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厌
字体: 16 + -

第14章 人有命数,如何长生

    早晨,交代完弟子今日的课业后,一袭白衫的平凡男子便踏入藏书阁中。

    走下梯道,就看见洞窟中央的巨大青卷时不时泛起光华,一条条来自天南地北的消息印于纸上慢慢飘落,底下的几个弟子一阵忙乱,捡起散落的纸页粗略看过一遍后匆匆赶到一列列书架下归类。

    精神矍铄的老者坐在长卷下的花梨木坐榻上,手握一支狼毫笔,冥思苦想,片刻才动笔在青卷末端写下一句,丝毫没察觉自己的弟子已到跟前。

    平凡男子拱手正色道:“师父,您不是说好了不会教小师弟修行,以免他在十八岁之前入了知玄吗?”

    老者双眼紧盯自己刚刚写下的一句,沉吟一阵,装傻道:“我何时说过?何况你师弟就算现在开始修行,三年时间,通窍三百六十一方能到知玄,他又不是御虚宫的江道静,六岁通窍,十一岁知玄也费了五年功夫,你小师弟才通窍八个,如何能三年知玄?让他高兴高兴,无恙无恙。”

    平凡男子苦笑道:“小师弟越是修行与天道有感,便越危险,万一他领悟了些什么能引起天地共鸣的道理,怕是会被天道所厌,降下神雷轰杀…毕竟残魂之体不容于世。”

    老者抬头望着如青河滚动的长卷,叹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阳儿天生三魂七魄少一魂一魄,按道理本是已死之人,却仍存于世,就是变数,魂魄残缺冥冥中令天道算不出他这变数,使其曝于荒野而无计可施,这才有你硬抗天道劫数把他带回书院。”

    平凡男子神色落寞,平缓道:“小师弟命很苦。生下来就快死了,我找到他的时候已是气若游丝,书院庇护他十五年,不能出山,便只能呆在山上十五年,不允许修行,便只能天天揣摩这揣摩那,想从书里寻到一些启发。”

    老者点头道:“所幸如此,倒是让你小师弟养了一股心中意气修得太玄。魂魄残缺,命止二九,待到十八那年若魂魄无法圆满,魂不得承体魄血气之盛,气血焚身,唯死路一条尔,可若魂魄完满,天道便能衍算出他的行踪,为取其一而补天道,招来五雷轰顶,仍是死路一条,着实难办。”

    平凡男子沉思道:“师父您教小师弟那人的剑势,是想要以此遮蔽小师弟命理天机,待小师弟日后去飞星阁内取他的剑意?”

    老者起身,手中长卷随之飘摆升腾,轻声道:“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一线生机,只能自求,成也好败也罢,总不能终此青山,长青山太小,微不足道,人间自有万千风流景色,要去走走去看看。”

    “去吧,时日不多,多照看些阳儿。”

    “不论如何,我和二郎都会为三年后小师弟的劫数准备。”平凡男子明白了师父的打算,拱手笑道:“但愿能见小师弟一气冲斗宿,乱星辰。”

    望着弟子离去的背影,沐天辰摇头叹息,“痴儿,你还不能勘破?”

    红尘万载,唯有一人修成天机,欲以天机算天机,以天机逆天命,惜道消身死,天机剑意留于飞星阁内,而其剑势冲斗宿遗于人间。

    修行一途有“明通玄虚以得长生”这句话广为流传,说的是五个境界,为明悟、通窍、知玄、太虚和长生五境。

    明悟是通识本心明心见性,可体悟天地元气存在与流动,强健体魄通六识,对于在此境界沉浸四年有余的沐阳而言,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看得更远听得更细神智清明,跑上十里腰不酸腿不累,故而陪五师兄上山采药更能发现林间生长的草药。

    师父终于肯教自己些真功夫,藏书阁第四层的那些武学道典也不禁涉猎,对于老早就看腻了些经史子集的沐阳来说可是大好消息,连看着往常走过的草木山林都亮丽了不少。

    锯状绿叶下似是一粒粒红色玉石聚起的鲜红的果子,边缘有细细绒毛的是覆盆子,味甘酸,性温,益固肾养肝明目;一旁萼上有五瓣开得娇艳的紫色花儿是桔梗,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之效。

    兴起时气运周天,胸中一股暖流扩散至四肢百骸,沐阳轻轻一抬手,摄来草丛里的紫色小花,仅仅只是根茎以上的部分,完全没有采到底下的桔梗根,却令他洋洋得意喜不自胜,看也不看随手就扔到身后的药篓里,这让黄庭有些忧郁,自己是不是找错人来帮忙了。

    沐阳脚步轻快,累得跟在他身后的黄庭气喘吁吁,采药的山路本就不好走,杂草丛生,底下还不时有拳头大小的碎石和荆棘树藤,在后面连忙叫道:“小师弟,慢点、慢点!漏了好多药材。”

    待到了崖壁东侧的长青山山顶的巨松下,黄庭觉得比平常劳累许多,连忙放下背在身后的药箱,坐在地面凸起的树根上,见到小师弟还兴高采烈在空中比划什么,出声说道:“小师弟,过来休息吧,你也劳累了半天。”

    精力充沛的沐阳以指作剑上下指指点点,转头笑道:“师兄,不如你也一起修行,省得经常上山那么辛苦。”

    黄庭摇头道:“我就免了,捣药熬药炼丹,没有时间修行。小师弟…师兄我不会说话但还是要提醒你几句,切记凡事贵在坚持,习武修道炼丹都是如此,中道而弃只会一事无成,不能任着性子胡来,学东西只图个乐子…”

    沐阳点头道:“师弟受教,不过这些当然不会。”

    “也不能骄傲自满...”黄庭低声呢喃一句,还记得自己一时以为医术有成,没和师父商量就对沐阳施以针灸,妄想替沐阳养魂续命,当晚叶墨背着毫无血色的沐阳下山冲进屋子,那张慌张的面孔,向来悠闲自在的叶墨惊慌至此,让黄庭自知闯了大祸自责无比,更重要的是叶墨眼中的失望,一直是扎在黄庭心底的刺,这些年来一直鞭策他在医道一途日益精进。

    长青山顶视野开阔,天高云淡,远方群山连绵,朦胧如画,近处水木明瑟,崖壁落下的瀑布溪流宛如一丝银线蜿蜒,山腰崖坪上书院青砖碧瓦,明湖如镜倒映碧空,少年于山巅随风而舞,衣袂飘飘。

    呼吸之间,木叶芳草随之摇荡。

    黄庭伸手轻捋鬓间摇摆发丝,低声道:“小师弟,对不起。”

    流星飒沓。

    沐阳掠至黄庭面前,拉起脸色苦兮兮的师兄,手搭手来回推捋按挤,架势刚柔并济,暗符阴阳五行之变。

    “小、小师弟?”黄庭不明所以。

    沐阳嘿嘿笑道:“师兄既然休息够了,有闲情逸致唉声叹气,还不如陪师弟我练练拳,锤炼一下身体,师兄要注意了,我这太极拳没有那么简单,看我揽雀尾!”

    手掌慢悠悠地击出,居然在最后关头猛地一推,虽说力道不大,还是令黄庭胸口有些发疼,他摇头再摇头无可奈何道:“师弟你这暗地里使坏的性子要改改了。”

    沐阳自豪道:“我这叫动静结合,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套太极拳我可是日夜观摩白鹤动作所悟出的,有养生健体之效。”

    听到是门养生健体的拳法,黄庭眼中一亮,认真道:“的确有些符合身体经络,可缺了吐纳呼吸和引导之术,作用不大,何况…这拳法太散了,零零落落支离破碎。不对,我们书院何时有过白鹤?没养过更没有白鹤经过停留。”

    见黄庭有向大师兄看齐的趋势,又要说教一番,沐阳苦着脸道:“不要注意这些小事了,师兄不来练练?”

    沉思片刻,黄庭重重点头,严肃道:“也好,我们就来补齐这套拳法,若有一日能天下人人皆习之,我辈医者天下无疾的宏愿大有可望。”

    “哎哎哎,师兄补齐就补齐,为什么要用到猴子偷桃啊?!”

    “既然要暗符自然,山中百兽百般拳法都应该要尝试一下。”

    “该不会是你存心报复吧?师兄,这可不老实。”

    日光渐渐偏斜,长青山顶,两人并肩坐在山石之上。

    云淡风轻。

    远眺天边,沐阳开口说道:“五师兄,你对着远处大喊一声试试。”

    黄庭一愣,脱口而出:“啊?”

    沐阳点头道:“再大声点。”

    黄庭不解,却还是照着做,“啊。”

    “还不够,要一口气喊到没力气为止。”沐阳笑道,转头就是中气十足的一声长喊。

    林间虫鸟惊飞,落叶簌簌。

    黄庭照葫芦画瓢,也随着大声喊叫:“啊!”

    “五师兄,往后有什么不开心的就站在高处喊一声,一舒胸中不平之气。”

    “这样不好吧?”

    “反正没人听得到。”

    “如此甚好。”

    两人相视一笑,嘿嘿嘿的一憨一贱都挺傻,一声一声往山下喊着。

    可他们两个小小通窍没料到知玄之上境界的玄妙。

    此时此刻,

    书院后厨的秀气女子听得烦躁,手中厨刀舞出残影,

    在村里喝桃花酒的青年被吓得一阵哆嗦,手中酒没有一滴溅于杯外,

    湖边练刀的俊俏男子以掌作刀一刀劈湖,湖面一丈之下万顷暗流退避,风平浪静中倒开百丈波澜,

    走在十里长道的男子微微一笑,回望青山,

    归藏书阁内的老者皱眉,发出感慨道:

    “真难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