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世界之大明帝国
字体: 16 + -

第二章 不要小瞧日本人

    sun sep 20 11:51:57 cst 2015

    孙薇仰靠在躺椅上感慨万千,温煦的阳光如金色的泉水般流淌;她心中轻轻一叹,平淡的生活就是好呀,没有忧愁,没有勾心斗角。或许,在以后的某一段时期,我也能天天过这样的生活。

    一丝笑意悄悄蔓延,女皇帝嘴角上翘,朝站在身旁的武田信玄别有深意地道:“信玄,你都和那批人磨合好了吗?”

    武田信玄面无表情,淡淡答道:“回陛下,是的,信玄已经完全把那批人掌握住了。”

    “甚好。”孙薇简短地赞道,随即闭目不言。

    当时明军攻入博布鲁伊斯克,德日联军就有一小部分投降的,后来女皇帝又和美国人做了一笔交易,换来了当初莫吉廖夫城破时投降的两千日军。孙薇没有多说,这两部分日军加起来有五千人左右,全都交给了武田信玄统管;至于那些投降的德军,孙薇直感头疼,只好草草关押住了事。

    作为一个较为有责任心的人,武田信玄对待五千同胞军队还是很用心的。他虽然所训严苛,但处理事端向来无有偏倚,因而能被五千日军接受,并心服其领导。孙薇对他很放权,没有安插明国监军来掣肘他,还赠送了他一把日本名刀“关孙六”。后来,南明崛起,一支“扶桑军团”横空出世,这五千人便是最初的家底和种子。武田信玄作为扶桑军团的起家人,自然威名远播,这里不再赘述。

    “嗯,不错。日本也是一个坚韧的民族,大和民族既然能屹立在这个世界上始终不曾消失,总有其过人之处!”孙薇睁开眼,语调平淡,“信玄,听说最近有人投军,而且是直接投到你的军营里去啦?”

    武田信玄闻言偷偷瞅了神色自然地孙薇一眼,而后恭谨道:“回陛下,是的,确有一名书生自荐于信玄帐下。此人名叫陈诽,字吕生,乃客居苏洲的大明老秦人。”

    “老秦人?”孙薇一愣,有些古怪,“在苏洲定居的大明百姓可不少,但老秦人向来离群索居,虽然人口数量占了大明民族的一大部分,也没见他们跋涉万里地大规模迁移啊?”

    武田信玄低眉顺首,不发一言。孙薇很有些没趣,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蓦地问道:“信玄可知老秦人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战歌吗?”

    很明显地一个愣怔,武田信玄不知如何回答,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压低声音道:“信玄不知,请陛下指点迷津。”

    孙薇这才想起他不是明国人,对于明国民族的风俗情况恐怕不是很详细,继而释然笑道:“这有什么迷津可指点的?倒是我冒昧了,信玄既是日本人,对于大明的情况知之不详也不怪你。”顿了顿,女皇帝的目光有些迷离,甚至失神,“大秦帝国是中原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秦人悍勇,进取精神极强。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道路,统一文字,统一……无数个统一,使秦始皇嬴政成为了真正的千古一帝!信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是老秦人的战歌,也是整个秦国的国歌!秦人以法治国,军功爵制度使士卒战力无限飙升,四夷宾服,海内无当啊……”

    武田信玄低下头默默地听着女皇帝的话,突然觉得以儒家仁义治国的中原皇朝要被颠覆了。眼前的小女孩,其志不在小处,假以时日,她定是乘风万里之上。燕雀无知,焉有鸿鹄之志哉?武田信玄也算经过中原文化熏陶的人,当此时,他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盛唐诗仙李太白的一句诗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孙薇这时竟幽幽地道:“大明老了,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王朝,确实是老了。如果再不变革,大明就要重走前唐前宋的老路子;唉,社稷倾危,长城老矣,继之者谁乎?”

    长城老矣?武田信玄在心里由这句话想到了一个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明国确实已经衰老至一定程度了,熊廷弼、徐光启这些大明长城虽然仍旧健在,毕竟是老了,时日又还有多久?光有一个孙谈鸿,恐怕每天的公文案牍就能压死他!

    当然,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说可不能这么说。武田信玄不好说其他的,只有安慰道:“陛下无须烦心,大明人才济济,纵然熊首辅、徐内首等国家长城致仕了去含饴弄孙,也不会让国家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哦,是吗?”孙薇淡淡一笑,面露讥讽,“信玄可知我国黄河之北为何被女真人夺去?”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不小心就会说错话。武田信玄也不是傻子,唯有使出万金油道:“信玄不知。”这次他干脆都不请女皇帝“指点迷津”了,看来也是明白这种事是能不沾染就不沾染的好。

    孙薇沉吟了一下,随即黯然道:“北京沦陷,是因为鼠疫突然爆发,京营本就是战斗力不强,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女真鞑子攻破北京城是有些幸运在里面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黄河之北大片土地的丧落,那其中并不仅仅有上天的垂怜。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幸运’,而是命运;在大明帝国滑向深渊的过程中,怎么可能只是女真人一连串的‘幸运’可以解释?”似乎是觉得悲哀,女皇帝竟低着头咯咯地笑了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利益啊,如果不是为了利益,那些人也不会如此丧尽天良,一个个一手一脚把汉家天下给推进了深渊。崇祯皇帝,呵呵……朱氏明朝数代帝王之中,除了太祖和成祖,还有谁比得过他勤政?但是呢?他向各地藩王借钱,打的主意是同为朱家江山而计(这里得解释一下,南明小朝廷成立之前,一直是朱明,后来才有了孙明;只不过朱孙同属一脉,也共尊明朝太祖朱元璋为本朝的开国皇帝,所以,朱明和孙明都是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当然,局限于一家一姓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特色,不过孙氏明朝的开国皇帝,即明兴祖孙浩然本是朱家后裔。因大明被女真鞑子所趁,孙浩然有感于国家不稳,动荡离乱只在眼前,遂改孙姓。后来孙浩然在南京登基称帝,也坚持不再改回朱姓,虽然百官劝阻,江南百姓人心涣散,也是坚决不肯改回原姓,只是还尊朱元璋为明朝太祖而敷衍了事。在这一点上,就连孙薇都有些怀疑孙浩然是不是穿越者了,毕竟在封建社会中,孙明的建立者兴祖皇帝确实太过特立独行了点儿),怎么也不会坐视不理,看着明朝垮下去吧?结果呢?哈哈哈……这群猪还真的坐看朱家天下垮下去了!崇祯皇帝接着又向文武百官借钱,哭爷爷告奶奶的,照样没有收到几个子。文人爱财,武人怕死,说的真好;如果这样大明还不亡国,黄河以北还不沦陷,那真的是没天理了!一群被利益蒙蔽耳目的猪!”

    说到最后,孙薇愤然地坐直身子,玉手狠拍躺椅扶手。武田信玄更加沉默,是啊,文人爱财武人怕死,堂堂的大明帝国就是亡在这群人……不,这群猪的手里啊!

    孙薇深深呼了口气,又接着道:“南明亦是如此,虽然我在当上这个皇帝以后尽力治理贪腐,但问题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国家的振兴,难啊!信玄,听说日本有一千余万人口,所以你们的天皇有‘千万振兴’的计划?”

    武田信玄一愣,他没想到女皇帝对日本的情况还挺了解,顾不得多想,还是答道:“回陛下,是的,我国天皇确有‘千万振兴’的计划在实施。”

    孙薇叹道:“日本国民的精神脊梁啊!能够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顾一切地向上走,只为了自己国家的富强。信玄,我问你,你们的国民是不是每天只吃一餐饭,天皇也是每日一餐,只为了供养军队继续作战?”

    “这个……确实如此!”武田信玄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不过我国天皇和人民每日一餐不只是为了省出钱粮供养军队,还有向英国人租地养民的意图。”

    “什么?”孙薇真的吃惊了,日本人什么时候又和英国佬勾搭上了,这意外的消息着实骇人,“英国人有向日本出售殖民地的意思?”

    “不是出售,而是租借。”武田信玄咬了个字眼,其实出售和租借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是同义词,“英国人要的价钱很高,只要付得起钱,景洲巴基斯坦资本主义共和国的克什米尔地区(此时的克什米尔地区还没有被印度插上一脚)就可以租给日本九十九年!”

    不要小瞧日本人,也不能小瞧日本人。孙薇吐了一口气,果然,日本国民准备“千万振兴”,其计划并不把希望全放在军队一处,还有和英国人的合作也至关重要。英日合奸,他年明国收复西藏,和克什米尔地区一旦接壤,就是巨大的利益冲突。英国佬不简单,还能想出抓日本人顶缸的妙计;小日本同样不简单,竟然想通过买地来登上景洲大陆,其对大陆领土的渴望果然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