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一、武潘家世

    thu jan 29 12:47:07 cst 2015

    传说东平府清河县境内有两座庄子,一座是武家庄,另一座就是潘家庄。武姓和潘姓分别是这两座庄子的大姓,两个大姓人家不但有世交,而且还有表亲呢。故事还得追溯到古代,据悉武姓一是出自夏朝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二是出自子姓,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既是;三是出自姬姓,因周平王宜臼其手掌有一武“字”形状纹路,在为周朝大夫时被赐为武氏,其子孙都姓武;四是出自复姓之首字,如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以封地为氏,称武疆氏。另,战国时秦大将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为氏,称武安氏。后来,他们省略了“疆”与“安”字,均姓武;五是出自刘姓,汉代皇帝给臣下赐姓,皇族改姓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武植家的姓是汉武帝的谥号“武”字,而由朝姓改为武姓的,以示在皇族中更为显赫;六是以封地为姓,汉代有武强王梁,封地黄河北的武安县,因而其后代子孙以武安的武字为姓。武帝刘彻在汉代时是最有作为的一代帝王,致使武植家的先辈们世代为皇族、世族、望族及世家,其特权是不言而喻的,为此他们倍感自豪与荣耀。汉亡后到了中古,武植家的先辈们被降为世族,魏、晋和南北朝时的统治者们,也通过举孝廉来依靠世族们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形成了门第制度。武植家的先辈们属于高门,世代为官,当时有世族“无寒门”之

    ·1·

    说。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废除了门第制度,采用了科举制度选用官吏,使武姓沦为布衣之家。虽然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但家境还是很富裕的。隋末战乱四起,武姓先辈们衰败,其子孙散居各地自谋为生。无独有偶,唐朝出了一位武则天武瞾,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并大有作为,这为振兴武姓带来了空前未有的希望。其嫡系一时由布衣跃为皇族,其旁系也成为望族。“一笔写不出两个‘武’字来”,“亲不亲,姓上分”。为此,武姓人也都借了武则天的大光了,武姓的先辈们就甭说有多高兴、多自豪、多荣耀了。武则天可是位明君,在用人上选贤任能。她对于武姓的人既能合理使用,又能加以限制,防止“犯上作乱”,堪称一位用人高手。当时武姓人虽为显赫,但到武则天驾崩以后,就都降为“名门”“望族”,甚至庶民百姓。但武植家的先辈们,其社会地位与韩愈相当,韩愈就自谓“郡望昌黎”。武植家的先辈们虽然散居各地,成为“郡望”,但各地的百姓们对他们还是仰望的。后来,武则天的后裔虽梦想重振旗鼓,但因力不从心而无法回天了。武则天当皇帝,这在几千已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世道里,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背后里议论纷纷,认为男为天女为地,天地“翻盆”了。什么“女人掌船船要翻”,“女人当朝天下乱”等流言蜚语四起。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认为女人当朝,要改朝换代了;中上层的仕宦富贵们认为女人当朝,天下要大乱;平民百姓们认为女人当朝,要天塌地

    ·2·

    陷了。武则天对一些敢于“犯上作乱”者杀一儆百,但她不能杀灭那些隐蔽的“犯上作乱”者。尽管武则天“杀鸡给猴看”,但也有不少的“猴不看”者,他们内外勾结,上下勾结,绞尽脑汁,妄图推翻大周,推翻武则天的独裁统治,恢复大唐,恢复李氏天下。但到头来,还是都被精明强干的武则天及其忠臣们一一地粉碎了。如果武则天真的昏庸的话,她能当得了皇帝吗?就是当上了皇帝的话,也早被反对势力所推翻,或则被浐河水冲进皇宫所淹死。可事实所证,武则天在位时,为天下安定统一,为振兴朝纲,为百姓安居乐业,做了一些有益的贡献。尽管如此,民间传说,在她离世以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她是个**,说她在位时杀了好几个不中用的丈夫,天上张玉皇早就派张驴子下凡,托胎做了武则天的丈夫,解了武则天的“淫瘾”。武则天的后裔及武姓的人们听了以后肺都快气炸了,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避免官场上的是是非非和同姓间的倾钆,武植家的先辈们,其主支就由中原搬迁到清河县定居,购置田产,建起了庄园。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为有汉武帝和武则天的两位先辈而深感自豪,深感荣耀。他们不忘先辈的福荫和鼓舞,励精图治,力争在仕途上重振武家。到近古的五代后周,武植家的祖上有了转机,其曾曾祖父武熙曾为后周大将赵匡胤麾下的参军,官位从三品衔,并为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赵匡胤虽说是武将,但也

    ·3·

    写诗赞美过大自然。《咏初日》就是他的代表作。诗曰: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从诗歌里不难看出皇上与将军都是热爱生活的。赵匡胤当了皇帝,从此,武家就成为蟾宫折桂,世代为官的“世家”了。其曾祖父武堂是武熙的长子,官为内侍省二品衔中郎将,统领皇宫侍卫,后告老还乡在家享清福,一应家政全交于次子武镰执掌。其祖父武鏖是武堂的长子,功名为仁宗明道二年进士及第一甲二名榜眼,官至工部侍郎,从三品衔,性格耿直。因参与王安石宰相变法,而被贬官回乡,立志终身务农,与二弟一起替父管理家政,不再为官,不惑之年就当起了少庄主。其父亲武淼是武鏖的长子,还有二叔武泉,三叔武荥,姑姑武清。武淼刻苦读书,考取的功名为仁宗嘉祐六年进士及第一甲二名榜眼。其二叔武泉不愿读书,愿意务农,在家协助祖父操持家政。其三叔武荥也不愿读书,愿意鼓捣象棋。其姑姑武清在大哥的家塾里读点书,后来就跟母亲学些女红活。

    父亲武淼也与祖父一样,性格耿直,厌烦“卖官鬻爵”,被吏部推奏补太原府主簿缺,从五品下衔。虽大材小用,心中不快,但赴任后一心敬业,承上启下,体恤民情,协助知府和通判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且人缘又好,口碑好,很受主官的賞识。武淼刚到任不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马坤得知武淼未

    ·4·

    有婚配,想要将小女英梅嫁给他。原来,马坤大人可是个位高权重的人物,身兼河东路转运使,掌管河东的军、政、税、粮要务,从二品衔,使辕驻太原府治。马坤大人虽功勋卓著,但为官还算清廉,爱兵如子,从不居功自傲,受到军民的爱戴。马大人四子一女,长子马福、次子马禄、三子马祯、四子马祥,他们是武将,都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唯有小女英梅年方二八,聪颖过人,文才出众,琴、棋、书、画及女红活无所不通,深得马坤夫妇的喜爱,视如掌上明珠。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家提亲而未有婚配,意选“东床”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门当户对,郎才女貌,选个乘龙快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马坤物色过不少官宦人家的子弟,没有一个当他的意。忽想起听人说过太原府新科榜眼主簿武淼人才出众,仪表堂堂,是个好后生,决意打听一下有否婚配。于是,与妻子商议后,派亲信马旭去太原府找司空相文知府,打听一下武淼的情况。

    司空知府的功名是进士及第一甲三名榜眼,从四品上衔,为人和善,生活俭朴,从政清廉,光明正大。到任数年,治理有方,全府上下民心安定,百业兴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深得民心。司空知府接见了马旭,马旭述说了来意。司空相文介绍了武淼的近况,并说非才女不娶。马旭替主人高兴,并谢过司空知府回去复命。马坤得知武淼未有婚娶后,很是高兴。无酒不成席,无媒不成婚。他忙命马旭持书和英梅的庚帖去太

    ·5·

    原府,将小女英梅提亲的事托付给司空知府。司空相文忙回书表明,愿为令嫒小姐选贤婿做“月下老”,促成马武两家结为“秦晋之好”而牵线搭桥,使武淼与令嫒小姐早结“伉俪”。按宋制路大于府,但最初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他们各司其职,除涉及到军、税、粮外,其他互不干涉。后来路被演为一级行政和军事区划 ,府也就自然隶属于路了,成为上下级关系。这回儿,马坤大人托付的大事必须办好,一是马坤人品不错,受人敬仰;二是人家是上司,位高权重;三是也为在仕途升迁打垫机遇。于是他叫值役传武淼到后堂,将马坤提亲的事述说一遍。并说千载难逢,门当户对,不可错过呀等语。武淼听后心中很高兴,忙谢大人美意,并说婚姻大事虽媒妁之言,但还须父母作主,待禀报家尊后再行定夺。司空知府见状事成**,忙命人将提亲的书信和武淼的家书一并送往武家庄。武鏖夫妇见书信和马小姐的庚帖后甚喜,遂款待来人。第二天,武鏖请了算命先生看了武淼与马小姐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说是婚姻大和,属上等“鸳鸯配”。武鏖夫妇听了大喜,遂赏了算命先生的银钱,并写了回书和武淼的庚帖,言明同意这门亲事,并表示感激大人美意,烦请大人作主,只要马大人同意,择日下纳彩等语,赏了来人回太原不提。司空知府见书心中甚喜,忙命人到马府告知。马坤大人也请了算命先生验了二人的生辰八字,也说是婚姻大和,属上等婚配。马坤夫妇听了大喜,赏了算命先生的

    ·6·

    银钱,并立即回书言表,皆红媒司空大人功劳深感谢意,待武家下纳彩后,择良辰吉日为他们完婚,因亲家离此太远无法操持嘉礼,嘉礼一应由马府操办,不必亲家劳神等语,款待了来人不提。千百年来民间形成的卜筮算命,在人们的婚姻中说道特多,虽然说是迷信,但一直为世人所遵循。看八字,主要是看属相“六合”,属相合了,那就是上等婚。什么“子丑相合,寅亥相合,卯戌相合,辰酉相合,巳申相合,午未相合。”婚姻最忌讳的就是“六穿”,什么“子未相穿,丑午相穿,寅巳相穿,卯辰相穿,申亥相穿,酉戌相穿。”算命先生还编了一套嗑,叫着“羊鼠一旦休,不叫马见牛,蛇虎如刀锉,兔龙不长久,鸡犬不相见,猪猴不到头。”就是结为夫妻,婚后也是“同床异梦不真情,十对也有九对是打斗的”或是“过不长久”等等。后来,有了“六十甲子”,什么“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壬戌癸亥大海水。”两年一个命,“五行”相生大吉,相合小吉,相克为凶”。虽说是迷信,可是大多数人都信它,就不再赘述。过了月余,武家纳彩到,来人递上了礼单和书信,言明因路途遥远,不便携带丝绢细软,多送黄金二百两,白银六百两,宝玩等二十件,并对亲家操持淼儿与令嫒的婚事表示感谢,后会嘉礼当见。马坤夫妇见后大喜,遂款待了来人,并写了回书定了婚期,请亲家和亲家母早临寒舍一聚,共欢嘉礼等语,打发来人回去。在操办英梅婚事的前后,马坤夫妇将武

    ·7·

    淼的身世、才华、仪表与小女言明,英梅听后十分欢喜。心想:“莫非真的应了算卦先生的卦了吗?说俺能嫁个称心如意的郎君。‘男子怕择错了行,女子怕择错了郎。’男子择错了行还可从新再择,可女子择错了郎就难办了,把身子交给了人家,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过一辈子不如意的日子,岂不毁了一生。如今司空大人做红媒,父母给俺择到了称心如意的佳婿,真乃英梅之福也。”为此,英梅朝思暮想,只盼那婚期早日到来。

    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的“六礼”程序,武淼与英梅的婚期已到“亲迎”“嘉礼”了。亲家及亲家母先期而到,马家盛情接待。新宅是新购置不久离马府不远的二道街上,新房里布置的金碧辉煌,华贵无比。嘉礼举办的十分隆重,自然是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母亲与伴娘、傧相等众人,为要出嫁的英梅梳妆打扮,忙的不易乐乎。良辰吉时已到,武家前来迎亲。迎亲场面十分壮观,前边是四马打头的乐队,人马披红挂彩,一路鼓乐喧天;紧接着就是姑爷坐的蓝轿;后面就是接新娘所要坐的花轿;紧后尾就是跟着一些嘻嘻哈哈的迎亲队伍。大哥马福将新娘的妹妹背进花轿里,伴娘与傧相在两边扶着花轿,随着迎亲的队伍前行。一路上看热闹的人颇多,不大一会儿就到了新房。嘉礼也叫“拜天地”或叫“拜堂”,马家的亲眷和当地的文武要员、僚属及绅士等均前

    ·8·

    来赴宴贺喜,礼品多多,一一收下不提。连当今皇上也派内侍送来了贺礼,分别有御酒八坛,丝绢八匹,金元宝一对,葵花籽一包。意为祝愿天生一对,早生贵子,多多发财,云云。读者要问,皇上在京城还关心臣下的婚事,何况外官呢?恕不知,据传宋时凡从三品以上大员家中的婚事,须报尚书省礼部得知,再转报皇上知晓,皇上按品级欲意賞赐。嘉礼上,证婚人自然是司空知府,主婚人是太原府通判啜杰,该人口齿伶俐,能说善辩,应变能力强,主持个大事小情,是个拿手活。他功名是进士及第一甲三名榜眼,从四品下衔,与知府共理政务,并监督全府上下各级官吏,号称“监府”。嘉礼举办得很隆重,主婚人啜杰为上司的千金小姐主持嘉礼,当然是尽心尽力,不能出差错。嘉礼的程序无非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互拜,四拜众宾,每一拜还得拜三次等等一些繁琐套数。众宾个个欢声笑语,酒酣尽欢而散。“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这对于仕进者武淼来说,是第二个最幸福的时刻了。新婚之际,盼席早散,盼天早黑,盼烛早明,盼洞房早息。小两口的内心喜悦,毋庸言表。结过婚的人尝到了婚姻的幸福,未结过婚的人憧憬婚姻的美好,人之常情的。因此,每对佳偶都要珍惜美好幸福的婚姻,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节俭持家,勤劳致富,白头偕老,这也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婚后,他们顾了侍女和小厮,小两口日子过的舒心和美。过了数月英梅有了身

    ·9·

    孕,全家为之高兴,不必多说。

    再说潘姓吧,据说一是出自西周的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子孙就以采邑潘为姓;二是出自芈姓,春秋楚国芈潘崇,其子孙以潘为氏;三是来自后魏北方鲜卑族,破多罗氏后改潘氏。而潘金莲的家世,原来就是季孙的后裔。潘金莲家的先辈们与武植家的先辈们相比就不那么幸运了,到战国时潘家的先辈们就逐渐沦为社会的底层。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虽有起色,但始终处在“寒门”的境地,先辈中只能做些小官吏。隋朝虽然实行科举选贤任能,但对于他们来说,也只能是心有余而财不足。祖上虽几经努力,试图在功名仕途上翻个身,但总是不能遂心所愿,心想事不成。家境不富裕,财神赵公总不让他们发财,无力支付“大比”时的高额银子。虽都有“满腹经纶”,但不能“金榜题名”,“报效朝廷”。为了扭转命运,潘家先辈的主支也由长安一带流迁于洛阳,后又至清河县定居务农,过起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经过数辈努力,他们由贫苦农民发展成为地主老财,有了阔气的庄园。对于潘金莲的祖上来说,转机还得从其曾曾祖父潘兴文开始的。潘兴文与武熙一样同为赵匡胤将军麾下的参军,官为从三品,成为参谋军务的谋士。因智谋过人,深受赵匡胤将军的喜爱和信赖,总是跟随左右,成了最得意的亲随,为后来创建宋朝江山的基业,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

    ·10·

    潘家的祖上才真正成为官宦的世家了。其曾祖父潘文胜是潘兴文的长子,曾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麾下三品将军,因与金兵作战负了重伤,失去了左臂,荣归乡里享清福了。其祖父潘胜斗是潘文胜的次子,年长武鏖五岁,功名为仁宗天圣六年进士及第一甲三名榜眼,官至尚书省三品尚书郎,为省衙主簿的属官,协助主簿大人参与和处理日常书办杂务。在朝为官时与武鏖要好,经常在一起谈论时政,赞同王安石宰相的变法主张,并协助省衙主簿大人实施贯彻新政而受到牵连。王安石宰相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神宗赵顼的支持下,积极推行新法,为富国强兵,振兴宋朝,起到积极作用,受到中、下层社会的欢迎,缓和了贫富间的矛盾,收到良好效果。王安石的《元日》诗作,就体现出作者在实施变法时的喜乐心情和变法以后所出现的向荣景象。诗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意表深刻而又形象,表明作者把变法革新隐喻为春天的朝日,为千家万户送来温暖,带来光明的心情。也显示了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的眼光和气度。变法革新失败后,他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在他的《桂枝香》及《千秋岁引》两首词中,真实地写照出来,不再赘述。潘胜斗和武鏖的心情与王安石的心情一样沉重,内心如压块大石头,嘴里如嚼着无油盐的菜,喘

    ·11·

    不出大气,尝不出什么味道。潘胜斗虽然没被贬官,但多年不重用不升迁,仍在尚书省任旧职,闲到告老还乡为止。其父潘斗金是潘胜斗的长子,功名是仁宗嘉祐四年的进士及第一甲三名榜眼。其二叔潘斗银、三叔潘斗铜、四叔潘斗铁、五叔潘斗锡均不好好读书,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平庸无碌。潘斗金长武淼三岁,两人还是亲表兄弟呢,武淼的父亲武鏖是潘斗金的亲姑父。潘斗金在尚书省吏部任给事中,从六品上衔,以备顾问、讨论政事等。这个差事是个闲职,平时闲出个屁来。对于潘斗金来说整天无所事事,真可谓“闲饥难忍”,每天只能是看书练字打发时光。但天长日久,练出一手好字,令同僚们赞叹。篆、隶、楷、草、行的字体都练个精熟,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及颜体、欧体,书写颇有造诣。他平时利用废纸、废布、石板、瓦片及落叶等练习字,可以说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人怕出名,猪怕肥。京兆开封府知府李森李大人爱惜人才,他得知潘斗金的才华,到尚书省吏部要人。李大人从二品衔,与吏部尚书姜会姜大人同衔,他来到吏部与姜大人寒暄一番后,就开诚布公指名道姓地要调潘斗金,到他府衙任五品下衔书办。姜大人开始不答应,说给另配人选。李大人不允,说什么也要调潘斗金不可。不行的话他就去找司马光宰相要去。姜大人拿他没办法,都是要好的同僚,也就答应了,可是内心实在不舍得。最后说道:“好吧,我答应你。不过得有个条件,只调用两

    ·12·

    年,到期限我可要把他调回来吆啊哦。”李大人心想:“我要是不答应的话,怕他变卦,潘斗金就调不过来了,我先答应着,等调过来再说。到那时,生米做成熟饭,想变卦也不行了。”于是他满口答应说道:“遵命。谢姜大人恩准,今个我就要把人领走,大人意下如何?”姜大人哈哈大笑地答道:“李大人也太性急了,您要的人,本官敢有不从命之理!”遂命书办行文报省衙批准,姜大人陪李大人在书房边下棋、喝茶、聊天,边等候省衙的批复令。棋下三局,三盘两胜,李大人输了一局。姜大人马后炮用的好,将得李大人的帅无处藏身。李大人的车前卒用的好,因他要急等领潘斗金回府衙,走了神被姜大人赢了一局棋。功夫不费有心人,不到一个时辰,省衙批复令到,李大人就顺顺当当地把潘斗金领回了开封府。李森大人性情耿直,是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远近闻名的才子。他以前老京兆包拯为楷模,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力求执法如山。开封是京畿要地,皇上亲点从二品官员为知府,不用说被点中的官员,肯定是皇上心目中的红人。而其他府的知府仅从四品上衔,均由吏部铨选。唐、宋时,朝廷选官,凡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用;四品以下由吏部铨选任用,报门下省衙门审议后执行。可见京城官的重要,他的权威可大着呢。上管皇亲国戚,下管所辖州、县及黎民百姓。除了太上皇、皇太后、皇帝和皇后及特赦者外,凡皇族人等犯法,均与民同罪,严惩不贷。李

    ·13·

    森李大人刚直不阿,人称老包再世,深受百姓爱戴,暂且不提。

    单说李大人为何非要潘斗金进开封府不可,这得详细道来:原来李大人有个小女未有嫁人,名叫翠花,是个琴、棋、书、画和女红样样皆通的才女,就是性情有些孤傲。朝中从三品以上大员人家前来求亲的络绎不绝,翠花就是不允,这可急坏了李大人夫妇二人。妻子张氏也是个文才出众的女流,老两口深知女儿的心事,决意为女儿选个好郎配。郎才女貌,鸳鸯配嘛。闲暇时,李大人把近几年殿试中试者滤了一遍,忽想起在吏部供职的潘斗金,人品好,文才出众,写的一手好字,仪表堂堂,生活节俭,不下馆子,不饮酒,不近女色,深受众僚喜爱。李大人想如能把他选为东床,也了却他们夫妻的心愿。于是就和张氏商量出此上策,将潘斗金要进衙来供职。没想到还真地遂心所愿,李大人夫妇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潘斗金进开封府衙后虽为书办,实际上成了李大人的贴身随从,走到那儿就带到那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如交办有关涉及财税、女色、官场等事项,都能处理恰当,清廉不沾,没有半点疏漏。尤其是李大人叫他教翠花练书法时,专心致至,目不斜视,令翠花一见钟情,产生爱慕之情。时有一年之久,李大人夫妇认为时机成熟,就确定为女儿翠花提亲。李大人说婚姻大事虽父母做主,但还须媒妁牵线。于是就请姜大人做红媒,要他成全女儿与斗金的婚事。两位大人见面寒喧完后,闹了一阵子笑话。姜大人

    ·14·

    说道:“李大人到吏部要人时,本官就猜出八、九分,是为令嫒选婿而来的。本官要是不答应的话,李大人还不得恨本官一辈子啊。所以,本官就答应了,成全他们一对鸳鸯。要是本官有女儿地话,就轮不到李大人的份唠,哈哈哈哈!”二位大人说了一阵子话,姜大人表示愿意做李潘两家的大红媒。姜大人遂即写书,命人连同李小姐的庚帖一起送往清河县潘家庄,潘胜斗少太公及少太婆看毕甚喜,遂款待来人不提。潘少太公请算命先生将二人的生辰八字看了一遍,说是婚姻大和,大喜。忙回书言明对大人劳神感激不尽,并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只要李大人同意,待择了良辰吉日去李府下纳彩等语。写毕,连同斗金的庚帖一起交与来人并赏了来人回京。这边,姜大人见潘少太公的回书很高兴,忙命人去开封府告知李大人。李大人夫妇得知后高兴不已,请了算命先生看了二人的生辰八字,也说是婚姻大和,大喜,多赏了算命先生几个银钱。遂命人告知姜大人表示同意这门亲事,烦请大人从中作美,敬悉潘府佳音,并对姜大人成人之美表示万分感激等语。好事多谋,喜事多求。斗金与翠花的婚事有成,潘少太公命家人送来了纳彩,无非是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李府如数收悉,款待了来人。并写了回书,言明婚事由李府在京城操办,不须亲家出力,择良辰吉日完婚,敬请亲家和亲家母光临嘉礼等语,打发来人回去不提。“六礼”已经过了五礼,婚期临至,亲家和亲家母等人到来,

    ·15·

    两家人喜气融融迎嘉礼。购置的新宅在城西,离李府不到半里地远。嘉礼期至,自然是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众人忙个不停。前来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礼品多多,连皇上也赐了御酒、金银、锦疋、瓜籽等物,意表与武淼、马英梅婚庆时相同。迎亲的形式与武淼接亲时差不多,只不过京城比下面府城繁华些,嘉礼的气派相对高一些而已。新娘上花轿前母亲他们自然是忙的不亦乐乎,上轿是二哥李欣背的,其他方面毋庸言表。嘉礼的主持人当然是姜大人了,证婚人是当今开封府通判申德利申大人,三品衔,与知府李大人共事多年,配合默契,朝廷上下无人不知。嘉礼无非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四拜众宾等老套数,毋庸细说。婚宴上自然是酒菜丰盛,宾客满堂,皇上赐的御酒也被众人抢喝已空。那吃喝的情景好玩极了,有大口吃肉的,有大口啃烤鸡的,有大口喝烧酒的,有撒酒疯的,丑态百出,不必细说了。有人会发问,一个堂堂的京畿知府所举办的婚庆怎么会出现“丑态百出”的场面,而一个外官经略使所举办的婚庆怎么没有这种场面呢?这得从“不怕官,只怕管”这句话来分析。李森李大人虽权威很大,但来参加婚庆的人方方面面,除了开封府的下属以外,大多数都是朝中的一些官员、外官、绅士等要人。这些人不犯到他的手里,你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另外,还有个别人怀才不遇,官运不济,乘机借酒消愁,发发牢骚,痛快痛快嘴而已。

    ·16·

    你就是奏到皇上那去,不关系到军国大事,皇上才不管那些烂眼事呢。而马坤马大人,他是一路之首,来参加婚庆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他的下属,谁敢造次?要是那样的话,他就会寻个机会,找个理由,如贻误战机、克扣军粮、失职渎职等罪名来查办你。轻者受责罚,重者丢官,严重者会掉脑袋的,谁不害怕呀。所以,马坤马大人所举办的婚庆非常消停是很自然的了。

    潘斗金、李翠花结婚的心情,与武淼、马英梅结婚的心情是一样的,毋庸言表。婚后也顾了侍女和小厮,日子过的很快活。几年功夫,生了二子,长子潘金成,次子潘金盛。自然是大喜进人口,感谢上苍恩赐,感谢观世音菩萨送子。潘府上下,岳父岳母,及小两口都高兴不已,不必细说。

    武植与潘金莲的家世已经交代清楚了,但还须说明的是,他们的名字是怎样排辈的呢?这得从他们父辈名字的结构来分析。先从武植家的辈分名字结构来看,他们名字里的字都带有“木、火、土、金、水”的含意,以“五行”相生的意思来排辈分,如武植的曾曾祖父武熙的名字里的“熙”字,有四个点的“火盆”象征于“火”的含意;曾祖父武堂的名字里的“堂”字,有“土”字的结构,象征于“土”的含意:祖父武鏖的名字里的“鏖”字,有“金”字的结构,象征于“金”的含意:父亲武淼的名字里的“淼”字,有“水”字的结构,象征于“水”

    ·17·

    的含意;到他本人的名字里的“植”,有“木”字的结构,象征于“木”的含意。依此类推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了。而潘金莲家呢,他们的辈分名字如前所述,是按照父辈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来作为下一代名字里中间字的,别具一格,不再赘述了。人们给后代子孙起名字都要讲究个吉祥赫亮,有的还吉中求吉。不管是富贵的人家,还是贫寒的人家,甚至是乞讨的人家都是这样。他们都梦想通过给后代起个好的名字,使后代时来运转。什么“福、禄、祯、祥”啊,什么“富、贵、荣、华”呀,什么“金、银、财、宝”呀,什么“龙、虎、豹、彪”哇。还有些穷酸的书生人家,给后代起名字更有意思,什么“国、泰、民、安”啦,什么“渊、博、浩、翰”啦,什么“春、堂、魁、元”啦,什么“哲、翀、翔、超”等等吧。欲知后事如何,详见下续分解。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