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厌
字体: 16 + -

第13章 方初五

    方初五是个南燕遗民,还记得小时候住在龙州,或许现在要叫龙州道的不知名小村落里。至于为什么要叫初五?村子里没有私塾,没有上过学堂的人,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知是谁起了个主意以生辰命名,于是村子里七七八八就能凑个月份,方初五这名字出生就被定了下来。方初五曾经很想读书,可那年头经书都珍贵得紧,老百姓一辈子耕种,能饱腹便很不错了,家中清贫哪有钱让他去县里上学堂?不像长青山上的书院一般,只要去求学就能有书读。所以方初五很高兴自己的闺女能入得青山上的书院,平常的私塾学堂谁看得上长得五大三粗的闺女,也请不起先生回家教导,唯有书院,让方小花天天回来时都在念叨山上的趣事,每天来回爬十里路还笑嘻嘻的,他是真心欢喜。

    少年不识愁滋味,方初五觉得说的在理。小时候他就帮家里放牛,谈不上志向,只是为了吃饭,家里就是一间破旧的小茅屋,那时他最大的想法就是长大后托村口的老太太做媒,找一个勤快的能吃苦的姑娘做媳妇,生下一两个大胖娃娃,等他们长大后就让他们去放牛,自己去耕作,像爹一样。

    可谁知道天地倾覆就在一瞬之间?

    打仗了,打到家门口来了。

    村口的老太太在他眼前被杀,肚子被披甲明军一刀剥开,鲜红的肠子哗哗落了一地,黏糊糊的。以后找媳妇怎么办,方初五只是这样想,小小的奢想与向往眨眼破灭,那时的他呆呆站在家门口,心中茫然。

    惊逃叫喊厮杀中娘亲急匆匆把他拉回家里,递给自己一把耕作用的锄头,眼神冰冷,方初五不懂,不懂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打仗,不懂爹爹去了哪里几个月没回来种田,不懂为什么家里要挂白绫,更不懂娘亲眼里的坚决和愤怒。但他知道如果不拿起这把生锈的锄头,就不会有活路,他伸手接过,不知为何身体中的血液在沸腾,腰身悄然挺起。如今想来,或许就是燕民的傲骨吧。

    之后的记忆是天旋地转,当他从尸体堆里爬出的时候,村子里燃着大火,远处烽火满天,几道粗壮的烽烟遮蔽天日火光映红半片天穹,娘死了,家毁了,村子没了。他直愣愣坐在血水里,身体冰冷,心口冰冷,不知所措。

    所幸路过的书院大先生救了他,还救助了许多燕民,有心跟书院大先生归隐的一部分人在长青山扎下脚跟,其他很大一部分人离开了,他们去哪里,方初五不知道,不过几年前出去过一趟,听人家说南燕遗民被抓起来的,男的为奴,女的投入教坊司做妓,还小的也被净身送入宫中,结局可想而知。

    路上见到几个膏粱子弟从青楼里拉出一名年轻女子在大街上拉拉扯扯,人家姑娘呼声求救,听到几个公子哥说她是南燕遗民,那些旁观姑娘家可怜的想出手相助的人也大多不做声了,好像燕民天生低人一等,好像全天下人都要看燕民是否真正傲骨铮铮,却不曾想她只是一名女子,哪有半分力气心气?几名公子哥放肆调笑动手动脚,就要在大街上行孟浪之事,方初五怒不可遏,同行的四先生看不下去,出手打折几个公子哥的狗腿,笑道在京城孙家纨绔面前做这套也不怕笑掉大牙。几个公子哥还真信了,让人搀扶骂骂咧咧地离开,大抵都没什么脑子,那姑娘哭哭啼啼道了谢,就转身回青楼红粉内,没有自怨自艾倾诉身世凄惨,顺着杆子趁势摆弄心机求四先生救她脱离苦海,只平平淡淡走回青楼,像是往常一般,虽有怨但无悔。

    燕民傲骨可曾折腰?后来四先生终是看不得女子受苦,托了附近的书院弟子多加照看。

    命运无常,方初五自认为是个有福气的,当年在家乡没实现的心愿,在长青山下实现了,虽然只生了个丑姑娘,也好歹上过书院温文尔雅聪明伶俐不是?

    说起书院,要比私塾进学厉害得多,虽然不知道进学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想来也比不得书院里的几名先生神仙。老神仙曾想为自己在书里写几句,这怎么了得,我方初五又不是有名的大人物。

    闺女是难看点,但桃源里的姑娘不愁嫁,每日四先生给村里的女孩家灌迷汤,出去了见着些华而不实外强中干的男子都不为所动,不会被人骗了去,村里的爹娘这才对四先生口花花见怪不怪,按他们说这是有深意的。桃源村的日子平淡,闲适,却也发生过几件大事。

    八年前的晚上,四先生慌慌忙忙背着沐小神仙下山那动静可是龙腾虎啸,全村子里的人对沐小神仙心紧得很,那可是个好孩子,四五岁就会帮自己播种,帮袁老汉帖联,帮村子的老人家送东西,小嘴又甜,村子里谁不是看得和自家孩子一般?

    可病好了之后沐小神仙又闹了别扭,那段时间整日往山下跑,蹲在村子通向县上的大门,不吃不喝。

    大家都知道,听儿女说过,那里设了什么东西阵法,坏心眼儿的人进不来,大伙出去是没什么问题,大概就是沐小神仙出不去,伤心了。沐小神仙就整日蹲在村子门口,不吃不喝,看得让人心疼,多少人抱着带沐小神仙出去的想法却徒劳无用。

    那段时间书院的老神仙日日傍晚下山来背他上山,这状况持续了半旬有余。

    之后沐小神仙像是忽然间长大,不再想出去,后来听书院里学习的子女说,是在山上喜欢胡闹起来,不知道多少庄户为他心酸,每次下山看着是开开心心的模样,可大伙心里锃亮着,这孩子比谁都想出去看看,哪有连隔壁县上都没去过的孩子?可惜他们自己没什么能力,只能让自家孩子好好伺候书院里的沐小神仙。

    除完草方初五站在山坡的麦田上,看着麦穗儿粒粒饱满,清风下麦浪滚滚,扬起淡淡麦香,想到月底能收去年种的冬麦,不禁喜上眉梢。走回村子的小路上,不禁想到沐小神仙十岁偷看过自家闺女洗澡,心里热络起来,万一、只是万一真有可能…那敢情好啊。

    迎面走来两个身着白衫的年轻男子,一个梳着清爽马尾,长得眉清目秀,背着空荡荡的药篓子,一个皮肤黝黑,长得老实,背着半人高的红木药箱。

    “方叔叔,听方婶说你在田里耕作,我给你捎坛酒来了。”沐阳笑道。

    方初五惊讶,连忙摆手,“沐小神仙,这怎么了得。”

    “就当做是感谢你多年来照顾我五师兄,我们还要进山里采药,就不多说了,方叔我下次再帮你割麦子。”

    “这、这……沐小神仙,我来帮你们背个箱子上山吧!”支支吾吾许久,方初五想要帮两个年轻人些忙,却发现两人已然走远。

    提着小酒坛,方初五心里有些热乎,和打仗时的热血不同,他不懂描述,只觉得高兴,像是看到自己孩子长大了那般…欣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