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山中无老虎

    sun may 15 22:16:05 cst 2016

    众人一听,立马欣喜若狂地冲偏方。屋子里四面空旷,只在中间用石头垫起个宽大的圆筐。筐上用白布盖住,掀开一看,里面几十个蒸饼如雪球般整齐排放。

    刘莽墩儿立马义正言辞道:“啊~~~!兄弟们,这个村长家的饼子放久了,有点儿脏,大家帮忙给饼子擦擦灰!”

    “好!”一群人齐声喝道,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正准备开吃。

    老村长急忙上前拦着道:“別、別、別,长官这个蒸饼是这样的,上头不是灰,是芝麻!”

    众人刚把手伸到一半,又尴尬地停住了。刘莽墩儿脸色变得难看极了,这到嘴的美味,怎么能轻易放手。在来的路上,大家早把计划都盘算好了,一会儿见了村长,给他来个先礼后兵,接着是声东击西,然后欲情故纵,最后是连哄带骗。反正用尽奇谋三十六计,今天这蒸饼是吃定了的。如今,眼看着美味的饼子就在跟前,却不敢擅自拿来吃,实在把刘莽墩儿憋得难受。他只盼望着老村长识点儿大体,看在他们为他出人出力的份上,能送几个来解解馋。却不想人家压根儿没往那处想,话口不开,他们又不好光明正大地去抢,只得眼巴巴地看着老村长。此刻,大家的万般心思都化作嘴里的那团唾沫尽咽下肚里。

    经过一阵漫长的沉默过后。

    刘莽墩儿心有不甘道:“既然,村长都这么说了,那…那…就算了嘛!我们走吧。”。说完,他身子没动,失望地撇了撇嘴,扭头看着大家。其他人也是嘴上应和着,脚却跟钉了钉子般迈不开腿。

    老村长见大家不走,又两眼直直地盯着蒸饼发呆,大略有些明了。他客气道:“既然长官帮了这么多忙,我老头子也没啥招待大家的,要不,长官吃几个饼子再走。”

    “嘿!就等这句话呢!”幺娃脱口而出,立马抓起一个蒸饼,正要往嘴里送,忽觉得不好意思,冲老村长一个憨笑,道:“谢谢村长!”、

    村长见幺娃这孩子,天真稚嫩,乖巧得讨人喜欢,连连摆手表示不用客气。

    大家二话不说纷纷拿起蒸饼痛快地吃了起来,这第一口咬下去,只觉得酥脆可口,满嘴留香,嚼起来特别的好吃。第二口下去,又觉着咸甜适中,回味无穷。美味劲道的面饼配合着芝麻、香葱、辣酱、胡椒等各种调料,刺激的人胃口大开,香不言喻。

    一群人吃得豪爽开怀,不消半会儿功夫便把整个筐蒸饼吃得一个不剩。

    吃完饼子,刘莽墩儿打着嗝儿,一抹嘴,跟村长道了谢,招呼着弟兄们风风火火地走了。只留下老村长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圆筐发呆。

    回来的路上,幺娃一伙儿人春风得意地哼起了熟悉的军歌:我们是川兵/出川抗日来当兵/我们是川兵/救国救难保人民……

    趁着午休时光,大家寻了片宽敞干净的空地各自找地方休息。李干虾儿闭着眼背靠大树,翘着二郎腿哼起了川剧小曲儿,那模样悠闲自得。旁边刘莽墩儿憨态可掬地挺个大肚子在睡觉,嘴角流淌的口水润湿了一大片草丛。不远处,刀疤脸和瓜和尚在为谁的武功高而争不休论,后头两人实在吵烦了,干脆甩开膀子干上一架。两人你来我往地对拆了十来招,打的难分胜负。

    麻烟杆儿依旧躲在某个隐秘的角落抽大烟,只有不时冒出的黑烟显示了他的存在。幺娃在李干虾儿身后的树上像只不安分的小猴子般上蹿下跳,一会儿爬到树顶眺望远方,一会儿摘下果子四处乱丢。实在无聊透了,他一个凌空飞跃,从树上跳下来,直接砸在刘莽墩儿的肚子上。疼得他嗷一嗓子坐起身,紧接着,又倒下去继续酣睡。

    “幺娃,你不要闹啦,安静地躺着耍会儿。”李干虾儿不耐烦地说道。

    “闷死我了,团长好久回来哦?”幺娃无聊地在地上滚来滚去,实在没意思了,又捡了块石头,朝草丛冒烟的地方丢去。只听‘哎哟’一声惨叫,紧接着,便传来麻烟杆儿喋喋不休的咒骂。

    李干虾儿依旧闭着眼道:“哎呀,团长他们去县城里头开会,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你就安心地等吧。”

    幺娃耐不住性子,一跟头翻到李干虾儿身边道:“二哥,干脆我们去城里头看三哥吧!不晓得三哥的伤势好得咋样了。”

    李干虾儿一听,睁开眼道:“这个去城里头?这个恐怕不好吧。团长说了不准进城。”

    “那有啥子,团长还说了不准出村呢,我们不是也都跑出来耍了。反正团长他们是去开会的,估计不会再街上乱转,碰不到的。更何况我们是去看下三哥,看了就回来,团长晓得我们兄弟情深,也不得怪罪的。”幺娃花言巧语地哄了半天,见二哥还是犹豫不定,于是一拍胸脯仗义道:“二哥你放心,我跟团长那是一个沟沟头拉过屎的,算得上‘屎’一般的交情,就算进了城遭逮到了,团长念在我俩儿出生入‘屎’的份上,总不至于枪毙我们。”

    这时候,麻烟杆儿忽然从树后窜出来道:“你们要进城啊!那带上我,我的药膏用完了,正打算到城里头去买哩”。只见他头顶一个大包,腰间插着烟枪,两眼红彤彤的,仿佛才大哭过一场。

    “要进城,咋个少的了我们两个嘛。”刀疤脸和瓜和尚互攀着肩膀走了过来。

    李干虾儿见大家都要去,索性也不阻拦了,点着头道:“好嘛,既然都要去,那就早点走,赶着团长之前回来。”

    “好哦!我们去城里头看三哥咯!”幺娃欢快地拍手跳了起来。

    “耙凉粉儿?”刘莽墩儿猛然坐起身来,莫名诧异地盯着众人,呆呆道:“刚才哪个说耙凉粉儿的?”

    幺娃嬉笑地摸着他的肚子道:“呵呵,大哥,我们刚才说啊~去城里头吃凉粉儿呢!”

    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到了下午,乌营长按惯例带队伍在村子外围训练。刘莽墩儿那个班不约而同地都拉了肚子,跟营长告了假,就回到营房休息。等队伍走远了,又偷偷换了装,穿上当地村民的衣裳,兴致勃勃地赶县城去了。

    虽说现在是抗战时节,国军惨败的消息隔三差五便接踵而至。可广灵县里却依然是风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热闹得跟过节似的。也许是因为随处可见的国军士兵让人倍感安心,当地的居民们好像完全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依旧喝茶闲聊,随处转悠。

    推着小车的商贩和进城赶集的农民络绎不绝地在县城里进进出出。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熙攘,各种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头戴黄花的大姑娘三五成群地围在小摊旁挑选着喜欢的物件,满脸褶皱的老农民盘腿坐在路边,身旁的几个布袋里装满了小米、绿豆、黄豆、。

    “鬼子占了一条线/八路占了一大片/八路军好,鬼子背/割了洋烟中萝卜……”孩子们拍手念叨着童谣,闹哄地追逐玩耍。

    在城门口,二十多名手持长枪的晋军士兵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两边摆放着五六个木架的铁丝路障,路障后面靠近城墙的地方,用塞满细沙的麻袋堆砌了一个直径两米的半圆沙堡。沙堡上架着一挺崭新的重机枪,里头堆着整箱的手雷和弹夹。

    白幺娃一行人过了检查,一路顺畅无阻地来到伤员处,见着沈黄鳝,好好叙了叙兄弟情谊。聊了约莫两个个小时,沈黄鳝要休息了,众人才离开。出了伤员大院,麻烟杆儿要去买鸦片,刘莽墩儿要吃凉粉儿,瓜和尚想在县城里逛逛。大家各怀心思,李干虾儿提议五点钟在城门口集合。

    众人应了一声,各自散开。

    刀疤脸跟着麻烟杆儿走了,瓜和尚一个人独自转悠。幺娃和大哥、二哥一路逛完广灵县最繁华的街道,随处选了家小吃铺子,入了座,点上三碗凉粉。幺娃见在不远的街角围了群人,闹闹哄哄的,也不知在干什么,心里架不住好奇,跟哥哥们打了个招呼,猴儿一般的窜了出去。

    刘莽墩儿与李干虾儿自顾自坐在那儿闲聊。

    不一会儿,来了几个晋军士兵,往隔壁桌上一坐,大大咧咧地吆喝着老板上茶。

    其中一个士兵道:“大哥,听说天镇打得惨啊,鬼子都围了好几天,里头的兄弟死得没几个了。”

    “可不是,小鬼子那火炮多厉害,咱不是不知道,估计421团也撑不了多久了。”

    “那天镇要是丢了,咱们这儿不就危险了?”

    “咳~~~你操那些心做什么,指不定什么时候撤退的命令就下来了。咱们还得跟着团长跑。更何况,就算鬼子来了,不是还有‘炮灰团’吗?让他们先在在前头顶着。等死得差不多了,鬼子也杀累了,咱们再上去打,兴许还能打个大捷呢。”另一个老兵带着取乐的语气调侃起来,其他几个小兵也应和着笑了。

    邻座的刘莽墩儿听着有些刺耳,心想:都是抗战兄弟,出生入死地打鬼子,怎么还分炮灰团啊。也不知是哪支队伍这么不受人待见,让人家当炮灰用,正寻思呢。忽听那老兵道:“死了也好,省得日后咱们赶他们走。”

    “哦,估计是外地的部队,难怪遭人欺负。”刘莽墩儿自言自语了几句,又扭头对那几个士兵道:“兄弟,敢问一下,刚才你们说的那个炮灰团是哪个团?”

    那老兵拿眼角扫他一眼,不屑道:“你不知道啊,那就是川兵的425团啊!”

    “啊~~~”刘莽墩儿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