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
字体: 16 + -

十六. 打雀咁眼

    mon jul 28 12:08:02 cst 2014

    「『打雀咁眼』这句话,我是有很深体会的——你们笑什么?不要误会啦!那当然不是因为偷看女孩子……我父亲喜欢打猎,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他穿野林登大山了。其实所谓打猎,很少能打到四条腿、在地上跑的野兽。多数目标是天上飞的鸟,也就是『打雀』了--广州人习惯把天上飞的鸟统称为『雀』。别以为『打雀』很容易,要等鸟飞到树上,再从长得高,又长满浓密树叶的罅隙中把牠找出来,需要将双眼瞪得大大、全神灌注地集中到某一点上。这时候用的才真正是『打雀咁眼』。久而久之,连自己也发觉双眼好好用,就算飞入戊密丛林中一只比相思雀还小的鸟,都逃不过自己的眼睛。」

    「打鸟能练眼力,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你刚才提到你学的专业,这又和眼力有什么关系呢?」梁排忍不住提出疑问。他知道杨刚学的是美术,却不明白美术和射击怎么会挂得上钩。

    「以下我要讲的,正是这个问题了。我学的专业是美术,也就是画画。画画需要很强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将人物、物体搬到画板上的时候。例如画速写人物,就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快速地捕捉到所画对象的相貌、表情、衣着、动态等特点,用绘画的形式,将它记录在画纸上。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和我的同学手里都习惯拿着速写本。去到那里,看到那里,也画到那里。所以,在任何地方,你都可以发现我们用眼睛往四处搜索,当然,也包括看漂亮的女孩子。或许可以说这时用的就是『打雀咁眼』---说不定那天也会被女朋友误会了。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此眼不同彼眼。这种观察,绝非是带有颜色的那种,而是一种欣赏和研究的目光。例如这漂亮的女孩漂亮在什么地方?眼睛?鼻子?脸型还是身材?那些地方与众不同?等等。说不定这些特征都会很快被搬到画纸上……好了,我们谈回正题。要端起枪来击中目标,在技术上,据枪、瞄准、呼吸、击发这些动作要领固然都要掌握得好。但练成锐利的视力和超强的观察能力,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什么兵种,这一点都是不能欠缺的。我们除了平常需十分注意保护眼睛,例如不要在强光下、昏暗的环境或躺在床上看书等,这里我提两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一是早上起床,尽可能用十多二十分钟时间,观望大片绿色的植物,这对增强视力很有帮助。二是有机会时可集中视力,用较长时间盯着某一细小的目标,例如飞行中的小鸟、地上的小动物甚至小的石块,这都对提高视力和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好了,这次就讲到这里。对不起了,这不是什经验,对各位也没什么帮助。我说过了,我的情况很特殊,一般很难有这种机会去训练视力。所以,用不着和我去比较。你们就当故事或者笑话来听好啦!」

    杨刚没想到,这样连自己也不满意的长篇讲话,也还是搏得了好一阵掌声。

    「不错呀!起码明白了你的成绩为什么会比我好,这样我也就不会太自悲了!」

    「文书,你最后提那两点很重要,我决定按你的方法去练了……」

    「……」

    很快地,杨刚奇迹般创下一百环射击记录,已经传遍整个秃头岭!连他走过炊事班,百忙中的炊事兵都向他微笑着伸出大母指……

    午餐时,很多战友都争着坐到杨刚的附近,他们太多问题要问了。

    「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能一下子就这么肯定,那发『脱靶』的弹头,是从其中一个弹孔中穿过呢?」

    李燊拉着杨刚,先要他解答这一问题。他和杨刚熟,声音也大,还早就坐在杨刚身边,再加上他的问题有代表性。所以就只好先应付他了。

    「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小时候除了跟父亲去打猎,一有机会,就在广州租的那间屋内练射击。那时用的是一枝『鸭仔唛』汽枪。这种枪的设计是以撑杆分别连接枪管及枪身内的气泵,枪管尾以转轴和枪身连接。射击前先将枪管向下扳,此时,连接枪管的撑杆会挤压气泵内的空气,射手往外露的弹膛装完弹,将枪管推回原位,气枪即成待发状态。如扣下板机,释放气泵内被压缩的气体,就能强力推出很轻的铅弹,我估计,有效射程最少达三十米。」

    「这种气枪可以随便买到吗?」

    「当然,任何一间体育用品店、文具店几乎都有,好像才三、四十元。好了,再讲我的故事吧。头一天练枪,就把能当靶子的,例如小玻璃瓶、汽水瓶盖、小木块、改错用的胶擦、甚至硬币都打光了。一想,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得搞个打不烂的靶,就跑到五金店去找。刚进店门,就看到地上摆放了一排木箱,箱里装着各种呎吋的过山螺丝和垫圈。心里就想,把垫圈吊起来可不就打不烂了吗?就挑了几个比一元硬币稍大的去付钱。可是再一想,吊在天花底下的垫圈被击中,定会上下左右摇晃半天都定不下来,那不烦死啦!……好,有办法了!结果就买了两打垫圈,另加两个小滑轮回来。」

    说到这里,杨刚端起汤来喝了一口。李燊却忍不住了:

    「快说呀!怎么要买两打那么多?你不是要吊起一排十多个垫圈当靶逐个打吧?」

    「先给口水喝一下可以吗?……回到家里,首先在一个垫圈背面品字型用铁丝焊上三只雀耳圈,其中一只用鱼丝连接,把目标垫圈吊在天花以下适当高度,另两只雀耳也接上鱼丝,鱼丝穿过固定装在两侧墙上、相同高度的滑轮,尽头分别吊着十个能代替一定重量的垫圈。如此设计,作用就是当铅弹命中目标垫圈时,垫圈受到冲撞力会往后弹起。但又受到两组经过滑轮的垫圈的平恒拉力,弹起至一定高度便能自动复原,而且作为标靶的垫圈正面永远都能面对着射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利用地心吸力来实现自动化的例子。这样的靶子,打不烂,更不怕它晃到眼花还停不下来。」

    「一个练枪的小靶,真没想到要搞得那么复杂!」连耀光也感慨起来。

    「故事还没有完哩。靶子做好了,开始练枪啦!谁知打了五六枪,垫圈才弹起来两次。不可能呀!我爸取过枪,再打了三四枪,垫圈也只是弹起两次!我们都觉得奇怪:以我们两父子的枪法,命中率怎可能这样低?就跑去找墙上的弹着点。这才发现墙上有两个比一公分稍大的凹坑,两凹坑的距离只有三、四公分。上面的批荡掉得特别利害,还分别粘着两、三粒铅弹没掉到地上。再看清楚些,其中较深的凹坑内,三粒铅弹一粒压一粒迭在一起!」

    杨刚又喝了一口汤。周围的战友都静静地看着他,都在等待着他说出原因来……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买回来的垫圈直径约三公分,中间有一个九公厘的圆孔,是穿过山螺丝用的。经过简单的测量,当时枪口至垫圈的距离大约二十米,墙上的凹坑刚好正是枪口、垫圈圆孔延长线的终点!为什么是两个凹坑呢?这是我和父亲所站立的位置稍有分别而做成的。想不到吧?也可能垫圈吊得大平整、太稳定了,数粒铅弹竟能穿过圆孔,直接打到墙上!这时候,我简直是爱死那把汽枪了!真想不到它的精度能有这么高!当然,也证明我们这两位射手,就算未达到百步穿杨的地步,也差不多了吧。」

    「啊!所以实弹射击时,当知道其中一发找不到弹孔,你马上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句话是李燊喊出来的。不过就算他不喊,听故事的所有人,都已经明白啦!
  

  :www.sizhicn.com。_m.sizh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