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我的分
字体: 16 + -

第18章 积累需时日请立刻行动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世界着名数学家华罗庚

    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积累是学习的法宝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习尤其如此,古人曾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之说。可见学习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极其艰苦的积累的过程。

    高中课程多,知识量大,同时又比较繁琐。其实打个比喻的话,高一高二如喜鹊衔枝。一点点的积累,才能在最后筑出一个完美的巢穴。

    大家都知道“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其实“积累”说白了就是“量”与“质”的关系。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才能发生“质变”。

    有一道很有名的数学难题,很多世界级的顶级科学家都拿它没办法,却被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解决了。人们感到很奇怪,并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才做出来,他回答是“两年来的每一个星期天”。

    这就是积累的效用。

    1知识在于积累

    拿我自己的学习来说,高一高二数学不好,为了补数学,不知道问了多少次老师,向多少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可是数学总是不理想。于是在高二的时候,痛下决心,把以前学过的数学课本拿出来,把上面出现的习题都做了一遍,尤其是例题。对于一些个别的地方,更是反复做了好多遍。对于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自己还做了很多的变形,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经过这般地努力加上及时的总结归纳,数学成绩终于慢慢上来了。至此,数学的整体架构在我这儿才形成。

    其实何止是数学,哪一个科目不是一个体系?哪一个体系的建构不是靠一点点的基础知识的不断累加?

    2勿以善小而不为

    今天物理有一道错题,实在懒得往错题本上整理了……

    今天本来想背点英语单词,可是临时有事,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来背了,算了,不背了……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

    其实,很多知识就是用零碎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每天10分钟的单词,时间长了不就多了?更何况英语本来就只需要一些零散的时间。

    今天一点总结没写,明天又懒得写,陆陆续续、断断续续,你一份笔记还能记得全吗?

    当然不是让你放弃休闲娱乐见缝插针地去学习,我只是想说,不要抱着“把一点时间不当时间”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给自己每天定下一个大概的计划,抖擞精神去完成。哪一天实在是累了,告诉自己我要玩一天,今天的错题明天我再处理,然后做一个标记,放松一天。就是这样。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略谈语文作文的写作

    我想借此处详细谈一下语文的作文。

    说到语文,高中时同学们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我平时根本不怎么学语文,可每一次语文考试我都能考第一。其实,我语文的积累主要在课外。因为从小我就爱看书。从民间故事到唐诗宋词,从名人传记到政治历史我都看。所以我平时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所谓积累就是把事物聚积到一起,由少到多的收集过程,作文更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少不了、持续不断的积累的过程。

    作文用词要准确,就必须经过词汇的积累;作文感情要真挚,就必须经过感情的积累;作文构思要新颖,就必须经过长期对各种结构、素材及提炼方法的积累;作文立意要高深,就必须经过思想的积累。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正是这个道理。没有积累的冥思苦想只会使人疲倦而无所获,是为孔子所言“思而不学则怠”。过去那种一味地与学生大谈作文的技巧与理论,不能老老实实地教导学生积累,是绝无收获的。即便作家,如果少了积累,恐怕离“江郎才尽”也不远了。说到这里,最关键的还是要考虑如何积累。因此,作文教学中必须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

    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试作文毫无技巧可言,其实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甚至“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都有相应的技巧。如“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展现文采”“引用诗词名言”或者运用“题记”等等都有相应的技巧。

    作文要写好,应该注意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累积,更是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每个人都经常地看月亮,却很难为月亮写出一段优美文字来,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原因恐怕就是缺乏由大海或月亮引发的大感动。一个对生活冷漠麻木的人或对生活懵懂的人都很难有这种感动,这种感动不是表层的,不是说教的,而是来自对生活的真爱,这种真爱的敏感度越高,作文的内在推动力就越强。

    “为作文而作文”的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其实作文应带有较浓的社会色彩,是个人情绪的整理与升华,它的途径主要是阅读以及有意观察与思考;“为作文而作文”的人大都重技巧,因此写出的作文大都有着不可避免的机械模仿甚至虚假说教的成分,尽管有的作文内容和情感显得那样“丰富”。只有将技巧与生活结合起来并且交错反复地进行,才能写出真正出彩的作文。

    高中,人生一个重要的积累阶段

    高中,是人的心智成长较快,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有雏形的时候。

    这个时候,积累的不仅是那些知识,积累的还有你的人生。在这个阶段,你免不了会受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偏偏现在又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矛盾的观念相互碰撞,到底什么是应该听取的呢?

    高中了,你参加的活动多了,认识的人多了,思考的也多了,跟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你委屈过,困惑过,愤懑过,到底该怎样?

    每个人以前都会做过让现在的自己都觉得很可笑的事,甚至现在想起来还想找个地缝扎进去的事。正是这些事助你成长。成长过程肯定会经历一些伤痛,只不过我们希望这成长的代价可以小一些。

    如果你现在在经历一些烦恼,或是人或是事,请别用一种怨恨的心态去对待,把它看作是一种人生的积累。所以尽全力去改善你所处的境地,当你解决掉它的时候,当你长大之后再回首的时候,你会发现就是那一个个麻烦让你成长,你会微笑会感激。

    高中阶段,我认为可以找一个精神偶像。可以看一下你四周,看有没有哪个人过着你未来想要的生活,包括职业什么的各个方面。和他们交流,也许你可以发现你想要的生活的另一面是什么样。

    适当的接触积累一些东西,有助于你以后为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少走些弯路。

    多读些书,多用脑子去思考生活,不要偏听偏信,不管这些信息是来自你的父母还是来自电视媒体铺天盖地的消息。别人对你说的话不管再怎么强硬也只是一个参考,最终还是由你自己给自己拿主意。希望经过这些积累,你可以增长些人生的智慧。

    勇敢面对挑战,并且大胆采取行动;然后坦然地面对自己,检讨这项行动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美国西点军校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豪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

    ——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假如没有明天

    什么事情都等到明天去做,那么结果必然是什么都做不成。制定了目标,就必须立刻付诸实践。再美好、再容易实现的目标,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努力,那么它绝不可能变成现实。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伟大的想法,但真正使这些伟大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只是少数。原因很简单,那些失败的人没有立刻行动,他们一直在等待条件成熟或者自己有空的那一天,而那一天永远不会出现。

    不要等你认为条件成熟时再付诸行动,那样你将一事无成。

    不要等你觉得有时间了再付诸行动,那样你将一事无成。

    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没有时间,要学会挤时间。总之,一旦目标确定,立刻行动,不能片刻犹豫。行动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动绝对没有成功。

    不要畏惧失败,如果你不立刻行动,就会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更谈不上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了。不妨打个比喻,你开车遇见“此路不通”或者“交通阻塞”的情况,你总不能就停着不动吧?你一定知道,道路的暂时不通只是表示现在无法通行,你完全可以从另外一条路到达目的地。

    没什么目标可以轻松地实现,实际上,你会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自己的计划,但你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目标,只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而已,目的地是不变的。

    人生如棋,你想要杀得精彩,就要果断落子。当然你应该多想几步,高手都知道“弈算三步”,人生也需要对未来作出合理的评估,但如果你要把整盘棋都算完再走的话,你永远也走不出一步。

    一个你该知道的故事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我们很了解大学生如何准备功课。比如乔的计划就很好,他打算留一天晚上看点比较花脑筋的书。但是他是怎么过的呢?请看:

    他准备7点开始看书,但是晚饭吃得太多,想要看电视消遣消遣;他本来只想看一点点,谁知道节目太精彩,只好继续看完,这样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近一个小时。

    8点的时候刚想坐下看书,又想起来要给女朋友打个电话,又花了40分钟(她还不至于整天情话绵绵)。这时又接了一个电话花了20分钟。再去往书房的半路上,忽然看到有人在打乒乓球,一时手痒,就又打了一个小时,当他打完后全身是汗,就去冲洗了一番。后来有点疲倦,又觉得应该小睡片刻。同时打球跟沐浴后又有点饿,还要吃点夜宵。

    这个准备用功的晚上很快过去了,最后在半夜一点时才打开书本,但这时已经看不下去了,只好投降,蒙头大睡。第二天早上他对教授说:“我希望你再给我一次补考的机会,我真的很用功,为了这次考试,我昨晚学到两点半!”

    乔的做法很糟糕,因为他浪费的时间太多。像乔那样患有“过度准备狂”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例子,例如,推销员、主管、工人、家庭主妇等,他们磨叽了半天才开始干点正事。他们经常准备的功夫包括闲谈、 喝咖啡、削铅笔、阅读报纸、处理私事、清理文件、看电视以及其他小事。

    有一个方法可以戒掉这个毛病,就是命令你自己:“我现在很好,可以立刻行动,不可以再拖下去,我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事业上。”

    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宿舍退掉了,我想暑假期间在北大附近租个单间,好好写我的书。我们同班的另一个同学也考上研,想找房子住,准备复习司法考试。当时他有钱,于是开始联系房子,我没有钱,所以我立刻想办法挣钱,于是立刻联系外出讲课。等我讲了半个月的课回来,我以为他已经租好房子了,发短信问他:“你住在哪里?”他却说:“我回家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问了几个在校外租过房子的同学,说房子不好找,外面治安不好,卫生条件也差,觉得很麻烦,所以就回家了。我上午回到北京,下午就开始行动,先在网上搜索,然后到校园里的各个广告栏找,再挨个打电话,然后骑着自行车到处上门看房。开始在网上和广告栏里发现的信息很少,后来骑车到几个小区一看,到处都是租房的。于是当天下午我就选择了三家比较好的,第二天又到这三家仔细看了看,砍了一下价,第三天就开始搬家,当天晚上就开始写我的书了。

    9月25日的时候,我的书已经写完了。过了两天,在校园里碰到那个同学,问他司法考试怎么样,他摇着头说:“回家之后总是有老同学找我玩,没怎么复习,这次没通过,浪费了几百块钱报名费。下次再说吧。”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说他自己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不要匆忙做决定,但是一定做了决定,那就要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绝不拖延。”

    我读高三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么一件小事:

    坐在我前面的女生在看一本书,我和同桌都想看。她看完之后把书往后一扬,问:“你们谁要看?”我连忙答道:“我要看!”而我那个同桌已经伸手把那本书拿走了。她笑着对我说:“你的回答很迅速。”

    这下,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先下手为强”。

    所以,如果你真的决定了,那么再多说一句话都是浪费,必须立刻行动。不要等待明天,必须今天行动。

    用行动寻找状态

    我们不要对自己说“我现在没状态”,或者“我对此缺乏信心”。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话,高考可不会专门挑你“有状态”的那一天举行,我们唯一的办法是让“有状态”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用行动寻找状态,用行动找回信心。

    有的同学经常以“状态不好”作为偷懒的理由。他拿起一张试卷,草草地看了两道题,觉得好像都不怎么会,于是他告诉自己:“今天做题不在状态,不如出去踢会儿球,等什么时候有了状态再做。”

    如果这样,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状态”,或者“状态”总是在你不做题的时候来临。上了考场,你会发现,几乎每次都“状态不好”,因为你已经让“不在状态”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找到“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刻行动。

    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有很多很多的好想法,但我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说实在的,写作的确需要创造力,但是另一个写出畅销书的作家,她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用‘精神力量’。”她说,“我有很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为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静下心来坐好,拿一支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 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行动本身会带来状态,不行动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有一位先贤曾经说道:“犹豫不决是魔鬼最喜爱的工作。”

    要想“没状态”的话,只需等待、拖延、推脱就可以了。

    一个伞兵教练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不可发生的事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伞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没有信心了。”

    3年以来,我讲过上百场次的课,但每次开讲之前,仍然感到一定的紧张。演讲的时间是早已确定的,我不能到了开讲的时候以“状态不好”而不讲。所以,在每场演讲之前,我都会讲两句笑话,首先是给听众振奋精神,其次也是为了让自己进入状态。一旦我把这个笑话讲完,我会变得非常轻松,后面的演讲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你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吗?马上就举手,你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如果你仍旧拖拖拉拉,你会越来越不想回答了。你害怕去找老师问问题吗?马上就拿起一道题,到办公室去问,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如果你现在不能鼓起勇气去提问,那么你可能永远都不会鼓起勇气了。