚禄,钱财来的容易,花钱又大手大脚。他们的体会是,钱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走死带不去,花销点银子不算什么。祖母疼孙子心切,为了武家的后福,花几两银虽说多了点,但还是值得的。银钱是人挣的,以后孙子有了出息,多少银钱都能挣得回来的。

    婴儿刚生下来时,忒不好看,混身青紫尽是折,像个猪羔子似的。随照吃奶的日增,身体日渐白胖,就真地惹人喜爱了。小植儿满月了,白白胖胖,甚是惹人喜爱。外婆叫四儿子马祥拿杆秤称一称小外孙的体重,马祥拿来是出头二十斤的杆秤,他将称砣放在定盘星上校一下称准不准,一校是平称,还挺准呢。随即对小外甥说道:“小外甥,老舅约一约你有多重。”说完将小植儿放进悠车里一起约,毛重一十六斤十两,去了毛重,小植儿净重八斤十二两,体重不轻啊。老舅风趣地说道:“这么点小尕豆还挺重的呢,这孩子长大了体重也得达到一百四、五十斤吧。”不用叙说,全家人都拿他当个宝,母亲细心喂奶看护;

    父亲下班回宅后,第一件事就是洗完手急忙抱起儿子亲个没完;祖母白天黑夜观察着孙儿,怕他有病有灾的;外祖父、外祖母

    常过来问冷暖;侍女更是精心地伺候着母子俩,生怕出差错。邻居的女人们,见武家挂在大门上的红布郎当摘了下来,都无

    ·26·

    拘无束地来作客。女人们嘴尖舌快,来探望时,尽挑些吉利的话来说,尽找些好听的词来夸。“三个女人一台戏”,有时来的女人多时,说笑声震耳欲聋,这种场面毋庸细说。俗话说从小看大,从少看老,还有人说三岁看老相。不管怎么说法,意思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还须有先天所具有的条件,虽说不是那么准确,但却也有应验。民言说道:

    “‘天庭饱满’大官稳做;

    ‘地阁方圆’粮菽满垛;

    ‘鼻直口阔’吃穿不愁;

    ‘耳廓前照’骑马轿坐。”

    以后怎么样现在是无法可知,但就眼前的事儿不能不叫人惊奇呀。小植儿五个月时会叫“娘,吃奶”,十个月大时就会说话了,爹呀娘啊叫地响亮。并且还会说些“吃饭”、“日头”、“月亮”、“小猫”、“小狗”等一些形象型的话语。别看他人小,却表露出爱憎分明的性格。如果你无故说他不是的话,他会用简单的言语或体态表情来反对你。如,有一次一碗水撒在床上,侍女以为是小植儿尿床了呢。就说他道:“小公子,你怎么尿床

    了呢?”小植儿立刻表露出不服的样子,嘴里夹杂着说不清的话道:“咿呀呀呀!咿呀呀呀!咿呀呀呀!”意思是说道:“那不是我干的,你别诬赖好人!”还有一次,小狗欺负小猫,小植儿就喊唤着小狗,叫它不要欺负小猫。意思是说:“你这么大了怎

    ·27·

    么还欺负小孩子呢?!”当他十二个月大时,大人们就试图教他背诵些古诗,没想到小植儿还真就能背诵下来,有的诗句背诵得还挺流利的呢,什么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及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啊。什么唐李绅《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还有唐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等吧。背诵的咬字准确清晰,天真地可爱,深得大人们的喜欢。老舅马祥好来看小植儿,叫他背诵《春晓》,小植背诵完后,让老舅背诵一遍。马祥就故意地背诵说道:“春天不觉早,处处有小鸟。夜里风雨声,花落不老少。”小植儿听后,立即刻薄地驳斥道:“你背的不对。老舅哇,你呀啥也不是,就知道吃。”说的大人们都哈哈大笑,不

    提。

    周岁那天,全家举宴庆贺,亲朋好友也来贺喜。宴前进行

    “抓周”,也叫“抓福”。“抓周”时,母亲将小植儿坐在床上,前边摆放一些父亲的乌纱帽、书本笔砚、算盘账本、刀枪剑戟

    ·28·

    的兵器和车马、犁杖、鞭子的农具等玩具,以及娱乐棋具及女人用的梳妆具等,让他去抓。据老年们人讲,“抓周”时孩子抓到什么,将来长大就能干什么职业,说是十有**是准的。北方人最信这个,当时有个叫陈广成的人,他的母亲就说他小时候“抓周”时,什么都没抓,一下子就把赶车的鞭子抓在手中,大人们往下抢,他也不撒手,长大后忒爱马匹,真的当了赶车的车伙子,你说怪不,令人费解。“抓周”开始了,全家人都期待着小植儿能拿到那些书本和乌纱帽。不大一会儿,小植儿将父亲的乌纱帽和书本抓在手中,祖母试图往下抢,并将别的东西挪给他,小家伙不干,死抱着抓在手中的东西不放。最后,又抓一颗象棋子在手。全家人都高兴的说道:“真的应了他娘生他前所做地梦了,咱们家将来又有一个读书做官的人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们,也七嘴八舌地跟着说些恭维的话,恭贺小植儿茁壮成长,恭贺武家荣华富贵等不提。

    过了周岁以后,父亲、母亲和外婆又加大力度教小植儿背诵一些古诗,尤其是唐诗中的名诗,如《咏鹅》、《登鹳雀楼》、《清明》、《春望》、《元日》等一些诗歌,他都能背诵的对答如

    流。侍女和小厮都是太原人,小植儿经常和他们一块生活,接触河东的方言较多。因此,在背诵得趣的时候,还会学着大人那样摇头晃脑地,拿着晋不晋齐不齐的方言背来背去,逗得大伙呵呵大笑。小植儿周岁半时,怪癖就显露出来了。有时背诵

    ·29·

    几首古诗,一背就是一两个时辰,他也不觉得累得慌。大人们叫他歇一会儿再背,他也不听,多会背累了多会拉倒。还有的时候,他的几个表哥表姐来和他玩耍,当他背诵到兴头上时还要考一考人家,他们要是背诵不上来的话,他就会用刻薄的话语来损叨他们:“你呀!啥也不是!就知道吃。”当人家反驳他时说道:“这几首古诗你会背诵,别的古诗你会背诵吗?”他还振振有词地反驳说道:“我(俄)不是小吗!俺还不会走呢!你们长这么大能跟俺这么点小孩子比吗?!俺要是长大了,会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呢。”说的他们苦笑不得,只能叹服他的个性和聪明。为了培养孩子的文明语言,母亲经常纠正儿子的荤语和教他文明用语。儿子的文明语言多了,但说话刻薄的性格很难纠正。所以,大人们在他跟前真得注点意,否则的话,弄不好就会遭到他的呛白。他的四个舅父,平时尽耍刀弄枪的,很少看书学习,来看望小外甥时,弄不好就会被小外甥给问“哑巴”了。到那时,肯定会遭到一通损叨不可。尤其是老舅故意逗小植儿,经常挨他“呛白”,还觉得挺好玩的。你别看他人小,可会“看人下菜碟”了,他的父母和外公外婆在跟前,他会问这问那,从不考他们他会背诵的古诗。闲暇时,外公、父亲逗着小植儿背诵古诗,只要提个诗名,他就会“呱呱呱”地,一口气一个字不拉地给背诵下来,惹得大人们既高兴又赞叹。外

    公经常来看他,听他背诵诗歌,几天不来还真想得慌。外公说

    ·30·

    道:“小外孙啊,背诵几首诗歌给外公听听。”小植儿答道:“行。外公,叫我(俄)背诵那几首?”外公答道:“你随便背诵些外公听。”小植儿答应道:“好。外公,俺背诵啦啊!”说完他就背诵王之涣的《登鹳楼》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接着就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背诵孟浩然的《春晓》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植儿背诵上瘾了,把会背诵的诗几乎全都背诵下来,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相思》,李白的《下江陵》、《望庐山瀑布》,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春望》,孟郊的《游子吟》,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的《清明》等一些近唐诗,及王安石的《元日》和苏轼的《春宵》、长短句的《水调歌头》。这些诗

    背诵完了,兴浓未尽,又把《诗经》中的《关雎》,民歌中的《木兰诗》、《敕勒歌》、《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也背诵一遍。然后向外公问道:“外公,小外孙背诵的怎么样?请您老人家指教!”嘿!这么点小尕豆还说起大人话来了。外公答道:“小外

    ·31·

    孙啊,你背诵的真好。外公和你父亲像你这么大时,还啥也不是呢,别说背诵诗歌,连话都说不好呢。外公没什么指教,只是以后再背诵诗歌时,背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别累着。但不能骄傲,要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啊——。”小植儿忙回答道:“谢外公夸奖和指教,以后我(俄)会背诵好多好多的诗歌。”说完就扒到外公的怀里撒娇,外公喜欢极了,亲吻他,拍打着他的小腚片,说道:“外公就愿意听小外孙这句话。多学知识,长学问,长大了报效朝廷,报效天下百姓。”外婆、父亲、母亲也与外公一样夸奖着他、鼓励着他。小植儿不但诗歌背诵的“狗撵鸭子呱呱叫”,而且还能说出每首诗的大意来。如果大人们故意打岔的话,他会立刻地批评并纠正过来。有一次大舅马福与大舅母来看望他,大伙议论着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植儿忙说道:“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大舅故意打岔地说道:“是石头。”他忙纠正地说道:“大舅啊,你就知道舞枪弄棒地,啥也不知道。石头是个硬东西,外边有的是。‘诗仙’‘诗圣’是个尊称,是眼睛看不到,手摸不到的东西,那能一样吗?”说的大舅哭笑不得,大舅母在一旁奚落大舅说道:“怎么样,叫小孩

    子给戗白一顿,丢不丢人。”大舅接着说道:“这孩子可了不得,长大了还不得目中无人哪!”小植儿接着说道:“那倒不能。长大了我(俄)还要进京去考状元呢。”大舅母夸奖地说道:“好哇!小外甥有雄心,有壮志。小植儿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

    ·32·

    老舅来看望小植儿时好逗哏,总爱说些逗耍他的话。经常被遭到小植儿的戗白,说他“净说些没有用的话,丢不丢人?。”有时老舅被弄的没折了,在一旁的母亲接茬说道:“你老舅不是喜欢你嘛,干么戗白你老舅呢?你老舅比我还大呢,我还得叫四哥呢。”小植儿回答道:“我(俄)老舅比娘大,就更应该说些正经的话,长辈嘛!”老舅自趣地说道:“这小尕豆可了不得,你说他一千句话,他就有一千句话在等你呢。我就爱逗耍小植儿,好玩儿。三天两头不来逗耍他玩,不叫他戗白两句,就觉得缺点什么。”小植儿接着说道:“老舅哇,你就是贱痞子,还当武官呢。三天两头不囔嗓你两句,难受哇?”老舅哈哈大笑地抚摸着他的头回答道:“就是呢,就是呢。哈哈哈!”

    随着岁月的推移,小植儿的智慧也越来越显露头角。母亲教他背诵的诗篇也越来越多了,包括一些民歌、童谣等多达百余篇,还有一些成语等。两周岁时,能背诵诗篇,包括歌谣、农谚达四百余篇,还有成语百余条等。为进一步培育小植儿的天赋,母亲怀着身孕,坚持教他背诵古文中的名句,主要是《论语》等宋初以前书籍中的名句。每天都能听到小植儿摇晃着小脑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俄)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33·

    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周岁时,母亲教他背记枯燥无味的《百家姓》,四百一十一个字,并能一字不拉地背记下来。每天都能听到小植儿摇晃着小脑袋,背记着《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母亲还试图按《千字文》里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小植儿识字,理解字义,提问他时能一字不错地听写下来。后来,包括《百家姓》在内,小植儿识字多达两千余个,这在当时同龄孩童中是首屈一指的,堪称神童。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