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云之赵构传奇
字体: 16 + -

第九章 太原沦陷(四)

    wed dec 09 22:06:44 cst 2015

    宋朝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宣告失败,宋钦宗赵桓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将李纲贬往南方边远地区。

    目光短视急功近利的赵宋王朝没有吸取张觉事件的教训,又因为策反已经归降金朝的辽国旧臣而激怒了金太宗,早有蓄谋的金太宗以此为借口于八月十四日再次下诏攻宋。

    金军二次南侵的兵力布署和进军路线较之前一次基本不变,但针对上次东西两路未能协调呼应而置东路孤军于背靠黄河独挡二十余万宋军的险境,二次南侵着意加强东西两路的互相协同,以实现两路夹击、会师开封的战略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战略重点,就是攻取太原打通西路。

    太原,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在重重包围中南顾王师望穿秋水的太原守军没有盼来自己的援兵,兵临城下的却是卷土重来的宗翰大军。

    宋代的太原只是一座政治与战略地位都不重要的小城,物资储备极为有限,太原军民已经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了八个多月,存粮基本用尽,士卒先是宰杀牛马骡等牲畜,后来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而城中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尽管如此,太原军民依然矢志不渝,拒绝了宗瀚的数次劝降而决心以死报国。

    做为一个游牧民族,女真人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为了夺取太原,金军总结了攻取辽国五京时的作战经验,除了早已实施并卓有成效的“锁城法”外,还制定了一整套在当时极为先进的攻坚战术。

    金军运来三十座大砲,能将大于斗的砲石抛入城内,城头用于防御的敌楼屡屡被击中摧毁。北宋攻取晋阳时,就曾在城外构筑过起防护作用、名为“洞屋”的掩体工事,而金军更是建造了五十座下部安有车轮的大型机动洞屋,其作用尤如现代的装甲运输车,金军企图用它来运送土木填平护城壕。

    在攻城时,金军制造了集洞屋与云梯于一体兼顾防守与攻击的鹅车,这种形如鹅状的装备下安车轮,上冠皮铁,能够有效保护士卒攻城。

    太原守将王禀针锋相对,对于大砲,在敌楼前设立栅墙,楼顶覆盖糠布袋,这样敌楼即使被击中也不会有大的损坏而能够迅速修复。对于填壕,宋军挖掘地道直通护城壕,等金军填满木柴后就放火焚烧使其前功尽弃。

    对于鹅车,宋军在城头设立了也如同鹅状的跳楼,从跳楼上将系有绳网的巨石套在鹅车顶部,使其重心上升,然后用搭钩和绳索将鹅车拉倒。

    在金朝主力军半个月的猛攻之下,英勇顽强的太原城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于九月初三失陷。

    九月三日,王禀率众在城南城墙上巡逻,金兵攻破北城,冲入城中。得知消息,王禀率人向城北支援。中途又有人报信,张知府被俘,王禀率仅百人的队伍向知府衙门奔去。

    金兵已冲入城中,与王禀率领的守军正面相逢,王禀率众与金兵展开巷战。几十人互相支援,互相搀扶,身上破旧的衣袍被血几乎染红,有的掉了一只胳臂,有的断了一条腿,仍用兵器撑着,随王禀在街巷里一步步的与金兵厮杀着。

    卫士劝王禀逃走,王禀斥曰:“太原军民全无贪生怕死之辈,我为太原总管,岂能弃父老乡亲去。”这支疲惫的决死之军,从城中一直杀到了城南的开远门。

    王禀身中刀枪数十处,仍挥剑率众苦战。完颜宗翰调集的精兵从城外驰入开远门,将王禀众人团团围住,完颜宗翰在阵中,派人对王禀喊话,劝王禀投降。

    王禀看看身边的数十名血迹满身的军民,慢慢说道:“我为国已尽忠,为民已尽义,大丈夫一生复有何求?”转身站立,撩起已满是鲜血的战袍,擦了擦已有些卷刃的剑,举剑直指完颜宗翰大呼:“完颜宗翰蛮狗,你若敢屠我太原百姓,我死后变厉鬼也要索你性命。”

    说完,王禀把宝剑横于项上,猛力一抹……数十名随王禀苦战的太原军民,有的自刎,有的互刺,全部自尽于阵前,无一人偷生。

    完颜宗翰惊呆之余,恼羞成怒,命坐下马匹,向王禀尸身踏去。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

    当夜,王禀尸体被太原军民盗出,运出城外,被金兵发觉,金兵追来,太原军民将王禀尸何体藏匿于城南一小村中。数日后,将王禀尸身运往东山安葬。

    太原保卫战中的太原知府张孝纯被金兵俘获后押往云中。四年后,金朝扶立的伪齐政权建立,身陷囹圄的张孝纯违心地接受了伪职,出任尚书右丞相,他曾投书宋高宗赵构,表白自己的迫不得已,并透露了伪齐皇帝刘豫准备派遣刺客暗杀南宋君臣的计划。

    八年后,因为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屡屡失败,伪齐被金朝所废,张孝纯等人被遣返南宋,张孝纯为自己的失节而深感羞愧,自请退职,病死于徐州。

    在围困太原期间,金兵一部曾驻扎于晋阳城废墟之中,当他们举头仰望太原故城巍峨的城墙时,可曾想到晋阳城如若不毁,金兵有可能攻破这座兵精粮足千古雄关吗?当宋朝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远离故国北去时,可曾想过这正是当年赵光义下令火烧晋阳的报应?

    尽管太原的地理位置依然重要,但太原抗金战,是太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对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从此以后,太原基本没有再为封建皇朝创立过有如汉唐五代时的功勋,

    当太原再一次影响全国形势时,已是八百年后的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中,太原起义不仅时间较早,而且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推翻了满清在山西的统治,而且使晋、陕两省的革命势力连成一片,影响了整个华北地区,还截断了反扑湖北武昌起义清军的退路。

    孙中山对此有言,“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春雷动地,千年之醉梦惊回;旭日当空,万里之妖氛尽扫。”这是当年山西军政府向全国发出的起义檄文。壮怀激烈的文字昭示着,太原的历史开始走向另一个时代。

    攻陷战略重心太原之后,金朝西路军挥师南下,与东路军遥相呼应,剑锋只指开封。

    太原沦陷之后,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又攻克了雄州(今河北雄县)、广信军(在今河北徐水西),接着于中山府北面击破宋军,中山府再次被围。

    赵桓和他的宰执大臣们在惊惶中,一面于三京及邓州建总管府,分全国诸路为四道:知大名府(宋之北京,今河北大名)赵野总北道、知河南府(宋之西京、今河南洛阳)王襄总西道、知应天府(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胡直孺总东道、知邓州府(今河南邓州)张叔夜总南道,事得专使,财得专用,官得专授。

    一面在全国召募能出使金国议和的能臣,御史中丞陈过庭向宋钦宗赵桓推荐了一人—宗泽。

    宗泽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

    宗泽历任地方官,勤政爱民,建学校、兴教育、宽民力、变风俗,政绩斐然。但其禀性刚正不屈、与世不谐,屡次顶撞上级,不容于同僚。

    宣和三年(公元1120年),徽宗赵佶下令大兴土木,全国各地都要建神霄万寿宫,所用钱财全部由当地百姓承担。宗泽公然上书抗议,被上级驳回后,宗泽拂袖而去。从此退居东阳,结庐于山谷间,冷眼看污浊官场。

    宗泽接到诏令时叹了一口气:“此行不能生还矣!”

    家人问原因,宗泽说:“金人豺狼之性,岂能悔过退师?此去议和,我又怎能屈节以辱君命!要奉使不屈,又哪还有生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