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出川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我代表政府XX你

    sat may 14 16:03:58 cst 2016

    在山寨望风的土匪远远瞧见大批部队赶来,吓得摔了一个大跤,连滚带爬地往山寨里跑。幺娃急忙上前喊住他,说这是自己为山寨拉来的人马,全是来投奔的,让他快进去汇报,准备酒菜。

    那土匪飞奔着进去了,幺娃就让人放下吊桥,领着士兵进了山寨。这时候,盖天锅还在里屋与压寨夫人亲热呢,忽听人说幺娃带着大批队伍前来投奔,喜得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光着脚丫就冲出去。推开门,一抬眼,几百多支枪瞬间对准他的脸。为首的老兵义正言辞道:“盖天锅,我代表国民政府拘捕你!”

    这下,盖天锅彻底傻了眼儿。只见他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双手举得老高,一张脸臭得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哭得泪眼花花的。

    幺娃还没弄懂怎么回事呢,急忙拉扯着那老兵道:“唉,你疯啦,你咋拿枪对大哥喃,你们不要命啦!”

    盖天锅气得牙咬切齿,欲哭无泪地冲他吼道:“你个哈儿啊!这哪里是逃兵哦,你把剿匪的引进土匪窝啦!”

    “啊~~~”幺娃这才恍然大悟,一手捂着脑袋,张着硕大无比的嘴愣在那里。

    那老兵安慰道:“小兄弟,你不要怕,你带路有功,我们是不会抓你的。如今大局已定,你还不弃暗投明,改邪归正?”

    幺娃低着头思索万千,再一抬头,看着那老兵身后的几百号人,几百支枪,眼珠子这么一眨,立马转身指着盖天锅道:“老子代表政府拘捕你!”

    接着,那老兵一招手,身后的国民党士兵们蜂拥着冲进山寨。一时间,整个三江寨被搜查得鸡犬不宁,所有的土匪一个不留,全都被抓了起来。一个个绑了手,拿枪押着整齐地跪在门口的空地上,等候发落。

    那老兵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战果,几个士兵押着衣衫不整的山寨夫人走过来。那夫人一见到长官,立马吓得惊慌失措,也顾不得脸面羞耻,敞着雪白的胸膛踉跄跪倒在老兵跟前,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起来。又说自己冤枉,又喊长官饶命。那哭声凄惨不已,跟鬼嚎似的。

    幺娃听得烦了,叫她闭嘴,她也不听,只顾着自己哭闹,幺娃又吓唬她,说再哭下去,就枪毙她。那夫人哭得更大声,尖锐的嗓门儿几乎快把所有人的耳膜都震破了。幺娃实在受不了了,气冲冲地指着她道:“别哭啦,再哭,小心他们代表国民政府xx你!”

    此话一出,还真就管了用,压寨夫人吓得立马收住声,双手使劲捂住嘴,瞪着惊恐的眼珠子望着幺娃,可全身还是止不了地颤抖。只见她想哭不敢哭,想叫又不敢叫,一脸委屈可怜的模样实在叫人好笑。

    就这样,三江寨的土匪们终于被一网打尽了,此次剿匪幺娃可算是功不可没啊!。

    押上土匪,那老兵得意洋洋地骑上马,带着队伍,准备下山。刚走上两步,幺娃忽地从路边窜了出来,摊开双手挡住去路。

    那老兵闹得一头雾水,转念一想,忽然明了。他便从怀里摸出2个大洋,在手里颠了颠,扔给他道:“小娃儿,此次你带路有功,这是给你的赏钱,拿去吧!”

    幺娃接住大洋,又还给了老兵,眼珠子直直地盯着他腰间的手枪。沉默半响,他支支吾吾道:“那个……长官,我…我想跟着你去当兵,要不,你收了我吧。”

    “当兵?”那长官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望着幺娃,打趣道:“你才好大点儿?毛还没长齐呢,就当兵,小屁孩儿还想当兵…”,说着哈哈大笑起来,后边的士兵们也都发出一阵哄笑。

    幺娃羞得满脸通红,也顾不得害臊,双手叉腰不服气道:“老子不小了,老子今年14了!”

    “14岁,我儿子都比你大。你还是快回去孝敬爹妈,等日后长大了,再来参军。”那老兵大手一挥,随口道。

    幺娃信以为真,以为老兵答应了他,两眼闪着亮光叫道:“真的啊,日后我长大了,你就收我是不是。”

    “那当然,军中无戏言。老子刘德发向来说一不二。”老兵立起大拇指,威风十足地扬了扬脖子。

    “好,一言为定。袍哥人家,信义为重,你要是不收我,你就是龟儿子!”

    那刘长官听了这话,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挥手,领着队伍下山去了。幺娃退在一旁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身边走过,心中禁不住憧憬起来,要是日后也能像他那样,骑着高头大马,领着成群手下威风凛凛地回村子,该多好啊!

    很快,剿匪的队伍消失了在山坡下。三江寨的门口就剩下幺娃孤零零的一个人。原本热闹的土匪窝儿此刻显得格外冷清,寒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飘落,让人不经打了个寒战。

    看着偌大的山寨空无一人,幺娃心里头忽然泛起阵阵失落。

    如今,山寨土匪是当不成了,参军打仗人家又没收。归根结底,自己还是只有回去。面对母亲,他怎么解释呢?这大半年都干了什么?学了些啥?他怎么跟娘说呢?更何况,幺娃终究还是没能混上袍哥的这条路。当初下山,他本以为凭自己的本事在江湖上胡乱也能混出个名堂,却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半年下来,自己四处闯荡,却什么也没捞着却惹了一堆麻烦。不但罪了几位江湖大哥,还差点儿连小命都给丢了。

    在门口足足纠结了半日,幺娃最终还是下了决心,回寨子打了个包袱,往肩上一甩,大步下山去了。

    回到白火石村,见着半年未见的亲娘,幺娃羞愧地说不出话来。然而这却不能阻挡母子间久别重逢的喜悦。他娘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亲自盛饭给幺娃。小伙伴儿们围着他问长问短,幺娃都胡乱应答。母亲又一个劲儿地夹菜给他,不时地问他:“在城里苦不苦?学得咋个样?”

    幺娃无言以对,看着母亲明显苍老了许多。双鬓上又多添了几丝白发,消瘦的脸庞变得更加憔悴。想着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母亲独自一人扛着这个家,一定过得很苦。幺娃心里头变得沉重起来,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为了不让母亲看到,他只好将头深深埋在碗里,拼命吃饭。

    母亲满怀期待地问他:“学得啥子手艺?师傅是城里干啥的?”

    幺娃本想编些谎话哄母亲高兴,却发觉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他忍不住想要将所有的事一股脑儿地全说出了,但一抬头,看到母亲满脸殷切的神情,话到了嘴边又给咽下去了。他只好委屈道:“我太笨了,师傅没看上,学了半年啥子都没学到,就让师傅赶回来了。”说完,幺娃脸上涨得通红,再次埋下头,不敢与母亲对视。

    母亲脸上遗憾的表情稍纵即逝,取而代之的依旧是那副温柔的慈祥面容,她一手抚摸着幺娃头,一边无比怜爱地安慰道:“儿啊!你莫难受,你这不是笨,只是不聪明!没啥大不了。”

    幺娃心里面更难过了。

    母亲又继续道:“既然在外头没学出啥手艺,那就跟到娘一起种田。只要人勤快点儿,咋都饿不死。”

    幺娃愧疚万分地点点头,眼泪顺着脸颊就掉进碗里。他就就着眼泪泡饭,大口大口吞咽下去。原本淡而无味的白米饭,在他此刻尝来确是无比的苦涩。自打那时起,幺娃便在心底暗暗发了誓,以后再不去惹是生非了,再不想什么袍哥大爷了。好好跟在娘的身边,伺候着,照顾着,给她养老送终,做一辈子的孝顺儿子。富贵怎么样,风光怎么样,那都没用,好好陪着娘,别让她再辛苦受累,母子俩平平安安地过下去,那比什么都重要。

    就这样,幺娃又回到村子陪伴母亲,每日里种田插秧,编框结网。平日里。他都踏踏实实地在田间干农活,也不再和江湖上的人物来往。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却也平静舒坦。最让他烦的,还是谭大爷总有事没事地问他啥时候当大官儿,弄得他异常尴尬。当然,幺娃还年轻,心里头依旧还有些抱负,偶尔也会产生再次出去闯荡的念头,但那很快又会被打消下去。母亲岁数大了,他放不下心离开,母亲也不会让他走,为了不让母亲为自己感到难过,幺娃总装出对生活满足的模样。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晚上,他会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满腔抱负地仰望星辰,时不时叹上一两口长气,喃喃自语道:老子这辈子,就这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