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之死
字体: 16 + -

《卖国贼郭开之死》(四)

    tue oct 27 10:29:13 cst 2015

    《卖国贼郭开之死》(四)

    江淮荷花

    李牧的所作所为也同时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当时赵国的宰相郭开。战国时期宰相不叫宰相叫相国,其实宰相、相国是一个意思,都是“王”身边最亲信的人。郭开就是赵国赵悼襄王身边这样的一个人,只不过我们前面说了,李牧从来都是特立独行、自行其是,从来不刻意地去逢迎讨好什么人,对郭开自然也不例外。

    相国郭开长得是唇红齿白、细皮嫩肉、面貌皎好,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一个不男不女的“妖娥子”,但在当年,却深得赵悼襄王的宠爱。赵悼襄王做太子的时候,郭开就是伴读,两个人朝夕相处,有一定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郭开有一张甜言蜜语的嘴巴和一身投其所好的本领,把个赵悼襄王(当年还是太子)哄得是团团乱转、晕头转向。

    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终于登上了赵国国君的大位,立即任命郭开为相国,加封“建信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又重。于是当了赵国相国的郭开走马上任,非常地忙碌起来,忙得是一塌糊涂。但是十分忙碌,忙得一塌糊涂的郭开,并没有忙于赵国的真正的国事,更不管赵国的国计民生。他的智商确实不低,本事也确实很高,能力也确实很强,他主要是抓大事和要事,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郭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辍弄着刚刚上台的赵悼襄王,撤换大将军廉颇,还美其名为巩固王的地位。虽然巩固地位是每一个当权者都必须做的事情,但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其中大有学问,门道多得很呢。大将军廉颇是威震一方的战国后期名将,可谓是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几乎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替赵国打了数不清的胜仗,是赵国的头号大功臣,当时正掌管着赵国全国的兵马。相当于后来的国防部长,可谓是位高权重。

    廉颇当时正率领赵军主力与魏军鏖战,已经攻下了魏国当时黄河以北的重镇繁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正准备乘胜继续向前推进。魏国当年已经显出疲态,举国上下真正是一夕数惊,连投降赵国的心都有了。如能彻底打败劲敌魏国,合魏为赵,以赵魏之力,赵国下一步的发展必能同已露出“统一相”的秦国争上一争,胜负亦未可知。

    但是廉颇有一个将军们的通病,就是“功高震主”,有的时候并不是他们自己想“震主”,而是因为他们功太高,劳太大,自然而然就“震”到主了,想不震也不行。有一件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那还是在赵国的老赵王在世的时候,一天老赵王举行盛大的酒会,大会群臣。廉老将军为了表示对老赵王的忠心,竟然当着众大臣和老赵王的面,十分严厉地训了太子的伴读郭开一顿。

    当时的太子就是后来的赵悼襄王,当年在郭开的伴读下是声色犬马、酒池肉林,不思进取。目睹此情此景,生性耿直的廉老将军忧心忡忡,为了赵国的长治久安,竟然不避嫌疑,抓住机会在赵王面前好好的教训了一次郭开。在廉颇说过也就说过了,而且早就忘到了脑后,但在赵悼襄王,特别是郭开,却时时刻刻记在了心头,只是当年拿廉颇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郭开终于等到了机会,他成了赵国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相国,他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对赵悼襄王说:“如今外面沸沸扬扬,到处都在传说廉颇居功自傲,有不臣之举,如果还任由他率兵的话,大王将会无法控制,不如罢掉其兵权,以除后患”。赵悼襄王原本对廉颇就没有好感,现在听郭开如此一说,立刻就决定罢免廉颇,命武襄君乐乘率军士三千往前线收回廉颇的兵符,代替廉颇指挥前线大军。

    信平君廉颇是赵国老将军了,在赵国上下威望着著,自“老赵王”赵惠文王时期开始为将,历四十余年,身经大小战役数百次,替赵国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可如今新王刚刚即位,不但不表扬他的战功,还竟然罢免他的兵权,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盛怒之下,他拒绝交出兵权,要求乐乘说明罢免自己的理由。乐乘也是赵国的大将,也是战功赫赫,一时之间,乐乘哪里说得出罢免廉颇的理由,你来我往之间双方难免有些口角相争、面红耳赤。

    盛怒之下,廉颇竟然率军包围了乐乘和乐乘带来的三千兵马,双方是怒目耳视、一触即发。平心而论,如果真的想要消灭乐乘的这区区三千人马,对于身经百战又百战百胜的廉颇来说,那真正是易于反掌。但是廉颇不敢,真的不敢,也真的不能,他只是一时气愤,一时间气昏了头。冷静下来以后,他对乐乘的三千人马只是围而不包,而且不但不包,还不攻不打,只是断粮断水。逼着乐乘只能率领三千兵士落荒而逃,一直逃到邯郸,向赵悼襄王报告廉颇“谋反”的经过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悬念了。无论如何,廉颇已经得罪了赵悼襄王和郭开,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谋反”。为了避罪,廉颇只有逃魏,即逃到魏国“避祸”。这个被廉颇多次打败的魏国倒也仗义,竟然收留了廉颇,但虽然收留了廉颇,也不敢重用他,只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他,颐养天年。而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没有谋反,这个在赵国一呼百应,有无数追随者的廉颇在逃魏时竟然没有带走一兵一卒。

    赵悼襄王和郭开的目的终于达到了,逼着廉颇以“谋反”罪只身脱赵逃魏,在他们两个人看来是替赵国做了一件很好的大好事情,既“清除”了赵国的“内奸”,自己也出了一口气。 赵悼襄王和郭开终于笑了,但赵国却哭了,严格的讲是赵国的元气大丧,赵国的元气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