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时候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番外篇(一)

    mon aug 24 14:49:00 cst 2015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内尘氛犹未息,诸君莫做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诗(相传是其弥留之际所作)

    短篇

    数月前

    直隶 北都京师 尚阳街

    北方的天 特别是冬日的时候 黑夜的到来往往都比其它地方来的要早;才刚过申时五刻(16:30上下) 天 便暗了下来;尚阳街 又名朝阳道 街口正对着四九城东面的朝阳门;天色逐渐暗淡 人们都以备好了晚饭准备用餐 街道中间的府邸门前却站着寥寥数人,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子 “怎么还没回来..”其中一个身着浅黄色蟠龙(大蟒)马褂的 年纪大概在三四十上下的为首之人喃喃道; 哒 哒 清脆的马蹄声还未明了 左侧一个身穿便服的俊俏少年便按耐不住了 “二哥! 你听 爹爹回来了” “老四 稍安毋躁...” 左侧一位长须中年唤道 “知道了..” 为首踱着步子的人一听 立马向前几步伸头对着朝阳门的方向远望 隐约间 一辆黑色马车带着清清的铜铃声行来

    没多久 车驾便到了府门外 为首的那人快步上前 接过车夫递来的踏梯往地上一放 踩着踏梯身子一倾 伸手把车帘揽开 “爹 晚饭已经备好了..娘还在大堂等着 大哥和老四也来了...” “经述呐..” 老人半躺着 身上披着厚厚的绒袄,面色苍白 整个人看上去有气无力的 “爹..您,您怎么了?” 男子边说着 边匆忙的弯腰躬入车厢内 伸手摸了摸老者的额头 又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老人寒冷的内心顿时多了一丝温暖“爹 您发烧了....老四!”说着回过头对身后喊道“你快让莲娘熬碗姜汤去 还有~!让人多放几个火盆子在堂屋内,爹的书房里也先多放上几个先” “欸!~知道了” 说着 车帘外的少年便回头跑向了府内 “爹,怎么回事呐~..按理说您不该发烧的呀” “唉..” 长叹一声后 老人并未多说 抬抬手示意来人扶他起身;李经述似乎也并未指望对方会回答他喃喃抱怨的话 扶着老人 一小碎步一小碎步的 便出了马车 车驾外的长须中年也上前搭手扶到 “爹 直隶提督聂大人已经来了快一个时辰了 现在您书房候着呢..” 嘴唇早已被长长的胡须所覆盖的李经方轻声说道 “功亭也来了?那快唤他至堂屋内与大家伙儿一起用餐先吧...别饿着了..” “娘去唤过了.. 聂大人拘礼的很...” “这个聂无常呐...” 李鸿章摇着头 自言自语着

    咯儿~ “属下直隶提督署淮勇三营统制聂士成参见相国” 随着一阵短暂而轻巧的开门声 门外之人还未进来 屋内坐在文案右下方檀木高椅上的人便迅速起身单膝跪地道; “功亭呐...老夫今日乏了..你便少些礼吧..你我二人 何须这般?” 说着老人便迈步入内 身后跟着四五个端着盘子的仆人 聂士成起身几步扶着李鸿章缓步到书案前坐下“大帅 您...” “你不习于大堂之内..老夫便命人将饭食端来...正好也有话要与你相谈.. 此处只你我二人... 无需拘礼..” 说着 手一挥 仆人们纷纷退下 “诺..” 接过聂士成递过来的一碗饭后;李鸿章便吃了起来 吃到一半时 突然冒出句“太后调我于两广任总督” 呃呜~咕噜...吃力的咽下了嘴里的饭后 刚准备站起身却在李鸿章目光示意下又坐稳的聂士成长叹道“唉... 甲午年时属下便已想到过这种结果..不想来的却如此之晚... 也如此突然..”

    深夜的侯府 一片漆黑 除了书房的那几盏灯一直燃着...映衬着屋内两个清瘦的人影

    明朝篇

    直隶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河北省和北京直辖市的所有范围,北京 保定(石家庄) 天津 呈三角互倚之状 北京居中上方 保定为左下方 天津处右下方 互为三角之势 攻守兼备 天津 因天子龙舟经渡而得名 保定 历任直隶总督署及驻地所在 北京之北 为居庸关长城防线 北京之东 为山海关长城线 唐宋时期 北京古称北平(燕京) 处边关塞外之地 明朝时 北平仍被视为边关塞外之地 而明成祖继位后 在一定的政治因素和极大的战略因素之考虑下 迁都南京于北平 改大都北平为北京 留 “天子守国门” 之遗训 同太祖朱元璋的 “君王死社稷” 遥相呼应 清朝时 北京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 文化 政治 经济 于一体的大都城 而关外的关 通常指的是山海关 山海关外为关外 关外之外为塞北 直隶 河南 则成为了中原地区..

    明朝在嘉靖朝四十四年中 官农商矛盾对立深化 工商市文化璀璨的空前繁华 以及官场的普遍腐败后 虽已显颓势 却仍然强大无比 隆庆朝六年的过渡后 始万历朝四十七载起 历三大征战 远不及伤筋动骨之地(那都是万历从自己的小银库里掏的钱) 对金作战十余年 耗银达七千万之巨 亦未动其筋骨 若非天启朝之朱由校宠幸宦官 导致官场秩序混乱至极 国库之银全无 余威数年之内被丧失殆尽 明朝的命运...还真得两说(崇祯还是靠他爷爷万历皇帝自己私藏的皇家小银库里的那数千万两银子勉强维持的江山..*罒▽罒*历史上都说万历这不好那不好 依我看呐 那都是以后来历史观推论之结果 真正的历史是不可知 亦是现实世界的点点滴滴 这些 都是史书难以知道的 立体的 现实的 才是真正的 所谓权威认定不过是一个不知道怎么得的头衔和身份资格罢了...相对于清朝的文字狱来说 虽然明朝锦衣卫横行 宦官权力无限度 但却也是一个大臣敢说敢言以至于逼得万历三十来年不上朝 逼的崇祯到死也没凑到一百万银却在李自成大搜刮下高达五千万之巨..这样一个矛盾至极的 正负相织的明朝 才是真正的明朝=_=当然..我说的只是一丁点而已)

    其实大多数史学家批判万历最大的证据就是他在张居正死后不到旬月 便抄其家产 流放气全部家人 或斩首 或放逐 连张居正本人也差点被挖出来鞭尸 历史上少有的 堪比三宝太监郑和的宦官冯保亦被罢职(张居正的许多政策都有他的全力配合) 更要命的是 张居正时期的 被任免 重用的官员 全都被免职 斩首 流放 (戚继光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而被张居正罢免的所有官吏 几乎都被万历从新重用╮( ̄▽ ̄)╭ 这一年 也被认为是大明王朝的历史及发展轨迹由向上转为向下 由中兴 转为没落的起点(1583 万历十年) 就是这样 许多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 纵使万历十年的那场大变故打乱了明朝中兴的步子 但盛世余威仍存一段时间 也是从中兴 到没落的过渡时期 史称“万历十五年”

    张居正的为人处事及官场之正直 虽然可以中兴国家 也注定了要得罪许多人 并且永远不会如嘉靖朝的严嵩那样 擅于权谋 擅于与君相处 长于为自己谋后路 也必定因为自己所认为的正直 李太后教育方面的极其严厉(导致万历差点被废) 司礼监大太监冯保的监视与告密(向张居正和李太后告状啥的(ー`′ー)...等等等等都注定了万历内心的阴影爆发的疯狂举动(李太后毕竟是太后 还是万历的亲生母亲 所以万历没下手 冯保虽然也曾得罪过万历 却在其成人后百般恭维 亦为自己留了不少后路 所以..遭罪的只有张居正了 不过历史所说的万历鞭尸张居正纯属瞎扯...)

    虽然神宗没有历史上描的那么无能 也没有那么多史学家强加的历史罪过 但也不是一个多好的皇帝 尽管..在他幼年时 一直被以一个圣人君主的方式来教育...也注定了他在前期纵使能不费吹灰之力 便把张居正任免的一大群有内政吏治能力 却一脑子愚忠思想 遇到皇帝圣旨或指令就白痴一个的许多廉明大臣给轻轻松松的搞掉 却在万历中后期 被那些曾遭罢免又重新任职的一个个朝廷大臣逼的头昏脑涨 毫无办法... →_→他们可不会像那些中兴大臣一样 那么死脑筋..一个个圆滑的要死 只要别触及大原则 联合起来欺负欺负皇帝 贪污贪污银子 都是家常便饭≧△≦也许当万历被逼退后宫三十余年到死去的时候...他真的曾一度后悔过吧..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 一时泄愤 将国家的轨迹大大偏移 或许他也曾欺骗自己的安慰到 也许后世子孙会出一个贤明君王 从新改变国家的轨迹 从新中兴大明吧...但单一贤明又怎能挽救大明呢?(不过这哥们也够绝..看大臣们跟自己对着干 自己居然就另辟蹊径 派太监到处去搜刮钱财 完全按那些贪官的套路来 只是不一样的是 别人玩这一套 那都是臣子 万历一个皇帝 也玩贪官这一套...对于钱这一点的执着 倒和他的爷爷 亲任户部尚书的 明朝中后期最强势的皇帝嘉靖有些像..←_←)

    万历一生最值得道哉的 就是他自己掏银子 不要国库一文钱(其实国库也被贪的差不多了) 发动的万历三大征 次次获胜 明朝最后的盛世之余威一览无余 天朝之威望一时大振 在壬辰倭乱时 其亲派二十万大军入朝 并说出了他一生中 最有分量的话 与汉朝的“犯我强汉者 犹远必诛”何其相似...

    义武奋扬 跳梁者 虽强必戮!

    明神宗 朱翊钧(1563~1620)

    小篇

    “李中堂 荣禄有礼了” 不大不小的马车厢内 对面坐着两位身着便服之人 中间放着一个炉子 白须遮住了大半张嘴的老人供了供手“老夫..多谢荣中堂那日替在下求情...” “中堂见外了 你我共主一君,同殿为臣 举手之劳 不足道哉...况 若非老佛爷有那心思 我荣禄就是再求情 也没用啊~..” “怕是过不了多久..就是二君了” 李鸿章不紧不慢 淡淡的说道 荣禄眉头一跳 李鸿章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二君?.. “中堂..你此去南方沿海诸省怕是再难面圣了 此时你我二人 您给句实话..若是太后当真废帝 您做何打算?” 老人晃然... 是啊..他又能怎么办呢?还能造反不成..? “唉...(第四声 重口音)老夫....实不知如何呐..” 撇了撇上嘴唇的山羊胡 荣禄尽量用自己最平和的语气说道“下官倒是...” 李鸿章心一动 感情这货大老远偷偷摸摸追上自己的车驾还真有正事啊..其实往日的话 李鸿章别说心,就是身上的毛孔都不用过 在潜意识里就有这种意识 只是最近恍惚的很...什么事都开始反应慢了下来 也不知是天命到了..还是怎么的

    将双手伸出了衣袖后 又对荣禄拱了拱手“请仲华赐教” 急忙伸手扶住李鸿章后 荣禄将早已斟酌好的话说了出来“天下由乱而治 由治而乱 皆因人心思变 ..放眼天下 朝廷枢关皆为满人大臣 八大总督 却皆为汉臣... 中堂阅览史书 熟读二十四史..东晋的符泷 刘宋的张文保 想必也有所知晓吧?” 老人白眉一挑,心有所悟“老朽真是行将就木呐...多谢仲华指点” “不敢不敢..” 吁~ 随着长长的唤马声后 门帘外家仆的声音传来“老翁~ 到天津了~您要不下来歇歇尖~!一会还要赶路~” “哈 如此在下就告辞了..李中堂一路保重” 李鸿章手一恭“也罢..老夫送你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