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深明大义

    sat may 14 16:04:51 cst 2016

    征兵抗日的消息早早地传到了村子里,好些个年轻小伙儿都结伴去投军了。幺娃那时正与母亲一同在田间干农活,听了这消息,母亲起先还以为幺娃会迫不及待地吵着去参军。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幺娃充耳不闻地低着头,继续干活。

    中午吃饭,母亲又假装无意地提了几句参军的话。幺娃依旧不动声色,只说自己想留在母亲身边,不愿远去。这不是他的真心话,母亲隐隐觉着有些不妥,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询问,只好作罢。

    到了晚上,幺娃按惯例满腹惆怅地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他确实不愿意一辈子老老实实地种田耕地!心野的人,像马儿一样怎么也拴不住。若是拴住了,就没了志向,颓废的一辈子碌碌无为。幺娃不是不想去的,可他去不了,母亲年纪大了,家里许多活没他做不了。他也曾暗地里发过誓的,要留在村里好好伺候母亲,不让她在为自己担惊受怕。更何况打仗不是儿戏,上了战场,枪林弹雨,九死一生,那是几条命都不够用的。万一他不幸为国捐躯了,谁来给他娘养老送终,谁来给他娘端水照顾。

    为此,幺娃总感到无比的苦闷。那种从内心深处不断挣扎涌动的欲望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次次在他的脑海中展翅飞翔,他渴望去闯荡,去拼搏,去见识这天地有多大。而现实的无奈却如同铁索缠身般紧紧禁锢着他,禁锢着那份不灭的梦想。

    幺娃毕竟还年轻,越是年轻的人,越是有一种闯荡世界的冲动。那冲动像洪水般涌上心头,泛滥开来,将整个人淹没在无尽的遐想之中。又像火焰般灼烧起来,熊熊烈火,炙烤得他全身血脉膨胀。他有时觉得自己像笼中的鸟儿,每日除了吃喝干活便是睡觉,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总有什么事是他应该去做,却没法去做的。或许翱翔蓝天,或许微拂水面,或许林间轻舞,或许崖峰跳跃,无论是什么,他总畅想着整片天空,畅想着白石村外的世界。然而如今,他却一步也走不了,只能委缩在这小村庄里。幺娃觉得自己的人生黯淡得就像寒冬里的黑夜,没有任何意义。平日里,因为害怕母亲担心,他总是装出一副快乐满足的模样。只有到了夜晚,万籁俱静,孤月难眠,幺娃的压抑就袭上心头,独自一人唉声叹气起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从门框掩合的细缝里,一双眼睛正偷偷地望着他。

    就这样过了几日。

    一天清晨,白幺娃还在院子里编筐,娘亲将他叫进屋。进了门,见娘亲正在给神帖上香,神帖中间写着‘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左边是关武圣人孔老先贤等各路神仙,右边是白家先祖历代宗亲。下面供桌上摆放着一个香炉,左边一盏长安灯,漆黑的灯芯上燃着细细的火苗。右边摆放着几个干瘪的供果,下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裹得鼓鼓的蓝布包袱。娘亲上完香,转身让幺娃跪下,自己端坐在供桌右边的椅子上。

    幺娃面对着神帖跪好,娘亲义正言辞道:“现如今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仅存一线之间。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你等七尺男儿理当参军抗日,报效国家,往后也好寻个前程,光耀门楣。这里有两个银元和一个包袱,你拿着,参军去吧”。

    幺娃听了这话,先是一愣,紧接着,双手接过包袱,紧紧捂在胸口,眼泪刷就出来了。沉默半响,幺娃对娘亲磕了三个响头道:“儿自当谨遵母命,拼死抗日,若日后得命归来,再好好侍奉娘亲”。说完又磕三个响头,一抹泪,起身便走。

    出了院子,顺着梯田走到路边,他回头一看,母亲含着泪倚在门边。风摇林曳,孤鹤低鸣,白幺娃想到要离家远去,母亲一人在家,如何担待的下来。他心中一酸,当即跪下,声泪俱下道:“儿日后不得伺候娘亲左右,望娘亲好好保重身体,切勿牵挂。只当儿已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说着泣不成声,哽咽不停。

    他索性鼓足力气,硬生生再磕三个响头。

    娘亲也禁不住哭了,强捂住嘴,将头扭向一边,用手挥了挥。白幺娃下了山,在山里里转悠了半天,摸着时辰又偷偷绕回了家。细听里面无声,他踮着脚进了屋,将那两个银元轻轻扣在桌上,转身出了门。走到村口,苗敏儿、虎妞、胖墩儿正在一块儿玩耍。他们见了幺娃,连忙围上来,问他去哪儿。

    幺娃一挺胸膛骄傲道:“我要去参军了,以后就不能陪你们玩了。”

    小伙伴们惊讶地异口同声道:“啊~参军!”

    苗敏儿更是张开硕大的嘴,良久才反应过来道:“你参军做啥子?”

    “打小日本儿,日本人打过来了,现在好多人都去参军抗日。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江湖中人自然要保家卫国,驱除日寇,以不负我等七尺之躯。”幺娃叹了口气,故作深沉地摆出副忧国忧民的态度。

    虎妞紧张道:“你参军,你妈晓得不?她答应吗?”

    幺娃道:“就是我妈让我去的。”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沉默变成了此刻唯一的话题。参军在这些孩子们看来是件遥远到不可想象的事情,虽说平时玩耍的时候,偶尔也会学着大人的模样‘打仗厮杀’,可那终究是孩子的游戏。如今真要上了战场杀敌拼命,这让他们多少在心底里泛起一丝恐惧。

    于是,大家更钦佩幺娃了,只觉得他已经是大人了,能参军,能打仗,能做许多他们这个年纪还不能做的事。而幺娃呢,则摆出副毫不在乎的模样,享受着所有人投来的羡慕目光。

    “大哥,你走了,我们日后都没有耍的人了。”苗敏儿用带着念念不舍的语气打破了沉默。

    胖墩儿也点头应和道:“就是,你不在,村子里都不好耍了。”

    幺娃轻拍伙伴们的肩膀道:“放心吧,我去参军,又不是去一辈子,等把小日本打跑了就回来。你们好好在家呆着。等我日后回来,再跟你们一起耍。”

    苗敏儿与胖墩儿都点头嗯了一声。

    旁边虎妞把头偏向一边,眼眶里泪光闪闪,小嘴儿撅得老高,道:“哼,参军有啥子好的,那么多人去也不缺你一个。”

    幺娃随手将肩上挂着的包袱往天空一甩,又拿另一只手接住,瞅着虎妞似有泪痕的脸蛋,心中不免好笑。他打趣道:“咦~那么凶巴巴的虎妞也会哭啊!真是太难得了。你看看,你哭起来的样子好笑人哦,哈哈哈。你要是舍不得我就直说,莫憋在心里,憋出病咯!”

    虎妞脸色一红,用手抹去泪珠儿,含嗔带怒道:“呸,你乱说,我才没有哭呢。我只是在烦你走了,二天我咬哪个喃?”说着,扭头看了眼旁边瘦弱的苗敏儿。把他吓得全身一阵哆嗦,不由自主地把身子往胖墩儿那儿挪了挪。

    幺娃见时候已经不早了,向大家抱拳行礼道:“好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兄弟我先走一步啦!”

    苗敏儿、胖墩儿齐声道:“大哥,一路走好!”

    别了众伙伴们,幺娃一路出了村子,走到山岗边的大白石旁,一跃而上。他回头望了望生养他的小山村,心中半是感慨半是激动。一时热血涌上心头,他双手做喇叭状贴在嘴边儿,使尽生平全部力气大吼道:“我~白~幺~娃~日~后~一~定~要~风~风~光~光~地~回~来!”

    话刚吼完,忽听白石头后面传来一声吆喝:“哪个在那儿吼?”

    幺娃吓得连忙弯腰捂脸,撒腿就跑,连头都顾不得回。一口气跑出半里地,他才慢慢停下来,回头看了看,不见半个人影,又摸了摸羞得发烫的脸蛋,自顾自地傻笑起来。

    出了村,顺着路往县里走,幺娃一路走得潇洒自在,豪情纵横。他终于再次走出了白火石村。经过上一回惨不忍睹的闯荡江湖,他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自己在村子里或许还能称王称霸,可到了外头,更旷阔的天底下。自己也就只是个孩子,一个处世不深却故作老练的孩子。他需要磨练,需要经历。或许十多年后,一番风雨考验之后,白幺娃这个名字能成为江湖上响当当的名号。他也能闯出一番名堂,功成名就地回村子,让母亲和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为之骄傲。

    带着对未来风光场面的憧憬,幺娃忍不住加快了脚步,只巴不得立马冲到前线杀敌立功。

    过了笔直大道,上到蜿蜒扭曲的山路,金色的阳光透过树林洒在地上,鸟儿唧唧咋咋叫个不停,微风拂过,显得格外清爽。白幺娃哼着川曲,甩着包袱、轻快地走着。

    冷不丁从前面传来一声喊:“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