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贼
字体: 16 + -

第003章 府学不消停

    fri sep 25 07:24:54 cst 2015

    府学位于外城南门内东侧,准确名称是大名府学。地道本地人称为府学,不单取其字面,更隐喻大名府陪都地位,同时兼为本路治所,其中带着自豪感。初来的外地人则称为州学,取其从官学级别上是州一级,视野更宏观。

    作为陪都,大名府外城周长比东京开封府略短,但格局相近,城墙由内向外分别为宫城、子城、外城。宫城为皇帝驻跸行宫,子城内为衙署和仓库所在,子城和外城之间分布着四厢二十三坊的居民区。

    高轩家宅第在外城内的东北方,这里低价略便宜些,大名府南城最繁华,地价也更昂贵,寸土寸金仅次于开封府。从高家到府学纵贯南北城,直线距离足有六七里,步行要走上小半个时辰,坐马车也需要走一刻多钟。

    车子轱辘辘走在街道上,黄土铺垫的道路宽阔平坦,加之车夫的高小七车技娴熟,坐在车厢里也不觉得太颠簸。道路中多的是牛车,马车很少,大概是因为北宋缺马的缘故吧。

    朝城门是大名府城的中心线,正对着宫城和子城的东门,顾名思义,从这里可以直接去宫城上朝。车子过了朝城门之后,路上同向的车辆多了起来,其中不少车厢装饰精致,一眼就能看出是富贵人家的专车。前面不远就是府学,这些车恐怕多数是送孩子上学的,那在后世皆宾利抑或奔驰。

    正把脑袋伸出去看风景,就见路边一个小胖子跑过来,边跑边喊。

    “高二哥,等等我。”

    直到小胖子连喊了几遍,高轩才意识到这是在招呼自己,搜寻记忆想起这位名叫韩通,在府学时最贴身的小跟屁虫,家里父亲是驻泊禁军的步军指挥使。

    急忙叫高小七停车等候,然后就看见小胖子气喘吁吁地跑到近前。

    “二、二、二哥。”

    小胖子喘着粗气,叫得高轩心里直发毛。连着好几个二,自己这个哥也够受的,不过细想起来前身那个小纨绔也是有点二。

    “快点上车吧,不然迟到了小心罚站打手板。”

    高轩有点不耐烦地催促,头一天在府学出现就迟到,他可不想表现的太二。

    就在小胖子笨手笨脚地往车上爬时,旁边又有人招呼。

    “韩胖子,等会儿。”

    这又是谁呀?高轩探头向车外看,只见又跑过来一位,长得很壮实,个头也很高,身上穿着半旧的襕衫,肩膀处还缝了一块补丁。

    “李十三,这是高二哥的车,你要上车得先拜了二哥。”

    小胖子神气活现地把脚往外一伸,挡住了车厢口。嗯,这才是记忆中最熟悉的韩胖子,跟在高轩屁股后面狐假虎威的家伙。至于这个李十三也想起来了,满口浓重的西北腔,家里是去年才从调拨过来驻防的马军,只有一个指挥,在大名府军队中属于小众。

    “闪开,你个怂鸟,欠揍呀。”

    李十三抬手就是一巴掌,好在小胖子看起来貌似笨拙,脑子倒不算傻,身子向后一仰,躲过了这一下。

    “小七,赶车走啦。”

    高轩冲前面喊了一声,靠,当着自己的面当小弟巴掌,也太不把卯届的老大当回事了。随着前面一声响亮的鞭子,马车轱辘辘重新跑了起来,把想要上车的西军娃子扔在了车后。

    “二哥,你可是回来了,都把兄弟们想死了。李十三这小子最近太张狂,这阵子跟在侯亮屁股后面,专门领着外家子欺负咱这班老家子。”

    韩通愤愤地指点远处的李十三数落。侯亮也是他们乙卯班的,另一帮子人的老大,向来跟他高二作对的。

    “没啥奇怪的,他们都是西军出来的,咱老家子啥时候怕过这班龟孙。”高轩平淡地回答。

    西军指的是同西夏军队对峙作战的西北部队,其中多数军汉都是本地招募的,所以向来抱团,后来便是朝廷派下来的帅臣也指使不动。高轩的父亲也同西夏打过仗,立下战功才升迁到大名府的。

    韩通口中的老家子,是指老大名府军户家的孩子。其实这种老也是相对的,比如高家来大名府还不到十年,但是高总管为人公道和善,所以颇得军心,渐渐大名府军便视其为自己人。外家子指的是刚调拨到大名府的军汉子弟,在府学被欺生之后也抱团结伙。那个总跟他叫板的侯亮,父亲就是西军调过来的都虞候,也是府学下舍外家子的首领。看来老爹人不在了,就连这些小屁孩也急吼吼跳出来打脸,今后上府学恐怕也不会消停了。

    马车终于到了大门口,府学是读书人的地界,讲究的是规矩,各自家里的车马仆役未经许可不许入内。

    在门口下了车,一路上不断有年纪更小的学生同他打招呼,高二这厮还是蛮有声望的。高轩知道,这种声望是靠横行霸道打拼出来的。

    高轩他们是乙卯班,卯是指卯年开办的年级,乙代表班级的顺序,每年学生经过考试后在同年级中调整班级。甲班都是同期学习最好的学生,基本上书香门第子弟居多。乙班比较杂,很多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官宦子,有地位的文官家孩子往往宁可留级,也羞与为伍。至于更差的丙班就更乱,多是小户人家和底层军汉家的子弟。

    仿照京城太学,府学也分上中下三舍,初入府学的年级都被列入下舍,一共三个年级九个班,现在有卯、辰、巳三个年级,卯是下舍中最高的。每年下舍高年级中学习好的学生升入中舍,中舍规模小,只分初中高三个班,也是按成绩划分。中舍学习好的升入上舍,上舍不再分班,成绩优异的会按名额,推荐升入京城太学,成为光荣的太学生。

    在府学教授那里销了假,高轩回到班级课堂时,已经开始授课了。好在韩通替他预留了座位,不是在教师眼皮底下的好地方。不等高轩坐定,主讲夫子就又开始摇头晃脑地诵读起来。

    “男主必使同姓,妇主必使异姓。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

    几十位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高轩稀里糊涂地跟着念,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脑子里却清晰地把句子记住了。男主、妇主,是小说里的主角吗?

    “现在讲的是哪里?”

    悄声问身旁的小胖子,边问边拿出几本书来。大宋官学重经义,要熟读五经:易、诗、书、周礼、礼记,同时还要学习论语和孟子。

    “礼记里的丧服小记。”

    胖乎乎的手爪子帮忙把书翻到了地方,诗、书、周礼、论语以前都学过,本学年要学习礼记和孟子。

    “刚才那句是什么意思?”

    “养子跟爹姓,养女不跟妈姓,爹死了娘先嫁人的话,就不服丧了。”

    小胖子说的很溜,如此通俗的语言会出自授课夫子之口?高轩不敢相信,再者子女啥时候也不能不给爹服丧吧,这不科学呀。

    “你说的是夫子原话?”

    “不是,咱自己琢磨的,估计意思差不多吧。”小胖子扭头用诧异的眼神看高轩,情绪有点激动,语调不自觉也高了一点。

    “二哥,搞那么清楚干嘛,多累人呀。”

    “咳!”

    重重的一声,两人顺着声音,看见夫子射出寒光的眼睛,手中的戒尺示威地晃动了下。寒光,如果能同戒尺合体,高轩脑洞没准会幻化成一柄钢刀。

    “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

    夫子冷着声音读完了新的句子,然后手中戒尺向前一指。

    “你来说,这句怎么讲。”

    “刚才那句?”

    小胖子颤颤巍巍站起来,再见到夫子点头后,眼睛死盯着书上的字体,仿佛要把那些字都吞到肚子里。

    “说”

    随着一声吼叫,胖乎乎的身子明显一抖,结结巴巴开始讲起来。

    “亲嘴,把三次当成五次,再把五次当成九次,上面亲,下面亲,旁边也亲,就亲完了。”

    轰,整个教室顿时笑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