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
字体: 16 + -

第三章 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途径_三、公民社交网络政治参与

三、公民社交网络政治参与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并认为以口语为媒介的社会是部落社会,以文字印刷为媒介的社会是脱部落社会,而电子媒介社会就形成了地球村。而社交网络使虚拟的网络交往回归至真式的社会交往形态,力图为人们重新找回现实生活,这是人类使用网络技术进行“重新部落化”的重要表现。

(一)社交网络的发展及其特点

社交网络,全称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 也有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 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1)社交网络发展现状

严格来说,国内的 sns 并非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社会性网络服务),而是social network site(社交网站),以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 sns 平台为代表。

2009年,《互联网周刊》推出“中国 20 家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中,几大著名的 sns 社区网站均榜上有名: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等。

全球最早的 sns 社交网站 friendser 建立于 2003 年 3 月,在推出后悄然走红,被业界认为是全球首家社交网站。此后,短短 5 个月,sns 网络就风靡北美。尔后大批模仿者涌现,在众多 sns 社区网站中异军突起的,就有后来著名的 facebook 网站。我国国内出现的第一家 sns 社区网站名为uuzone,创办于 2003 年的南京facebook

,中文译为“脸谱网”,是美国年轻人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始于2004年 2月4日的大型 sns社交网络。仿照facebook的网络架构,清华大学毕业生王兴于2005年12月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校园sns网络社区。

sns 社区网站的小组主要分为三类:大众媒体性质的信息发布类小组、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建立的小组以及私密小组,三类小组的人数依次减少。

sns社区根据其提供的关系推广路径来分类,分为“熟人型”网站和“陌生人型网站。熟人型网站可以概括主要以熟人用户身份因素为基础形成的社交网站,如校内网;以亲属、朋友、同事等关系为基础的开心网等。这种网站依托于用户在线下已有的关系网络,将之延伸到网络虚拟社会中。陌生人型网站则是指网罗了具有某种共同爱好、兴趣或某个共同关注主题的人群的社交型网络,如以喜好摄影、电影、广告等创意产业作为交流基础的moko美空网等。

“社交化”作为一种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一方面,2012 年涌现出大批具备社交基因的新应用,包括图片社交、私密社交、购物分享等,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手机天生的通讯功能,2012年许多热门移动应用都具备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搜索、网购、媒体等互联网应用正在融合社交因素,以丰富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在整个互联网都走向社交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也不断增加平台功能,在原有网站基础上融入以上新型的社交功能组件,尤其是将业务发展重点转向移动终端,进而带动了 2012 年社交网站用户增长。然而,整体上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进入到用户增长的平台或衰退期,引入这些应用很难再刺激用户大规模增长,因而一些社交网站在发展移动应用时甚至另辟道路,推出全新的产品。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较上年底提升了12.6%。网民中社交网站用户比例较 2011 年略有提升,达到48.8%。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调查,约六成用户每天都要访问社交网站,属于粘度较高的用户,其中 38.2%每天访问多次,20.3%每天至少访问一次。

移动终端的特性,决定用户只能实现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约九成用户使用移动社交应用来浏览好友的新鲜事或动态,74.2%发布个人状态。而最具移动终端特色的地理位置功能,目前尝试者比例较低。移动社交网站客户端用户中,约四成(36.4%)是通过手机自带的方式获取的,显示出在手机中置入 app 这一方式对网站推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此类方式偏向于被动推广,因而其用户活跃度相对较低、使用的功能较少。

(2)社交网络传播特点

社交网络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于上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sns社区是基于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信息建立的,sns社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sns是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形成“熟人网上集聚”模式,朋友圈内的关系往往真实度很高,十分可靠,相互之间不存在所谓网络匿名性质的“假面具”,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

第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sns社区传播机制涵盖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进而形成一个大型的熟人圈。sns 社区网站基于 p2p 模式网络,一传多,多传多,利用网络平台的低廉而快速,个人人际网络建立的速度会加快。sns网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网状结构—整合传播—及时反馈”作为新的传播模式,实现分众与聚众的融合。

第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整合。sns社区功能更为多样化,比如用户日志、空间、相册、娱乐游戏等,建构基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平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帮助用户在网络人际交往中展现自我又分享彼此。sns 网络融合了传统的 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同时又添加了各种应用程序,既继承了传统网络的优势,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基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平台。

第四,传播内容的共享

性。sns社区本身是一个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共同意志的虚拟化区块儿,其订阅机制使传播者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体现了“人人都是把关人,人人都可以自主控制信息流动”的权利。sns中包含的rss、相关链接功能让这些内容真正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把这种原本微小的离散的价值聚拢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话语力量和丰富的价值表达。

任何一种媒介的诞生都不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希望通过网络来相互联系,以巩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满足自身需要。在这里,现实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与虚拟化、社会化的网络通过社交网络“联系”起来,成为获得人们认可并进行社会交往的平台。

(二)社交网络的强弱联动促进社会关系的资本化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互动区域。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共同体与社会》中,围绕“社会”、“社区”两个概念建立起社会学体系。社区即在情感、依赖、内心倾向等自然情感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密切的有机群体。在这种形式里,不管人们形式上怎样分离,也总是相联系的。而社会是建立在外在的、利益合理基础上的机械组合的群体,在这种形式里,不管人们形式上怎样结合,也总是分离的。

(1)构建强弱关系联动网

无论是虚拟社区还是真实社区,人都是绝对主角,而不是孤立的,人是社会化的,这种社会化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关系。关系传播理论提出的基本假设是:关系与传播紧密相联,无法分开;关系的本质由群体成员的传播行为决定;关系通常以含蓄而非明显的方式显现;关系在参与者之间通过长期谈判与协调发展起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斯蒂芬·小约翰提出关系是行动双方对他们行为的一系列期望,是建立在双方交往模式的基础上的。

从微观上来看,sns社区传播涵盖了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等传播类型,这有助于强化参与者的用户体验,降低政治参与的社会资本,形成政治参与的强黏着度,从而构建强弱关系联动网。

第一,人内传播结构,可以强化政治参与者的参与体验。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在主观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社交网站的友好、人文性,一定意义上为受众积累了体验积分。同时,基于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sns社区的参与者会在认识外界事物的同时,将自己本身作为认识对象。特别是政治参与的高难度性,使部门参与者对他敬而远之,而人内传播的用户体验,可以使参与者从心理上将他视为一种感受过程,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政治参与客体,进而强化政治参与者的用户体验。

第二,人际传播结构,可以降低政治参与的社会资本。虽然,sns社区有熟人型和陌生人型,但是这种陌生人型一般也是以熟人为基础的二次或多次拓展的结果,基于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基础的政治参与可以降低沟通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在陌生人型社交网络中,因为共同爱好、共同话题而结成好友的用户们,其互相的交往也会呈现“熟人型”的特征,这种人际结构的效果制约机制,有利于参与者意识到盲目参与的后果,而主动采取理性参与方式。

第三,群体传播结构,可以提高政治参与的强黏着度。黏着度强是表现一些小型网站和兴趣网站的鲜明特征,虽然某一类型的用户不多,但是都很有效,而且参与者在细分了的网站上能够各取所需。同时群体中的“我们”意识以及利他精神,可以提高政治参与的黏着度,强化政治参与的意识,进而采取行为。

《环球时报》与sns性质的人人网结合是社交网站推动民众政治参与的典型范例,《环球时报》依托人人网开设公共主页,转发国际政治新闻。社交网站以熟人圈为基点,圈子中的人群可以立即看到好友状态和信息,并进行评论,不同主页扩散的人际网络不断叠加,以滚雪球的方式将参与者圈存在其中。目前,《环球时报》人人好友近100万。人人网是由校内网发展而来的,其注册者一般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者,文化程度较高,对《环球时报》等高端媒体也有一定的认可。而《环球时报》就是借助这种传播模式,使受众自发关注其相关报道,并且发表看法。

sns降低了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交易损耗、沟通损耗以及无效作用,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增加了社会资本,并且充分发挥出社会资本“越共享越增值”的特性。sns社区的最显著特性就是基于熟人圈子所形成的传者真实性,用户可以在sns中进行自我调整,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子和关系网络,也就是所谓强关系的网络化。在熟人交际情境下,熟人间讨论的实际问题比重会增多,也提高了信息传递、处理和反馈的效率,而且会使社区内“传受”双方的交流更加透明,降低传播成本,增加传者的信用度,提升受者的信任感知度。

(2)实现社会关系的资本化

普特南对意大利行政社区的研究,将社会资本从个体层面扩展到群体层面,在他看来,社会资本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体拥有的资源,而是全社会所拥有的财富。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普特南对社会资本做了这样的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他认为,正是这种存在于社区和国家中的因公共参与而培养起来的社会资本,促进了社群的繁荣、经济的发展。

而sns社区的出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虚拟社区和真实社区的资源,通过sns进行政治参与则可以实现社会关系的资本化。

第一,sns社区的熟人机制,有利于积累政治信任感。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sns社区政治参与,有利于依托人际关系来培养参与者对政治社会的信任感,包括对政府、官员、社会政治生态等的信任,同时提高参与者的感知、体验能力,积累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内化为一种社会动力资本。

第二,sns社区的圈子机制,有利于形成政治规范意识。基于兴趣、爱好的社交网站容易在分享信息的基础上,以真实、互惠、合作的态度来参与政治,以无形的圈子结构来调节参与者的行动,从而形成政治规范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强化圈子内部的聚合效应,从而形成社会资本。

第三,sns社区的现实关系网络化,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行动。sns现实关系网络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化,在线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线下互动回归于

现实生活,实现在线关系网络的现实化。而这种现实与网络政治社会的交融,在“效果—需求”机制的刺激下,更能够推进社会政治行动。

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特征,它有助于推进社会行动。

在滕尼斯那里,社区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任何一个特定社会形态都不会处在这个连续统的某个极端,而是某个位置。纯粹的社区和社会是不存在的,两者之间互相都有对方的因素。在这种理解下,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一个社区因素不断减弱而社会因素不断增强的过程。

(三)px项目相继搁浅:社交网络公民理性参与的典范

近几年来,px成为**词。继2007年厦门px项目因当地居民抗议被驱逐搬迁到漳州古雷、2011年大连px项目因当地居民抗议宣布停产待迁;2012年10月28日,宁波镇海px项目也因群众抗议被迫停产。px已经成了一个代名词,环境保护、政府公信力、公众知情权等等,关于px项目的舆论,一次次考验各种利益团体。

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由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原计划2008年投产。2007年3月,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在两会期间公布,提案认为px项目离居区太近,如果发生泄漏或爆炸,厦门百万人口将面临危险。但遗憾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厦门市政府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而且加快了px项目的建设速度。经多家媒体报道后,短时间在厦门引起强烈反响。在当地政府仍无回应的情况下,厦门市民纷纷上网发帖讨论,相互转发手机短信,甚至以“散步”的形式,集体表达对px项目的反对诉求,从而引发轰动全国的px事件。

厦门市海沧项目与厦门风景名胜地鼓浪屿仅5公里之遥,与厦门岛仅7公里之距。项目开工后便遭受广泛质疑。而质疑声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学生,他们在人人网上发布各种有关项目情况,市民游行的资料和图片。这当中有地域因素,大学生关心他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因为px项目位于人口稠密的海沧区,临近拥有5000名学生的厦门外国语学校和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项目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海沧区人口超过10万,居民区与厂区最近处不足1.5公里。以厦门为圆心,px事件在其他地方扩散开来,以厦门大学生为圆心,px事件在人人网上也扩散开来。2007年厦门px事件爆发后,金涌受厦门市政府邀请,前往海沧担任px事件应急处理的专家质疑。他认为厦门px之所以称为一次环保事件,与该产品本身的毒性并无太多关系,而在于px 项目信息公开不够,以及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而后来的宁波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是国家“十二五”重点生产力布局规划项目。在宁波市人民的恐慌和害怕中,他们上街游行。2012年10月27日下午,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就广泛征求民众对该项目的意见、维护社会稳定做出部署。2012年10月28日,宁波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市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进行。

2012年,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环境工程的张弘,在人人网上看到了宁波px项目的消息和图片,家乡人走上街头反对px,有的人甚至戴上口罩。张弘的家虽然离镇海较远,但因为宁波人都去游行了,他的母亲也参加了游行。px项目论证很长时间了,但是民众都不太了解什么是px,也不知道这个项目究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什么样的变化,就是盲目地去游行了。张弘结合自己的知识写了一篇日志,放在了人人网上。在这片日志里,张弘通俗的话介绍了什么是px,讲了px的危害,讲了他希望大家冷静下来看待px这个事件的愿望。张弘最初写这篇日志只因为发表心中的不快,没想到这个日志被疯狂的转发,很多网友在他的日志下回复并和他讨论。

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张弘说,很多人指出了他文章中的问题,如“px不溶于水,因此不会对水造成污染”,也有一些经济风险分析的错误。张弘都虚心接受这些批评,但是他始终觉得讨论比不讨论要好。

其实,张弘在人人网中的日志只是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参与此事件的一个缩影。从厦门px事件中厦门大学生在人人网中发布消息,到宁波px事件中张弘的日志疯传,除了有地域原因之外,也显示出当代青年,或者说是以社交媒体为友的青年参与政治的一种新方式。以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的人人网在大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社会矛盾凸显期,人人网这种交友平台也慢慢地出现了政治的声音。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开拓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受众,成为青年政治参与的新领地。

青年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社会参与和社会责任感也随之上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青年对政治的冷漠情绪。而社交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青年的需求和偏好,以这种方式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是对社交关系的有效利用,也是青年提高政治认知、端正政治态度、进而采取理性行为的重要创新。

社会化媒体,因其“社会性”而备受推崇,也因其“前卫性”而引领着新一代“改革者”,通过改变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来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虽然,社会化媒体的舆论环境还不太成熟,我们不知道在未来社会化媒体家族中,还会有何种新的应用形式出现,但毋庸置疑,社会化媒体的不断普及及其对社会的动员作用,将促进社会更加民主和开放。网络论坛为公民政治参与营造开放氛围,拓宽公共话语空间; 微博强化了政治互动,实现信息交换;社交网络构建强弱关系联动网,实现社会关系的资本化。此外,社会化媒体还包括播客、维基、即时通讯工具、网络书签、签到工具等,它们都具有参与性、对话性、公开性、社区化等共同特点。社会化媒体使普通公民作为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的角色得到突显,其所形成的开放交流、去权威化、自由共享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提升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在召唤参与者的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