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时候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诸国来使

    fri jul 31 04:00:12 cst 2015

    百年弊端累积压 一朝洪水险覆清

    圆明园 亲贤阁

    亲贤阁 又名勤政殿;始建于康熙二十一年 历时四年建成 殿顶的盘龙吐珠雕刻镶嵌用时最久 最为精美 算得上是清宫最大的特色之一 历代皇帝批阅奏折一般都在此处 (我记得以前有个叫什么忘了 以清代为背景的电视剧 皇帝坐在榻上 头望上方 然后镜头给了一个顶板的特写 是一个十分精美的盘龙 一格一格的 现在的很多火火的清宫剧经常也能看到)

    对于慈禧来说 掌握朝廷的至高权力是底线 而在她所处的一亩三分地内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则是绝对的 不容商议的事情 辛卯年(1891) 她为给自己即将到来的六十大寿做准备 决定大修圆明三园 可谓是绞尽了脑汁的搜刮朝臣 最后发现军机大臣 户部尚书 阎敬铭竟然偷偷的在在户部的库房内挖了个小地道 于里面藏了近一千万两白银 大赏了举报阎敬铭的户部小吏后 慈禧愤怒的下令将阎敬铭处死 但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朝廷大臣包括处处和李鸿章对着干的翁同龢以及为人极其圆滑的王文邵 全部都为阎敬铭求情 就连地方上的总督 巡抚(实权巡抚) 也上表开恩 缓过劲来的慈禧很快就察觉到不对 阎敬铭素以廉洁著称 除了重要场合外 出入官府民间皆身着布衣 为人极为透明 几乎你要上他家“借东西” 翻个墙就能进到屋子里去 不过一般都没有什么人会去他家 阎敬铭出奇的穷是一点 于民间口口相传的好名声是一点 所以一般没人会去找他麻烦的 慈禧最后下旨于中和殿中包括皇帝光绪在内的六部会审(其实就是走走形式 不然慈禧面上挂不住) 但阎敬铭却坦然道“非臣自狭,国家危难;边境不安 朝廷拿不出银子儿来 仗如何打?响如何来?现今尚安 然~ 五年之内必有大战!臣文不及中堂 武不比左公;主管户部近十来年 查抄户部污吏数十人 余银便是此来 只想留作备用以便来日应急 然 太后喜大摆酒宴 大修陵园 臣若上交银响必被太后修于圆明三园之 他日若是国家危难 军饷不济;户部无银 国家而何?朝廷来源尽被污吏所纳 臣不行如此之非常手段 恐今八百万两白银已被太后用尽无之也....” 当时的光绪听到这 也是泪流满面 大赞阎敬铭之官风忠素 言之“朕难之处 卿尽体恤 无愧于‘救时之宰相’也...”

    其实不用说出来 她自己也已经看透了事情 然而阎敬铭却直接说了出来 这使原本打算继续让阎敬铭担任朝廷中枢重臣的慈禧大为恼火 完全找不到台阶下 本来六部会审就是过过场子 让她面上过的去 结果这下搞的除了罢官貌似就没有什么台阶下了似乎 最后 阎敬铭被恼羞成怒的慈禧罢免了一切官职 原本还要打四十大板 并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你不让哀家舒服!哀家也不让你好过!” 最后在全部朝臣的求情下 免了板子 而后阎敬铭被软禁在京师的府邸 其实慈禧是想找机会重新重用阎敬铭的 然而手下的人除了李莲英外竟然全部“会意”的去给阎敬铭落井下石 把他家的粮食都借完 还指使痞子殴打阎府的管家及几个仆人 老百姓们看在眼里没说 心里 却是恨透了当官的 最后阎敬铭罢官不到四个月竟然活活被幽禁致死(其实不是饿死的 老百姓们都会偷偷给他家送吃的 估计是纯属咽不下这口气 憋死的)..慈禧闻言又惊又怒 如果说李鸿章是大局势 大战略的一把好手 这阎敬铭就是落实各项策略政策的地方上的绝对好手 就连文宗咸丰也大赞阎敬铭“盛世之首辅 末世之救时”

    当年太平军大败 南方诸省陆续收复 而捻军则横跨北方中央政权周围 对京师形成合围之势 曾国藩对朝廷的忠诚并且以江南之全力扶大厦之将倾是其一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协助及平定捻军收复西域也是其一 在当年那个失去西域 藏地不稳 江南尽失 北方捻军横行 关外俄军大举入侵国土 岌岌可危的清政府刚刚稍有稳定时 阎敬铭却在当时那个腐败深入的清政府之中独树一帜 为人处世虽不及他人圆滑 却总能使大部分人信服 到了哪个省 哪个地方当巡抚 当总督 仅仅一年有余 不说官员会变的多清廉 百姓会多富足 但是当地的不安因素却会全部都被安稳住 仅仅一年 各府各州各县的生产力都被极大的恢复 六年间 调任山东巡抚 山西巡抚 河南巡抚 陕甘总督 治理各省有方 极大的巩固了清政府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 时人多称之“救时宰相” 每到一个地方就建立一个能存储当地数月粮食的粮仓 不要朝廷分文 全是阎敬铭去找乡绅或大地主借的 不论你后台多硬 一声令下 你家的粮食就得被借空 从同治四年到同治十年 如果说收复疆土的功劳是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刘坤一等人的 那北方诸省的快速安定 可以说 阎敬铭是独居首功 调任京师后阎敬铭还是一如既往的建立了一个大粮仓 可以存储一年粮食的三百万担的大仓 同样的 还是一如既往的到处去敲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的门 去借粮食 不借就搬着借 当时朝廷的好几派势力盘根错节 相互处于平衡状态 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东西宫太后 老三王 朝廷各派大臣 等等等等...) 最后京师大半个大户 官户 的粮食都被阎敬铭网罗去了粮仓 阎敬铭本人省吃省穿 官风端正 很多大臣都找不到什么可以让各方势力满意的理由来弹劾他

    同治末年 好几次京师大旱 粮食不济 灾民数百余万聚集于京师附近 阎敬铭则将全部储存的粮食都拿来赈灾 硬是让颗粒无收的灾民度过了寒冬和春耕 来年粮食丰收 直隶的百姓们又把多余的粮食捐给了粮仓 当时重病缠身的同治皇帝听说后 亲自为阎敬铭的粮仓提笔 “九州为公 天下粮仓”

    此事一出 朝廷百官和各地的封疆大吏愕然不已 不就是个六十大寿吗 何至于闹成这样 救国于危难之功臣晚年居然落得如此下场 (在当时的官场 以十分算 你贪八做二 算是比较贪但偶尔会做点事的 贪六做四 都算是会做事 比较会做人的了 贪五做五 则是很“正直”的官员了 就是清流派官员也最多是贪三做七就不得了了 像阎敬铭这种一两都不贪 十成十做实事的又身居如此高位的官员 就连翁同龢的清流派也只有摇头佩服了)最后她以 圣母皇太后的名义 下旨恢复其生前一切官职 并且追封为 太子少保 外加一个清朝从来都没有的荣誉官职 “中枢左丞”佚一品 赐一等黄马褂下葬 谥号“文介” 并且让光绪亲自送葬 可谓是死后极尽哀荣

    嘶~...正抬头望着顶板精美的盘龙吐珠发呆的慈禧 似乎是手指不知不觉间太过靠近燃烧着炭火通体红透的石炭 指尖骤然而来的烫疼感使慈禧一惊 下意识的喊了句“莲英?” 虽然声音很小 不过身处殿阁门外的李莲英却听的十分清楚 人还没进来 声音却回道“奴才在这儿呢..”也就是一会的功夫 慈禧缓过了神来;不知为何 这些天总是沉浸在过去的所作所为以及回忆之中 总会反反复复的问自己 这一切 真的值吗?为了眼前的荣华富贵和享受 而置清朝数百年江山末世于不顾 只要忠于自己的 再贪也可以 不忠于自己的;在好 也要打压 阎敬铭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洋务大臣 汉大臣 被自己无故杀死或冤杀的不计其数 难道真的就只管自己活着的时候 死后洪水滔天也不相关?慈禧不知道是该继续欺骗自己下去还是该真真正正的来一次大动作..让天下知道 她 叶赫那拉·杏贞 不是一个只会内斗内行 外斗外行的“老寡妇”..(那上缴的八百余万两白银 有一百万两拿给了后来接管户部的大臣翁同龢 圆明园修缮调用了两百余万两 剩下的五百来万两白银后来被用作建立武卫精锐)

    “莲英啊.. 你说 哀家在丹初这件事上是不是太过了?” 李莲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恍了会神 “老佛爷的心儿是好的没错儿 只是阎左丞过于耿直...得罪了不少人 那些个大臣 打着老佛爷的旗号 行自己的私怨 这黑锅全让老佛爷背..” 说话的功夫 慈禧已经从殿中央回到了御案前 拿起了一份份军报 有袁世凯镇压义和团不利的奏折 有湖广总督张之洞军队调动频繁的情报 还有两江总督刘坤一四十万湘军兵临山东边界的八百里急报 以及翁同龢到处活动 访问地方大吏的密奏 这些都是紧要的 下面压着的全是各地各省上疏的鸦片泛滥之奏折 烟土运往内地而无人阻止之谏言 各派官员相互弹劾 互相拆台的奏本...堆积如山的御案使慈禧有种既厌烦又无奈的感觉

    “以哀家之懿旨及皇帝之圣旨传陕甘总督宋庆 命其亲率陇右武卫后军入京 以及四川总督奎俊 令其死驻四川不得枉动 襄 吉林将军 黑龙江将军 盛京将军 着他们即刻率本部八旗回京 传旨河南巡抚锡良 命其率军死守中原 不得撤退!..哀家赐他尚方宝剑一把 可临机相权 无需事事请奏朝廷 还有山西巡抚毓贤 让他亲率晋军即刻入京 再以太宗皇帝天聪汗之汗玺达于蒙古六部七大亲王 命他们率精锐骑军本部入京..就这样吧” 李莲英有些没反应过来“老佛爷 这..保卫京都的军队...加上姜桂题领下的武卫左军和山海关的董福祥之武卫右军 荣大人的武卫中军 京师已有十万余万精锐 全部配的洋枪和德国新进口的洋炮 再调将近四十万大军入京..会不会...” 老人脸色严峻 目光坚决 缓缓的解释着 “调入京师的那三十七八万军队除了陕甘总督宋庆手下的那六万精锐和蒙古诸王的四五万精锐铁骑 其余的近三十万之散军 哀家就没指望他们能打仗..这袁世凯又脱不了身 山东的形势离不开他..李鸿章的四万淮勇精锐难以调动..这些个散军只不过是个形式罢了 朝廷集近五十万大军于京师 谅他南方诸汉总督也不敢大逆不道之光明正大的率军北上”

    “启禀老佛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景澄觐见”正说着话 阁门外小太监的声音传来 慈禧看了眼李莲英 对方会意 小碎步退出了殿外 不一会 一个身着深蓝色朝廷官服 补服上缝着孔雀的官员低着头 在李莲英的后方 一样用小碎步来到慈禧御案的台阶下 纳头拜道“奴才 工部侍郎 协办大学士 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 许景澄 参见老佛爷” 慈禧没有应声 而是来到了窗户前 旁边的李莲英看慈禧似乎要开窗户 轻声道“老佛爷儿 人定六刻 夜深露重呀..” “无妨” 慈禧开了些窗户缝隙 缓缓问道“景澄呐 这都二更六刻了 眼看就三更天了 你找哀家何事啊?” 侧后方的那人闻言头低的更低了些“扰了老佛爷的清净 奴才死罪...” “罢了 起来说吧...莲英呀 把窗户关上吧” 慈禧交待完李莲英转过身来 看了看起身的许景澄 挥了挥手 示意他说正事 “老佛爷 不知为何;今夜茂正七刻之时 英吉利驻京师的大使馆公使窦纳乐 突然来访 告之明日巳正之时 将会同十四国驻京公使 觐见老佛爷 以皇上禅位之事 当面商议...” 坐在榻上的慈禧一惊 “什么?我大清之皇室内务何须洋人插手之?!” “这..奴才也是这么说的 可洋人答曰‘一国之皇 废立关系数国纠纷 不能您一人说了算’...” “放肆!” 旁边的李莲英喝到 许景澄连磕了好几个头“这是洋人的原话..奴才该死 奴才该死..”慈禧摆了摆手“哪十四国?” “英吉利 法兰西 德意志 西班牙 奥匈联国 荷兰 俄罗斯 美利坚 意大利 奥斯曼 暹罗 安南等十四国...” “罢了..罢了...” 叹了口气后 缓缓道“明明已经寒冬腊月了 却偏偏是个多事之秋..你退下吧 哀家知道了...”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年农历十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