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骨柔侠
字体: 16 + -

第二章 佛道

    临安客栈的位置其实离岔道口并不远,只是因为管道改路,原本的路口被一片树林挡住,来往的行人都不再经过客栈,知道临安客栈位置的人也越来越少。

    老徐带着三人在小路上转了几次弯,又直行了一段路,路边出现了一座二层的土瓦房,一杆写着“酒”字的幌子正随风飘扬着,房前的围栏里零星拴着几匹马,靠着一点点阴凉地“咴咴”的打着响鼻。

    老徐指了指写着“临安客栈”的门匾,对纯阳三人说道:“几位道长,这里便是那临安客栈了,几年前还是人声鼎沸的,官道一改,这客栈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终于到了目的地,李长卿也是松了口气,拱手谢道:“多谢徐前辈为我等引路,若非是前辈帮忙,只怕还要再多花许多时间。”

    话虽是这么说,实际上李长卿心里还是有些后悔,对于老徐的嘴上功夫敬而远之,一路上老徐不停的讲些自己听到或经历过的江湖见闻,初始沈志清还好奇的紧,听得十分认真,结果看老徐就那么几件事翻来覆去的讲个不停,就失去了兴致默默的跟着师兄赶路。

    老徐也不管听众怎么想,自顾自的滔滔不绝,李长卿只能苦笑着给他捧场,时不时附和两句。

    不用再听老徐絮叨了,李长卿感觉到了一丝解脱,不曾想老徐还意犹未尽,抬脚就向客栈门内走去。

    李长卿连忙拉住老徐,哭笑不得道:“客栈已到,后面的事就不麻烦徐前辈了。”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老徐倒是毫无自觉,反手拉住了李长卿就往门里走。边走边道:“正好走了这许久,嗓子眼里往外冒烟,不喝点水润一润是不行了。”

    “当然冒烟了,这一路上嘴都没停过。”李长卿不好挣开,身不由己地被拉着进了客栈。

    难得见大师兄出糗,沈志清捂着嘴偷偷乐出了声,结果被咧了下嘴角的叶明月在头上砸了个爆栗,捂着被敲的地方抗议道:“二师兄明明也笑了,为什么打我!”

    叶明月冷着脸道:“因为我是你师兄,师兄做的都是对的。”说罢迈步走进了客栈。

    “略。”沈志清比了个鬼脸,碎碎念着跟上了二师兄。

    客栈内的摆设十分简单,零零散散的摆着五张桌子,让宽敞的大堂显得很是冷清,显然官道改道对这间客栈影响极大,店内的客人寥寥,无事做的小二本趴在柜台边赶苍蝇,见李长卿等人走进了客栈才懒洋洋的拿起毛巾过来招呼客人。

    四人在靠门的一张桌子坐下,立马有小二端来了水壶和四个大碗,小二麻利地给每个碗都倒满,脸上堆着笑问道:“几位道爷是打尖还是住店?”

    老徐咳了一声,端起碗抿了一口便放下,拿捏着腔调道:“你且下去候着,有事情老夫自会吩咐。”说完就闭上了双眼老神在在的坐着,不再理睬店小二。

    “得嘞”,小二仔细打量了一番老道士,留下茶水退回了后厨,虽然老道士穿的邋遢,拿不准这江湖中人有没有喜欢打补丁的癖好,万一老道士真是位脾气古怪道门高人,店小二可招惹不起。

    老徐用眼角瞟着小二进了后厨,猛地抄起大碗灌了下去,一碗凉水下肚,老徐冒烟的嗓子终于舒坦了,一边用手抹了几把下巴上的山羊胡须,一边意犹未尽的咂巴了几下嘴。

    连着喝了三大碗水,老徐的暑气消去了大半,琢磨着该抓紧机会再说点什么,至少要混个脸熟,到时候和别人吹嘘起来,自己和李长卿、叶明月都攀谈过,倍有面子!

    打定主意的老徐刚要开口,却发现纯阳三人面前的水碗一动没有,注意力也全不在自己身上:沈志清像是被吓到了紧紧靠在大师兄身旁,叶明月的左手放在了背后的剑柄上,用询问的眼神望向李长卿,李长卿微眯着双眼,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师弟先不要冲动,目光停留在客栈中的另一张桌子上。

    老徐顺着李长卿的目光看过去,那张桌子上只有一个客人,头戴一顶白色斗笠,坐在背对着四人的位置上。

    这是何许人也,竟能让李长卿三人如临大敌?老徐好奇的伸长了脖子,身体也偏了偏,将另一张桌子的情形看的更真切了些。

    另一张桌上摆着一碟豆腐和一碟煮白菜叶子,碗筷整齐的摆放在旁边,两样素菜还冒着热气,戴着斗笠的客人却不知在做些什么,迟迟没有开动。

    一直等到老徐恨不得帮他把饭给吃了,另一桌的客人才收起了什么东西,拿起了手边的筷子,缓缓摘掉了头顶的斗笠,露出了一颗光头。

    看着那人光头上的戒疤,老徐的瞳孔猛地缩小了一圈,心里“咯噔”了一下,一丝不好的预感在心头升起、

    “师兄,这和尚是那少林的僧人么?”还未松开剑柄的叶明月传音问道,没有握剑的右手用大拇指挨个按压着指间的关节,发出一阵“?喀”的响声。

    纯阳大弟子没有回答,体内已运转起紫霞功,紫气内力由丹田不断向周身经脉中流转,李长卿闭目感受了片刻,淡淡开口道:“这人内力之强不下于我,多半便是那人了。”

    “锵”的一声,叶明月拔剑出鞘,闪烁着寒光的剑尖对准了和尚的后心。

    “这这这这这,”见这几位一言不合便要拔剑,老徐惊的从板凳上跳了起来,连连摆手劝道:“这行走江湖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啊。”

    头上出了一头冷汗的老徐心里连连叫遭:“怎么就让这几位纯阳宫的爷见到少林的和尚了,自己只是套个近乎,看这架势,怕是不好善了了!”

    正魔势不两立,佛道水火不容。

    纯阳始自仙人吕洞宾华山论道,“纯阳子”张清羽在吕祖飞升后开立山门,创建了纯阳宫,香火鼎盛,至今不衰;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天竺圣僧达摩至东土传教,讲授禅宗真意,开创了少林一门,少林寺虽较纯阳宫城里晚些,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佛家真意为少林招揽了许多信徒,又经过种种机缘巧合,少林寺的地位逐渐提高,最终和纯阳分庭抗礼,并称武林魁首。

    纯阳与少林之斗并非是简单的地位之争,作为佛道两门扛鼎,纯阳和少林所争的是最为重要、也最为残酷的道统。

    早期的少林寺无论在底蕴还是信众的数量上,都远远不及纯阳,唐初高祖李渊更是尊道为国教,少林寺一度被全面压制。机缘巧合之下少林寺搭救了危难之中的秦王李世民,与高祖之子结下了善缘,李世民即位之后对少林寺大加封赏,越来越多的百姓被禅宗吸引信仰佛教,少林在新天子的支持下一举挽回了局面。

    其后女皇当朝,少林寺为延续李唐血脉不惜得罪酷吏,得到线报的武后本欲封了少林山门,但武后本人亦是忠实的佛教信徒,天下禅宗出少林,最终武后对少林网开一面,李唐血脉经少林援救也得以保存。

    武后还政之后,少林寺获得了李唐皇室的全力支持,在大唐各道都建立了少林禅院,为佛门招收信众大开方便之门。虚行方丈圆寂后,少林各院一致推举由金刚院首座觉广接任方丈之位。觉广武道天赋极高,江湖同代武者中无人可望其项背,其出任少林掌门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张选拔了俗家弟子加入少林。

    少林寺此前从未有招收俗家弟子的先例,觉广首开先河,招收了诚心习武的弟子三千,这三千人的身份、地位、来历各不相同,有些是乡间百姓,有的是来自不出名的小门小派,甚至有的人来自大堂的军方,觉广选择这三千人没有天赋条件的限制,唯一的标准只有“身世清白、没有作奸犯科即可”。觉广对这三千弟子一视同仁,连同少林金刚院一齐教导,不仅如此,觉远还顶着少林内部的反对声,将少林七十二绝技传授给了俗家弟子中最出色的七十二人,消息传出登时惊动了整座江湖。

    早前有资格却选择观望的武者捶胸顿足后悔不已,毕竟少林“七十二绝技”这般绝学,寻常武者终生都难得一见,而仅仅是少林俗家弟子就有学习此等绝学的资格,哪怕只是其中一门,对于武者来说也是受益无穷的。一时之间武林掀起了一股上少林习武的浪潮,觉广再次通告天下:少林寺每隔五年对外一次,一次只招收三千名俗家弟子,所有俗家弟子都有翻阅藏经阁武学的资格,少林绝技将依然传授给最出色的七十二名弟子。

    五年之后,第一代的俗家弟子三千人中,近半数经过耳濡目染和觉广的教导,皈依向佛留在了少林,而选择离开少林寺的弟子中,许多人都闯出了名号成为了名震一方的豪侠,其中由九名习得“七十二绝技”的俗家弟子联手建立的“觉定山庄”,更是成为了东海之滨最大的武林势力。这一批俗家弟子一入江湖便引起了武林人士的侧目,此前只知少林乃佛门禅宗之首,今日又有“天下武功出少林”,前往嵩山少林寺和各地禅院习武的武者百姓数不胜数,少林寺的势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武林中人景仰觉广方丈武功高强,又有如此中兴手段,敬称觉广为“神僧”。

    眼看少林寺将要压过纯阳成为武林魁首,纯阳第十六代掌门李清微受“神僧”觉广之邀于华山论道,觉广归寺而寂,少林封山半载,方丈之位由达摩院首玄真接任。

    少林势弱,于是有了神僧觉广,纯阳被压,李、傅二位真人应邀出山,而今有“纯阳双子”之称的李长卿、叶明月

    横空出世,纯阳风头一时无二,沉寂许久的少林寺终于有了可以与之对抗的人。

    新竹禅影静,金刚道心空。二十年前,有僧人从寺外抱回了一个弃婴,原本啼哭不止的婴孩在听见满寺念诵经文的声音后破涕为笑,闻讯赶来的玄正惊叹道“此子与我佛有缘”,于是就在大雄宝殿内,取了一句偈语中的两个字,为襁褓中的婴孩取名为“空禅”,等他长大后“空禅”也成为了他的法号。

    作为佛门中兴的希望,空禅代表少林寺走入江湖的那一刻起,他的对手就只有纯阳李长卿一人。无论是李长卿还是空禅,两人的一切都是出奇的相似:武道天赋出众,对于复杂晦涩的典籍一触极通,如果彼此不是对手,相比相似点如此多的二人一定有成为好友的可能。

    但作为新一代佛道之争的参与者,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死敌。一旦有人败在对方的手上,或是在两人最终对决前便失去资格,那其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还是他身后的师门一脉以及道统的彻底失败,无论是谁都承担不起这个结果。

    对于师弟拔剑在手的举动,李长卿没有言语,双眼凝视着空禅的背影,用指尖在桌面上敲打着,思索着有关道统、有关自己和对方的最终一战。

    没有见到宿敌的震惊和敌视,李长卿心中更多的还是坦然。

    我是纯阳宫掌门亲传大弟子李长卿,同门和道家想让他胜过别人,那便胜过。无论对手是空禅还是谁都一样,让掌门掌教师叔师弟们放心就好。

    也许从三人走进客栈时就有所察觉,也可能是被叶明月拔剑惊动,少林弟子空禅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起身看向了纯阳宫这边。

    老徐虽然和纯阳宫三人坐在一起,头上也戴了顶破旧的道冠,当他仔细打量了一番空禅后,心中还是忍不住暗赞了几句:好男子,伟岸,大丈夫!

    空禅只比李长卿大两岁,身材却比李、叶二人要高出许多,足足八尺的身材有如一座铁塔,虽然隔着布衫依然能感觉到他那充满力量、气血纯熟到极致的躯体。

    虽然剔着光头,但空禅着实称的上仪表堂堂,唇若涂脂,浓眉朗目,既有怒目金刚的威严,亦有菩萨善目低眉在其中。和李长卿的清逸绝乱、叶明月的英气逼人不同,空禅给人的更多是气度不凡,配上他挺拔魁梧的身材,当真是气宇轩昂。

    李长卿和空禅此前没有见过面,但彼此对对方的惊人之举都早有耳闻。年少成名一鸣惊人,被江湖人称赞登上少侠榜单,二人的经历极其相似,都是江湖新一代中最耀眼的天才。

    见面的第一眼,同是天才的两个人就有了相同的共识:这个人将是我未来里最强大的敌人。

    对于江湖人将自己与空禅进行的各自比较和猜论,李长卿都是一笑而过,从未放在心中。李长卿的性格就是如此,连创下纯阳史上最年轻通过八卦阵的记录这种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李长也并不是很看重。当无数人为了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时,年方十八的李长卿已经学会了很多人一生都学不会有的看淡,什么天才第一人,什么佛道之争,对于他来讲都远不如和师弟谈论剑术,或阅读一本道家经典来的重要。

    破天荒的,李长卿心中第一次升起了要赢的欲望,原因只是面前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少林弟子空禅,对方甚至什么都没有做,就在自己的道心上先下一城,道家“不争”,我李长卿却要争。

    更何况我还承载着师门长辈和道门的期望,佛道之争,你我之争,我李长卿绝不会败。

    生平第一次燃起了战意,李长卿不自禁的笑了笑,挥手示意师弟将佩剑收回,准备和自己的对手—少林寺的空禅说些什么。

    一个声音抢在李长卿前响起:

    “几位就是纯阳宫以及少林寺派来参见天诛令的弟子吗?”

    客栈的大堂里除了纯阳这一桌和空禅所在的桌子外,仅有两名客人,自走进客栈起李长卿等人的注意力便全在空禅身上,此刻才发觉大堂内还有两人。

    说话的是位年纪不大的少年,身穿一件有些陈旧的粗麻布衣,头上扎着发髻,一对引人注目的双眼格外明亮,见众人望向自己,少年一拱手道:

    “在下唐安,受临渊阁派遣担当此次天诛令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