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字体: 16 + -

第四章 吉林省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_第一节 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第四章

吉林省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党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省高等教育的建立、发展与改革的实践证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领导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关键与重要保证,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节 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探索民族独立富强之路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吉林省高校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历史,是高校师生员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结果。

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吉林省高校党建的辉煌历程和实践充分证明,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党赋予吉林省高校党委和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也是吉林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集中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凝聚了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基本原则。尽管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表述有所发展,但是其思想精髓却始终未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党建的首要职责。吉林省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

方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确保高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事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既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重视思想品德提升,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吉林省高校培养的学生真正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具体内涵。吉林省高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指向,把人才培养职能与人才强国战略和人的现代化培养结合起来,把高校科学研究职能与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结合起来,把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合起来,把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与建设文化强国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促进高校在人才培养观、教学方法观、学生就业观等方面得到有效转变,在市场意识、实践意识、国际意识等方面得到强化,坚持稳定

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全面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吉林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开展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吉林省高校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发展战略,把科学发展作为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好规模和质量、规模和结构、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端正办学思想,科学谋划定位,优化办学结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探索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新型的政府与高校关系、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高校内部治理关系,创新与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密切合作、资源共享的模式,把社会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动员起来,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章程,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形式,营造学术自由氛围,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