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九十章 兄弟阋墙

    台下的官员们不敢回话,怕引火烧身,可杨辅却不怕,反正自己说不说话,李平也一定想一把火把自己给烧了。所以杨辅站了出来回道。

    “陛下,在这件事上是臣有罪,不过如今事已至此,陛下就是把臣下们都给杀了也无济于事。七十万征北军虽然还没消息传回,但北元也不可能如此短的时间就杀光七十万人,其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让北元趁机偷袭了北境。如今北境不但要担心回过神来的七十万北征大军,关内也有足够的力量拦住他们的进攻。陛下,臣以为,现在我们最该担心的并不是北元。”

    李平没想到杨辅会站出来主动揽下北境丢失的责任,可这反而让李平更加为难。难道趁机罢免杨辅,那到时候自己这个皇位恐怕也保不住了。可如今自己已经表明了要让人在北境失守这件事上负责,所以李平也不打算轻易的退让。

    “人家十万兵马压境,不担心他们,我该担心谁?担心自己这个皇帝还办不了几个尸位素餐,导致北境丢失的官员吗?”

    李平的话说的很明白了,他希望杨辅不要太过得寸进尺,自己虽然有把柄在他手上,但在天下大义面前,他还是皇帝,杨辅始终是臣。

    杨辅自然是听懂了李平的意思,所以也没真的好赖不管的和李平死磕,而是继续刚才的话说道。

    “陛下,当务之急不是北元犯境的兵马,也不是给臣下等人定罪。而是那被先皇分封三地,能征兵征税的三位亲王啊。”

    杨辅的话让李平当即楞在当场,是啊,自己的几个藩王兄弟可都还在呢。特别是那个本该是由他来当皇帝的大哥李存道。如今自己这皇帝刚当不到一年就丢了北境,李存道能放过这个机会吗?

    如今七十万大军生死未知,北境丢失也让自己这个新帝威信扫地,自己最该关心的确实不是和杨辅争锋,而是该关心那三位兄弟会如何做。

    毕竟,输给杨辅,自己这皇帝也就是当的不那名痛快,可还是皇帝。输给李存道他们,那自己可就什么都不是了。

    被杨辅一语点醒的李平,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再次问到杨辅。

    “丞相,因为朱恒陈进的无能让北境丢失,让朕太过生气了。这才说了胡话,还请你不要往心里去。如今七十万征北军只能孤悬草原,如若让他们尽数被灭,我又该如何对付北元?”

    问的是如何对付北元,说的却是让北征军继续孤悬草原,李平的意思很清楚了,他并不打算调动兵力进入草原去接应征北军了。

    他要留下足够的力量时刻准备对付那些可能会趁机图谋不轨的兄弟们,特别是自己的大哥李存道。

    杨辅自然明白李平话中的意思,要对付亲兄弟这话,皇帝自然不能明说,只能由他这个当朝于是对李平回到。

    “陛下,北境只是一时之败,北元再厉害他也不能撒豆成兵,变成天兵天将打过来。而我们大乾地大物博,钱粮充足。只要过个一年半载,就又能组织大军北征。所以陛下不必再纠结北境一事,如今三位亲王所在的德州,淮州,东州才是重中之重。”

    听完杨辅的话,李平故作不解的问道“丞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陛下,当年先皇给予亲王藩地那么大的权利,可见先皇的父爱之深,如今大乾因为庸将误国,几位亲王自该加重税收征兵,以填补朝廷损失,这样我们就能更快的重新集结力量反击北元。”

    果然是屹立朝堂二十余年不倒的杨辅,如果真按他说的这么做,不但能更快的凑齐兵马粮饷,也能最大程度上削减三个藩王的实力。

    而且以对大乾的忠,和对父皇的孝来要求三位亲王,他们也没有任何借口拒绝闹事。

    李平很满意杨辅的这个方案,正准备准奏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臣反对,陛下万不可如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即刻召回大将军,让他去统领西川兵,然后从西川走廊进入草原接应征北军。以大将军之能,只要手上兵马充足,立刻就能完成对北元的反击,重新夺回北境。以增加百姓负担来对付北元,这是舍近求远的做法,臣反对。”

    反对的是刚升上来的刑部员外郎张阗,被杨辅一手提拔的年轻干才。他口中的大将军,自然不是如今大乾唯一的大将军古安国,而是那个在迴雁峰种地的冯天恩。

    没人会想到他在这个时候敢站出来反对杨辅,可他就是站出来了。相党一脉的官员全都对他怒目而视,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今时今日的地位是谁的恩赐?

    就连皇帝李平此刻也在暗怪张阗的幼稚,他的想法本是自己最初的想法。刚才自己发的脾气,其实也是在给自己重新启用冯天恩做铺垫。

    可杨辅却点出了大乾如今最大的危机所在,这个想法自然就得放弃了。

    因为冯天恩曾经就是李存道的人,当初李平也亲眼见证了冯天恩在皇帝寿宴上和孔有德这些人一起逼宫父皇立李存道为太子。

    李基在寿宴过后便极力打压冯天恩,甚至不惜将大乾战神囚禁京城,为的就是让李平登基后放出冯天恩以礼待之。好让冯天恩脱离李存道,成为李平的人。

    可李平因为贤妃一事气死了李基,为了能坐上皇位,只能听从杨辅父子的摆布。本该是礼贤下士,以收人心的李平,却做出了罢免冯天恩,裁撤黑旗军的事。

    这么一来,冯天恩还会成为自己人吗?以己度人的想,哪怕冯天恩不恨自己,那也仅仅是因为他是李平爷爷一手培养出来的大乾战神罢了。

    李平现在既然已经认定,北境之失会让几

    位藩王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而三位藩王中的德王李存道更是重中之重,他又如何可能再度启用冯天恩?

    不过这话他还真没法明确告诉张阗,正当李平想着如何劝退张阗时,杨辅替他说话了。

    杨辅显然没有因为张阗是自己一手提拔,如今反而过来和自己打擂台而生气,杨辅以孺子可教的眼神打量了一下张阗,然后说道。

    “张大人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不过先皇寿宴逼宫一事老夫至今还历历在目,先皇刚刚宾天,就重新启用导致他重病的冯天恩,这恐怕不太适合吧?而且张大人只知有西川走廊,却不知西川走廊之险恶。如今我们应是求稳,再是图进。”

    不过杨辅和蔼可亲的解释并没能让张阗信服,而是开口反驳道。

    “丞相大人,难道对各位亲王下重手,加重百姓赋税就叫做稳吗?在下官看来,非但不稳,反而只会更乱。不过对于丞相羽翼下的众多官员来说,也许能让他们挣更多钱的乱世才是他们想要的吧。”

    张阗此话可谓是诛心之言了,这话一出口,那他张阗就彻底的成了杨辅的对头了。

    果然,不用杨辅开口,相党骨干也是张阗的顶头上司,刚刚顶替身死的李知章,成为刑部尚书的欧致中大声呵斥道。

    “放肆,当朝污蔑同僚上级。张阗,你是何居心?何况丞相对你有提拔之恩,如今你却恩将仇报。圣上,臣提议罢免张阗刑部员外郎一职,我刑部讲求公正严明,绝不能有这种小人。”

    不过张阗的表现却得到了李平的注意,如今的大乾朝堂,哪还有敢公然将自己置于杨辅对立面的官员。也就一个徐浩好像和杨辅不是那么亲近罢了。

    所以李平觉得张阗此人可用,便出口相帮到。

    “行了,张阗的和朕一样,都是年轻人。刚才朕都能说错话,张阗也是心系大乾,才会说些难听的话。朝堂上有些争执是难免的,欧尚书也不必太过认真。”

    说完,李平又看向张阗继续说道。

    “你虽然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丞相之言老成持重,大乾有父皇二十年励精图治的改革,我相信民间也不会因为加点赋税就造反的。此事就依丞相之言办吧,散朝。”

    宣武元年,大乾在李基手上不增赋税十五年后,终于在李平手上第一次加税了。

    而且德州,东州和淮州,三个藩王封地,虽然税收自理。但李平却让三位亲王必须供应大量粮饷,等于变相的也给三州加了税,折算下来还比别的州多了将近三成。

    而且还规定,三州必须每三户就出兵一人,以补充大乾府兵因征北失败而损失的兵员。

    这让过了二十年太平日子的大乾,开始风声鹤唳,乾坤动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