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院
字体: 16 + -

五四、大明寺住持偶见和尚的望尘态

    sat aug 29 00:09:10 cst 2015

    作为一个寺庙遗存,大明寺偶尔也理所当然的有和尚光顾。10月上旬的一天上午,杨总和张武来到了大明寺,随着他们的车进寺时还跟着一辆面包车。此车车身上写着一座寺庙的名称,这座寺庙是七龙沟景区最大的寺庙,有好几百位僧人,在整个成.都市都颇有名气。开车的是位年轻僧人,他没有下车,只是从车上走下一位年龄四十多岁的中年和尚。

    杨总和张武招呼那和尚坐在古楠树下。我和高总安排服务员上了茶,见有和尚光临,我和高总这两位大明寺正副“住持”来了兴趣,也和他们坐在了一起攀谈。

    经杨总介绍,这位僧人是那座大型寺庙的监院执事。张武拿着手中的烟走了一圈,大家都接过了,临到监院这儿,他挥手表示拒绝,张武劝道:

    “抽一支吧,这儿没有游客,都是我们公司的同事,没有外人。”

    杨总也在一旁附和。

    在大家的劝说中,监院接过了烟,杨总帮他点燃。他抽烟的动作显然并不生疏。而穿着僧服光着头的形象叼着一支烟的动作,更让他看上去很酷。

    为增加大家的话题,杨总向他介绍我道:

    “这位小曾,和你一样,也是成.都过来的,他现在负责公司大明寺这项目。”

    “哦,你住在成.都那个地方的呢。”

    “西南交大附近,交大九里社区。你呢,监院,你以前住在那儿。”

    “那看来我俩有些尘缘了,我从小在沙湾路长大。我俩离得很近。”

    “监院,听说你年轻时在成都是一个混社会的超哥。”张武问。

    监院听到这话,好似对自己过往的经历颇为自鸣得意,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

    “年轻时天天打架,当过少年犯,出来后开过公司,还是老和别人冲突,后来一起合伙的朋友在打群架过程中让别人捅死了。自己慢慢觉得这样在社会上和别人争来斗去,也不是什么办法,早晚也可能是和合伙的朋友一样下场。渐渐的就有了剃度为僧的考虑,六、七年前就进了这家寺庙。”

    “那你在寺庙里混得不错哟,现在已经做到了监院,说不定再等几年你就是寺庙的住持了。”杨总故意夸赞道。

    “那里,那里,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行了,出家人,皈依佛门后,就不想那么多了。”

    他手上的烟早已经抽完了,我顺势又递了一支过去,这次他没有作拒绝状,然后我帮他点燃。看着他意味悠长的将烟圈吐向空中,我不觉暗自叹道;‘你这样子那能算得上皈依佛门’。

    杨总向我使了一个眼色,借口有公司的事商量和我一起走向了办公室厢房。

    “中午就安排这两位和尚在餐厅吃饭。”杨总道。

    “正常的饭菜吗?我的意思是鸡鸭鱼肉都不少吗。”

    “是的,弄好一点。你以为和尚都是吃素吗?”

    “我看他那样子也不只是吃素。”

    “还有,就是不要安排游客到餐厅来吃饭,公司在七龙沟的一个项目和他们寺庙有利害关系,我们需要打点好他。你们也不要在餐厅吃饭,不然人太多,红包不方便送出去,就我和张武两人和他勾兑一下。”

    “明白。”

    “你这儿有红包吗,大一点的那种,能装上5000元的那种大的。”

    “龙行天下举办中秋晚会时剩下了一些,我放了几个在大明寺。”

    我从抽屉中找出一个红包递给杨总。他向里面装好了5000元钱封好。

    “看来他这个和尚当得还有些意思,红包一收就是5000。”

    “寺庙也和外面一样,和尚也分三六九等,小曾你说是不。前天晚上我们还请他出去嫖了呢!”他说这话时让我想起了《化成院》诗中的那位“肥僧”。

    我和杨总、张武虽然都产生过争执,但都没有升级到无发挽回的地步,虽然平时没有过多交道,但在工作上大家也还保持着正常的同事关系。

    中午吃饭时,安排好宴席,大明寺的工作人员便从餐厅退了出来。我想这场饭局是尽兴的,因为送监院上他们的面包车时,他整张脸都泛出酒后的红,说话中也带着酒气。

    自从这次经历,年轻时喜欢到寺庙捐钱许愿的我,从此以后,再也没去过寺庙烧过香,拜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