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医
字体: 16 + -

第七季 第五季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如胃液对少量痢疾杆菌。同时,亦可由于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

    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能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是最常见的表现。

    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所有的病原携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2、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一)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二)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例如耳源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必须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备3个基本条件,在流行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四)有感染后免疫力: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经感染某种病原体后均会产生特异性免疫。

    3、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否互相连接和协同起作用,还必须通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对流行过程产生影响,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具有重要意义。

    4、4、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5、5、hiv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破坏,逐渐导致免疫功能衰竭。

    6、6、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常于感染淋菌3~5天后发生。50%-70%妇女感染淋病奈瑟菌后无临床症状,易被忽略,但仍具有传染性。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感染,也可表现为眼、咽、直肠的感染以及全身的感染。

    7、7、ⅰ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处。常为单个病灶,初起局部发红,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表浅溃疡,边缘较硬,创面覆盖灰色薄痂,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初起之后,可出现淋巴结炎,有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无触痛,除生殖器外,身体其他部位如唇、舌、**、直肠内亦可出现类似病灶。硬下疳多在3~5周内自行愈合,不留痕迹或留下菲薄的瘢痕。

    8、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助记词:甲类:霍元甲不是鼠辈。丙类:感冒腮腺与麻风,结膜斑疹黑包公,丝虫腹泻手足中,其余皆为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