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谁家年少足风流_154 长乐
“拜见太后。”秦洵给上位的华服贵妇行了跪拜礼。
“起吧。”贵妇人从小太监手中取回自己那枚凤戒,神情和语气皆平淡无波。
“谢太后。”少年起身时顺着动作轻轻将衣摆拂得垂坠无皱,并未失礼地多费工夫拍掸膝上灰尘。
那枚凤戒太过尊贵,原本小太监在景阳殿外堵住秦洵出示给他看时,就在掌心铺了层厚软布托摆其上,未敢以体肤直接触碰,收回袖中时顺势手掌一握将凤戒包裹在了厚软布中,方才呈回给太后仍是恭敬地垫着厚软布捧上,太后取回时却还是嫌弃一般问身旁的大嬷嬷要了块布细细擦拭过,这才戴回自己指上。
戴好那枚凤戒,太后抬手示意大嬷嬷扶住自己,另一手微提裙摆,徐步走下阶来,停在了站立殿中的红衣少年面前。
当初那个说话间还需要太后弯下腰或蹲下身子与他平齐的软小稚童,如今个头却是比太后都要高出一大截了,秦洵见着太后行至自己面前后需要大幅度仰头看向自己,得体地拢了衣袖弓下腰来,微垂了那张精致漂亮的面容,并未张狂到不知礼数居高临下地俯视这位大齐最尊贵的妇人。
“直起身来。”妇人明显比过去苍老的嗓音制止了他这般举动,“年轻人,弓腰驼背像什么样。”
恭敬不如从命,秦洵自小长在长安权贵圈里,也不是会惶恐怯场的人,太后既开了尊口,他便重新挺直颀长的身形,毫无顾忌地与太后仰头望来的目光对视。
太后定定地注视少年一双深蓝眼眸:“不叫姨祖母吗?”
秦洵道:“臣惶恐,不敢与太后攀亲。”
太后笑笑:“长大了,学会顶嘴了。”
其实秦洵说这话时语气是十足十的谦卑诚恳,并无孩子气性故意顶撞的意味,太后应话时虽是说他“顶嘴”,倒也无多责怪的意思。
年幼时候的秦洵遇事不大多想,和蔼的贵妇人一张和善笑颜,总是包住他的小手轻轻拍着,极为耐心地听着他偶尔还说话磕巴的童言童语,或是将他抱在臂弯里四处走动,指着些物什哄他道“洵儿看喜不喜欢”,不时还会被他逗得开怀,当真是把他当亲孙子疼爱的形容。
秦洵对早逝的秦家祖母并无印象,只一直受着林家外祖母的温柔疼爱,很容易就对与外祖母态度相像的太后产生亲近好感,太后道是过去各家皆为旧殷的臣子时交情甚笃,齐家堂家与秦家林家的长辈们也是同袍兄弟姐妹的情谊,大家攀个亲,让秦洵唤自己作“姨祖母”,秦洵想也没想就照着唤了,只在回到家中说起时,见父母祖辈神色有些古怪迟疑,却也没制止他如此唤太后。
若非后来钟室一事,秦洵许是还能一直将太后当作和蔼慈祥的“姨祖
母”看待。
他长大后自己转换着想一想,其实也理解得了太后与他母亲及他相顾时,既念着他们是林天的血脉,又想着他们是殷宛公主的后代,那种怜爱与怨恨交织的心绪。他当时想着,若是齐璟与旁的女子成婚生子,他面对齐璟的孩子想来也是与太后一样的心情,一方面因为那是齐璟的孩子而无比怜爱,一方面又因那是自己不得与齐璟相守、是齐璟与别人生下的血脉而难免心痛埋怨。
他不是圣人,做不到心无芥蒂,显然太后也是。
不过他当时这样思忖时,将话与齐璟说了出来,虽是很好理解又有理有据,但齐璟听了自是极不高兴,严肃地训斥他往后不准再用这种胡闹的假设来分析事情。
齐璟身为皇子,即便是自己尚未出生时的皇城秘闻也都知晓个一星半点,训斥完后齐璟又告诉他,在他母亲林初年幼时,太后也是让林初唤过自己干娘,有意让林初嫁给自己儿子齐端,与林天做不成夫妻也结成个亲家,可惜情窦初开的林初爱上的是齐舸,便从此与太后干娘站在了对立两面,再也不复旧时的亲昵,乃至后来被太后有心报复毁去了姻缘。
太后对当初儿子齐端发疯一般求娶林初的事想来是很恼火的,这让她想起当初自己在林天那求而不得的光景,她不能容忍已登基为帝的儿子做出如此不顾尊严的事,也不能容忍儿子牵连着自己第二回在林家人那里损失颜面,否则她约莫也只会在齐舸与林初的婚事上稍加阻绊推后几载,并不会做到直接将林初许给秦振海毁去他二人姻缘的绝情地步。
太后在秦洵出生后百般疼爱,怕也是冲动之后冷静了几年心生愧疚,只可惜尘埃落定的事从来不容人后悔,林初已嫁与秦振海成就了两大世家的联姻且生下秦洵,平王齐舸也在皇帝搜查御祖虎符时严重烧伤后离京下落不明,一步错步步错,原本太后疼爱着秦洵聊以慰藉,能将过往恩怨止步于此,不曾想皇帝一块特权令牌明面宣告亦可以此阻拒太后,显然让有心人猜着皇帝是担心太后会对年幼的秦三公子不利,皇帝怀着报复母亲之意将太后对待秦洵时又怜又恨的心思挑上了明面,太后盛怒之下将七岁的秦洵带入钟室,以君臣之别直言恐吓,旧时同袍之间沾亲带故的情谊彻底无可挽回,仅剩错综的利益纽系了。
年轻时的往事太后其实一直没能放下,恐怕到死都不能放下。
太后搭在大嬷嬷掌上的那只手抬了抬,大嬷嬷识趣地收了手后退几步,微垂着头随时等候吩咐的模样,在秦洵年幼时她好似就是寡言少语不苟言笑的性子,除了与太后说话时语气里明显听出的恭敬,与旁的任何人甚至齐璟秦洵说话时,语气都是冷冰
冰的毫无情绪可言。
太后将手伸来秦洵面前,掌心仍是向下,秦洵会意,一掌托着太后的手,一手扶托上手肘处,替代了原本大嬷嬷的位置。
“你与哀家近十年未曾这样说过话了吧?”太后看看他,叹息,“模样长开了,还是那么像殷宛,就没多少像林天的。”
看来如今太后已经毫不避讳地对秦洵提起他的外祖父和亲生外祖母的名字了。
太后让秦洵扶着自己,示意他跟自己往殿外走,继续道:“像殷宛也好,她多漂亮啊,若是长得像林天,你还不一定有如今这副好看容貌。”她说话时一直噙着浅淡笑意,不同于过去常常会像挂着笑容面具一般完美到透出假意,上了年纪的贵妇人追忆起青葱岁月的故人时,面上笑意真心而寂寥,一如她徐缓道来时的语气。
太后走得很慢,她并非身子有恙迈不得步,是有心将步子放得极缓,好似是想与秦洵多说几句话,秦洵也耐心地扶着她缓慢迈步,大嬷嬷落在他们身后几步远,始终一言不发地缀随。秦洵对于太后所言并未作任何回应,也只在唇边勾着浅淡笑意,太后此时并不需要他回话,只需他静听便好。
“林天他模样没多么好看,也就是他读过那么多年书,带着一身书卷气领兵打仗,对人好,总是笑,不像先帝啊秦傲啊还有哀家的兄长,他们带兵时那个吆五喝六的,在他们里面,林天最招人喜欢。哀家喜欢,殷宛也喜欢。”到了这般年纪,太后说起往事时情绪总算不大会起波澜,她笑出声来,望向身边少年,好像要从少年的容貌上回忆起他外祖母殷宛的模样,“殷宛长得多美啊,又是她父皇的掌上明珠,大殷那时谁不想娶殷宛公主,不乏比林天模样佳官位高的,可是偏偏,殷宛她偏偏喜欢林天,跟哀家一样喜欢林天。”她长长叹了口气,再不说尽此言的后话。
沉默半晌,太后嘲讽般笑了笑,又似嘲讽殷宛,又像是在自嘲:“红颜薄命,殷宛那么早就死了,算算看啊,哀家这把年纪已经活了有殷宛的两辈子了,就是因为她死得早,不像哀家活到了这把人老珠黄的年纪,她死在了她那样年轻貌美的年岁里,让男人一辈子都对她念念不忘。”太后又问秦洵,“洵儿,哀家老了吧?”
太后确实是老了。
在秦洵最后的记忆里,太后是五十岁出头的年纪,却因经年养尊处优保养得宜,也还讲究梳妆打扮,面容上不大见老态,头发也仍是乌色光润,瞧上去好似只是四十岁的中年贵妇。如今的太后已过六十花甲,似乎也不大在意在梳妆上修饰自己的年纪,只穿戴着用料珍贵却款式简单的衣裳饰物,面妆上也不再精描细画,只清洗洁净薄施粉黛,属于年老
妇人的褶皱和斑点在她这张面容上清晰可见。
不待秦洵回答,太后自行接上句叹息:“哀家老了啊。”
一连下了近十日的秋雨,太阳在昨日傍晚雨歇时才稍稍探了些头,很快又被汹涌而来的暮色遮掩下去,一直到今日白天才大大方方重新现于人前,故而今日的阳光并不浓烈,穿过林叶投下来也只薄薄一层,起不了多少暖意,仍是雨气未散的凉。
一场秋雨一场凉,连绵的秋雨过后,便是再也不得回暖了。
很快就要入冬了。
(本章完)
“起吧。”贵妇人从小太监手中取回自己那枚凤戒,神情和语气皆平淡无波。
“谢太后。”少年起身时顺着动作轻轻将衣摆拂得垂坠无皱,并未失礼地多费工夫拍掸膝上灰尘。
那枚凤戒太过尊贵,原本小太监在景阳殿外堵住秦洵出示给他看时,就在掌心铺了层厚软布托摆其上,未敢以体肤直接触碰,收回袖中时顺势手掌一握将凤戒包裹在了厚软布中,方才呈回给太后仍是恭敬地垫着厚软布捧上,太后取回时却还是嫌弃一般问身旁的大嬷嬷要了块布细细擦拭过,这才戴回自己指上。
戴好那枚凤戒,太后抬手示意大嬷嬷扶住自己,另一手微提裙摆,徐步走下阶来,停在了站立殿中的红衣少年面前。
当初那个说话间还需要太后弯下腰或蹲下身子与他平齐的软小稚童,如今个头却是比太后都要高出一大截了,秦洵见着太后行至自己面前后需要大幅度仰头看向自己,得体地拢了衣袖弓下腰来,微垂了那张精致漂亮的面容,并未张狂到不知礼数居高临下地俯视这位大齐最尊贵的妇人。
“直起身来。”妇人明显比过去苍老的嗓音制止了他这般举动,“年轻人,弓腰驼背像什么样。”
恭敬不如从命,秦洵自小长在长安权贵圈里,也不是会惶恐怯场的人,太后既开了尊口,他便重新挺直颀长的身形,毫无顾忌地与太后仰头望来的目光对视。
太后定定地注视少年一双深蓝眼眸:“不叫姨祖母吗?”
秦洵道:“臣惶恐,不敢与太后攀亲。”
太后笑笑:“长大了,学会顶嘴了。”
其实秦洵说这话时语气是十足十的谦卑诚恳,并无孩子气性故意顶撞的意味,太后应话时虽是说他“顶嘴”,倒也无多责怪的意思。
年幼时候的秦洵遇事不大多想,和蔼的贵妇人一张和善笑颜,总是包住他的小手轻轻拍着,极为耐心地听着他偶尔还说话磕巴的童言童语,或是将他抱在臂弯里四处走动,指着些物什哄他道“洵儿看喜不喜欢”,不时还会被他逗得开怀,当真是把他当亲孙子疼爱的形容。
秦洵对早逝的秦家祖母并无印象,只一直受着林家外祖母的温柔疼爱,很容易就对与外祖母态度相像的太后产生亲近好感,太后道是过去各家皆为旧殷的臣子时交情甚笃,齐家堂家与秦家林家的长辈们也是同袍兄弟姐妹的情谊,大家攀个亲,让秦洵唤自己作“姨祖母”,秦洵想也没想就照着唤了,只在回到家中说起时,见父母祖辈神色有些古怪迟疑,却也没制止他如此唤太后。
若非后来钟室一事,秦洵许是还能一直将太后当作和蔼慈祥的“姨祖
母”看待。
他长大后自己转换着想一想,其实也理解得了太后与他母亲及他相顾时,既念着他们是林天的血脉,又想着他们是殷宛公主的后代,那种怜爱与怨恨交织的心绪。他当时想着,若是齐璟与旁的女子成婚生子,他面对齐璟的孩子想来也是与太后一样的心情,一方面因为那是齐璟的孩子而无比怜爱,一方面又因那是自己不得与齐璟相守、是齐璟与别人生下的血脉而难免心痛埋怨。
他不是圣人,做不到心无芥蒂,显然太后也是。
不过他当时这样思忖时,将话与齐璟说了出来,虽是很好理解又有理有据,但齐璟听了自是极不高兴,严肃地训斥他往后不准再用这种胡闹的假设来分析事情。
齐璟身为皇子,即便是自己尚未出生时的皇城秘闻也都知晓个一星半点,训斥完后齐璟又告诉他,在他母亲林初年幼时,太后也是让林初唤过自己干娘,有意让林初嫁给自己儿子齐端,与林天做不成夫妻也结成个亲家,可惜情窦初开的林初爱上的是齐舸,便从此与太后干娘站在了对立两面,再也不复旧时的亲昵,乃至后来被太后有心报复毁去了姻缘。
太后对当初儿子齐端发疯一般求娶林初的事想来是很恼火的,这让她想起当初自己在林天那求而不得的光景,她不能容忍已登基为帝的儿子做出如此不顾尊严的事,也不能容忍儿子牵连着自己第二回在林家人那里损失颜面,否则她约莫也只会在齐舸与林初的婚事上稍加阻绊推后几载,并不会做到直接将林初许给秦振海毁去他二人姻缘的绝情地步。
太后在秦洵出生后百般疼爱,怕也是冲动之后冷静了几年心生愧疚,只可惜尘埃落定的事从来不容人后悔,林初已嫁与秦振海成就了两大世家的联姻且生下秦洵,平王齐舸也在皇帝搜查御祖虎符时严重烧伤后离京下落不明,一步错步步错,原本太后疼爱着秦洵聊以慰藉,能将过往恩怨止步于此,不曾想皇帝一块特权令牌明面宣告亦可以此阻拒太后,显然让有心人猜着皇帝是担心太后会对年幼的秦三公子不利,皇帝怀着报复母亲之意将太后对待秦洵时又怜又恨的心思挑上了明面,太后盛怒之下将七岁的秦洵带入钟室,以君臣之别直言恐吓,旧时同袍之间沾亲带故的情谊彻底无可挽回,仅剩错综的利益纽系了。
年轻时的往事太后其实一直没能放下,恐怕到死都不能放下。
太后搭在大嬷嬷掌上的那只手抬了抬,大嬷嬷识趣地收了手后退几步,微垂着头随时等候吩咐的模样,在秦洵年幼时她好似就是寡言少语不苟言笑的性子,除了与太后说话时语气里明显听出的恭敬,与旁的任何人甚至齐璟秦洵说话时,语气都是冷冰
冰的毫无情绪可言。
太后将手伸来秦洵面前,掌心仍是向下,秦洵会意,一掌托着太后的手,一手扶托上手肘处,替代了原本大嬷嬷的位置。
“你与哀家近十年未曾这样说过话了吧?”太后看看他,叹息,“模样长开了,还是那么像殷宛,就没多少像林天的。”
看来如今太后已经毫不避讳地对秦洵提起他的外祖父和亲生外祖母的名字了。
太后让秦洵扶着自己,示意他跟自己往殿外走,继续道:“像殷宛也好,她多漂亮啊,若是长得像林天,你还不一定有如今这副好看容貌。”她说话时一直噙着浅淡笑意,不同于过去常常会像挂着笑容面具一般完美到透出假意,上了年纪的贵妇人追忆起青葱岁月的故人时,面上笑意真心而寂寥,一如她徐缓道来时的语气。
太后走得很慢,她并非身子有恙迈不得步,是有心将步子放得极缓,好似是想与秦洵多说几句话,秦洵也耐心地扶着她缓慢迈步,大嬷嬷落在他们身后几步远,始终一言不发地缀随。秦洵对于太后所言并未作任何回应,也只在唇边勾着浅淡笑意,太后此时并不需要他回话,只需他静听便好。
“林天他模样没多么好看,也就是他读过那么多年书,带着一身书卷气领兵打仗,对人好,总是笑,不像先帝啊秦傲啊还有哀家的兄长,他们带兵时那个吆五喝六的,在他们里面,林天最招人喜欢。哀家喜欢,殷宛也喜欢。”到了这般年纪,太后说起往事时情绪总算不大会起波澜,她笑出声来,望向身边少年,好像要从少年的容貌上回忆起他外祖母殷宛的模样,“殷宛长得多美啊,又是她父皇的掌上明珠,大殷那时谁不想娶殷宛公主,不乏比林天模样佳官位高的,可是偏偏,殷宛她偏偏喜欢林天,跟哀家一样喜欢林天。”她长长叹了口气,再不说尽此言的后话。
沉默半晌,太后嘲讽般笑了笑,又似嘲讽殷宛,又像是在自嘲:“红颜薄命,殷宛那么早就死了,算算看啊,哀家这把年纪已经活了有殷宛的两辈子了,就是因为她死得早,不像哀家活到了这把人老珠黄的年纪,她死在了她那样年轻貌美的年岁里,让男人一辈子都对她念念不忘。”太后又问秦洵,“洵儿,哀家老了吧?”
太后确实是老了。
在秦洵最后的记忆里,太后是五十岁出头的年纪,却因经年养尊处优保养得宜,也还讲究梳妆打扮,面容上不大见老态,头发也仍是乌色光润,瞧上去好似只是四十岁的中年贵妇。如今的太后已过六十花甲,似乎也不大在意在梳妆上修饰自己的年纪,只穿戴着用料珍贵却款式简单的衣裳饰物,面妆上也不再精描细画,只清洗洁净薄施粉黛,属于年老
妇人的褶皱和斑点在她这张面容上清晰可见。
不待秦洵回答,太后自行接上句叹息:“哀家老了啊。”
一连下了近十日的秋雨,太阳在昨日傍晚雨歇时才稍稍探了些头,很快又被汹涌而来的暮色遮掩下去,一直到今日白天才大大方方重新现于人前,故而今日的阳光并不浓烈,穿过林叶投下来也只薄薄一层,起不了多少暖意,仍是雨气未散的凉。
一场秋雨一场凉,连绵的秋雨过后,便是再也不得回暖了。
很快就要入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