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卢沟桥事变

    sat may 14 16:04:26 cst 2016

    同年7月,在当时北平近郊卢沟桥的东边,有一座宛平城。该城原是明朝时保卫京城的屯兵之所,进可直达内蒙古高原,退可守护北平,是南来北往的必经通道。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们经常在此歇脚,日益频繁的商贸活动为这座古城引来了不小的生机。原本驻兵防卫的桥头堡也逐渐兴建起了茶楼、驿站、市场、庙宇。平日里人流密集,骡马不绝。虽不及省城那样兴旺发达,却在方圆百里之内算得上热闹的县城。

    看守城门的王老汉儿今年有六十多岁了,枯黄的脸庞上布满了褶子一般的皱纹。棉布军帽软趴趴扣在脑袋上,只在两鬓间露出少许杂乱花白的头发。下巴稀疏地留着一小撮山羊胡,眼睛炯炯有神,显得精神奕奕。或许是因为前些日子他的儿媳妇儿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孙子,王老汉儿的心情显得格外的好。

    城门口每天来来回回有数不清的人从这里进出,赶集的、闲逛的、走亲戚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带着各种表情如川流不息的河水涌入县城。王老汉儿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城门口看着这些人,看他们进来,又看他们离开,有时看着偷偷摸摸的人,偶尔会叫过来询问几句。模样凶的可不敢,怕得罪人,反正闹出了事,城里面的驻军自然会收拾他们。就这样,王老汉儿在这宛平城,倒也安安稳稳地守了几十年的门。

    临近黄昏,天色变得阴暗。城门口开始冷清起来,只有两三个游民趁着关门之前进到城里。远处又传来了日军演习的炮火声,像暴风雨来临前的闷雷回荡在整片天空。

    “王老哥儿,你说这小日本儿天天在咱们城边上打。,要是哪天儿一个炮轰到咱们这儿来,那可怎么得了啊!”说话的事与他一同守门的年轻士兵,他无精打采地蹲在地上,讨好地说道。

    王老汉儿斜靠在城墙边上,破旧的步枪像挂腊肉似地沉沉地挂在后勃颈儿上,将他的脑袋拉得很低。

    “咳~你管哪些做什么,小鬼子敢打到这儿来,你当城里那些当兵的都是吃素的。”说着,他用手比出个手枪的样子,一脸严肃道:“我告诉你,那些人手里的家伙,杠杠的,打鬼子那是绰绰有余,那小日本儿也就只敢在外头耀武扬威,到了城里面,还指不定谁教训谁呢!”

    “也是啊,小日本儿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头,敢这么横儿。没准儿哪天儿咱们也带着兵在他家门口也操练操练,让他们也见识一下咱中国人的厉害。”那个年轻士兵附和地接了几句,又岔开话题道:“咦~前些天,我听老乡说,咱们剿共剿得有点儿凶啊!好些个共产党都被抓着杀了头。我说这小日本儿天天在咱们跟前晃悠,咱们不去打他们,怎么偏偏抓着共产党不放,这老百姓都有点儿看不下去了。”

    “可不是吗?”王老汉儿厌烦地来回踱着步子,不时将旁边的小石子儿一脚踢开,道:“这共产党虽说是反人家老蒋,可毕竟是咱们中国人啊,那小日本儿都骑到咱们脖子上拉屎拉尿了,还打人家共产党。不像话啊!这就好比,一家子两兄弟打架,隔壁的都跑到家里来偷东西了,你个做大哥的还揪着兄弟打,什么玩意儿嘛!”

    “就是,搁谁那儿也说不过去啊!”

    发泄了几句牢骚话,王老汉儿忽然话锋一转,拿手在嘴前做了个保密手势,小声道:“不过,咱们哥俩儿说归说,到外头可把嘴闭严实咯!”

    “老哥儿你放心吧。”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夜幕降临,远方的路已黑得看不清了。王老汉儿像往常那样招呼着年轻的士兵关闭城门,自己转身走到墙根边上开始收拾东西。正摘下帽子往篮子里放,忽然听到那年轻士兵用颤抖的声音喊道:“老哥儿,老哥儿,你快来看啊!”

    王老汉儿一听不对,急忙走过来。见那年轻士兵吓得脸色惨白,全身地发抖,也不知什么东西把他吓成这般模样,心中大为疑惑。

    由于城门已关闭大半,仅留下的一条缝又被他的身体挡住了。王老汉儿只得将头伸进门缝儿里瞧,这一瞧可不得了,把他也吓得双腿发软,噗通跌坐在地上。城门外,成千上万的日本士兵整齐列队、全副武装地向这里奔来。他们头戴钢盔,手持步枪,一色的土黄军衣,远远望去像蝗灾里吃人的蚂蚱般,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席卷过来。

    瞧见这阵势,王老汉儿心知不好,连忙招呼着年轻的士兵把城门关死,又叫他赶紧通报驻军,就说――鬼子攻城啦!那年轻的士兵脚底抹油,一阵风般狂奔而去。王老汉儿战战兢兢地放下门栓,急匆匆登上城楼,畏畏缩缩地躲在在城墙后边。偷偷探出半个脑袋,斜眼望去,鬼子们正气势汹汹地直往这边赶,眼看着就要到门口了。王老汉吓得连忙缩回来,闭上眼,双手合十默念阿弥陀佛。

    不一会儿,全城都惊动了。大批的国民党守军如出笼猛虎般杀气腾腾地冲上了城楼,分布在城墙之上。他们紧紧握住手里的钢枪,全神贯注地盯着远处行进的鬼子。王老汉儿见国军来了,心中踏实许多,上前对他们的长官道:“报告长官,前面来了大批鬼子,我们已经把城门锁死。”

    那为首的长官约莫四十来岁,虎背熊腰,一脸刚毅。见着下面犹如长龙的日军部队,他眉头一皱,扭头对王老汉儿道:“没你啥事儿,下去吧。”

    王老汉儿如释重负地跑下楼,提心吊胆地回了家。

    那长官叉着腰,看着眼前这波鬼子,知道来者不善,心中多少有些忧虑。一来见阵势,鬼子是有备而来,一会儿打起来未必占得了便宜。二来一旦开打,势必会引起两国之间的外交纠纷,到时候麻烦就惹大了。然而此刻不是为难的时候,人家枪都架到自个儿鼻子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打不过也得打,这是中国人的地盘儿!

    那长官为了鼓舞士气,扯着嗓子跟士兵吼着:“弟兄们,这小日本儿欺人太甚,咱们可都不是怂蛋。一会儿要打起来,给我往死里打,不管他娘的什么理由,敢攻打县城,咱们就得给她点儿厉害瞧瞧。”

    “是~”全城将士们底气十足地应了一声,严阵以待地盯着远处即将到来的鬼子。

    不一会儿,鬼子们到达城门口,排好队伍。为首的一个矮胖军官,留着标准的日式小胡子,戴着副圆框眼镜,腰间挂着武士刀。他趾高气昂地对着城楼上的士兵喊道:“我们是大日本帝国第四步兵联队,我们有一名士兵在演习结束后并未归队,据一同训练的人说他进到县城了,我们要求进城搜查。”

    那长官一听这话,心中有气,暗骂道:这小日本儿有点不是东西,自个儿训练弄丢了人,跑到咱们这儿来要人。也不想想这里是中国守军的驻地,哪能让你随便进来搜?

    旁边一个参谋上前劝告道:“团长,鬼子既然是来找人的,咱们也没必要弄出多大的事儿。不如让他们的部队在城外等着,请几个鬼子进来搜查就是了,我看不要制造中日摩擦的好。”

    团长立马火了,气急败坏地指着那参谋就骂道:“放你娘的屁,鬼子要搜你娘的身,你他娘的也让他搜。他说进来就进来,咱们是干什么吃的?要搜也得咱们来搜。”

    团长对着楼下的日本军官喊道:“我是国民党29军37师110旅219团团长。这里是中国驻军的地方,贵军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闯入,否则我们将予以反抗。至于贵军说有士兵溜进了城,可由我军自行搜查,若是抓到人,自然会交还给贵军。”

    那日本军长脸色有些愤怒,傲慢地昂着头对国军道:“八格牙路,我们要进城搜查,你们竟敢阻拦。我警告中国守军,我们必须进城搜查走失的士兵,如果贵军拒绝,我们将不计一切代价进城,其中所造成的所有损失都将由贵军承担。”。说着,他高喊一句日语,身后的鬼子像是早有准备般,举起手里的冲锋枪对准城楼上头,摆出一副你要不让我进城,我就打进城的威慑态势。

    219团的团长一看这架势,当下火了,从腰间抽出手枪,招呼着弟兄们准备打鬼子。两伙人马严阵以待,气势汹汹,互不相让。那日军长官挥舞着武士刀,用日语喊道:“进攻!”,鬼子们开枪扫射。

    城楼上的团长也喊了一声:“打!”。一时间宛平城外,枪炮齐鸣,子弹漫天。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就在这连绵不绝的战火声中拉开了序幕。

    南京,蒋介石正在他的府邸歇息,机要秘书马不停蹄地闯进卧室,将卢沟桥的消息报告给他。蒋介石一听,惊得摆案而起,又大骂小日本儿娘希匹,边骂还边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走了有一二十圈,他命令秘书紧急召开国防会议,商讨对策。

    这会整整开了一夜。

    第二日,蒋介石致电29军军长宋哲元:要求全力抗战,另为玉碎,不为瓦全。几乎同一时刻,中国共产党也发表声明呼吁:全国民族当实行共同抗战。7月17日,蒋介石为宣布守土抗战决心,在庐山再次发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面对鬼子侵略中华。全国上下一致抗日,各地军阀派系都拥护停止内斗,共同对外。川军总司令刘湘更是多次致电,请缨抗战。蒋介石起先犹豫不决,刘湘又是宣誓又是立军令状,还保证抗日期间供兵百万,蒋介石才勉强答应。一时间,征兵的告示铺满大街小巷,巴蜀上下争勇从军,血性川人共赴前线。朋友们相约入伍,兄弟间立誓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