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血记
字体: 16 + -

第百零七章 天钟明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海有滨,一日归零。吴城少主,率骑驰援。和风细雨,润泽千家。

    ——《刀口录语》

    邴狸儿之抱拳英姿飒爽,胯下之高头大马罩有金盔银护,看得刘昭心生艳羡。

    “莫某东良,拜见邴将军。”

    “叶家剑海,拜见邴将军。”

    “在下徐涛,拜见邴将军。”

    “在下刘昭,拜见邴将军。”

    莫东良四人端坐马背上抱拳回礼。莫东良道:“劳烦邴将军大驾,我等诚惶诚恐。”

    邴狸儿撒手握住缰绳,朗声说:

    “嗯,家主跟张员外正在府中等候,各位先随我来吧。”

    未等四人有何动作,邴狸儿已率先掉转马头,向着身后走去。其身后骑兵方阵齐刷刷地腾移出八尺宽过道,待五人先后过了,才再合拢起来,紧紧跟上。

    “敢问邴将军,张员外等人,到达天钟城有多少时候?”

    莫东良目视邴狸儿而问,灵识早已放出,将身周不远不近之石级瓦舍都印入了脑中。

    邴狸儿修为在练气九层之境,对莫东良和叶剑海之灵识隐有察觉而未知准确,却不在意,直接回道:

    “张员外是五日前申时入城,当时还有姜神算、吟乐道长以及一位道长同行。”

    “哦,那位道长应是江虎冲观散修,李张一。”莫东良略作解释,然后说:“莫某记得,当日钟明大人、杨大人与他们几位是同时出发。这么说,钟明大人是另有要事吗?”

    “是,家主和杨大人早半日回来,交代末将迎接他们。”说着,邴狸儿心中一动,不无异色道:“城外的景象,让莫少主见笑了。”

    莫东良摆了摆手,说:

    “邴将军言重了。天灾过境,人力难挡,哀鸿覆尸之事自古就有。天钟城如今状况,也是在所难免。”

    邴狸儿抿嘴一笑缄而不语,莫东良知其有话不能言,于是旁顾而言其它。

    叶剑海、徐涛、刘昭跟在二人之后。徐涛骑行在中间,目不斜视,左右前后之情形却早已了然于胸。

    城门走过二十丈是第一户人家,那户人家里有一位老妪、一位妇女、两名稚女。那四人正从窗边缝隙偷眼探看,其中一名稚女轻声问“那几位大哥哥是什么人”,却被那妇女急忙掩住了口鼻,悄悄叮嘱“不要说话”。

    pj看v正u版章节上x酷l匠网√o

    石砌路面从城门一直延伸到天钟城内,通达无阻,左右屋舍整整齐齐、有高有低。偶见有些屋舍墙砖剥落,是以新砖补上。偶见帐篷旗帜之类探出墙来,全部都已颓黄褪色。

    那许多屋舍,有不少是空置久矣,连门后木栓都铺了不少灰尘。而那有人居住之处,也并未如何热闹,或是三人、或是两人,都藏着掖着,躲在屋里看出屋来。

    才过未时,偌大一条路上,行人不到二三百数,而左右摊位商铺十个有七个都关门了,看得刘昭大感无趣。渐行渐远,刘昭想起莫东良所描述天钟城之盛况,不由得遗憾:几万人买卖灵兽的热闹场景,看来这辈子是没机会见到了。

    二里路程即将走完,邴狸儿利索跳马下地,快走两步到家主钟明栩之侧,抱拳躬身,道:

    “家主,莫少主已带到!”

    “辛苦了。”钟明栩点了点头。

    彼时邴狸儿在城上远远见到莫东良,已遣人回来禀报。而钟明栩交代了事情,便带着张良右、姜解、李张一出门相迎。

    见得莫东良也下马快步走来,钟明栩走出一步,齐齐施礼。

    敬礼之辞、谦虚之举,赘而不提。

    且说姜解与刘昭。等二位主宾先后谦让入门,姜刘二人便如至交阔别一般,拥着抱着搂着说着笑着,且言且行,惹得其他不熟之人纷纷好奇侧目。

    尚未入座,姜刘二人已悄声将各自几日所见所闻所做之事互通了有无。

    当然,关于天钟城之许多细节、避风台校场之约,因为种种顾虑,二人都没有大肆宣说。

    钟明家之府邸不比莫家恢宏,却也有其独到之处。

    一座城府,有七进,附八室,中间是大殿正堂。有一条暗河明渠绕圆连通,深得园林平融之妙。府内不立假山,因为城外有山依靠。地下不修密室,因为有林海作练场。

    众人直行到正堂分主宾落座,茶水是已准备完毕。

    待得众人坐定,三几人又已捧杯微呷,钟明栩这才清咳一声,开门见山,说:

    “想必,各位道友都看到天钟城的状况了。我也不拐弯抹角。今日劳驾各位道友到来,就是希望各位道友出谋划策,看看有没有办法帮助天钟城度过难关。”

    钟明栩坐在稍高之台阶上,六尺龙床显得她身形娇小,而偌大个正堂高高盘踞,也使她看起来颇有几分无助。

    在其左手边是钟明家五位老者,虽然垂暮之色,却依然精神矍铄。而其右手边,则依次是莫东良、张良右、姜解、叶剑海、徐涛及刘昭。

    见到左右五六人都目带疑惑避忌之色,钟明栩又说:

    “这几位前辈都是我的亲信,因为特殊原因,恕我不能一一介绍。恳请各位道友不要顾忌,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拜托。”

    看着钟明栩双眼,莫东良点了点头,道:“既然钟明道友这么开口了,各位,有什么想法,就都说说吧。”

    说着,莫东良回头看向张良右,问:“张大人,你和姜前辈先到天钟城几日,有发现什么吗?”

    张良右微微点头,瞥眼又见姜解抬手示意,于是沉吟一下,说:“那我斗胆说说吧。”

    “经过这两天走访调查,我了解到,天钟城城深墙厚,军备完善,兵马齐整,城防工作做得可谓滴水不漏。以我估计,就算有五十万敌军兵临城下,都可以坚持三年不被攻破。”

    听到这么说,对面一位老者抬了抬头,目中流露出不易察觉之色,隐隐得意。

    “而在城内居住之人,无论借宿还是常住,大多数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与人之间是罕有争执。人人安居,可见城内安保工作已经无微不至,杜绝了夜盗窃贼与日间劫匪。”

    对面第一位老者淡定地捧起了手边茶水,悠悠地喝着,不见有丝毫颤抖。杯盖微微触碰,发出轻轻“咔擦”之声。

    “城中任重而繁琐之要务,恐怕当属货物之运输来往无疑。据我了解,天钟城与吴城、陌城每日至少都有七十趟镖车来往。与往年记录相比,并未消减,可见天钟城之经济命脉尚在。”

    第三位老者沉重地点了点头,虽然其动作没有太过明显,但是在莫东良看来,那是在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正说着,张良右停了下来,侧身拱手,问:

    “莫少主,钟明大人,有一处地方,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未等莫东良接话,上面钟明栩已急忙抬了抬手,说:“张大人但说无妨。”

    见莫东良微笑点头示意,张良右稍稍正色,看了看那边另外两位老者,朗声说道:

    “经打听,我了解到,在天钟城外务农之士约有六千人,约有良田五万亩,在耕良田三万亩。今年不幸遇到旱涝灾害,导致农产失收严重。所幸天钟城一直都有屯粮之做法,而且做得不错。适逢前两年大丰收,如今存粮甚多。若从最坏打算设想,接下来之三年仍然失收,恐怕天钟城就要大祸临头了。”

    那坐于最后一位之老者脸色稍稍和缓,欲说还休,终于还是没有出声。

    张良右视若无睹,接着又说:“另外还有一处,我想提出来,希望各位参详参详。”

    “张大人请说。”钟明栩道。

    “林海之东有天钟,天钟数之有钟明。虽然天钟城是以钟明大人之一家为尊,但是国家之事、城池之事,其实并非一家两家或者一人两人之责。天灾当前,城外散居之士投靠天钟城,无可厚非。而钟明大人方才,应是希望集合众人之智,以共度难关。那么,是否应该集合天钟城内外之士之力,共解困题呢?”

    一音压百声,一语盖正堂。

    在那短暂片刻,所有人都没有说话,看似在沉思,实则是在各自打着小算盘。唯独钟明栩目露凝重地点了点头,是确确实实地掂量着,道:

    “嗯,张大人所说的,确实是个办法。但在作进一步讨论之前,为免错漏,我还想听听各位有何意见补充。”

    对面五人都是辟谷七层修士,莫东良未有放出灵识,却也将其种种表现都看在眼里。

    以莫东良之城府,恐怕还不足以与之比拟。但因为置身事外,没有利益纠葛其间,莫东良反而能将许多问题都看得更加透彻。

    正所谓,一人之智,难压众人之力。以目前之情形来看,还需略施手段,以更好地疏导困结。

    于是莫东良拱了拱手,恭敬道:

    “博取众长,钟明大人确是英明。莫某不才,想问问在座各位,可有精通玄术道理之人?”

    那五位老者转眼看着莫东良,目中尽是疑惑神色,显然不知他是何种意思。

    忽然那第四位老者开口,凿凿说:“玄理造诣,老夫不比莫少主出名。不过在这天钟城内,老夫敢认第一。”

    莫东良心道:坏事了。

    微信搜“酷匠网”,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