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字体: 16 + -

第一节 长春工业大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背景

第五章

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

长春工业大学是吉林省在党建工作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和自身特色的高校之一。现以长春工业大学党的建设为例,进一步研究和展示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长春工业大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背景

一、长春工业大学的基本情况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为筹建一汽而创建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962年8月,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在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馆藏图书160余万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807名,其中本科生15435名,研究生2169名。教职员工1803名,其中教授173人、副教授364人,博士生导师23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人、全国百名优秀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

学校设有19个学院,2个教研部;拥有2个省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8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覆盖),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创建了以国家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19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机构。

学校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举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35所院校之一,也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始终坚持“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形成了“人才培养面向实际,科学研究讲求实用,社会服务讲求实效”的鲜明办学特色,孕育了一代代师生“艰苦奋斗、严谨求实”的办学精神。建校62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长春工业大学党建工作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学校现有党委部门8个;下设26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17个,党总支6个,直属党支部3个;有183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141个,学生党支部42个;现有在职党员2189名,其中教工党员959名,约占教职员工总数的55%,学生党员1230名,约占学生总数的7.2%。

多年来,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始终秉承“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党的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党建优势,党政齐心,干群合力,营造了党建工作长盛不衰、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学校党委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长春工业大学党委连续多年被吉林省委、省高校工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也是继1993、1998年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后获得的又一殊荣。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被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2009年被吉林省委确定为“抓党建,促振兴”工作先进典型单位;连续5次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这些都是对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出色工作的最好评价,也是对长春工业大学党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

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秉承“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党的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党建优势,党政齐心,干群合力,营造了党建工作长盛不衰、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核心力,建设过硬的领导班子

学校党委注重班子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志在一流,打造了一支过硬的领导核心。

1.重学习,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党委以建设学习型班子为抓手,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创新学习理念,推动“日常安排”向“长效规范”转变,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坚持每两周一次雷打不动,推行“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一季一交流,半年一通报,每年一考核”的学习模式;拓宽学习载体,推动“传统方式”向“统筹多样”转变,党委理论学习坚持做到分层分类全员学、横向联合团队学、上下联动结对学、宣传造势推动学;注重学习成效,推动“理论学习”向

“实践成果”转变,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近两年共承担国家、省市和学校党建研究课题212项,发表党建研究方面论文101篇,公开出版了3部理论研究著作。学校每年用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费达30余万元,党委理论中心组连续被长春市委评为“干部理论学习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在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2.促和谐,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班子成员能够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师生,听取意见建议,集思广益,讲团结、讲友谊、讲奉献,实现了班子成员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人格、感情的融合,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领导集体。班子的和谐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和谐,全校教职员工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巨大力量。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干部群众对校级班子的满意率都为100%。

3.扬正气,树立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学校党委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带头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对班子成员实行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班子成员带头廉洁自律、承诺践诺,从不搞特殊化,在廉洁从政上始终是广大教职员工的榜样。2008年,学校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省纪委确定为全省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单位。

(二)坚持固本强基,积极强化导向力,打牢坚实的基层组织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工作的一贯指导方针,用长春工业大学人的话讲,就是“基层组织抓得好,也是生产力。”

1.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坚持加强组织建设。学校党委积极探索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构建严密有效的组织网络。针对学校实际,坚持党组织与行政单位同步、对应设置,保证每一个机构、单位都有对应的党组织;针对教师实际,按项目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等新兴学术组织设置党支部,使党支部工作与最活跃、最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有机结合;针对研究生学习实际,在班级、课题组、实验室设置党支部,使党的工作直接覆盖到研究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细胞单位;针对本科学生成长实际,低年级按年级设置党支部、高年级将党支部建在班(或专业)上,在学生园区、社团、社会实践团队中设立临时党支部。目前,学校有183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141个,学生党支部42个。

2.以抓好带头人为重点,坚持加强领导建设。学校党委一直重视精心培养、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坚持党支部书记兼任行政职务,推行从青年教师中选拔任用党支部书记制度,做到“一岗双责”;把党支部书记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选任37名优秀辅导员担任专职学生党支部书记,纳入科级干部管理序列;把学生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接班人”高度来培养,对30名学生党支部书记敢于放手让他们挑担子,使他们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

3.以增强荣誉感为基础,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党委真正重视、关怀和爱护党务干部,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建立健全专兼职组织员队伍,在党务干部中选聘31名兼职组织员,给予每月400元津贴补助;为基层党组织配备兼职党务秘书,给予每月150元津贴补助;实施党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现“三年两个月”的教育培训任务,整体提高党务干部的职业素质;突出人文关怀,为党务干部生活解忧、心理减压、发展铺路,使他们有为有位,营造浓厚的“家味”,形成了“家和万事兴”的良好工作氛围,打造了一个和谐的长春工业大学,建设了一个最有人情味的长春工业大学。

(三)不断活化载体,大力提升凝聚力,营造丰富的活动资源

长春工业大学党委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建立完整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全方位的党组织活动体系,全力打造“三个载体”,实现党组织活动资源的最大化,努力把党建工作的活动资源转化为学校发展资源。

1.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实现党建活动的鲜明化。学校党委坚持把经常性、规范化的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主题党日活动”的主要依托,以浓郁的“党味”丰富基层组织活动资源。“主题党日活动”把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基层组织为单位,有的跨部门、跨学院联合,有的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创,有的与机关、企业、社区共建,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报告讲座、座谈交流、参观走访、调查研究、咨询宣讲、公益奉献、文艺汇演等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列支30万元设立基层组织活动专项经费,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以“特色活动立项”为载体,实现党建活动的项目化。学校党委借鉴科研项目立项办法,对基层组织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设立校内专项科研基金,使工作任务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品牌化。一些特色活动,如已经形成长效机制的“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党员示范岗”“真诚爱心万里行”等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党组织,还被纳入全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学校还坚持投入资金80余万元组织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实践考察、“双十佳”大学生党员开展“红色之旅”等特色活动,实现了工作覆盖面广、党员参与度高、实际效果好的目的。

3.以“‘三帮扶’工作”为载体,实现党建活动的示范化。学校党委广泛开展“三帮扶”活动,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门认真研究部署。积极开展帮扶校外困难党员,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朝阳区政府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和帮扶的8个社区、246户困难群众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全校26个基层党组织与帮扶社区和困难群众进行了对接,为困难群众提供了近8吨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通过常年开

展的“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加强对校内困难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帮扶工作,开展了“一帮一”“一助一”关爱活动,两年来共对300名困难党员进行了帮扶。《吉林日报》《中国文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三帮扶”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讲求实际效果,不断增强影响力,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把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凝聚到事业发展建设上来,真正把学校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事业发展成果。

1.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学校党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积极统筹育人资源,加大在高知群体、学术骨干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对新来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变“坐等上门”为“亲密接触”。紧紧依托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构建宽领域、全覆盖的大学生理论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三个三进”教育模式,大学生理论教育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高校参加了全国理论宣讲,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学校党委引导大学生自学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学习活动高度重视,亲自批示,中直省直16家媒体对学校典型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长春工业大学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教学效果最好的有党员,科研成果最突出的有党员,工作勇挑重担、兢兢业业的是党员,学习刻苦勤奋、肯于钻研的还是党员,教师党员占教师总数的60%,承担了75%的教学工作量、85%的科研工作量和95%的管理工作量,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13%,考取研究生和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的70%以上是党员,成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优秀代表。在2010年抗旱抗震救灾活动中,全校党员为灾区捐款近43万元。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使学校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师生。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和关注民生工作,积极加强和谐建设。实施“惠民工程”,建设了“工大家园”13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每年投入1500万元提高校内津贴,先后开工8个基建项目,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实施“温暖工程”,连续多年坚持党支部、领导干部长期分别与一名困难教工和学生结对子活动,两年来共发放慰问金30余万元,为10983名学生发放勤工俭学补助113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175个;实施“阳光工程”,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处级单位建制,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提高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品位和质量,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实施“助推工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与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东北三省地方高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3%,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学校之一。

3.强化智力科技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学校党委把党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作为重要指标,把面向社会多出成果、多出生产力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的落脚点,党员常年在企业蹲点,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环环相扣”,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经济果实,切实把科研成果落在了吉林大地上。每年由党员为主体的100余支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赴军队、农村、企业开展科技援军、科技支农、科技联企活动,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敖玉辉研发的“民用碳纤维”成为全国最大碳纤维原丝项目,实现了碳纤维大批量的“中国制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进行报告;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张明耀研发的“碳纤维”实现产业化并成功应用于航天领域;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张会轩研发的“高品质abs树脂”合成技术年产值32亿元;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自动化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达到8033万元。

三、长春工业大学党建工作的实践启示

长春工业大学在过去近62年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初创调整、稳步恢复到快速发展,成为全省高校中的一颗明星。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牢固树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为吉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中,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是长春工业大学人在各种各样的风波和挑战中经过艰苦的奋斗取得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紧紧围绕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依赖和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善于发现和把握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机遇,主动创造条件,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发展中的问题,跳出学校看差距,紧跟前沿谋发展,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促进学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探索出的一条符合长春工业大学实际的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学校,切实把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成长成才、教师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严谨求实、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工大精神,下大力气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充满活力、民主开放、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共同创造的最大办学优势。

实践启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春工业大学的立校、兴校之本,也是长春工业大学人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力量之源,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中,植根于不断进步的办学实践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