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之不了情缘
字体: 16 + -

第4章 我的大学生活

    我叫吴星,这个名字很平常,因为我爷爷姓吴,我父亲姓吴,我理所当然地姓了吴。而星星是我的小名,连根起的,非常自然。

    (我在《小玉》这部书的前3章过多的记录了我的家史、我的村庄以及和他们相关联的一些鬼狐故事,我发誓我不是在兜圈子或者卖关子,而是这些故事把我童年的小脑袋塞得满满的,我在动笔之前它们就很自然地涌出来,我不克制一点的话,可能6章也叙述不完。

    好了,我保证在第7章就会尽快进入正题,并保证用心去写好这部书,因为我要对得起我的每一位读者——我的上帝。)

    说话间时光飞逝到了2002年7月,我从县重点高中毕业,连滚带爬考进了远在东北的哈尔滨商业大学,我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算作二本。

    而我的高中班主任陈东甫老师一直认定我能考上清华、北大,因为我中考时鬼使神差的考了个高分,以全县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了县重点高中。

    为此,我父亲还跑到后山的书生庙里,烧了3注高香。

    陈东甫不止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的对我讲:“吴星,你原来是班里的个尖子生,但现在落后了,大大的落后了。我清楚你很有潜力,很有天赋,只是学习上一点也不肯用功。要知道高中3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3年,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关键的3年。我相信,你只要扎实地学习,将来一定会考上一所好学校的,我敢保证,就是清华、北大都有可能。”

    陈老师在讲话时,我一直在心里琢磨他讲的潜力和天赋,我有什么潜力和天赋呢?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吗?如爱迪生,拿破仑,成吉思汗,牛顿,华罗庚,爱迪生?或者是现代的奥特加,巴菲特,盖茨,李嘉诚,萨达姆,本?****,******?不可能,我一点也感觉不出来。也许,他是在鼓励我,并且对每个学生都这么讲,我心不在焉。

    找我的次数多了,我烦透了。

    有一次,陈老师说到了清华、北大时,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清华——北大——你知道吗?”

    我终于缓过神来,冷不丁地冒出一句:“陈老师,我考上清华,北大,你能拿到多少钱的奖励?”

    陈老师一下子被我问的翻了翻白眼,随口嘟噜一句:“真是个怪人!”从此,不再找我谈话了。

    我轻松多了。

    怪人?我怪吗?

    我其实一点儿也不怪,我只是爱看课外书。我不能走进图书馆和小书摊,一进去就不想出来。除了课本,我什么类型的书都爱看,我噬书如命。

    我的4年大学也是这样混过来的。

    在这4年当中,我的课余时间除了继续收罗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看,就是在寝室里睡大觉。我学习的标准是,60分万岁,61分浪费。

    哈尔滨的冬季漫长而又寒冷,零下几十多度的气温,冻的我直不起腰身。

    说到哈尔滨的冷,我一下子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非常能讲冷笑话的人,在一辆公共汽车上讲了一个让人忍俊不住的冷笑话,车上的人包括司机都被他逗乐了,哈哈大笑,唯独一位汉子端坐着,没有笑。

    有人好奇地问:“这个冷笑话真的很冷,大家都乐了,你怎么不乐呢?”

    汉子一本正经说:“我是哈尔滨人,那里的冬天比刚才的笑话冷的多了,如果这么点冷我就大笑,不要一个冬天,我就笑爆了。”

    哈哈哈哈……

    这还是一个笑话。

    但哈尔滨的冷还是真实的,说句粗鲁话,真的在野外撒尿也会立马冻成冰柱。

    哈尔滨人却喜欢在寒冷中作乐,他们别出心裁地弄出一个“冰雕节”,其实内容无非是冰灯、冰雕、雪雕这些传统项目,而这些东西在哈尔滨冬天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

    大二时,我们哈商大的校长心血来潮,要在全校举办一次冰雕、雪雕艺术作品大赛,大赛准则是: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人人参与。

    创作小组是各个班级里的同学自由组合,所有的组合完成后,我们班级还剩下4个人,我、骚猪、杨百万和收租婆,我们4人相视一笑,很自然的成了最后的“最佳拍档”。

    骚猪、杨百万和收租婆都是外号。

    骚猪叫朱志文,他爸是黑龙江当地的一家私人煤矿的矿主,真正的富二代。他人长的肥大,而且身边的女友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换,如一头骚气冲天的公猪,所以美其名曰骚猪。

    杨百万真名杨刚,是来自山东的一位农家子弟,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研究各种彩票和赌球,总是幻想自己能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然后去周游世界。

    而收租婆呢,叫郭美妹,算是我的一位老乡,学生会干部,据说还入了党。她整天都是一副死板脸,说出的话不是半斤就是八两,跟谁都欠她钱似的,叫她收租婆恰如其分。

    以上的浑号都是我的杰作,我是取浑号的天才,大学班级的男女同学80%以上都被我冠名过,而且一叫一个响。当然,我也有雅号,“九命怪猫”,不知因何而得。从字眼里解读,是一只有九条命的古怪的猫。哼哼,真是稀奇古怪,我真的有九条命么?

    当其他的小组的同学都蜂拥到学校的操场上,在冰天雪地里轰轰烈烈,大动干戈时,我们四个“最佳拍档”则在人群中溜达,看着别人创作,无处是从。

    杨百万说:“妈的,什么冰雕、雪雕的,这些都是艺术系同学干的事情,要我们工商管理系来凑什么鬼热闹!”

    我一直是心不在焉,只感受寒冷难耐。西北风把地上的雪沫刮起来,灌进我的脖子里,冰冷刺骨。

    我说:“这里太冷了,我要到寝室去。”

    骚猪一把抓住我:“怪猫你别走,你一走,剩下我们几个就彻底掰瞎了。”

    我被骚猪逮住,动弹不得。在这冰天雪地里,我心里只想往着火的温暖。这时,我突然来了灵感,我甩开骚猪,说:“我们有主题了,冰与火!”

    这是一个伟大的主题,激情四射而又充满青春气息和无限的张力!

    按照我的设想,我们首先冻成了一块巨大的自然冰,然后买来许多红色颜料,投进一个大水池子里搅拌,又冻成一块巨大的红色的冰块,我们的意图是用这两块冰块雕刻出一只银色的火盆和一簇彤红熊熊燃烧的火苗。

    冰块在寒冷的天气里很快就结结实实的冻成了,望着那块红色的冰,骚猪激动的手舞足蹈,他说:“大家不要别手,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骚猪自己也没有动手,而是花重金请来了一位老师傅,据说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胡杨木雕刻大师。这位大师按照骚猪的意图,在冰块上雕刻出一件美轮美奂的火盆和栩栩如生的火苗,我们给这件作品冠名“冰与火”。在阳光的折射下,冰雕晶莹剔透,上面燃烧的火苗跳跃着、变幻着、给人一种无穷的想象和激情。

    嘿嘿,当我们把作品摆放在其它的冰与雪作品面前时,更显别具一格,出类拔萃。

    事情的结局如我们所期盼的,“冰与火”在学校所有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哈商大杯”第一届冰雕、雪雕艺术作品比赛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事后,骚猪开着他的那辆路虎运动版,把我、杨百万和收租婆一下子拉到友谊路香格里拉大酒店,我们海吃、胡吃了一通,消费是8000多元。

    骚猪付了钱,说:“这奖状和奖杯是大家的,就由我来保管,行不?”

    我说:“最有应得!”

    收租婆却不合时宜地说:“这个奖的水分太大了,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创作,一点也不光彩。”

    骚猪说:“你丫的懂个屁!中国的球队花钱请来外援,临门一脚,球进了,你说光彩不光彩?”

    收租婆哑口无言。

    我的大学生活经历了4年岁月的煎熬之后,终于圆满结束了,我如愿以偿地拿到拿到了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这一年,我22岁,我决定离开哈尔滨去上海找工作。这并没有什么目标性和目的性,更多的是一种随意。

    我实习的哈尔滨一家矿泉水生产企业的人事徐经理找我谈话,想签下我,工资1800/月,还有一些福利。我没有搭理,我在想,他说的福利莫非是可以免费喝厂里从地下抽出来的富含矿物质的水,而这种水我的家乡山涧里到处流的都是。我宁愿在这些水里加点白糖,这样会显得货真价实些。我小时候就这么做过,我的两个妹妹喝了我调制的白糖水,跟在我屁股后面甜甜的直叫哥哥。

    徐经理接着说:“1800是暂时的,以后还会有加薪。”

    我说:“no,l want go to shanghai!”

    我到财务处领取了我6个月的实习工资,除去伙食费,整整3000元,足够我到上海的费用了。

    哦,上海,它只不过是我人生轨迹中的第3个坐标点。

    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我会在这座城市遇见小玉,并发生了轰天动地、泣鬼哭神的爱情故事。几经轮回,几经磨难,我从此过上了充满希冀、幻觉、恐怖、生不如死的生活……

    月亮心是一种痴情。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夜,你朝朝暮暮地苦觅,不歇不息地追寻,在觅觅寻寻中老了伊人,瘦了佳人!年年秋过,你夜夜在草尖上哭泣,让凄清依伴冰冷!月圆,你的梦儿可安?月缺,你的心儿似煎。一池秋水,铺满你的缠绵!月月,月月的那个佳期,化作虚幻,化作憧憬……月亮心,你相信等待!

    月亮心是一种清明。四季都将自己着意地打扮,你却心止如镜!嫦娥和蟾蜍的奸情中伤了你的贞节,你只怀一个相思,只怀一个相思你便超凡脱尘、玉洁冰心!你的相思好长,长过唐诗宋词,长过西周商夏,长过尧舜……有一首歌,李白唱过、杜甫唱过、白居易唱过、陆游唱过……那夜,滩头又一歌者衣衫褴褛,那是你,月亮心,你相伴一抹清风,袖手远行!

    ——献给我亲爱的读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