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公嗨课
字体: 16 + -

第五章 华语电影赏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们

5.3 新浪潮的旗手们

吴宇森的男神本色

文/云中

虽然属于吴宇森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毕竟他之前拍过那么多带给我们深刻印象的电影,还有那么多让人过目难忘的男神。首先我们就来看一部经典黑帮枪战片《英雄本色》,着重分析一下吴宇森的导演风格。

这一段是《英雄本色》比较有名的段落,枫林阁枪战。我们要留意的是导演在叙事节奏上的变换,一开场就是闽南语歌曲《免失志》。这一整段歌曲可以看作是这场大战的序幕,是小马哥的布局阶段。所有关于小马哥的镜头都是慢动作呈现,像是舞蹈一样,大量的特写镜头,表现他的优雅与自信,让观众被小马哥的气场征服。这也与之后的枪战造成一种反差感,所以当镜头切换到黑帮聚会时,就会是常速拍摄,跟小马哥形成对比。

进入第二阶段,镜头跳到室内的黑帮,还是慢动作,这也表明小马哥在这个镜头内也会出现。随着拉门的打开,我们可以明显注意到音乐的结束,整个声音环境变得安静。用这招让气氛变得紧张,叙事节奏开始转变,意味着枪战的**即将开始了。

接下来一连串的快速剪辑,但这种快速剪辑里,又加入了大量的慢动作镜头,这就让整个枪战的场面,既有紧张的一面,又放慢了时间的进程,能让大家看得清血腥的细节。我们要特别留意,开枪的镜头一般是常速,中枪的镜头往往都是慢速。在剪辑节奏上快慢结合,演员的肢体动作又有一种类似舞蹈的效果,所以有人把这玩意儿称之为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现在看来好像有点夸张啊,不过二十多年前看的时候,说热血沸腾也不为过。

一通枪战过后,有一个音乐上的重音,表示**的结束,那么这段戏接下来就是尾声的转折。这一节都铺了背景音乐,有点不安的暗示,而偷袭主人公这招,也是警匪片常用的桥段。我们可以发现,小马哥中枪,还是用的慢镜头。这说明吴宇森导演对主角、配角和龙套都一视同仁,只要你中枪,我一概给你一个慢镜头好好表现。一会儿轮到偷袭的哥们儿被干死时,自然也不会例外。

这一个桥段把小马哥的英勇帅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了,那么我们接下来看本片的另一个段落,是如何表现小马哥的落魄与无奈的。

这一段是讲述大佬宋子豪释放后,他重遇小马哥的心酸片段。音乐一开始就是“英雄”主题的舒缓变奏,表现的是往日的伤感,整个摄影机位的视角都是站在宋子豪的角度,从远处观望往日死党小马。这两镜只有环境的噪音,反衬着宋子豪震惊的心态。我们要注意到一会儿现任大佬的出场,用的音乐是激昂版的“英雄”主题,这就与小马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候宋子豪的震惊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是对世事变幻人情冷暖的震动。

镜头切换到地下停车场,我们注意到舒缓版的“英雄”主题又出现了,代表着小马的境遇。他的身影在停车场环境里,在大号字体的包围下显得更加孤独。包括后面有个黄色的很显眼的铁框,框住了他整个人,这些都是美术设计上为人物塑造做出的效果。

当两个人相认的时候,我们可以着重看一下周润发的表演,他的盒饭吃到一半,然后遇到让自己万分激动的时刻。这个时候咽喉哽咽,根本没办法吞下米饭。导演这样的设计很有意思,也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吴宇森以前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也是因为这些小细节后面反映出的真男人情感。

现在的观众看到这一段戏,肯定又要说这是什么“卖腐啊”“基情四

射”之类的,我要坚决控诉这种倾向,这世界什么时候变得不能欣赏纯爷们儿间的热血与友情了?还能不能让男神们愉快地玩耍了?

看完《英雄本色》,我们再来看看吴宇森的巅峰之作《辣手神探》。一般人提到吴宇森的手法,总说他是三板斧:慢镜头、飞鸽子、用枪互指对方。我们接下来看《辣手神探》中的一个长镜头,就能发现吴白鸽的刷子绝对不止三把。

这个两分半钟的长镜头在制作上是比较复杂的,虽然看上去好像只是摄影机一直在跟拍,但是在场面调度和编剧上都有非常强的展开,我们在看的时候可以着重注意下面几个点:

第一点,是演员的走位,也就是演员与摄影机的关系。摄影机并不是一直都把两个演员框在镜头内,而是随机应变,时远时近。演员的走位也不是一直保持在摄影机的前方,而是前后左右的穿插,非常的丰富。摄影机后面还会跟随演员进入电梯到另一层空间。

第二点,是爆破点的设置和特技演员的配合。这个一旦时机掌握不好就得重来。

第三点,是音效和音乐的设计。我们可以听一下什么时候出现音乐,包括一些很夸张的枪的声效等等。

第四点,当然就是导演在什么时候运用慢镜头,在这个长镜头里,导演故意在几个情节的关键点几次放慢了节奏,用来渲染演员的情绪。

我们要关注的第五点,就是剧情的展开,这个长镜头还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错杀自己人的情节,跟全片要讨论的主题也息息相关。

另外,吴宇森自己曾经提到过,这个长镜头其实是由两个镜头组接而成的,那么接点在哪里,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自己寻找。

喋血双雄

文/谋杀电视机

作为吴宇森的代表作品,《喋血双雄》从许多层面上呼应着导演一以贯之的几个主题:兄弟情谊、暴力美学以及罪恶救赎思想。吴宇森独特的电影语言,又让这些主题在不同的电影里栩栩如生。

dxsx1-1

dxsx1-2

dxsx1-3

dxsx1-4

dxsx1-5

dxsx1-6

dxsx1-7

dxsx1-8

这段讲述的是李修贤在受害者的卧室内回忆着周润发的杀人突围过程,随着叶倩文的歌声,李修贤模拟着周润发的出招和身法,体现出了当时李修贤“英雄惜英雄”的快感。

dxsx2-1

dxsx2-2

dxsx2-3

在结尾的**段落,吴宇森将火并的场地安排在了一座正在装修的教堂内,白色的蜡烛、白色的圣母像、白色的鸽子(dxsx2-2),以及正反两派人物的白色着装(dxsx2-1),配上枪战开始后四处飞溅的血液(dxsx2-3),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白里透红”抽象画,而这种效果,也是让纯洁的白色和血液的红色交相辉映的暴力美学手法,外加教堂圣地内的无情枪战,让吴宇森的电影永远充满了魅力。

黄金时代

文/谋杀电视机

《黄金时代》是一部讲述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传记片,也是许鞍华导演从影以来的最高规格制作。总的来说,《黄金时代》里有许鞍华擅长的东西,也有她尝试探索的新手法,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玩味的电影。

hjsd1-1

hjsd1-2

许鞍华擅长用纪实手法拍摄平民

题材,香港促狭的生活空间,也让她的影片有了独特的视听语言,比如她喜欢采用这种画内景框构图,利用空间内的墙壁、窗户、门框,来形成一个新的构图景框,将情节动作安排在这一部分,从而让人物在局促空间中发展情节(hjsd1-1,hjsd1-2)。

hjsd2-1

hjsd2-2

hjsd2-3

hjsd2-4

同时为了抓住生活式的碎片细节,她的剪辑也是非常的跳跃,不像类型片那么精致和圆滑,但看似随意的剪辑方式里,却安插着许鞍华近年来常放的一个大招——**情节的冷处理。比如萧军和萧红第一次见面的戏,在初逢的节点上,许鞍华便来了一个“冷处理”,切入了当时好友的访谈画面(hjsd2-1,hjsd2-2),把观众从期待情绪中拉出来,接着切到晚年萧军写回忆录的段落(hjsd2-3),同时带出萧军晚年的老伴儿(hjsd2-4),这种提前剧透两人爱情结局的手法,让两人还没见面,就已经被抹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hjsd3-1

hjsd3-2

《黄金时代》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多重视角的叙事结构,每个人物根据他们的叙述和记载带出萧红在某个人生阶段的经历,有时人物会朝着观众说话和看,来消除观影时的代入感,有些情节段落,还会采用剧情和说话交叉的表现方式。比如这段一群人饮酒抽烟的戏,便是在正常的剧情叙事中,突然插入一个人对着镜头开始交代某人下落的段落(hjsd3-1,hjsd3-2)。

hjsd3-3

hjsd3-4

hjsd3-5

hjsd3-6

不过本片最能体现这种多重视角技巧的,是那场众人表述萧红和萧军分手的戏。这出戏的第一位叙述者聂绀弩,从一个中立者的角度,对着画面开始述说三个当事人的数个版本(hjsd3-3):先是表现老年萧军的说法(hjsd3-4),但这段并未表现吵架的段落,结尾处也并未出现老年萧军的画外音;然后切入一个老年端木的镜头(hjsd3-5),随后剧情开始表现他的说法(hjsd3-6),这段的结尾,老年端木的画外音叙述了他当时的想法和心理;在经过一长段的后续交代后,聂绀弩交代了各人的去向和下落。这一长段戏里,导演并未刻意要表现一个最具戏剧性或者最具事实性的版本,她只是将当事人的言语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留给观众自己去判断和解读,而且从后续的剧情走向来看,两个当事人的版本中,都做了不少粉饰自己的修改。这种故意让事实变得暧昧的呈现方式,反而让三个人的人物关系,变得十分清晰。

hjsd4-1

hjsd4-2

hjsd4-3

另外影片中还有不少小的细节,也很耐人寻味。比如这个掉在地上的鸟巢、漂在浮木上的金鱼缸、从车上掉下来的脸盆,处处都能体现出“离乱岁月”中的颠沛流离生活,也能让观众更加同情这位“不忘初心”的萧红的坚强品格。

hjsd5-1

hjsd5-2

影片虽然披着多重视角这件冷静、客观的外衣,但这并不代表影片缺乏诗意和温情的时刻。比如这段萧红萧军同去饭馆吃饭的戏,便通过字幕的方式,把两人生活的幸福感传达了出来。这个段落和许许多多萧红笔下充满暖意的时刻一起,组成了属于这位女性作家自己的黄金时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