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戏剧之王
字体: 16 + -

003、裴总在看戏

    《十二公民》如期公演。

    虽然从售票平台上查看,《十二公民》首日两场演出均已售罄,但真实的上座率却不容乐观。

    太多的人情票了。

    裴总是一名资话剧迷,但通常情况下他是不会看红星剧团这种小剧场的,主要是剧本质量太差,演员素质太低。他今天到场来看《十二公民》的首演,完全是看在海平地产杨总的面子上,也就是杨舟的老爹。

    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么大一个老板放下身段,亲自打电话帮儿子推销剧票,怎么能不给点面子呢。况且两家公司在业务上还有往来。

    《十二公民》的公演地点是在红星搪瓷场的废弃厂区,裴总把车直接停在院里,按照路牌指引往里走。

    检票。

    进入剧场。

    是一个经过简单改造的破旧仓库,仓库中间用黄线圈出一片演出区域,摆放着桌椅等道具。黄线以外是观众席,长边15席、短边10席都只有一排,仓库四边一共50个位置。

    检票员:“大家随便坐没有号码。我们这是沉浸式戏剧,坐在哪个位置观演效果都是一样的。”

    哎,现在的年轻人啊就知道搞花样,连对艺术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尽管裴总对《十二公民》这场戏没有太大的期待,但走进剧场后还是难免失望。

    话剧是演员的艺术。

    导演不在演员和剧本上下功夫,转而寻求什么表演形式上的突破,完全是舍本逐末。就像是那些剧情不咋地,只知道砸特效、卖情怀的垃圾电影。

    票价588!

    就这观影环境,这就演员名单,还是把五去掉吧。

    裴总甚至怀疑杨家父子俩是准备借用剧团的名义洗钱,不过这跟他也没有关系,既来之则安之。

    观众陆续进场。

    数来数去也只有14个人,剩下那36位是买了票都懒得来。主要是红星搪瓷厂位置太偏,而且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看戏的地方。

    “各位观众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演出过程中请保持安静,如果觉得自己的观看角度不是那么理想,可以从座位后面的通道换一个位置。”

    检票员的话并没有在观众中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作为资深戏迷的裴总心里却咯噔一下,隐隐有了期待。

    不会玩这么大吧?

    在戏剧理论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第四堵墙。

    一般的镜框式舞台都只有三堵墙。

    演员需要通过想象力来铸造第四堵墙,将自己和观众隔开,从而忘记观众的存在。

    而《十二公民》的这个小剧场不仅一堵墙都没有,在演出过程中观众还能随意走动,任意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角度。四面八方全都是眼睛,没有一丝一毫的安全区域,这种演出形式对演员造成的心理压力简直难以想象。

    演出正式开始。

    先是一段旁白介绍故事背景。然后十二位陪审员陆续进入剧场,灯光、音响悄然融入,浑然天成。

    内行看门道。

    演员刚一入场,裴总便心中一惊:“这演技可以啊!”

    演员进场后,“韩童生”陪审员有一段接水、喝水的戏。裴总所在的位置正好能看到他的正脸。

    距离不足半米。

    裴总甚至看到了自己在“韩童生”瞳孔中的倒影,但“韩童生”却对他视若无睹,就好像在两人之间真的存在一堵无形的墙。而更让裴总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演技在线的不止“韩童生”一个,十二位演员全都挥洒自如。

    随着剧情进展陪审员入座,但裴总却站了起来。他没法不站起来,因为这单一的视角已经无法满足他对这部戏的期待了。在这个时候观众席后面的狭长通道,便发挥了它的作用。

    裴总不停切换着角度,艺术产生于细节,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这种360度无死角的看戏模式实在是太爽了。不说剧情,单是这份演技便值了票价。

    说句实在话,《十二公民》前二十分钟的剧情挺平淡的都是在铺垫,平淡到裴总光关注演技,都不知道剧情到底讲了些什么。直到“何冰”拍案而起破口大骂,一位老哥可能是代入感太强了突破大喊一句“骂得好!”裴总的关注点才逐渐转移到剧情上。

    其实这种现场叫好,尤其是在小剧场,很容易让演员出戏,但场中的十二位演员却丝毫不受影响。

    裴总渐渐的被剧情所吸引,更忍不住为导演、编剧叫好。

    多元化的人物语言、放大后的人物冲突、巧妙的人物设定、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既饱满了戏剧结构,又不会喧宾夺主。将这本应枯燥烦闷的法律探讨,包装得极具吸引力。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仿佛刹那间就过去了。

    演出结束。

    现场虽然只有14名观众,但在这一刻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还有观众控制不住情绪冲上去和演员拥抱、要签名。裴总也跟着他们进入了表演区域,他意犹未尽想去看看桌子上的台词本。

    结果……

    “这竟然真的…只是道具。”裴总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他原本以为桌子上的案件资料是伪装后的台词本,没想到竟然不是。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全程无中断,如此恐怖的台词量竟然全是硬背出来的。

    “五百八十八,票价定低啊!”

    《十二公民》的成功不仅仅是模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演员。如果演员的演技不到位,全程尬演,那就完全没法看了。

    裴总也认识不少话剧界的大佬,但有这份表演功底的哪个不是身价不菲。要凑十二个人演这么一出戏给五十个人看,票价还不得飘到三千往上?所以说五百八十八的票价真的良心,物超所值。

    散场。

    演员观众陆陆续续离开,裴总跟在人群的最后也要走,突然发现表演区“何冰”坐过的椅子上落了一个类似证件的东西,他赶忙过去捡了起来。

    “检察官陆刚。”

    裴总原以为“何冰”这个演员的本职工作是检察官,结果发现证件的下面竟然有两个小字——道具。

    脑袋嗡地一下。

    他这才明白《十二公民》的真正含义。

    陆刚作为检察官还世间以正义是他的职业要求,而其他人呢?在其他十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正义是法律从业者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唯独不是自己的事情。其实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培养公民意识的传统,这竟然成了一个悲剧。

    “杨总,您儿子这戏也太狠了点吧。”裴总无奈苦笑。

    他今天要是不手欠翻了一下这个证件本,就不可能发现《十二公民》的另一层含义。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多少?

    对于裴总这种有点强迫症的资深戏迷来说,这剧实在太魔性了,根本就不是看一遍两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