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22章 克己复礼博贤名

李德妃沉吟了一会儿,唤过碧桃,又低声吩咐了碧桃几句。碧桃行了礼,随即退了出去。

李德妃坐在贵妃椅上,手指轻轻的敲着身边的高几,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李德妃本是窦太后的侍女,出身寒微,后来跟了秦王,却能让自己的父亲位列朝堂,手段可想而知。更难得的是,李德妃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无论是出身,还是才貌,统皆比不过王婉。更遑论,嫡庶有别,自己无论如何也越不过礼去,因此对王婉格外的恭谨。

那王婉见李德妃对自己甚是恭谨,且李德妃平日里为人懦弱,也就不甚把李德妃放在心上。

李德妃的眸中闪过一抹精光:王婉啊王婉,今日倒要叫你在皇上面前露出你的真面目来。

碧桃去了半日,进来悄悄回道:“回德妃娘娘,果然如娘娘所料,奴婢去了小厨房,只说给娘娘炖燕窝,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有人在小厨房外面说话,说的正是陛下将雪貂送给那位的事。”

李德妃冷笑了一声,因问道:“你可知道是谁说的?”

“奴婢偷偷的瞧了一眼,是小蝶。”

李德妃点了点头,吩咐道:“你今后多多留意这个小蝶,诸事背着她点。”

碧桃忙答应了,又问道:“娘娘,如今该如何举动?”

李德妃漫不经心的看着自己被凤仙花染得通红的指甲,嗤笑了一声,道:“静观其变。”

却说刘才人回到自己房中,她本来待下人刻薄,那些下人自然不和她亲近。

宫女见她回来,忙奉上茶来。

刘才人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就放下碗,却听外间屋子似有低语声,就吩咐侍女道:“你出去瞧瞧谁在外面说话,还有没有规矩了?”

那侍女忙答应了,福身行了礼,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那侍女带着一个年纪小的宫女走了进来,禀道:“才人,刚才是这个小宫女在外面说话。”

刘才人一皱眉头,看向那个小宫女。

那个小宫女吓得双膝跪地,叩头道:“才人恕罪。奴婢是见到陛下送给结绮宫娘娘的衣裳,因从未见过,也就和别人说了几句。”

那小宫女的一席话触动了刘才人的心事,她想起适才王婉的话,因问那个小宫女:“那件衣裳可好?”

“奴婢眼拙,不知道好坏,只是奴婢从未见过那样的东西。”

刘才人点了点头,挥手道:“你下去吧。”

那小宫女似是没想到刘才人能这般轻易饶过自己,忙磕了头,连滚带爬的出去了。

刘才人只管出神,她已隐约猜出了皇上的心思。只是她自跟了皇上,受了几番冷遇,倒把性子磨砺的好些了,不似以前那般焦躁。可她心中却有些放不下,犹豫了一会儿,因想那萧允不过是废太子的寡妇,俗话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自己去见见她,给她点难堪倒也无妨,也就站起身来,吩咐侍女道:“我们去结绮宫瞧瞧。”

侍女自然不敢违命,忙随着刘才人朝结绮宫行去。

结绮宫已在眼前,不想刘才人迎面正碰上皇上,忙福身行礼,道:“妾请陛下安。”

皇上带着魏刚和几个小太监要去上阳宫给太上皇和窦太后请安,特意从结绮宫前经过。如今皇上见了刘才人,只是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就问道:“你过这里做什么?”

刘才人见皇上态度冷淡,不敢说是来看萧允的,答道:“回陛下,妾听说这边景致清幽,过来散散心。”

“这里是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颐养之所,你们过来不是扰了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清静?今后你等非随皇后过来请安,不得擅自过这边来。”

刘才人忙跪地请罪道:“陛下恕罪,是妾思虑不周。”

皇上点了点头,就从刘才人身边走了过去。刘才人甚是畏惧皇上,听了皇上的话,早将来时的打算丢到爪哇国去了,不敢再呆,匆匆带着侍女走了。

转眼,刘才人吃瘪的消息就传得宫内人人皆知。

李德妃听了消息,不由轻叹了一口气,低低说了一句“便宜她”。

李德妃本来算计得极好:她料到王婉既然安排人告诉了自己皇上将雪貂送给萧允,刘才人自然也会知道。那刘才人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急躁,听到这个消息,多半压不住,自然会去找萧允。这件事若是闹得皇上知道了,自己只需不经意将这件事是王婉告诉的让皇上知道,皇上定能看透王婉的用心,那王婉在皇上面前只怕讨不到好。只是没想到这般凑巧,刘才人半路被皇上拦住了。

王婉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中也是扼腕不止。她本想让妃子们去闹闹,到时自己再告诉窦太后,只说萧允不宜留在宫中。窦太后顾及名声,自然不好再让萧允留在宫中,正好撵她出宫去。

到了次日一早,李德妃和刘才人过来给王婉请安。王婉装作不知道昨日的事情,和两人说了几句闲话,就带着她们过来给窦太后请安。

王婉带着两人来到上阳宫,一进屋子,就见永平公主带着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和妃嫔们说笑。

永平公主见了王婉,忙过来请安,又指着身后的年轻女子对王婉说道:“皇后娘娘,这是驸马的妹妹。”

那女子上前给王婉请了安。

王婉仔细打量了那名女子一番,见那女子容貌秀丽,举止落落大方,隐约猜出了永平公主的用意,心思难免有些复杂。

过了一会儿,窦太后扶着侍女走了出来。众人忙给窦太后请安。

窦太后摆手道:“免礼。”

王婉扶着窦太后坐下,自己在窦太后身边坐下。

众人陪着窦太后说笑了一阵,窦太后因看到永平公主身后的女子,也就问道:“这是谁家姑娘?”

永平公主忙回道:“母后,这是驸马的妹妹。”永平公主说完,就推那名女子上前。

那名女子上前给窦太后请了安,就垂首站在一旁。

窦太后拉着那名女子看了一会儿,又问了年龄名字等语,点了点头道:“不错。”

众人又陪窦太后说了一会儿话,见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几分倦意来,忙行礼告退。

永平公主故意落在后面,待众人走后,才对窦太后说道:“母后,女儿有话要回明母后。”

窦太后如今只剩两女一子,心中自然格外疼爱,也就点了点头,道:“你有什么话?”

永平公主看了一眼那名女子。窦太后会意,吩咐道:“如意,你带吕姑娘去后面的园子瞧瞧。”

如意忙答应了,带着那名女子去后面了。

永平公主见屋内只剩自己和窦太后,跪下道:“母后,女儿今日有一事求母亲开恩。”

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几丝惊讶来,忙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了?”

原来,吕世平一直与建元走得极近,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党。不想建元被杀,秦王登基,吕世平的日子自然难过。但吕家在朝中的势力极大,秦王登基之初,为了稳定朝堂,自然不会擅动吕家。如今朝堂渐已平定,皇上就想着向吕世平开刀。

永平公主听吕世平提及,思前想后,想着缓和皇上与丈夫的关系。因吕世平的妹妹尚待字闺中,她就想着不如将吕世平的妹妹献与皇上为妃,表明吕家的归顺之意。

永平公主和吕世平说了,吕世平自然同意,因此永平公主今日特意带了吕世平之妹进宫,求窦太后出面成全此事。

窦太后听永平公主说欲将妹妹献与皇上为妃,已经明白了永平公主的用意。

她沉吟了一会儿,方才说道:“我出面将吕姑娘赐给陛下,却也名正言顺。只是这后宫是皇后掌管,这事你和皇后说说,吕姑娘将来在宫中的日子却也好过。”

永平公主犹豫道:“女儿怕皇后娘娘心中不愿意,到时碰了钉子,只怕就不好转圜了。”

窦太后微微一笑,道:“皇后贤德,天下咸知。且如今皇上子嗣尚少,为陛下纳妃是好事,皇后自然乐从。”

永平公主听了,也就说道:“女儿受教,女儿这就去与皇后商议此事。”

窦太后点了点头。

永平公主去昭信宫见王婉,将来意委婉告诉给王婉。

王婉听了,心中本不愿意,可为了贤良名声,少不得故作欢喜答应下来。

到了晚上,皇上来王婉这里安歇。王婉就将永平公主的意思和皇上说了,自己却暗中留神皇上的神情,暗中希望皇上绝了永平公主。

皇上沉吟了良久,吕家满家贵盛,一时难以剪除。如今既然吕家同自己示好,自己不如借机安抚吕家,倒也是一件好事,也就道:“也好,朕明日派人将吕家姑娘接进宫来吧。”

王婉只觉得心中泛起一阵酸涩,勉强说道:“陛下,吕家姑娘进宫该给什么位号好?妾好安排吕家姑娘的住处。”

皇上想了想,道:“吕家贵盛,自然不好太过委屈吕家姑娘,就封昭仪吧。”

晋制:昭仪是九嫔之首,位次四妃。

王婉听了皇上的话,只觉得心中一阵阵刺痛。只是为了“贤后”的名声,面上还得强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