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境之兵连祸结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tue may 24 19:52:28 cst 2016

    木之在柳叶湾大破吴牟的消息不胫而走,威震四方,虽然四方援军已到,但是都不敢轻举妄动。

    靖北将军罗江白奉鲁王慕容寒之命,率凤城之兵七万,援救龙城,屯扎在琦山之东汾河以北。楚王慕容隽派遣其大将梁回,率兵两万屯扎在龙城东侧处。燕王慕容焘派遣抚东将军,率领甲士四万,过汾河,屯扎在龙城东面。其余兵力弱些的勤王之师更是数不胜数。各路援军各自为战,谁也不服从谁,没有统一号令,龙城里面的信息又传递不出,没有办法指挥这些援军,于是才会有邺王慕容康折兵城南,吴牟殒兵洛水。

    木之大胜之后,并没有趁机追杀吴牟等人,而是撤回众军,赶至城北,杀猪宰牛,犒赏三军,于是军队士气复振。

    诸事安排妥当之后,又遣人从城东召回西叶,命西叶守在城北,而自己带着木仁赶往城南去了。

    来到城南,众人相会之后,进入营帐之内。这时,里面早已预备好了美味佳肴,玉液琼浆。众人依次而坐。

    诸葛绍举起一杯酒,笑说:“恭贺齐王殿下,柳叶湾大获全胜,如此一来,即可稳住军心,又能震慑各处援军,再者又使龙城军民大失所望,定然损了他们的士气,此乃一石三鸟。”

    木之笑了笑,饮了一杯,说:“军师分析的透彻,那现如今,我们急速攻城如何?”

    诸葛绍摇摇头说:“现在还为时尚早,虽说挫了他们的士气,但他们军心未散,外援林立,又有羊侃守城,恐怕……”

    “恐怕我们打不下来,反而令对方有机可乘?”

    “没错,俗话说得好,穷寇莫追,逼之过急,只会让他们以死相抗,到时候,白白损兵折将,玉石俱损,倒不值了。”

    木之点点头,说:“军师说的有理。”

    木之这时想起连日来攻打龙城时的情形。龙城外城较大,防御起来并不容易,只要一门被攻破,整个外城恐怕都难保住,所以,刚开始,凉兵锐利,很快就占领了外城。

    可是到了龙城内城,却迟迟无法靠前,内城较小,夜兵较为集中,守卫起来也不用担心顾此失彼。所以,凉兵因此很难攻破。

    两军对战十余日,可谓是斗智斗勇,凉兵用尽了攻城之术,夜兵则想尽了守城之术。

    凉兵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夜兵则在城内筑起土山,与之遥遥相对,互相对射,而且夜遣人挖地道去挖塌凉兵的土山,令其始终高于凉人的土山。

    凉人于是改变战术,在城南挖掘十余条地道,直通龙城,又用声东击西之法,集中兵力攻击北城,昼夜不息。谁料被夜人识破,于是在城墙边挖掘长沟,切断凉人的地道,并派兵驻守,等到凉人挖至深沟时,暴露无遗,夜兵继而将凉兵擒杀。夜人担心地道内还藏有凉兵,于是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凉兵烟熏烧得焦头烂额。

    凉人用尽心机,可是还是无法攻破龙城。

    “那军师可有什么妙计,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木之问。

    诸葛绍笑了笑,说:“计策倒是有一条,在现如今这个时候,倒是可以一试,但是需要一人,此计才能用。”

    木仁见不得别人说话吞吞吐吐,说:“卖什么关子,赶快说吧,那人是谁?我去把他抓过来。”

    诸葛绍笑说:“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夜国太子慕容沫。”

    木之沉思了片刻,心中疑惑不解,说:“是他,难道军师是想用慕容沫来要挟慕容婴不成?但是那慕容婴肯以自己基业来换取他这个儿子吗?”

    “这个……我不敢保证。”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离家舍业,抛妻弃子,置亲人于水火而不顾,到最后还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江山社稷,我看无非是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渴望罢了。这慕容婴也不会例外的。”

    诸葛绍说:“齐王殿下说的很对,一个太子确实不能让慕容婴妥协,可是我们可以在这个慕容沫身上设计。”

    木之问:“计从何处?”

    诸葛绍说:“瞒天过海。我们可以假扮救援军队,护送太子回国,待他们打开城门之时,我们就趁机杀进龙城。”

    木之说:“计虽好计,只是,这夜国太子现在越族人手里,我们若要硬抢,恐怕……”

    此时天色已晚,营帐之中开始掌灯。众人一边饮酒吃菜,一边商讨计策。

    “这有何难?殿下现在就分我一队人马,我亲自带兵,去把慕容沫那小子夺回来不就完了。”木仁说话声音很大,显然是有些醉意。

    木之脸色不悦,瞪了木仁一眼,木仁自觉失言,不敢说话,又端起酒,饮了一杯。

    诸葛绍说:“木将军少安毋躁,那越族人实力不可小觑,今天刘将军就败在一个女子手里了。”

    木仁只是冷笑几声,想要嘲讽刘怀玉几句,但又不敢再说,只得默默地嘲笑刘怀玉。

    木之说:“来了只顾着说话了,竟然忘了刘将军,刘将军现在可好,伤势如何,可有大碍?”

    一连几个问题,让诸葛绍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一阵,诸葛绍缓缓说:“殿下不必担心,刘将军的伤,现在已无大碍,正在帐中休养。”

    木之又问:“今天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刘将军又如何受伤?”

    诸葛绍见问,不敢隐瞒,于是把事情原原委委地都说给木之。

    原来今日,邺王慕容康率兵自邺城赶至龙城城南,兵锋甚锐,与龙城形成表里之势。诸葛绍见情况危急,于是遣刘怀玉带兵抵御慕容康,临行叮嘱刘怀玉说:“此时龙城城内得知慕容康率大军来援,已经是蠢蠢欲动,想与慕容康里应外合,如此一来,对我们是相当不利。所以此战,将军务必要胜,才不枉陛下和齐王殿下对你我的知遇之恩!”

    刘怀玉在马上抱拳道:“诸葛军师请放心,末将必当全力以赴,视死如归,倘若此战未胜,又有何面目去见陛下和齐王殿下。”说罢扬鞭而去。

    等到与慕容康相遇,刘怀玉对着身后凉兵大声喊道:“将士们,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齐王殿下对我们恩惠,我想你们都是知道的,如今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我们当誓死杀敌,报答皇恩。我刘怀玉承蒙陛下隆恩,自当以死报国,如若我战死沙场,还请活着的弟兄把我的遗体运回凉国。”

    将士浴血沙场,都知道下一秒迎接自己的就是死亡,能够活到现在已是不易,如今听刘怀玉如此一说,如何不伤心。

    将士之中还有一些跟着刘怀玉出生入死过的,闻得刘怀玉此一番言论,不由得也落下泪,大呼:“誓死追随将军,誓死报效朝廷,誓死追随将军,誓死报效朝廷。”

    声音由小变大,渐渐震耳欲聋,将士们也士气高涨。

    刘怀玉高举马鞭,止住众人的呐喊,然后伸手指向前方,说:“既如此,报效朝廷的机会到了,敌军就在前面,大家随我杀过去。”

    于是,刘怀玉率领凉兵就杀入慕容康阵营之中,左右冲突,无人可挡,凉兵也是个个士气百倍,无不以一当十。两军才相交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慕容康带领的云城兵马就被打得乱作一团,难以入目,就像一群受惊了的羊群,四处乱窜。

    慕容康大声号令士兵,可是起不到一点作用,邺城兵依旧是四处逃散。正在慌乱之时,慕容康忽然看见有一彪形大汉正冲他飞奔而来,慕容康心中一惊,未经战事的他这时只想到了逃跑,他于是调转马头,向南疾奔而去。

    刘怀玉见慕容康逃窜而走,哪里肯放手,于是率军奋力追赶。起初跟在慕容康左右尚有数百人,见刘怀玉追之甚猛,于是都渐渐在路上逃散去了,到最后,只剩下五十余骑跟随在左右。慕容康心中不由感慨:“昔日国家太平无事之时,众人都来结附与我,如今,国家遭贼人入寇,我遇危难,他们反都逃散了,这不正像古人说的,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唉……可想而知,我身边这些人多是一些趋炎附力,阿谀奉承之人。”想到此处,怅然良久,不禁落下泪来。又想到:“凉兵在后穷追不舍,定是要拿我回去领赏,前又无救兵,料定此劫是难逃了,既如此,又何必苦了身边的将士们。”于是准备遣散众人,让他们各自逃命去吧。话刚到嘴边,忽然听到有人欢喜着大喊:“前面有一队人马。”

    慕容康抬眼望去,果然是一队人马,正姗姗驶来,队列井然,旗帜昭然。慕容康心想:“这是哪来的军队?看这些旗帜,并非我国之人,咳……横竖都是个死,死在谁手里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迟疑片刻之后,便向前飞奔而去。

    刘怀玉在后苦苦追赶,忽见前面出现一队人马,不知是敌是友。心中正在忐忑之时,又见慕容寒似乎要穿过这队人马。刘怀玉料定这些人绝不是什么善人,也就应了那句古话: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于是举弓对准慕容康,只是随手一射,竟然正中慕容康的心窝,当场毙命。

    刘怀玉心中欢喜,继续向前,等到和那队人马相遇之后,刘怀恭才知道,这队人马原来是越族人。此次前来是为了护送夜国太子回国。刘怀玉本想招诱他们,谁想话不到几句,段和真就举枪杀来,刘怀玉不得已,只能挺枪来战。

    两人交战之初,尚算是势均力敌,然而,几十回合过去,段和真渐渐招架不住,刘怀玉见此情景,心中暗喜,如此下去,数招之内,就可将他斩于马下。段和真也知不是刘怀玉的对手,打算抽身而出,怎奈没有丝毫的契机,心中开始着慌。慌乱之中,人就更加容易出错。刘怀玉喜形于色,频频出击,咄咄逼人。

    段和真慌乱之中,一招没有跟上,竟被刘怀玉掀翻在地。凉军见后,欢呼雀跃,助威呐喊。而段和真今日一战,颜面尽是丢尽了,心中又羞又恼,见刘怀玉又举枪来刺,也不去躲闪,一心只求速死。

    正在此时,忽然飞来一箭,刘怀玉用枪挑开,正欲要骂,一支箭又飞速而来,两箭相隔时间极短,以致刘怀玉根本没有时间再去阻挡。

    箭射入刘怀玉右胸,距离心脏不到两寸。刘怀玉不禁大叫一声,强忍疼痛,仍坐立马上,怒目望去,只见冯希玥又搭上一支箭,端举以待。

    此时,后面凉兵见刘怀玉身受重伤,都前来营救。护于刘怀恭身前。然后向后退去。

    冯武见此,率兵去追,一直追到邺城。刘怀玉不敢进邺城,于是抛下邺城,径直往龙城而来。冯武见刘怀玉退了,于是轻而易举地攻下了邺城,大军于是驻扎在邺城。

    刘怀玉被护送回营时,已是昏过去。诸葛绍急忙为替他拔去箭头,涂上伤药,还好伤势并无大碍,救下一命,接着送去营帐休息。

    得知事情原委之后,木之叹息良久,说:“刘将军果然赤胆忠心,我一定会上表父皇,替刘将军请功。”

    木仁说:“果然是最毒妇人心,若下次遇见我,我定将她一分为二,替刘将军报得此仇。”

    木之笑说:“木仁最恨女子,由此可见一斑了。战场之上,本就是搏命之地,人人皆是为己而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又何谈得上‘最毒’二字。”

    接着,众人又在帐中商讨攻城之策,不知不觉,已至半夜,然后都散了睡觉去了。

    到了第二日,夜人的各路援军依然是按兵不动,没有任何动静,木之勒兵在龙城附近巡视一圈,见城墙上依然是井然有序,木之不禁叹了口气。

    忽然,龙城大门开启,从龙城之中飞奔出一匹马,马上有一人,大呼:“我乃夜国使者,奉陛下之命,前来与齐王殿下议和。”

    木之看了看诸葛绍,说:“这夜人不知道又安得什么心?”

    诸葛绍笑说:“夜兵援军虽是众多,但号令不一,想必慕容婴也是看出来了,故而遣人出来议和。”

    木之冷笑说:“前几日,他以为我奈何不了他,因而坚壁固守,现在意识到情况紧急了,又来和我议和,我若打算和他议和,又何必等到现在?”

    诸葛绍捋捋胡须说:“正是,这无非是夜人的缓兵之计而已。慕容婴为人狡诈,现在虽说议和,可是等我们退兵之后,他定然会背弃前言,到时候他们万众一心,和现在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正在两人说话间,那使者已走近。木之看去,发现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帮了自己大忙的慕容相佑。若不是他去龙城告知慕容婴假消息,程志远也不会进入木之设置好的圈套,龙城的有生力量也不会在此役伤亡殆尽。

    木之不禁笑说:“天助我也,如今他来了,我计可行了。”说罢,笑脸相迎,与慕容相佑寒暄几句之后,便相携走入军营。

    木之一到营帐内,然后撤去左右,命木仁守在帐外,独留诸葛绍在内。

    木之说:“多日未见永亭侯,本王甚是担心,总是害怕被那慕容婴看出什么破绽,如今你逃出虎口,得来此处,我方才放心。”

    慕容相佑弯腰作揖说:“多谢齐王殿下挂念,鄙人受宠若惊,那日慕容婴虽然损兵折将,但未怀疑到我的身上。”

    木之说:“那如今龙城形势如何?”

    慕容相佑说:“殿下围困宫城有十几日了,城内现在已是死尸遍地,臭味熏天,又有许多人染病,许多大臣都因病而死,我看,照这样下去,恐怕龙城支持不了多久了。”

    木之说:“所以他们想要议和?”

    慕容相佑说:“没错,刚开始他们都寄希望于城外援军,但援军打了败仗,按兵不动,所以城内就想出议和的法子。打算将洛河以西划给贵国,并每年向贵国纳贡,白银二十万两,布帛二十五万匹。”

    木之喜形于色,拍手叫好,说:“果真如此?”

    慕容相佑说:“确实如此,难道殿下真的要议和?可是我猜测慕容婴绝非诚心实意。”

    木之说:“这个我知道,我又岂会被这点小利所蒙蔽。现在,我就集结兵马攻城,昼夜不歇,直到攻破城门为止。”

    慕容相佑忙摆手说:“不可不可,如今城中虽死伤惨重,士无斗志,但尚且还是一条心,更何况还有羊侃在,他的守城之术,想必齐王殿下已经领教过了,恐怕殿下为此,还吃了不少苦头,所以现在攻城未必可破。”

    木之听他如此一说,倒觉得有理,在他全歼程志远之后,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军攻击龙城,出其不意,一举拿下外城,夜人因此不得不退保内城。而再攻打龙城内城之时,由于羊侃在城墙上率军抵御,屡次击退凉兵的进攻。由此,夜兵直呼羊侃为李牧再生。

    一阵沉默之后,诸葛绍说话:“齐王,既然如此,何不用昨日我们商量好的计策。”

    木之眼睛一亮,说:“正是,刚见到永亭侯时我就说这个计策可行了,现在我怎么倒给忘了?”于是将昨夜商量好的计策说给慕容相佑。

    慕容相佑点点头说:“此计可以一试。我现在就赶回龙城,告知慕容婴,就说太子殿下就在越人手中,然后献计于慕容婴,遣人冲出重围,与太子相会,然后里外夹击。”

    木之拍手称好,说:“如此甚好!”

    慕容相佑又说:“齐王殿下可以在此守候,若有夜兵出城,就代表慕容婴已经中计,你们假意阻拦一下便可,若无人出城,那就代表此计未行,殿下当再选别的计策。”

    木之笑说:“就依此计,不过还要在辛苦永亭侯几日,等攻破龙城后,我自当重谢永亭侯。”

    慕容相佑说:“多谢齐王殿下,只要殿下能够履行我们的约定,我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木之抱拳说:“定然不会食言!”

    接着三人又仔细商量了一下计策之后,慕容相佑就辞别木之等人,径直回龙城去了。

    木之心中忐忑不安,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时分,也不见夜兵出城,闷上心来,愁眉不展。

    忽然,这时龙城城门大开,有一队人马从龙城冲出来,木之看了心中大喜,心想自己的计策已经成功,于是下令依计而行,故意放那队人马出去,接着又召集诸将领,吩咐下去之后,就静等慕容沫上钩。又和诸葛绍木仁等人等到子时,犹未有消息。

    这时,听得帐外有人大喊:“有敌兵,有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