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戏剧之王
字体: 16 + -

004、一场戏赚多少?

    老杨同志哼着小曲、扎着围裙,在厨房里煎炒烹炸十八般武艺。

    “老杨,你的那些狐朋狗友都靠不靠谱啊,可别让咱儿子发现了,是咱们花钱找人去给他捧的场。”

    杨妈是典型的矛盾式家长。

    明面上坚决反对杨舟不务正业去搞剧团,暗地里却又担心剧团公演效果不好杨舟自信心受到打击。

    “秀琴同志,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吗?都交待好了,不会说漏嘴的。统一口径,谁去问,戏票都是他们自己花钱买的。”老杨同志拿着锅铲,从厨房里探出半个身子,“那个……票钱你什么时候给我报了啊,送出去三十多张,小两万呢。”

    “给你报一半。”

    老杨:“不是……”

    呵,女人。

    秀琴同志眉毛一挑:“儿子是我一个人的吗?”

    “好好好,另一半我出,谁让我是他亲爹呢。”老杨回去炒菜了,入戏太深,满脸的不情愿。

    知足常乐。

    赚多少是多啊?

    这些年杨氏地产的生意为什么越做越大?靠得就是老杨同志这双炯炯有神、善于发现商机的小眼睛。

    老杨现在是打着送票的名义,干着卖票的勾当,而且还一手托两家。他每帮红星剧团卖出去一张戏票,就能从老婆、儿子那里额外赚回两张票价。

    额,现在是一张半了。

    手机响了。

    老杨关掉抽油烟机接电话:“裴总啊,今天去看戏了?非常喜欢!我儿子导的能差么。想要包一场带你公司员工一起去看。没问题,票的事包在我身上,你定好时间告诉我……”

    ……

    《十二公民》已经公演一周了,随着口碑发酵,观演人数的累计增多,沉浸式戏剧也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米花”评分5.2!

    “米花”是国内最大的影视艺术评论网站,作用类似于地球的“豆瓣”。其实前几天《十二公民》在“米花”上的评分还挺高的,达到了9.4。直到某张姓导演在微博公开炮轰,评分才逆转直下。

    这个姓张的导演在话剧圈还挺有名的,也算半个名导,微博粉丝一百多万。他之前发了一篇长文,还是老生常谈,抬高话剧逼格,贬低影视作品的路数,满满的优越感。

    结果,和粉丝互动聊着聊着,话题就歪到现今话剧圈的种种不良风气。又恰巧有人提到沉浸式戏剧《十二公民》,公开行刑就这么开始了。

    “现如今资本已经把手伸进咱们话剧圈子了,最近有一出戏《十二公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满满的商业操作。你们去米花网站看一眼就知道了,真的是刷都不会刷,两百多个评分,基本全都是十分满,这是把咱们都当傻子吗?”

    其实某张姓导演还真挺小心的,怕喷错了,所以开炮之前他在网上找了一个《十二公民》的枪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评价就一个字——烂!环境烂、演技烂、剧情也烂,整个就一烂到家的垃圾作品。

    其实某张姓导演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能完全怪他,主要是枪版拍得太差。偷怕的那位up主可能是入戏太深,在看戏的时候东走西逛变换了七八次角度,各种人影乱晃,还谈什么代入感?

    剧情都是勉勉强强,靠声音才串起来的。

    “先炒出一个沉浸式戏剧的概念,然后再利用大众的好奇心卖高价票,咱们话剧产业体量小、市场反应慢,人家根本就不怕你打差评,稍微从票价里拿出来那么一点运作运作,就把评分给刷回来了。

    等大众全面反应过来,沉浸式戏剧到底是什么垃圾东西,人家早就赚得金银满钵准备离场了。剩下一地鸡毛,谁管你死活?最后挨骂的还不是咱们整个话剧圈子。

    而且此例一开,让那些资本尝到甜头,跟风炒作的肯定大有人在。到时候什么交互式戏剧、饶舌戏剧、米田共戏剧各种概念就全都冒出来了,群魔乱舞。不是我危言耸听,这是整个戏剧行业的危机!”

    别管张姓导演说得有没有道理,反正有沙雕网友愿意听,而且支持的人还不少。于是乎……一场维护话剧正义,反对概念戏剧的抵制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张姓导演亲自下场呼吁整个话剧圈,共同抵制《十二公民》,如此一来那些真正看过《十二公民》的戏迷就不答应了。

    两边直接就干起来了,从微博喷到米花,又从米花喷回微博。

    张姓导演说自己已经戳到了资本的痛处,他需要保护,在网上攻击他的那些人,全都是红星剧团花钱雇佣的水军。《十二公民》的那些戏迷,则说张姓导演自己没本事拍出好作品,得了红眼病在这诋毁别人。

    目前来说,还是张导一方掌握了舆论导向,但等过两个月《十二公民》的口碑逐渐传开,事情可就不好说喽。

    对于网上的种种言论,杨舟倒是满不在乎,有大佬亲自下场免费给他打广告,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毕竟黑粉也是粉嘛。

    从近几日《十二公民》的售票情况就能看出端倪,宣传效果还是不错的,平均上座率已经提升到70%以上,而且都是实打实的观众,极少再有那些买了不来的人情票。

    这时候。

    王小胖笑得跟朵花似的,领着一位斯斯文文的中年人走进办公室:“团长,来了一单大活儿,这位黄老师想要包场。”

    杨舟赶紧起身热情握手:“您好,黄老师。”

    588x50=29400!

    这可是一个大单啊,稳住,别慌!

    “您好您好,我是东川戏剧学院的老师黄明,今天看了《十二公民》真的是感触良多,所以我就想带我的学生们一起过来,也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演技,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

    黄明老师先是一顿猛夸,然后才话锋一转进入正题,商量道:“就是……您这儿的票价稍微贵了一点,我那些学生恐怕负担不起,能不能给个折扣啊?我这是教学用途,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咱们可以长期合作。”

    “黄老师,我不是不想给您折扣,实在是成本摆在那里呢。您是东川戏剧学院的老师,也算是半个圈里人,有能力出演《十二公民》的演员在市面上都是什么价位,您不会不知道吧?我们现在是推广阶段,每次演出都是在赔钱。”

    杨舟一秒入戏,眼神到位,情绪饱满,把“演技五五开”的团长技能发挥到极致。

    王小胖一脸震惊地看着杨舟。

    王小胖是杨舟手底下的头号狗腿子,虽然工资不高,但对整个剧团的运作情况,再清楚不过。

    剧场,产权是杨氏地产的,白用。

    演员,底薪四千,提成每场戏一百。

    还有灯光、音响、化妆这些。

    再抛去纳税、售票平台抽成。

    总之,把所有的成本全部加上,平均每场只要卖出7张戏票就算保本,这是经过反复核算的。

    按照平均上座率算,每场净赚1万6。

    按照包场算,每场净赚2万5。

    杨舟竟然能把“每次演出都在赔钱”这句话说得那么情真意切。睁眼说瞎话?这个词完全就是对杨舟演技的一种侮辱!

    王小胖瞪大眼睛望着杨舟。

    团长,您是入戏太深,连自己都信了吧?

    黄明轻轻拍了一下杨舟的肩膀,主动退让道:“我明白你们的难处,打折的事我就不提了。您看……我能不能多带一点学生过来,到时候没地方坐就让他们站着,这样也算是变相降低了我的教学成本。”

    杨舟一脸地感动,眼睛里甚至闪烁着晶莹:“这个没问题,谢谢您的理解,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系统为什么要强制规定每场观众最多50人?是因为人数过多,便会影响观看效果,剧团必须为每一位购票的观众负责。

    但包场就不一样了。

    理论上,剧团只需要对包场的那个人负责,让他满意就可以了,所以他愿意带多少人过来就带多少人过来,只要现场能塞得下。

    “王小胖,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把poss机拿过来。”杨舟暗松一口气,他还真怕这单生意跑了,趁热打铁,“黄老师,忘记告诉您了,在我们这包场可以解锁新玩法,您看您现在方不方便,先把订金交一下。”

    王小胖双手捧着poss机,眼神里尽是震惊。

    这就刷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