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武致富
字体: 16 + -

第五十五章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二日一早,李思猛地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舱房里面,一旁正坐着慕容雪,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思猛然摇了摇头,才想起来昨夜和李杜与王武三人一起喝酒,一直喝到天明才散,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回来的。

    慕容雪端起一碗醒酒汤,递给李思道:“赶紧喝了,然后出去。这船舱里都是酒臭味,得好好清理一下。你也真是能给我添麻烦。”

    李思尴尬的笑笑,这事情确实是他不对在先。毕竟他们现在出门在外,一路押送镖物去西域,他却在船上跟人大吃二喝。

    他一口喝光碗中的醒酒汤,只觉得精神一震,于是便要走出舱门,去甲板上醒醒酒。

    刚要出门,慕容雪在身后叫住他,递给他一件袍子。

    “江上风大,别着凉了。”

    李思接过袍子,微微一笑,只觉得心头一片温暖。

    ……

    李思走到船头,耳边满是船工的号子声。

    原来经过昨夜一夜的行船,此时船只已经是到了水急浪高的地方,不能再靠风帆了。于是船主便招呼起船上的船工,开始推动船只两侧的动轮,驱动船只前进。

    早起江上的晨雾之中,几十个麻衣赤膊的壮汉,顶着寒风,分站在甲板两侧,双臂各有几百斤的力气,摇动着摇橹,带动着硕大的船轮转动起来。

    此情此景,别有一番壮美。

    忽在此刻,一人猛地拍了一下李思的肩膀。“你这小子,酒醒的可真快啊。”

    李思心中一惊,但却不动声色的转头看去,原来是昨晚刚刚结识的李杜。此刻他又换了身打扮,穿着件皮袍子,倒是比昨晚看起来还要更加粗犷。

    李思微微皱眉,李杜的轻功有这么好吗,竟然能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背后,让他毫无察觉。

    李杜又说道:“昨夜饮酒尚未进行,不如咱们再去找王武那小子讨点酒来喝。他家的酒真是不错,比起我们那里的酒可强多了。”

    听到李杜这话,李思只觉得好笑。王武家的酒虽然是私酿,但想也知道,酿酒的必然是干这行多年的老手。无论是粮食、水源还是技术,必然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此一来,酿出来的酒自然也比外边常见的酒水强出许多。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李杜却视若无睹,倒真让人怀疑这人是哪个穷山沟出来的野人了。

    李杜连声催促,又要拉着李思去讨酒喝。

    不想这时,王武也从船舱中走出,仍是一袭白衣,不过样式却较昨晚不同,手中拿着一把扇子,在冷风中呼扇。

    “若是要喝酒,那可是真没有了。这一趟出门走得急,只带了十几罐美酒,昨晚已经是喝光了。你若是还想喝,等下了船,到川都我再给你找些。”

    王武看着李杜说道。

    “败兴,败兴!”听得没有酒喝,李杜不住的摇头,看到王武仍然摇着扇子,心中来气,一把夺过扇子。“这都冬天了,还那把扇子做什么?扮诸葛武侯吗?”

    王武闻言也不恼火,但一旁王家的下人却出声说道:“你可小心些,那扇面可是姬查姬先生画的,千金难求的。”

    “什么鸡查鸭查的,没听说过。”李杜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却把扇子递还给王武,想来还是知道轻重的。

    王武看着李思,又笑道:“李兄,未成想你还做得金屋藏娇的事情。”

    李思一头雾水,听了王武下面的话,才知道此话的含义,只觉得滑稽。

    原来昨夜喝到最后,慕容雪遍寻李思不见,于是上到甲板,看见他正在喝酒,于是便把他扶回舱房之中。

    而王武虽然看起来文质彬彬,酒量却好得多,当时还算清醒,于是也跟着慕容雪送李思回舱,想来是看见了赵嫣、慕容雪和李思三人一舱的情况,所以此时打趣。

    李思心中暗想,要真是金屋藏娇还好了呢。口中却道,这只是出门在外,一时急迫订不到船舱,才只好几个人住在一起。

    王武一笑说道:“既然大家都是朋友,我可得帮你这个忙。”于是吩咐他家的下人赶紧收拾出一间大客舱出来,给李思他们去住。

    李思感谢的一笑,也不推辞。他昨晚在酒桌上已经得知,王武用了些官面上的关系,一口气包了七八间客舱。拿出一间来,对他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更何况李思虽然平常节俭,但是家中也并不寻常,只把这看做平常的礼尚往来,并不会生出什么被人看轻的情绪来。

    一旁呆立的李杜觉得无聊,看向江上的景色提议道:“如此美景,不如咱们再来吟几首诗来,如何?”

    王武顿时来了兴致,两人连声做了几首歪诗不提。

    什么“黄狗身上白”,什么“一戳一噗通”,之类的打油诗,张口便来。

    李思看到王家下人满脸无奈,但又不能说些什么,一脸的尴尬。

    “哎,这年头干什么都不易啊。”

    随着太阳东升,江上薄雾逐渐消散,两岸的景色也显露出来,山川秀美,壮丽非常。江上的来往船只也渐渐密集,多是顺流而下的。

    看到李思正在打量这些,于是王家下人在一旁解释到,一年中这个月份,马上便会江水枯竭,船行艰难,所以行船都赶着这段时间。

    李思微微点头,这王家下人也是老江湖了,约莫四五十岁,不然王家也不会让他去贴身服侍王武,此刻一听贪谈吐果然是见多识广。

    那王家老仆人看见自家少爷仍和李杜说起打油诗,而且谈兴愈来愈高,于是也不再关注,专心给李思讲起此中的故事来。

    原来川都自古便是西山治所,几百里山川,惟独川都附近有一平原,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政治中心。

    再加上前代先贤兴修水利,劝农种桑,自大唐立国以来,川都就是天下有数的富庶之地。发展至如今,川都共有三样特产,通行天下。

    其一是井盐,自西山中的特殊矿井中开采出来,又经过多道工序,白皙细密,比起海盐来,便强上几分。天下间家境稍稍富裕的,便以吃井盐为佳。某些地方的俗语里,甚至用“吃海盐的”,来代指家境贫寒者。

    其二则是川锦。川都地狭人稠,虽然粮食不缺,但是土地却不足。所以便有大量人口投身工商,互相竞争,于是便催生出精益求精的川锦来。某些年代,品相上佳的川锦甚至能直接当钱一样使用。

    其三则是药物。西山广大,其中不只有多少蚊虫鼠蚁,多少豺狼虎豹,又有多少瘴气灵草。既是毒物,也是药物。川都赫赫有名的赵大公子,虽然以毒王之名传闻天下,但他们赵家其实是做药材的。赵氏的药材通行天下,连宫中所用,十有五六,便是由赵家进贡的。

    王家老仆说的头头是道,李思在一旁听着,也不觉无聊。他生长在辽东,之前南下,也就是去过几次东都,再就是此番去神行镖局实习。

    许多事情他平常得见,像是井盐川锦等物,只当是寻常小事,但却不放在心上。这次听着王家下人娓娓道来,于是便明白此中缘由,将诸多事情联系起来,心中略有所得。

    “有果必有因啊。去年冬天川都多下一场雪,东都的丝绸布匹价格便要涨上一成。若要知后事,只需看好当下便可了。”

    一时心境大有提升。

    谈话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