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信天游
字体: 16 + -

第十章(3)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离开俄界,沿白龙江东岸向腊子口前进。

    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三十米,宽仅八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抬头只见一线青天。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天险门户”之称。

    北上而来的红军被阻在了腊子口。

    在有利地形位置上,敌人的阵地上机枪小炮排成了几列。观察地形的红军将领看完腊子口的形势感叹道:“看来咱们要从这里通过简直比登天还难!”

    红军的侦察员被迅速派了出去。

    ***听完侦察员的报告说:“既然其他地方无路可走,我们就要从这个所谓的天险杀出一条血路!”

    于是,红军对防守腊子口的国民党军发动了佯攻。趁着敌人的视线全被吸引到了腊子口的正面上去的时候,几个铁血勇士拿着挠钩背着一捆大绳借助一些小树向悬崖上爬了上去。一个成功登顶,更多的战士爬了上去。顿时,爆炸声震耳欲聋,冲锋号嘹亮高亢……

    冲啊——

    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为先遣团与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进行了殊死博战,终于十七日凌晨三时左右,胜利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

    红军占领腊子口后,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甘肃省岷县的哈达铺,缴获了大批粮食、食盐等军用物资。

    就在这哈达铺,休整中的红军指战员们找来了过了期的报纸杂志,递到了酷爱读书的***手里,一条刊载在天津《大公报》上的消息就此震惊了北上的红军:“全陕北地区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头目刘志丹……”

    陕北有红军的消息象风一样迅速刮遍了整个红军营地,从***到普通战士,每个人都被这消息鼓舞着——陕北有红军,到陕北去!

    这一天,从子午岭方向走来了一支队伍,顺着蜿蜒的山路络绎不绝。他们衣衫褴褛,脚步沉重。

    当第一拨人马远远地出现在山梁的时候,就引起了游击队哨兵的注意,这支不明身份的队伍突然进入,令哨兵大吃一惊,消息迅速传遍陕北红军驻地。

    “注意警戒,做好战斗准备!”

    崖畔上,树丛里露出的是游击队员黑洞洞的枪口。

    “打不打,支队长?”九娃问支队长的贺明山。

    贺明山凝住神,满眼警惕。

    “不要出声,注意隐蔽。”

    掩藏在树后、土坎背后的的游击队员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这支远道而来且疲惫的人马看到窑洞口挂着的苏维埃招牌时,好些人哭了,“到家了,我们到家了!”直到这时,边区的人从他们帽子上的红五星才确信,这支破败的队伍就是中央红军。

    顿时,欢呼声响成一片。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毛泽东、***从游击队获悉陕北正在搞肃反,且处于步步升级中,毛周当即派出罗迈带一支先遣队找寻陕北红军和刘志丹。当罗迈得知刘志丹等人的下落后,立即通过电台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指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决定。十月三十日,王首道一行到达瓦窑堡,传达中央的命令,接管了西北保卫局。十一月七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蒙冤的刘志丹被解救了出来,人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美髯公***,这位当年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亲自为他的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刘志丹松了绑。

    陕北的天晴了。

    中央红军来了,毛泽东来了!

    九娃便在这高原的山沟里第一次见到了后来被编进歌中传颂的救星***。

    随着中央红军的到来,陕甘宁根据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民党不甘心对红军围追堵截的失败,趁红军立足不稳,从而想把红军消灭在陕北高原。但是敌人的如意算盘没有打成,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巧妙与敌周旋,红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瓦解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子午岭下的直罗镇战役红军歼灭国民党东北军一〇九师,为红军立稳脚跟奠定了基础。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军)成立,二月二十日,东征部队突破黄河天险。四月十四日,刘志丹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东征结束后,彭德怀率军又进行了西征,打击了马鸿逵、马鸿宾部,从而扩大了陕甘宁根据地。自此,从江西开始存在了多年的苏维埃政权宣告结束,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