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定千山
字体: 16 + -

二十二、隐侠

    “有豹公领军,为何还会一败再败?”

    永朝王毫不掩饰怒火,质问前来汇报战情的官员。

    官员答:

    “宰相大人在阵前被一恒国士兵拖住,柔然部队趁机从旁侧突袭,与恒国大军两面夹击。幸好公孙宰相奋力抽身,回城后及时调兵遣将,虽然城池失守,但他所带去的十万大军未遭到太多损耗,军中势气也未见衰减。”

    “照你这样说,他还立功了?”永朝王大声质问。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那官员连忙扑倒在地上请罪。

    这时随从来报,恒国宰相百里淳已在殿外等候求见。

    永朝王面色稍缓,让官员先退下,然后命随从将百里淳请进殿内。

    百里淳昂首步入殿中,走到永朝王眼前下跪行礼。

    后者起身走下王座,亲自将百里淳扶了起来。

    “许久不见,淳公神采依旧。”永朝王对百里淳说,“此番姗姗来迟,可让本王好等啊!”

    “在下惶恐。”百里淳恭敬的回答,“收到大王亲笔信后,本想即刻前来,但因当下战事未定、事务繁多,所以耽搁了几日。”

    “无妨,无妨。”

    永朝王微微一笑,拉着百里淳来到旁边的座椅前,让后者坐下。

    “多谢大王体恤。”百里淳谢道。

    永朝王回到王座上,见百里淳只是不卑不亢的看着自己,也不说话。

    于是他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先开口问道:“本王在书信说提及之事,恒国王他可有表态?”

    百里淳起身抱拳,答:

    “在下此次前来,正是为了与大王商讨议和之事。虽说当下贵国和我恒国正处于战争中,但大王明鉴,此次战事皆因公孙宰相当初出尔反尔、欺骗我王造成。”

    “我明白,你在上一封信里已经提到过了。”

    “站在恒国的立场,若能与近邻的永朝结成联合,自然是利大于弊的。”百里淳继续说,“您也应该早已知道,早在数月之前,我过便有过这样的想法,但由于公孙大人的原因,贵国与云中、兰水、信三国往来更为密切,所以此事并未达成。”

    “当初我国四面楚歌,若非与几个大国交好,恐怕会遭受灭顶之灾。”永朝王说,然后又反问百里淳,“况且又有传言称,当初七国共同进犯永朝的幕后推手,与你恒国有关。”

    “这项传言从何而来,大王应该比我清楚。”百里淳镇定自若的回答,“不过,公孙宰相为永朝利益而

    玩弄手段,也无可厚非。但我有一言,不知大王是否愿意听。”

    “淳公但说无妨。”

    “纵观如今南赡洲局势,共有三股势力最为强盛。北部平海韬光养晦,不动声色培养国力。东面兰水和信两国联合,大有取代永朝当初一家独大的势头。西面则有我恒国与柔然结成联盟。而永朝恰好被夹在这三股力量之中,若想延续国威,选择一方结盟,理所应当。

    之前在公孙宰相斡旋外交下,贵国与兰水、信还有云中往来更为密切。但现在您也看到了,雷门再次退出永朝,无疑又一次重挫了永朝的国力。虽说我恒国和柔然联军趁此机会出兵,的确有三分趁火打劫的意思,但战场之上本就兵不厌诈。反倒是之前与永朝交好的兰水等国,眼见兵临城下,却无一派兵增援。”

    永朝王沉默不语,百里淳这番话说中了他的心思。

    “如淳公所说,兵不厌诈,倒也不必太过苛责。”永朝王口是心非的说,“兰水、信等国,都是靠豹公的关系拉来的盟友。”

    百里淳微微一笑,拱手朝永朝王行了个礼,然后说:“关于这公孙宰相,大王难道没有一点疑虑?”

    永朝王面色一变,反问:“本王为何要疑虑?”

    百里淳说:

    “我听闻,此次雷门再度从永朝出走一事,皆因公孙在背后打压的缘故。大王不妨想想,公孙大人和雷被,一个在朝廷一个在江湖,对于永朝百姓而言,两人地位相当,但雷门脱离永朝后,留下的公孙大人,便成为了永朝国内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说公孙这人的心性,想必大王比我更加了解吧?”

    “一人之下……”永朝王喃喃自语。

    “公孙年轻时曾在云中的玉枢观修习武道,并在云中、兰水等国内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关系,此番大力推动永朝与东部三国联合,对内则极力排除异己,其中动机,不得不令人玩味。”

    百里淳说完,直直的看着永朝王。

    永朝王虽然面不改色,但内心却是直冒冷汗。

    不由自主将近来种种迹象联系在一起。此刻对公孙豹这可谓功高盖主的重臣,永朝王心里已然生出巨大的怀疑。

    “那依淳公之见,我该当如何?”

    听到永朝王这句话,百里淳眼神一亮,露出胜利似的笑容。

    他知道,此行出使永朝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

    翌日,身在前线的公孙豹接到永朝王旨意,令他立即班师回朝。同时,

    他也得知了永朝与恒国结成联盟的消息。

    他在朝廷的耳目告知,永朝王已经开始动手清理公孙豹在朝野的党羽。

    后者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永朝王的信任,若是返回朝中,恐怕再难脱身。

    当夜,公孙豹带领自己亲信脱离大军,逃往云中。永朝王大怒,下令彻底清算公孙豹在永朝国内的势力。

    一个月后,恒、永朝、柔然三国君主齐聚恒国首都茂阳城,定下茂阳之约,三国由此达成结盟。

    三国结盟的同一日,百里淳抽空去见了李定。

    他向后者带来任穆公的口谕,支持他留在恒国创立自己的门派。

    百里淳问李定:“你现在召集到多少人了?”

    李定回答:“就我一个。”

    “你在跟我开玩笑?”

    “当然没有。”李定笑着说,“比起大张旗鼓,我更喜欢低调一些。虽然名义上我这门派目前只有一人,但这段时间我结识了一些有本事的朋友,如果有需要,他们很乐意给我帮忙。”

    李定在见识过雷门、迷卢灵庭、烟踪堡等名门大派后,内心深有感触:所谓树大招风。要做成事,有时候需要先学会藏锋。

    百里淳看了李定一眼:“随你便吧。”

    李定反问百里淳:“倒是淳公你,现在是否足够信任我了呢?”

    “呵呵。”百里淳走到一旁,拿起桌上茶杯品了一口,说,“你很聪明,说实话,我甚至在你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一位的影子,希望你以后也不会让我失望。”

    “这是我的荣幸。”李定客气道。

    百里淳又问:“话说回来,你这只有一人的门派,叫什么名字?”

    李定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灯火闪耀的夜色,想了想。

    “隐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