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时候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扬州十月

    tue jul 21 17:41:31 cst 2015

    庚子前后六五年 古稀柱臣尽西去

    清史(实史录)

    江苏 古称扬州 为江南首省;南之京师 自湘军攻破南京城始 历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 左宗棠 曾国潢 曾国荃 刘坤一至今 算上曾国藩 曾氏一共有五兄弟;二弟曾国华在掩护曾国藩撤退时被太平军包围攻杀 五弟曾国葆在进攻南京时于城墙上血战身亡 平定江南后 曾国华和曾国葆均被追封三等靖忠伯 剩下的三兄弟都被赐予了二等黄马褂 而鼎盛时的湘军 遍布江南八十万;关系网极之复杂却又极为忠心于曾氏兄弟 据传;曾国潢 曾国荃 在曾国藩去世许久的晚年间 几乎和曾国藩相貌一模一样 若非极为亲近之人;完全会将曾国潢和曾国荃都当成曾国藩 至今 还流传着曾氏三兄弟身着黄马褂在一起的画像 光看画像 三人都几乎相近

    刘坤一 仅次于曾氏兄弟的湘军宿老;幼年参军 年仅十一岁便参加了两广总督林则徐主导的鸦片战争 道光末年弃军回乡;咸丰年间 应远房亲戚曾国藩之邀 参加团练乡勇 引军作战; 同曾国华 曾国葆一样 每每交锋皆冲于最前列 不过 比他二人幸运一些 没有战死 而后同左宗棠一起入西域平叛 任左路军大将 之后历任浙江巡抚 徐州巡抚 江宁道台 闽浙总督 两广总督 于光绪十六年(1890)曾国荃病逝前夕 被秘密召入南京继承湘军统帅之位 为湘军六位宿将及大小数百将领拥戴 曾国荃去世后;不尊朝廷号令 自行继承两江总督之职 号令江南各省 集军四十万于江苏以北 威胁山东 一年后 慈禧迫于无奈 授其为两江总督 加封二等本毅伯 与曾氏兄弟不一样的是 刘坤一采取了收缩战术;他知道 湘军太过庞大与复杂 在世的 能压的住所有湘军的人 就只剩下了自己 一但自己去世 遍布江南的六七十万湘军无人压制 不尊号令 将再次为祸天下;那曾帅和自己的一生之所作所为 都将如烟云般散去 并且遗臭万年 本身湘军的过多 过大 也是十分麻烦的 靠着各种亲戚血缘关系团结起来的湘军极不容易掌控 凡事都以情理论之 完全凌驾于国法之上 反而更像军阀的存在 曾国藩在世时 尚能压制的住 如今曾氏诸帅皆以去世;如何导好湘军的未来 便是刘坤一最先面临的 最困难的任务 于是;在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一年 四年间 其撤去了驻守在湖南 浙江 福建 广东的四十万军队 放弃了江南各省之实权 仅留江苏 安徽 江西三省地方 集七十万大军于东南 又自行裁去了二十余万目无纪律 为祸乡间的军队 保留了五十万湘军于两江一带 强化了湘军在江南的统治地位

    甲午年间 刘坤一应慈禧太后之命;亲率十万火枪精锐北上关外驻防 决战日军 然 刚过黄河行至德州时又被慈禧无故遣返 致使精锐部队未能北上御敌 (其实慈禧考虑的也对 万一刘坤一心一动 突然攻袭京师 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所以 比起京师的安危 慈禧宁愿不要湘军助战 =_=不过当知道了北洋全军覆没 还要陪两亿两白银又丢了盛京后 慈禧有没有后悔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之江南各省朝廷大部分均已控制 然 刘坤一之威望却无人敢无视之 其亲率二十万精锐坐镇南京 连上海租界的洋人都得惧之三分(→_→废话 洋人不会傻到连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分不清) 其本人亦为洋务派主张大臣之一 咸丰年间 其便见识了洋枪洋炮之威力 同李鸿章一样主张“暂忍一时之辱 学西人一技之长而助国家百年平安”是继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之后的洋务派之大臣

    而刘坤一与李鸿章的相识则是近五十年前的事了 咸丰年间 李鸿章被从中央调到地方上来 入曾国藩的幕府辅助其处理军队事物 两人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 而后在曾国藩的支持下 李鸿章回乡组织军队 不到两年便在洋人的尽情帮助下组织起一支六七万人的 全部装备洋枪的新式部队 而刘坤一也在那时成了十万余湘军的统帅 二人并肩作战 共同谋划 数年间攻破无数城池 打败太平军不计其数 直至攻入南京城下 而李鸿章在调任了中央以后 对刘坤一也是极为照顾 甲午年海战 向慈禧太后提议 让刘坤一带军北上勤王的 就是李鸿章自己 也正是如此 李鸿章才敢信誓旦旦的保证 甲午必胜...而李鸿章本人亦同湘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历史中的刘坤一 于李鸿章去世不到半年后 亦相继离世 后世多传是为中堂之死所困 久郁而亡(在死前 刘坤一联合了张之洞发起了江楚会奏三折 以湘军之地方政府对“中央朝廷”形成空前之压力 迫使慈禧改革旧制 极大的影响了清未的命运 废科举 改政体 刘坤一本意是废除一些过旧的东西 改革国家 使清朝慢慢强大 不过 在他死后的数年间 改革的浪潮逐渐演化成 立宪 甚至共和 则是刘坤一生前一直未预料到的)

    江苏 南京以北三十里 东来亭

    大雪正在纷飞 连三步外的人都看不清楚 哒哒哒哒....隐约的 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坐在亭中身披深灰色羽绒大袄的正在闭目养神的老人缓缓睁开眼睛“南国九月雪纷飞,黄鹤东来又西去” 没多久 一辆十分朴素的黑色马车停靠在亭外“乘雪南来见故人 人生几何焉纷纷...”车内的人紧接着就接了下一句 亭中的老者仿佛来了兴致 继续到“雪雨惊江南 湘楚义士围南都;待到太平尽西去 只盼天下方太平” 话说着 那边车厢内的老人在侍卫的搀扶下 缓缓下了马车(=_=别以为车朴素就不带侍卫 不然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滴) “官宦沉浮一甲子 东拼西凑国以衰;大厦将倾怎奈何?只 盼 莫见..江山裂...” 最后一句话明显顿了几顿 步子也走的有些踉跄 亭中的人立马一大跨步过去 扶住来人 而刚刚下车的老人则拍了拍来者的手 示意无妨 “子黻啊 是不是头痛病又犯啦?” 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从等待的老者口中传出 “无碍..就是觉着胸口十分之压抑难受...” 边说 两人边朝亭中走去 亭子至少被四五百人里三圈外三圈的组成人墙围着 中间还放着一个火盆子 仆人正煮着茶 “岘庄呀 你的身子骨儿还是硬朗的很呐..” “不行了 老了 今年都七十了..” “七十...咋俩怕是都活不久了呀..依着现在这情况看 大清..三十年之内还不会亡...” 被称作岘庄的老人拿起仆人送来的热茶 递给了子黻老人 “就怕慈禧这个老寡妇闲的慌 又闹出个什么幺蛾子来 再来一个太平大乱 老夫可吃不消了呀...” “岘庄..你实话告诉我 如果当年太后没有遣返你 让你带军北上御敌 你会不会突袭京师?” 话刚说完 李鸿章便双目炯炯的盯着刘坤一 “不会..就像当年你们怀疑曾帅会称帝一样 手下的将士们希望如此 可曾帅本人却绝不会同意...” “你.. 现在还压得住他们吗?” “哼 老夫南征北战六十余年.. 这帮小兔崽子儿...只要老夫还活着 他们乖着呢!”

    “那为兄就放心了..”(?д?。) “都多大岁数了 还占本督便宜!” “老夫今年七十有八了 大你整整八载 何来占你便宜之说呐?” 刘坤一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我就想不明白了...从同治年间开始日本仅仅三万陆军 同样是装备着洋枪洋炮的国家;为何偏偏我大清屡屡被人欺辱?我湘军八年前还遍布江南七省七十万 老夫主动放弃了四省 裁军二十余万 这老寡妇怎就如此多疑?两国交战 将不信兵 兵不靠将 如何能打胜仗?” “正是你主动放弃了四省..他们才怀疑你有下一个目的...你自就任两江总督以来阳奉阴违 始终不尊朝廷号令 让你北上勤王 你一下便允 要是没人怀疑你 那这朝廷早就死光了..罢了罢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说了..” 刘坤一满脸担心的看着李鸿章“子黻啊 你头中的弹片..唉~!想当年我们一起率军二十万 驰骋江南大马金刀 何其快哉;你又何至于如此低声下气的去求倭国..”说着刘坤一暴躁的把茶杯往地上一摔 “要是我湘军真刀真枪的和日本拼上一拼!他倭人不被老夫灭咯都是徐老儿保佑!”(中国古时候一直认为日本则蓬莱 而日本亦是当年徐福东渡过去的鲁人;[山东]清朝时日本为藩属国 因此 也默认了这种能拉近双方距离的民间传说) “多谢岘庄了...” “话说 子黻呀 你那四万淮军现在何处?” “调于山东 暂归巡抚袁世凯统辖..” 李鸿章顿了口气 接着道“名义上暂归他统辖 上下四五百名军官都是老夫之心腹 且四万淮军皆为淮西[安徽]之人 除老夫外无人可以调动..”

    说完 李鸿章垭了口茶;“岘庄可否助老夫一臂之力” “子黻尽管直说” “此次出京 内务府大臣荣禄悄悄暗示与我 大可不必太遵朝廷号令.. 倒是提醒了老夫...望岘庄去信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来南京,老夫亲自写信与闽浙总督许应骙 咱们江南的四位封疆大吏是该聚在一起商议商议了..顺便请岘庄引军至山东边界 必要时 攻下济南 老夫的淮军会响应你的..一但她真的废帝...大清之百年根基将大大动摇之..” “子黻省心 老夫已调军四十万于徐州一带 一但有变 二十万湘军即刻攻下临忻 俯视济南..” “四十万?...你会不会..” “悙(heng 第四声)悙~连你也信我江南真的只有五十万湘军?加上淮西淮东和赣地三省的地方团练 至少还有三十万不在册之当地乡勇..进取不足 防守却是一把好手;再有十余万湘军集于南京 四十万湘军就在铁路及官道边上 一但有变 十日之内便能回援..子黻大可不必担心 再说 老夫也不会将四十万湘军尽调外地” “如此我便省心了..” 刘坤一看话说的差不多了 问道“南京一带有铁路直达福州通广州之路 我已安排好了火车 可直至广州 火爐子都放足了 那辆马车你也别再做了 来坐坐老夫的车驾 如何?” “如此也罢 我倒要看看 你这个‘江南王’的御驾有多舒服.. 可别苦了老夫咯!” 刘坤一哈哈一笑 “放心吧!保管舒适 这大冷的天 估计你也没睡舒坦 到了老夫的驾上 保管一躺就着~!” “老夫省心..” 两位古稀老人边闲聊着 边朝一辆暗青色的铜质马车走去...

    光绪二十五年 农历己亥年十月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