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九十一章 是奸相还是宰相?

    皇帝既然已经最后决定了关于北境一事的应对方案,张阗自然也明白自己再如何争取,也无法改变结果了。只能期望真如圣上所说的那样,大乾不会因此而乱。

    等到退朝后,内心抑郁的张阗,便快步的退出了大殿,今天虽然在朝堂上得罪了杨辅,就连自己刑部的主官都要让自己滚蛋。

    可至少自己现在仍是朝廷亲命的刑部员外郎,自己还得赶回刑部处理案头的工作。既然朝堂失意,那自己就多替老百姓办实几件案子,不让他们也失意。

    不过张阗还没走出多远,就被最后出来的杨辅给追上了。杨辅跟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的喊到,

    “张阗,你小子走慢点,我这把年纪了可跟不上你。”

    听见杨辅的呼喊,张阗只能停下身形,转过身来等着杨辅。杨辅赶到张阗跟前后,弯下腰子大喘了两口粗气。这几年,他的身子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杨辅很喜欢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在他身上,他看见了当年那个跑到太宗帐前自荐的穷书生的影子。自己就是那个穷书生,和现在的张阗一样,在朝堂上无依无靠,却依然敢仗义执言。

    不过被他看重喜欢的张阗,好像并不喜欢这个将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丞相。等杨辅把气喘匀了,直起身子后。张阗便生硬的回道。

    “不知丞相大人找下官何事?我记得和丞相对接的应该是我们刑部左侍郎,下官手上的案子应该还不足以惊动丞相大人亲自过问。所以丞相大人应该去找刘侍郎。”

    说完张阗双手施上一礼后,便又准备转身离开。可杨辅接过他的话问道。

    “小子,你有这么忙吗?你刑部当初是李知章主事时就没多少事,现在恐怕事就更少了?反正你也无事,今天就不用去刑部点卯了。”

    杨辅边说,边揉着自己两腿的膝盖。平常出门都是坐轿子,下面的官员要见他,也是亲自上门拜访。这双老腿都不知道多久没走这么快过了,今天这么动一下,立马就又酸又痛的。

    张阗见杨辅这般,便走到步道上的栏杆边,这些栏杆都是用于装饰,所以也不高,正好适合一个成年人坐下休息。

    张阗挽起官袍,用穿在官袍里面属于自己的内里小心的擦拭了一下。便回到杨辅身边,扶着他走到栏杆旁说道。

    “丞相大人,您要不嫌弃的话就坐这休息一会。我不知道您让我别去点卯的意思,如果是认为我不配待在刑部,那就请丞相大人将我派去边疆,不论是去当个小兵还是再去做回书记官,我正好也为大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身为一朝宰相的杨辅还真没觉得坐栏杆有什么不妥,便

    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完了还舒服的吐出一口浊气,然后答非所问的对张阗说道。

    “我记得你刚入仕时,可是称老夫为先生的。怎的如今官越当越大,越来越需要朝堂助力时,反而不叫我先生,改叫我丞相了?”

    杨辅的话也让张阗想起了几年前那个因为科举失败,而郁郁不得志的自己。如果不是前去视察灾情的杨辅看中了他,将他调入京城为官,自己现在恐怕还在那个小县城里当个书记官。

    想起了自己,自然也想起了当时的杨辅,那会相党这个词就已经算不得什么好词了。不过张阗却从杨辅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关心灾民,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救灾的丞相形象。

    所以张阗一直认为所为的相党和大皇子党,无非就是先皇李基为了平衡朝堂而特意制造出来的。只要一心为民,权侵朝野又何妨?

    可这一年来,杨辅的所作所为,让他觉得自己也许看错了,杨辅确实是在祸国殃民。

    张阗当初不怕大皇子党这些自诩忠臣良将之人的唾弃,坚持称杨辅为先生。如今自然也不怕相党之人的打压,改称杨辅为大人,再也不称先生了。

    想到这些,刚好杨辅又问了起来,张阗便抱拳对着丞相府的方向一礼说道。

    “下官的老师是那个改革大乾,日夜在相府励精图治,只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丞相。而不是如今只在家中办公,只会给百姓加税的丞相。”

    杨辅没因为张阗这话而生气,反而认真的说道。

    “除了那个回家种地的冯天恩,好像很多年没人敢这么和老夫说话了,你是今年刚升的员外郎吧?那是谁把你调入刑部的?”

    张阗知道,到了杨辅的这个位置,那都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他知道自己今天不但在朝堂上得罪了杨辅,刚刚那番话更是将杨辅得罪透了。他以为杨辅迁怒于按例提拔他的吏部。便开口回到。

    “丞相大人将下官升至京城后,下官三年评绩为优,所以自动从兵部主事升为员外郎,可兵部员外郎位置已满,便被调入刑部任员外郎一职,这是丞相大人亲自批复的。所以,丞相大人怪不了别人。”

    “是这样啊,这两年事情太多,确实疏忽你了。刚才没第一时间叫住你,是因为我在请示陛下,而陛下也同意了,明天你就去户部报道吧。户部右侍郎黄大人过几日就得告老还乡了,你去户部顶他的缺,所以今天不用回刑部点卯了。”

    杨辅的话让张阗震惊当场,自己今日如此对抗杨辅,早就已经做好被打压的准备。所以刚才自己也并不想再阿谀杨辅,反而说出心中一直想说的话。

    可杨辅现在非但没贬他的官,反而

    把他从刑部调入户部,而且直接越级升为户部右侍郎。这让张阗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杨辅。

    张阗的反应在杨辅的意料之中,不过他有一点他有些不满意,那就是平常官员遇见如此机遇,那都是感激涕零。可这张阗却像个呆子一样的看着自己,这样往后在朝堂上可不好混。

    于是杨辅打算指点提醒一下这个他看重喜欢的年轻人,告诉他什么叫做为官之道。

    “你大可放心,老夫只是爱才并非拉拢。我不需要你以后对我惟命是从,你也不必因为这事,以后碰上跟老夫有关的事左右为难。这不是恩情,这是你自己挣得,并不是我给的。”

    “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在户部右侍郎这个位置上,做出让丞相大人满意的成绩。”

    张阗的直接接受,而不是拒绝,让杨辅的不满意稍减一些。至少这小子明白想要在朝堂上实现抱负理想,扭扭捏捏的可做不到,机会来了,就得敢于争取把握。于是杨辅继续说道。

    “不过有些事你得改改,到了侍郎这个位置,离中枢就不远了。又是管着钱粮民生的户部,所以你这脾气得改改。有时候多说好话,才能更好的多办实事。逞口舌之快,却解决不了问题,那是孩童所为,并非为官之道。你明白老夫的意思吗?”

    张阗也并非第一天为官,从地方到中央,他见过的也不少了。所以自然明白杨辅的说软话办硬事的道理。只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朋党,在京城又是一介小官,平常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明白了杨辅的意思,张阗觉得自己好像又不了解杨辅了。他到底是那个一心改革为民的丞相,还是勾朋结党贪赃枉法的奸相?自己也拿不准了。

    不过不管怎样,杨辅如今都给了自己一个实现心中抱负的机会。而且刚才的一番话,张阗也听得出那是杨辅的肺腑之言,自己该再叫他一声先生的。

    “学生明白先生的意思,学生也会谨记先生教诲。”

    闻言杨辅呵呵一笑,说道。

    “给你升了官,就又开始叫老夫先生了?大可不必,你只需办好你自己该办好的事就行。如若将来真和老夫起了冲突,你只需顾虑自己能不能斗得过老夫即可。别稀里糊涂的丢了官,甚至丢了命。”

    张阗知道杨辅的意思,那就是要自己往后还是继续按本心行事,不必因为升了官就被所谓的道义恩情所束缚。

    不过张阗又不明白杨辅这么做的意义在哪,他应该也清楚自己绝不是一个给升了官就会投靠他的人。既然不明白,那也不再想了,往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所以张阗也不再多说,对着杨辅深鞠一躬后,便大步离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