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心安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院落往事

住进苗家后院后,费连海的日子也好过了一些,至少不用再在屋子里烧蜂窝炉子了,苗银凤的妈妈把后院一个荒废的小厨房也收拾了借给他用。

    费连海性格很好,又一表人才的,人也十分客气。有时候,苗妈妈煮了什么好菜好饭还都记得给他留一份,而他们家要是电灯什么的坏了,他也可以免费帮忙修修。

    这样一来二去,又长期住在一个大院里,费连海和苗银凤就越来越熟悉了,经常一起有说有笑的。

    有一次,苗银凤工作的菌菇厂组织去户外郊游,有一个爱好摄影的同事也去了,他有一台当时很稀有的胶卷照相机,并免费给同事们拍了许多照片。

    无论哪个年代,年轻的女孩们都是最爱拍照的,那天活泼爱美的苗银凤更是学着模特儿的样儿拍了不少照片。洗出来后,她兴奋地拿回来给家里人看,弟弟妹妹们在大厅里围着圆桌儿看照片,都兴奋地说他们也想要拍。

    正在他们在大屋里热闹的时候,费连海去外面修电视回来了。

    这个大厅是经过他小屋的必经之路。

    本不喜欢跟小孩子玩玩闹闹的他,点了头打了个招呼后,就想回自己的小屋去,没想到被苗银凤叫住了。

    “费大哥,你快过来看看我的照片。”她甜滋滋地喊道。

    “哦。”他答应了一声。

    他刚要转身回来看照片,苗银凤就拿着一张洗成6寸的黑白大照片走了过来。

    “给,你别看那些了,这张最好看,送给你。”说完,她把手里的照片递给了他。

    他看了一眼,很客气地说:“真好看,不过这么好看的照片,你还是自己收藏吧。”

    “给你,你就收着呗。”苗银凤的十六岁小妹凑上来插了一句话。

    费连海瞟了一眼小妹,不好再退却,说了句:“那好吧。”然后,他把照片收进了衬衫的口袋里。

    看着他收下照片,苗银凤两颊绯红了一下,喜滋滋地回到圆桌边上。

    再美丽的花朵也希望有人用心欣赏,被人悉心收藏。

    从小,苗银凤就跟她的小妹住同一间屋,并同睡一张床。那天晚上,妹妹躺在床上对姐姐说:“姐姐,你是不是喜欢那费连傻啊?”

    “小孩子家家,懂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快睡觉。”苗银凤一边整理照片一边对她说。

    “那他是不是喜欢你啊?”小妹翻过身子,用手拖着下巴,不罢休地追问,“我看他把你的照片放到了左边的口袋里,那地儿特别靠近心脏,我刚学的,左右心房,中间为房中隔,前下部为左右心室……”小妹絮絮叨叨起来,把在卫校念的书从脑子里都翻了出来。

    “……”苗银凤沉默了一会儿,两颊又泛起一抹红晕,这句话似乎让她的心底泛起了一丝波澜。

    她放下手里的照片,走到床前,摸了摸小妹的脑袋,说:“好啦,你快休息吧,明儿上学晚了,又要挨老师批评了。”

    小妹翻过身对着墙壁说:“好吧,我是小孩子。”

    苗银凤把屋里的大灯关了,打开台灯,然后继续看着那一叠照片,小妹也微微睡去了。

    那天,她独自看照片到挺晚,悉心地在每一张照片的背面都写上了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并附上一两句手抄小诗。

    睡前,她试着把照片放在了自己的胸前,感受那“噗咚噗咚”的心跳。

    第二天,她没有照例带午饭到单位,而是中午偷偷溜回了家。

    那会儿,费连海吃完饭正在后院洗衣服,她心意阑珊地凑了过去。

    “你在洗衣服?”她笑嘻嘻地问。

    “啊?”他扭头看了她一眼,有点惊讶,本来这院子中午的时候都鲜有人声的。

    “是的,你怎么在这?”

    “我饭盒忘记带了,回来吃个中饭。”她抿着嘴解释道。

    “那我继续洗衣服了。”

    “哦,哦,你洗吧。”

    苗银凤假意跑去收衣服,手上收着衣服,眼睛却时不时地往洗衣池那儿瞟。

    她手里拿着收下来两件马褂,又跑回了洗衣池边,对费连海说:“哎呀,你这盆子没弄湿,能不能借给我装下晒好的衣服?”

    费连海专心洗着手里的衣服,便随口说了句:“你拿去呗。”

    她又拿着盆子咩咩地走去收衣服,眼睛还是不时地往洗衣池那儿瞟。

    不一会儿,她又跑了回来,说:“我收好了。你洗好了没?”

    “我还有两件。”

    见他还是对她看也不看一眼,她有点儿不高兴,然后悻悻地问他:“昨儿送你的照片放哪儿了?”

    “呀!”费连海突然惊呼了一声,“好像洗了!”

    “啊?”苗银凤的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他连忙洗了手上的肥皂沫,和她一起在拧巴放在台子上的衣服里一阵翻找。

    “怎么成这样了?”看着邹巴巴的照片,她一下大哭了起来

    “……这,对不起你啊……”费连海连忙道歉起来。

    “你得赔我。”苗银凤非常不高兴地说。

    “这怎么赔啊?”他急忙问。

    “双倍赔偿。”她瞪了他一眼,趾高气扬地说,“一你必须找我同事要来底片,洗十张一样的照片,五张给你,五张给我;二你必须送一张你的照片给我,风景要跟我那张照片里的一模一样,姿势也要一模一样。”

    那个年代,照相设备不像如今有个手机就能随便拍东西,那时代的照相馆很少去外拍的,有照相机的人也少之又少。

    为了这事,费连海只好去找苗银凤的同事借底片,花了5块钱把照片洗了十张,拿回来给苗银凤当赔礼。

    “这个事儿干得不错。”她一边说,一边从十张照片里面抽出了五张。

    “那你就别再生我气了吧,我一定不会再把你的照片洗了。”费连海拿着装有另外五张照片的纸袋,杵在圆桌边上。

    “这个送你,拿去把照片装好,这个纸袋不经用的。”说着,苗银凤递给他一本相册,封面上印着君子兰的图案。

    费连海收下相册,傻乎乎地笑了笑,以为她就此消气了,没想到她接着说了起来……

    “你只完成了我说的‘一’,那‘二’呢?”她一边问,一边用咄咄逼人的目光看着他。

    “照相馆的人说了,相机价值上千,不能随便借我。”他叹了口气,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那相机和摄影师我来找,但你必须做到承诺。”

    过了几天,到了周末。苗银凤约了两个同事一起再去上次的山坡上游玩,费连海也被拉了去,只是极少拍照他实在不习惯在人前摆出女生喜欢的pose。在苗银凤的百般指点、亲生示范下,他终于完成了她所要求的“二”。

    在这张照片上,费连海做出拥抱大海的姿态,打开双手,张嘴微笑,后面是满山遍野的映山红。

    他们在山里闹着,玩着,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瞬间,记载了他们青春的回忆……

    后来,他们结婚了。

    苗妈妈对这个勤劳、吃苦、一表人才的女婿很是满意,苗爸爸对他的农村出身、学历低微颇有微词,但最终也还是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为了让大女儿体面出嫁,苗妈妈把她当年的嫁妆都拿了出来,还准备了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三大件。

    费连海在隔了措芽巷三条街的地方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楼房,还找老乡借了几辆军用吉普车,组成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用大红绸装饰得靓丽异常,把她风风光光地娶进了门。然后,他又在农村里扮了一次盛大的酒席,高高兴兴地告诉村民们,他取了县城里大户人家的女儿,她是一个能干贤惠的好媳妇。

    费连海和苗银凤从此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从苗银凤那里,费连海开始了解到了菌菇这种产品。他虽然只读过小学,但脑子特别得灵光,他想到用菌菇研发一种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饮料,他找人借钱办了工厂。

    在那个保健食品特别受到关注的年代,产品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他生意越做越大,当时工厂需要资金周转,苗银凤还把嫁妆全部拿去变卖或抵押借了钱给他。

    这期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费连海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婴,为生命的奇迹而感到自豪。他每晚翻查着字典,在里面搜寻着适合女儿的名字,他心想:“我一定要给我的女儿取一个好名字,告诉别人她有一个有文化的好爸爸!”

    终于,有一天。他用手指夹着字典的一页,在家里的两个房间里面高兴地窜来窜去。

    “就是这个了,就是这个了!”他兴奋地自言自语。

    “你怎么了?”苗银凤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看着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西游记》,疑惑地问,“你中魔了吗?”

    “我不是中魔了,我是给我们的女儿想好名字了。”他边说边把字典里的那个字展示给她,“你看,就是这个字。”

    “这个怎么念啊?生僻字啊!我觉得现在的灵灵这个小名,挺好,有仙气儿,又好叫!”苗银凤不太喜欢眼前字典里这个她不会念的字。

    “念jie啊,读音很好听嘛。”

    “‘杰’那不是一个男孩儿的名字吗?我公司同事的男孩就叫方杰……”她还没说完,就被费连海打断了。

    “这怎么会像男孩呢?不是有很多小女孩儿叫什么‘洁’,陈洁、赵洁的,洁白无暇的。”

    “那些名字太普通了,满大街都是!”她忍不住抱怨说,“而且你选的这个字太生僻,以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叫不出她的名字的。”

    “仓颉(jie),上古人名,传说为汉字的发明者。”他对着字典念了起来,“那不就是文字的创造人?太有学问了!”他不禁惊叹了一句。

    “……”苗银凤无言以对。

    “这个字的偏旁看起来还挺吉利的。哟,五百多页还有另外一个读音和意思。”说着,他又把字典翻到了后面,大声念着,“颉(xie)颃,对抗的意思。哈哈,商场如战场,不得不与人对抗啊!”

    看来,费连海闺女取名“费颉”,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为了更好的照顾女儿,也随着费连海的经济状况的好转,苗银凤可以不去菌菇厂上班了,而且费连海的户口一直在农村,有二胎指标,他们又生下了费喆,儿女成双,三吉成祥,羡煞无数旁人。就连有些挑剔的苗父都频频夸赞妻女选了一个好女婿,再也不敢嫌弃他是农村出来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双儿女的名字取得好,也或者是他们的出生给费连海带来了更大动力,他的事业越做越红火,运气不错的他还赶趟儿进军了房地产行业,终究造就了现在资产规模庞大、经营领域甚广的费氏集团。

    然而,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应酬越来越多,他对家庭是有所亏欠的。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