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无仙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何必有所求

    林中煮酒,烹雪为茶,这份风雅在先生的几个弟子中只有二师兄才有。

    白衣胜雪,博带飘摇,玉玦叮咚,长剑系于腰间,席地而坐,绝不沾染半点尘垢。

    一张白玉小几,一尊红泥小炉,扔几颗松子,哔哔檗檗地烧着,松香混合着清冽的酒香,孙离便有些口馋了。

    “小师弟,来,尝尝这杜子酒味道如何。”二师兄从小火炉上拿起酒壶,将孙离面前随手削成的竹杯满上,淡淡的酒香四溢。

    一瓣白梅被风吹离枝头,飘飘摇摇落入杯中,孙离和着梅花饮下这清冽的杜子酒。

    滋味如何不必多叙,二师兄的酒何时差过了。绵柔醇厚,香冽清甘,别有风味。

    莫名其妙被二师兄拉到学宫梅林来喝酒,梅雪缤纷,幽香沁鼻。孙离有些摸不着头脑,索性也就不多说话,只管眼观鼻鼻观心。不过酒确实是好酒,只觉得少了一碟花生米,否则真是百金也不易。

    这就是孙离的俗了。二师兄的酒不说价值几何,单就这份仙气儿,拔尘脱俗,怎好用黄白之物来做交换,何况这样清冽的酒,配上一碟子花生米算怎么回事。孙离也就心里想想,当然不会说出来,二师兄性无拘束,坏了他的兴致,再想喝到他的酒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见孙离只顾着牛饮般喝酒,二师兄不禁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这家伙哪里是品酒,分明是饮水,把这上等好酒当成市井烈酒,一口一杯。亏他还一口一句“好酒”,怎样好却又不说。

    子潇一贯觉得这个小师弟有意思的紧,今日邀他饮酒果然不装腔作势,酒中最见真性情。

    “小师弟,师兄这酒怎么样。”二师兄问道。

    “好酒!”

    “怎般好?”

    “味如甘棠。”

    “好!”二师兄举樽,一饮而尽。

    这杜子酒,取三秋甘棠,寒潭冷泉之水酿就,埋于老树根下数载,今日启封,小师弟一口道出,实在叫他欣慰,酒圣门徒后继有人矣。

    他本是爱酒之人,难得遇到懂酒的同门师兄弟,比那几个要有趣的多,想要给他传授点经验,不过转瞬想起受人所托,也就暂且歇了心思。

    二师兄看了一眼捧杯豪饮的小师弟,伸手拂去落得零零散散的花瓣,说道:“我前日受人所托,要为一个人寻一个继承衣钵的传人。”

    孙离放下手中杯,随意扭了一下身体,改换了一下坐姿,便认认真真听二师兄说话。

    子潇接着道:“那人学的有些杂乱,不过却是有真本事的。所谓上察天文下梳地理,山川河脉,云气风向,五谷生长,草木荣枯,都是其治下之事。”

    “师兄,可能学到真本事吗?”

    “自然还有列御周天星斗,引导地脉灵气为己用的神通术法。”

    “嘿嘿,师兄,你看我行么。”

    “如此······”二师兄略微顿了一顿。

    “哎~”孙离拉长了语调,声音中包含了恳求、急切、讨好,难为他这么一个字里蕴含了这么丰富的感情,“师兄,想来也没什么人愿意去学这等杂术吧,再说学宫里也没人了呀,看着我自告奋勇的份上,让我上吧。”

    “那就你了。”二师兄斩钉截铁道。

    孙离还道其中少不了一番酸辣肉麻的你来我往,满足满足二师兄无聊的消遣,没想到这么爽快地答应了,不免感觉其中有诈。只是心头疑惑,却也不好意思当面问出来。总之感觉那位应该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托人找徒弟都找到二师兄头上来了,多半也是厉害的没边了。

    这边二师兄似笑非笑地接着说道:“我也不逗你,但你既然决定了,便不要轻易毁诺。这人便是大夏司天监司长——大夏国师——周凤九”

    孙离“呲”了一声,国师啊,必然不会教些稀疏平常的本事了,这回可要赚大发了。

    虽然实际上给他传道的人很多,但真正实至名归的师父还没有过。

    梁丘老头待他如子,孙离这一身本事,除却修行外,为人处世、胸怀抱负,乃至性情心性,都是他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灌输出来的,不过老头自称楼兰最后的亡臣,苟且于世,哪里肯称作孙离的老师。

    青林可以算是他修行的引路人,最初的启蒙者,教与他的三式剑法,乃是世间最精妙、最高深的剑法,若能全部参悟透彻,等若直指自在大道。可惜说什么也不肯收他作徒弟,一度让孙离以为是自己资质太差,被嫌弃了。

    进入学宫后,虽然跟着师兄师姐们随先生学习,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师弟,不过让他内心郁闷的是,先生竟然也未曾开口收他为徒。

    孙离备受打击,几乎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有人亲切的呼唤他“徒儿”了,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就有人赶着要收徒弟了。

    对于前两位心里面的师父,孙离自认为还算了解,不在乎这些虚名。不过现在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学宫弟子,不知道再行拜师,会不会判他个心猿意马,被赶出学宫。

    于是出声问道:“这个······二师兄,这能成吗。我可还想在学宫和你们一起愉快地学习呢。”

    子潇知道他顾虑些什么,微微一笑道:“你放宽心,这件事并无不妥,先生也是知晓的。先生与凤九先生也算是酒肉老友了。”

    孙离这才放下心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两三瓣冬梅缓缓飘下,落入小火炉中,转眼才离了枝头便成了灰烬。

    小小比起以往越发的粘人了。以前那个爱害羞、时常红着小脸的小小随着在上京越住越久而渐渐消失了,逐渐融入现在的生活。

    本来也只比孙离小那么一点年岁,何况还只能算是小孩子,背井离乡也不算什么忧愁,日子过得比以往好了不知多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性格也就更容易改变一些。

    孙离喜欢看到小小这样的改变,万里迢迢来到上京,虽没有扬名九州,但拜入学宫,能够跟在先生后面学习,又即将拜谒大夏国师,也算实现了当时许下出人头地的豪言壮语。他们手头的钱财,比之凌云渡口的船爷不知多了多少,生活富足,也算一举挤入富贵人家的生活行列了,带着小小离开时的初衷也已经实现。

    可是为什么如此轻易的实现当时认为值得奋斗一生的愿景时,心中反而空落落的呢。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不是你想要的,这不是你想要的。”那么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地位、金钱,对如今的自己来说,可谓唾手可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被什么催促着,要完成什么约定,曾许下过什么诺言。不,没有,没有,从来不曾许下过诺言,未和任何人有过约定,但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若有若无地萦绕心头。

    所以孙离一刻也不敢松懈下来,前方的道路必定艰险难行,说不定会死去,自从踏上修行的道路,从来都有这样的觉悟。他入书楼勤学,聆听先生教诲,与师兄师姐探讨,如今迫不及待要拜入国师门下,都是在这样的感觉下所驱使的。

    他的境界虽然没有提升,但基础却无比牢固,诸窍穴通,筋骨再次洗练,那一式“举案”日日不敢懈怠,自以为已经完全掌握其中的精髓。《道方参同契》还是半通不通,却不曾放弃,早已是倒背如流滚瓜烂熟,也许境界提升才能进一步理解吧。

    若论通窍境累积之雄厚,基础之扎实,恐怕少有能与孙离比肩者,只是苦苦寻觅入幽之机遇而不得。他无与伦比的战斗天赋,连三师兄都曾称赞过,只怕阿修罗们才有这样的天赋,却发生在一个人族身上。

    既通诸窍,迈入修行的大门,便认定一个目标,不达大自在誓不罢休。这是修行者们共同向往的境界,每一个修行者都渴望着渡天劫成自在,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九州修行者、修魔者,甚至武夫们。

    士不可以不弘毅。

    孙离也算是个读书人,在梁丘老头潜移默化的教导下,有着坚定的恒心和超绝的执行力,这是每一个能够成大事者必备的先决条件。

    他仿佛冥冥中被驱赶着,以老牛一般的执拗和坚韧,一步步向前,踏向荆棘和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