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04章 防祸乱老臣进谏

萧允谢了萧贵妃,就告辞出宫去了。

湘竹帘落下,日光射入竹帘,缕缕光线浮动在马车内。萧允看着那浮动的光影,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马车缓缓朝前行去,疏影拿出折扇,轻轻的替萧允扇着。

萧允慢慢睁开眼睛,摆了摆手,就微微掀起车帘的一角,朝外面看去。如今天下平定,京师更是首富之地,因此市井格外的繁华。

萧允看了半晌,放下车帘,眸中闪过一抹担心:如果宇文渊真的让秦王远赴封地,只怕天下不久就会大乱。今日这繁华的市井,就要沦为刀兵之地。

马车缓缓的停了下来,萧允知道东宫到了。果然,不过片刻,就有小太监上来打起车帘。

萧允扶着疏影下了马车,随口问道:“殿下回来了吗?”

一旁的小太监忙答道:“回太子妃,殿下回来有一阵子了。”

萧允点了点头,迳自进了自己的屋子。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萧允刚换了衣裳,建元就带着金亮来了。

萧允笑着迎上去,道:“殿下今日回来的却早。”萧允说着,伸手帮建元解下腰间的玉带。

“早朝没什么大事,因此父皇早早的就让我们散了。”建元站着,张着双臂,等着金亮帮自己更衣。

建元换下了大衣裳,又从萧允手中接过帕子,擦了脸,这才说道:“父皇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把六弟留了下来。”

虽然女子不得干预外事的观念在建元心中根深蒂固,可他与萧允感情甚笃,下意识里他只愿意对萧允倾诉心事,因此许多朝中之事他倒也不避讳萧允。

萧允听了建元的话,手不由一顿,没接住建元递过来的帕子,帕子一下子就掉在了地上。

疏影忙蹲身捡起帕子,拿下去了。

建元因问道:“你怎么了,可是不舒服,要不要叫太医来瞧瞧?”

萧允见建元一脸紧张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道:“妾没什么,殿下放心。”

“我瞧你一脸失魂落魄的模样,究竟怎么了?”

萧允看了建元一眼,摆手挥退了屋内服侍的侍女、太监,这才将萧贵妃的话告诉了一遍。

建元听完,半晌静默无语。

萧允有些担心的看着建元。建元见萧允满脸担忧,勉强笑道:“我没事,该用早膳了。”建元说着,就迈步出了屋子。

萧允看着建元的背影,不由长叹了一口气,跟在建元身后出了屋子。

一时,建元吃过了早膳,看了女儿一眼,就去了书房。

却说宇文渊早朝后,特意留下了秦王。秦王心中有些纳闷,可却不敢多问,只得随着宇文渊去了御书房。

宇文渊吩咐何忠道:“今日的早膳就摆在御书房罢。”

何忠忙答应了,就去传旨。

过了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见四个小太监捧着朱漆捧盒走了进来。

何忠指挥小太监们摆好了早膳,这才请宇文渊用膳。

宇文渊对秦王说道:“韬儿陪朕一块儿用些吧。”

宇文渊崇尚俭素,因此早膳极是俭素,不过是几样素菜、两盘点心和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粳米粥,连碗箸都是极普通的材质。

宇文渊率先在桌边坐下,举箸道:“韬儿不必拘礼,过来坐吧。”

秦王告了坐,在宇文渊下手坐了。

一时,宇文渊和秦王用过了早膳。

宇文渊漱了口,就在屋内慢慢踱步行食。秦王恭恭敬敬的跟在宇文渊身后。

宇文渊突然站住脚,回身看向秦王。

秦王忙垂下头,恭敬的叫了一声“父皇”。

宇文渊注目良久,才说道:“朕欲令你就国,你可愿意?”

秦王听了,心中大喜,可还是答道:“父皇,儿子愿承欢膝下,不愿远离父皇、母后。”

宇文渊长叹了一口气,道:“昔日朕起兵伐楚,你跟随在朕的左右,亲冒矢石,战勋卓著。平定天下,多是你的功劳,这些朕心中都知道。”

秦王忙跪下,道:“父皇,儿子不敢居功。”

宇文渊接着说道:“太子虽然没有战功,可一直留守后方,筹集粮草,安抚百姓,皆是他的功劳。且太子仁孝,并无失德之处,因此朕立了他做太子。如今朝中纷扰,皆为争太子之位。”

秦王听到这里,忙叩头出声道:“父皇,儿子并没有非分之想,还请父皇明察。”

宇文渊拉起秦王,道:“你们兄弟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可朝中有人希图富贵,故意挑起事端。如此,则朝中永无宁日。因此朕才想着让你远离京师,回自己的封地。”

秦王垂泪道:“父皇既然如此说,儿子愿意回封地去。”

宇文渊道:“骨肉远离,非朕所乐见,只是不得不如此。”

“儿子恳求父皇准许儿子时常回京见父皇、母后,以享天伦。”

宇文渊点头道:“我儿远离京师,当自己珍重。”

宇文渊为人虽然精明,可任何父母都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之间相互倾轧,父母宁远选择相信儿子们的不和是别人教唆的,因此虽然宇文渊觉察到了建元和秦王之间的暗波汹涌,可却自欺欺人的认为建元和秦王的不和,是有人教唆的。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过半日功夫,秦王要去封地的消息就如长了翅膀一样,传得京师内外尽人皆知。

建元一早从萧允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反复思量。

金亮见建元脸色沉郁,也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

夏日燥热,连一丝风也没有。

建元却恍若不觉,只是静静的坐在书案后。

金亮站了许久,有些昏昏欲睡,却突然听建元说道:“你去请永平驸马来。”

金亮一下子就精神了,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吕世平此时正在府中的后园纳凉,听说建元宣召,忙换了衣裳来见建元。

建元屏退了从人,这才说道:“父皇想要让六弟回他自己的封地。”

吕世平听了,笑道:“殿下,这却是一个好消息。秦王远离京师,还怎么夺嫡?”

建元无声的叹了一口气,这才说道:“六弟领兵日久,在军中素有势力。如今他在京师,还有所收敛,自是不敢胡为。一旦他回到封地,他手下谋士、猛将极多,待羽翼丰满之时,只怕不可遏制。如今父皇在时,六弟还有所畏惧。一旦父皇有什么不测,六弟必然为乱,只怕这朝中没有对手。若是让六弟回到封地,就如放虎归山一般。”

吕世平想透了这其中的关节,不由道:“如不是殿下提点,臣几乎自误,只是这该如何是好?”

“父皇素来最敬重老师,若是老师向陛下陈明利害,父皇定会收回成命。”

建元口中的“老师”正是吕世平的父亲吕元章。吕元章两朝老臣,为人清正廉明,宇文渊对吕元章甚是钦服,因此让他做了建元的老师。如今吕元章已经致仕,早已不再留心朝务。

吕世平听了建元的话,拱手道:“臣明白了。”

建元叫住吕世平,叮嘱道:“恩师为人耿直,你切不可以个人利害相告。若只以个人利害相告,只怕劝说不动恩师。只说秦王回到封地,若是有不臣之心,只怕天下百姓要再陷入战乱之苦。”

吕世平忙答应了,回府去见父亲。

果然,吕元章听了吕世平的话,想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忙换了衣裳,扶着一个小童来见宇文渊。

宇文渊听说吕元章求见,忙让人请了进来。

吕元章见了宇文渊,扶着小童,颤颤巍巍的就要行大礼。

宇文渊忙亲手扶住了,又让何忠赐坐。

吕元章谢了恩,这才坐下。吕元章倒也不罗嗦,开门见山的问道:“微臣听说陛下要让秦王回封地去?”

宇文渊一愣,随即苦笑道:“朕早上刚刚和韬儿提及,不想如今连爱卿都知道了。”

吕元章道:“所谓天家无私事,天子一举一动自然天下皆知。”

宇文渊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

“陛下,前朝分封诸位皇子,诸皇子皆有封地,可这却是祸乱之始。皇子若是怀有不臣之心,加上奸人蓄意挑拨,难免酿成大乱。楚末荣王之乱,足以为戒。”

宇文渊不由想起楚末宗室荣王为乱,正是荣王的叛乱,掀起了天下大乱的序幕。自己正是借着楚末大乱,才得以推翻楚国,建立晋国。

想到这里,宇文渊不由出了一身冷汗,道:“爱卿所言甚是,如不是爱卿,朕几乎自误。”

吕元章的一番话对事不对人,说得宇文渊心服口服。

秦王府的谋士听说秦王要回封地,想明白其中利害的,自然无限欢喜。

秦王自己也是期盼宇文渊早日下诏,让自己回封地去。可是在秦王心中难免有几分淡淡的离愁,自己离开京师,再见她,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王婉听说,也暗自高兴。

秦王府上下虽然一团高兴,可秦王却迟迟不见宇文渊下诏。秦王心中暗自着急,暗中打探消息,方才得知吕元章见宇文渊这件事。

秦王虽然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地,可这件事,无疑是在本已冷淡至极的兄弟之情上雪上加霜。

不久,朝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